“無夢到徽州”之古徽州篇
關燈
小
中
大
繁華不隻是舊日時光
一
從婺源到黃山應該不遠,一路的贛水徽山還沒看夠,就有人說,到了,快下車。
從車上下來,擡頭一看,到的不是“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黃山,而是安徽省黃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區。
于是,我還沒有沐浴黃山的雲山霧海,就先品嘗徽州文化大餐。
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安徽省徽州地區改名為黃山市。
曆史上的徽州,有過燦爛的文化,聞名遐迩。
徽州文化,是徽州人,甚至是中國人的驕傲。
安徽之“徽”就是取自徽州之“徽”。
徽州是地理的,也是曆史的文化單元。
古徽州統“一府六縣”,也就是徽州府、歙縣、休甯、婺源、祁門、黟縣、績溪。
徽州從秦朝置郡縣,已經有二千多年曆史,創造了燦爛的徽州文化,在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曾是中國經濟文化重地。
由徽劇、徽菜、徽雕、徽墨、歙硯、徽派建築、新安醫學、新安畫派等組成的徽學,與敦煌學、藏學成為中國地域文化的三大顯學,影響深遠,是中國地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徽州與黃山,一個讓人想起底蘊深厚的徽州文化,一個讓人想起風光旖旎的名山大川,是兩種不同的情感體現。
所以,“徽州改名事件”當時很是轟動。
近三十年過去了,至今仍有人念念不忘徽州,要求恢複“徽州”之名。
我有個安徽文友,他就住在黃山市,他總是驕傲地說“我是徽州人”,而不說“我是黃山人”。
徽州人才輩出,徽州物寶天華。
“程朱阙裡多人傑,徽墨歙硯著華章”歙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程朱阙裡”是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颢、程頤和朱熹祖籍故裡,就在屯溪的篁墩村,是徽文化的發祥地。
現在的屯溪,有程氏三宅古民居展館,是三座磚木結構的明代民居。
屯溪原是一個市,後改為黃山市的一個區。
屯溪是一座秀美的山城,位置優越,背山面水——背倚黃山,面臨新安江。
有山有水,這是上天的恩賜;成為聞名遐迩的商業城,這是屯溪人的精明。
屯溪,簡稱“昱”,日光照耀之意。
到達屯溪的當天下午和晚上,我們将在這個有“日光照耀”的地方渡過,第二天再登黃山。
二 老街處屯溪區中心地段,是一條商業古街。
走在屯溪老街,我感受最深的是它的繁華。
透過現時的繁華,折射出舊時的繁華,是延續千年的繁華。
來到老街首先見到一個高大的石牌坊,中間有“老街”兩個金色大字。
牌坊雕刻精緻,飛檐翹角,似是歡迎四方來客。
老街路面用麻石鋪砌,兩旁店鋪林立,采用靈活裝卸排門,前為店,後為作坊,或是住家。
建築多是二三層高,磚木結構,一座緊挨一座,很整齊,像是親密愛人緊緊相依相偎。
和我在朱家角、烏鎮、周莊等其他江南古鎮見到的房子一樣,老街的樓房也是青瓦、白壁、馬頭牆。
古樸,典雅,秀氣。
整條老街的建築保留典型的明清徽派建築風格,被列為全國曆史文化保護區。
建築,被喻為“凝固的音樂”。
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建築風格,形成了不同的建築流派。
徽派建築是中國古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一座座徽派建築,就是一件件藝術品。
它構思精巧,把石雕、木雕、磚雕融為一體,有着和諧的韻律美。
“青磚小瓦馬頭牆,回廊挂落花格窗”,是它的特點。
徽派建築主要流行在現在安徽省黃山市、宣城市績溪縣、江西省婺源縣等古徽州地區。
就算對屯溪老街曆史一無所知的人,光看這些建築,也會猜到,老街必定有悠久的曆史了。
在老街最惹人注目的建築要算是“萬粹樓”了。
這是一座四層、二十四米高的樓房。
走在老街,遠遠就能看見“萬粹樓”三個金色大字。
“萬粹樓”糅合了徽派民居、府第、商鋪、園林等的風格,雕梁畫棟、石雕小橋、漏窗紅柱,精雕細刻,古色古香,美輪美奂。
“萬粹樓”是我國第一家私人古建築博物館。
主人叫萬仁輝,又叫萬粹。
他祖籍江西南昌,出身于書香門第,鐘情于書畫等傳統文化,對徽文化情有獨鐘。
走在古徽州大地,看到大量的古建築倒塌于歲月的侵蝕中,毀壞于無知者的愚昧中,萬仁輝心疼不已。
當所辦的企業有盈餘時,他走村入山,收集了大量的徽派建築構件。
總共花了二千多萬元,用了三年時間,建成了這座“萬
從車上下來,擡頭一看,到的不是“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黃山,而是安徽省黃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區。
于是,我還沒有沐浴黃山的雲山霧海,就先品嘗徽州文化大餐。
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安徽省徽州地區改名為黃山市。
曆史上的徽州,有過燦爛的文化,聞名遐迩。
徽州文化,是徽州人,甚至是中國人的驕傲。
安徽之“徽”就是取自徽州之“徽”。
徽州是地理的,也是曆史的文化單元。
古徽州統“一府六縣”,也就是徽州府、歙縣、休甯、婺源、祁門、黟縣、績溪。
徽州從秦朝置郡縣,已經有二千多年曆史,創造了燦爛的徽州文化,在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曾是中國經濟文化重地。
由徽劇、徽菜、徽雕、徽墨、歙硯、徽派建築、新安醫學、新安畫派等組成的徽學,與敦煌學、藏學成為中國地域文化的三大顯學,影響深遠,是中國地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徽州與黃山,一個讓人想起底蘊深厚的徽州文化,一個讓人想起風光旖旎的名山大川,是兩種不同的情感體現。
所以,“徽州改名事件”當時很是轟動。
近三十年過去了,至今仍有人念念不忘徽州,要求恢複“徽州”之名。
我有個安徽文友,他就住在黃山市,他總是驕傲地說“我是徽州人”,而不說“我是黃山人”。
徽州人才輩出,徽州物寶天華。
“程朱阙裡多人傑,徽墨歙硯著華章”歙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程朱阙裡”是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颢、程頤和朱熹祖籍故裡,就在屯溪的篁墩村,是徽文化的發祥地。
現在的屯溪,有程氏三宅古民居展館,是三座磚木結構的明代民居。
屯溪原是一個市,後改為黃山市的一個區。
屯溪是一座秀美的山城,位置優越,背山面水——背倚黃山,面臨新安江。
有山有水,這是上天的恩賜;成為聞名遐迩的商業城,這是屯溪人的精明。
屯溪,簡稱“昱”,日光照耀之意。
到達屯溪的當天下午和晚上,我們将在這個有“日光照耀”的地方渡過,第二天再登黃山。
二 老街處屯溪區中心地段,是一條商業古街。
走在屯溪老街,我感受最深的是它的繁華。
透過現時的繁華,折射出舊時的繁華,是延續千年的繁華。
來到老街首先見到一個高大的石牌坊,中間有“老街”兩個金色大字。
牌坊雕刻精緻,飛檐翹角,似是歡迎四方來客。
老街路面用麻石鋪砌,兩旁店鋪林立,采用靈活裝卸排門,前為店,後為作坊,或是住家。
建築多是二三層高,磚木結構,一座緊挨一座,很整齊,像是親密愛人緊緊相依相偎。
和我在朱家角、烏鎮、周莊等其他江南古鎮見到的房子一樣,老街的樓房也是青瓦、白壁、馬頭牆。
古樸,典雅,秀氣。
整條老街的建築保留典型的明清徽派建築風格,被列為全國曆史文化保護區。
建築,被喻為“凝固的音樂”。
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建築風格,形成了不同的建築流派。
徽派建築是中國古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一座座徽派建築,就是一件件藝術品。
它構思精巧,把石雕、木雕、磚雕融為一體,有着和諧的韻律美。
“青磚小瓦馬頭牆,回廊挂落花格窗”,是它的特點。
徽派建築主要流行在現在安徽省黃山市、宣城市績溪縣、江西省婺源縣等古徽州地區。
就算對屯溪老街曆史一無所知的人,光看這些建築,也會猜到,老街必定有悠久的曆史了。
在老街最惹人注目的建築要算是“萬粹樓”了。
這是一座四層、二十四米高的樓房。
走在老街,遠遠就能看見“萬粹樓”三個金色大字。
“萬粹樓”糅合了徽派民居、府第、商鋪、園林等的風格,雕梁畫棟、石雕小橋、漏窗紅柱,精雕細刻,古色古香,美輪美奂。
“萬粹樓”是我國第一家私人古建築博物館。
主人叫萬仁輝,又叫萬粹。
他祖籍江西南昌,出身于書香門第,鐘情于書畫等傳統文化,對徽文化情有獨鐘。
走在古徽州大地,看到大量的古建築倒塌于歲月的侵蝕中,毀壞于無知者的愚昧中,萬仁輝心疼不已。
當所辦的企業有盈餘時,他走村入山,收集了大量的徽派建築構件。
總共花了二千多萬元,用了三年時間,建成了這座“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