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黃山松
關燈
小
中
大
七月流火的季節,我來到聞名遐迩的黃山。
黃山有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這“四絕”。
“四絕”中,最絕妙的是黃山松。
在我眼裡,黃山松是有性格的。
黃山松有情。
熱情似火,情義并重。
我們登上被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
在樓左側的青獅石旁、文殊洞之上,迎客松早已張開雙臂,站在岩石上迎接我們。
迎客松看起來雄渾、穩健,姿态優美、大方。
它樹幹蒼勁有力,枝葉平展,似是綠雲落枝頭。
枝丫向一側伸出,似是一熱情的長者伸臂迎接八方來客。
迎客松不隻是迎接我們,所有來黃山的客人,不管你來自何方,不管你貧富美醜,不論你膚色深淺,它一視同仁,它熱情的姿态不變,它好客的本性不移,讓每一個客人感覺賓至如歸,如坐春風。
所以,迎客松前賓客如雲,八方來客争相和熱情的迎客松拍照合影留念。
喜愛迎客松的客人太多了,人們不得不排起長隊。
烈日炎炎似火燒,長龍似的隊伍随着山形而擺。
雖被烈日烤,但沒有人退出長龍似的隊伍,為的是能近距離目睹迎客松的芳容,感愛一下它熱情的呼吸,與它來一次親密接觸。
我也加入這個“長龍”。
經過似乎是一個世紀的等待,終于輪到我了。
我站在迎客松前,伸出手臂跟迎客松伸展的“手臂”同一方向,模拟迎客松熱情的姿勢。
我才拍一張照片,就有人催我快點,還有人迫不及待地跑過來,與我并排站在迎客松前。
兩部相機同時“咔嚓”。
迎客松看着這些心急的來客,依舊敞開千年的懷抱,笑而不語。
好客的迎客松常常邀來雲,請來霧助興,讓來客更是興味盎然,樂而忘返。
瞧,雲霧又結伴應邀而來了。
它們從遠處奔來,像一群穿着白衣白裙的孩子,一路頑皮地嘻笑打鬧。
雲霧如海似潮,遮擋了遠處的山,遠處的樹。
雲霧又悄悄地跑到我們站立的山峰腳下。
我俯身一看,牛奶般的雲海如棉絮,似薄紗。
雲霧實在是手段高明、變化多端的魔術師。
它藏起我的腳,藏起我的身子,最後把我整個人都藏起來。
我看不見山,看不見好客的迎客松,甚至看不見自己。
天和地都在我眼前消失了。
迎客松也看不見我,整個世界都看不見我了。
真是霧失黃山如仙境,雲蓋青松隐蹤影。
驚呼聲刺破雲海,散出壓抑不住的驚喜。
那是跟我一樣被雲霧“吞沒”的人發出的聲音。
我伸手去抓雲,張開雙臂去摟霧。
雲霧任我抓,任我摟,它不言不語,輕盈地從我指間鑽出,從我懷裡逸出。
如水的清涼絲絲升起,蒸騰,鑽進我的鼻子,把清涼灑了我一身。
雲霧緊緊把我擁抱,我幹脆閉上眼睛,做一次雲霧瑜珈,沉浸在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中,享受着黃山這份厚禮。
正當我似是騰雲駕霧,飄飄欲仙之際,突然,雲霧抽身飄然而去。
當人們醒悟過來時,有人伸手牽拉,想挽留雲霧,甚至跟着追趕。
可是雲霧沒有為誰停留,它繼續潇灑地飄蕩。
隻有迎客松依然張開雙臂,迎接四方來客。
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熱情好客,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迎客松熱情的姿态正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标準,迎客松因而被稱為“國之瑰寶”。
迎客松也“走”進人民大會堂,黨和國家領導人在“迎客松”國畫前,接見世界各國友好使者。
“迎客松”成了友好的象征,成了熱情好客中國人的寫照。
黃山松不隻是好客,還有始有終。
有迎客松迎接來客,有陪客松陪伴在來客左右。
等來客走時,又有送客松側伸作揖送上一程。
黃山松不僅熱情,還多情。
情深意重,情意綿綿。
從黑虎松去始信峰途中,一棵奇松遠遠地呼喚我。
它長得很特别,在離地面兩米左右高處,分成兩個樹幹,齊肩并蒂,筆直秀氣。
兩個樹幹粗細相同,高低一緻,直指雲宵,神采奕奕。
從低處到高處,兩樹幹始終緊密相親,像一對情侶在擁抱,“相守空山不計春”。
這奇松就是連理松。
連理松名字源自《看中興祥征記》:“連理,仁木也,或分校還合,或兩村共合。
兩枝桠或兩棵樹長到一起,稱為連理。
”旅遊區的景物,其取名往往是三分相似,七分想象,但連理松不是想象,不是杜撰,而是名至實歸的“連理”。
我很奇怪,連理松為什麼會長成這樣?如果不是有情,如果不是有愛,怎麼會變成連理松呢?情和愛不隻是發生在作為萬物之
黃山有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這“四絕”。
“四絕”中,最絕妙的是黃山松。
在我眼裡,黃山松是有性格的。
黃山松有情。
熱情似火,情義并重。
我們登上被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
在樓左側的青獅石旁、文殊洞之上,迎客松早已張開雙臂,站在岩石上迎接我們。
迎客松看起來雄渾、穩健,姿态優美、大方。
它樹幹蒼勁有力,枝葉平展,似是綠雲落枝頭。
枝丫向一側伸出,似是一熱情的長者伸臂迎接八方來客。
迎客松不隻是迎接我們,所有來黃山的客人,不管你來自何方,不管你貧富美醜,不論你膚色深淺,它一視同仁,它熱情的姿态不變,它好客的本性不移,讓每一個客人感覺賓至如歸,如坐春風。
所以,迎客松前賓客如雲,八方來客争相和熱情的迎客松拍照合影留念。
喜愛迎客松的客人太多了,人們不得不排起長隊。
烈日炎炎似火燒,長龍似的隊伍随着山形而擺。
雖被烈日烤,但沒有人退出長龍似的隊伍,為的是能近距離目睹迎客松的芳容,感愛一下它熱情的呼吸,與它來一次親密接觸。
我也加入這個“長龍”。
經過似乎是一個世紀的等待,終于輪到我了。
我站在迎客松前,伸出手臂跟迎客松伸展的“手臂”同一方向,模拟迎客松熱情的姿勢。
我才拍一張照片,就有人催我快點,還有人迫不及待地跑過來,與我并排站在迎客松前。
兩部相機同時“咔嚓”。
迎客松看着這些心急的來客,依舊敞開千年的懷抱,笑而不語。
好客的迎客松常常邀來雲,請來霧助興,讓來客更是興味盎然,樂而忘返。
瞧,雲霧又結伴應邀而來了。
它們從遠處奔來,像一群穿着白衣白裙的孩子,一路頑皮地嘻笑打鬧。
雲霧如海似潮,遮擋了遠處的山,遠處的樹。
雲霧又悄悄地跑到我們站立的山峰腳下。
我俯身一看,牛奶般的雲海如棉絮,似薄紗。
雲霧實在是手段高明、變化多端的魔術師。
它藏起我的腳,藏起我的身子,最後把我整個人都藏起來。
我看不見山,看不見好客的迎客松,甚至看不見自己。
天和地都在我眼前消失了。
迎客松也看不見我,整個世界都看不見我了。
真是霧失黃山如仙境,雲蓋青松隐蹤影。
驚呼聲刺破雲海,散出壓抑不住的驚喜。
那是跟我一樣被雲霧“吞沒”的人發出的聲音。
我伸手去抓雲,張開雙臂去摟霧。
雲霧任我抓,任我摟,它不言不語,輕盈地從我指間鑽出,從我懷裡逸出。
如水的清涼絲絲升起,蒸騰,鑽進我的鼻子,把清涼灑了我一身。
雲霧緊緊把我擁抱,我幹脆閉上眼睛,做一次雲霧瑜珈,沉浸在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中,享受着黃山這份厚禮。
正當我似是騰雲駕霧,飄飄欲仙之際,突然,雲霧抽身飄然而去。
當人們醒悟過來時,有人伸手牽拉,想挽留雲霧,甚至跟着追趕。
可是雲霧沒有為誰停留,它繼續潇灑地飄蕩。
隻有迎客松依然張開雙臂,迎接四方來客。
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熱情好客,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迎客松熱情的姿态正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标準,迎客松因而被稱為“國之瑰寶”。
迎客松也“走”進人民大會堂,黨和國家領導人在“迎客松”國畫前,接見世界各國友好使者。
“迎客松”成了友好的象征,成了熱情好客中國人的寫照。
黃山松不隻是好客,還有始有終。
有迎客松迎接來客,有陪客松陪伴在來客左右。
等來客走時,又有送客松側伸作揖送上一程。
黃山松不僅熱情,還多情。
情深意重,情意綿綿。
從黑虎松去始信峰途中,一棵奇松遠遠地呼喚我。
它長得很特别,在離地面兩米左右高處,分成兩個樹幹,齊肩并蒂,筆直秀氣。
兩個樹幹粗細相同,高低一緻,直指雲宵,神采奕奕。
從低處到高處,兩樹幹始終緊密相親,像一對情侶在擁抱,“相守空山不計春”。
這奇松就是連理松。
連理松名字源自《看中興祥征記》:“連理,仁木也,或分校還合,或兩村共合。
兩枝桠或兩棵樹長到一起,稱為連理。
”旅遊區的景物,其取名往往是三分相似,七分想象,但連理松不是想象,不是杜撰,而是名至實歸的“連理”。
我很奇怪,連理松為什麼會長成這樣?如果不是有情,如果不是有愛,怎麼會變成連理松呢?情和愛不隻是發生在作為萬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