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飄香

關燈
一 在上海,我們逛了很多地方,黃浦江畔的上海灘、繁華的南京路、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上海老街、上海老城隍廟的小吃廣場等。

     待在江南水鄉朱家角的時間最多。

    我們是春天走進上海青浦區朱家角古鎮的。

    住在朱家角那幾天,我一有空就走進古鎮,逛逛北大街,嘗嘗美食。

     朱家角古鎮,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古色古香。

     民居沿河而建,白牆黛瓦,燈籠高挂,小橋流水,桃柳垂岸,漿橹欸乃。

    那些青石地闆、雕梁畫棟、勾廓翹角,吱呀門扉,寫滿曆史的痕迹,散發出古樸的味道。

     三國時期朱家角已形成村落,是有名的江南水鄉,魚米之鄉。

    那時船來人往,商業日盛,村落日漸熱鬧。

    到了宋、元時期,村落成了集市,叫朱家村。

    明朝時建鎮,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珠街閣。

    瀕臨澱山湖的朱家角,在明、清時期,先後以布業、米業著稱。

    一業旺,百業興。

    一時間,朱家角店鋪林立,船來楫往,形成“長街三裡,店鋪千家”的壯觀景象。

    繁華的朱家角被譽為“上海威尼斯”、“滬郊好萊塢”,列為上海四大曆史文化名鎮之一。

     朱家角最古色古香的要算是北大街了。

    全長三百多米,東接放生橋,西到美周弄。

    整條街,家家戶戶,樓上住人,樓下店鋪。

     走在号稱“滬上第一明清街”的北大街,延續幾百年的“長街三裡,店鋪千家”的富庶仍然可見,那“一線天”獨特構築,叫人不禁敬佩能工巧匠的智慧。

    到朱家角不逛逛北大街,等于沒來朱家角。

     二 朱家角古鎮,給我的第二個感覺就是:美食飄香。

    香氣袅袅,絲絲縷縷,令人回味無窮。

     千年古鎮,佳肴美食千滋百味,滋養了豐富的“食文化”。

    北大街簡直是美食的天堂。

    紮肉、紮蹄、排骨王、菱角、糖藕、糯米棕、阿婆粽、青香糯米粽、狀元糕、海棠糕、芡實糕、花粉糕、桔紅糕、熏青豆、豆腐幹片、香糯糖藕、苋菜等等。

    這些充滿江南風情的美食,菱菱棕棕,藕藕豆豆,肉香糕美,琳琅滿目,熱氣騰騰,芳香撲鼻。

    有些現做現賣,原汁原味,令人垂涎三尺,胃口大開。

     最多的就是紮蹄、紮肉,是古鎮的特色美食。

    幾乎每個店鋪都滾着一鍋老湯,擺着醬紅色的紮蹄、紮肉,肉香逼人。

     我走進一家叫“沈萬三走油蹄”的店鋪。

    這裡主賣紮蹄。

    别的店鋪也賣紮蹄,但沒有打出沈萬三的招牌。

    我好奇地問為什麼叫沈萬三走油蹄?一個二十歲左右的美女說,我們賣的走油蹄是用沈萬三祖傳的秘方制作。

     沈萬三是元末明初的江南巨富,據說,他喜歡吃走油蹄,“家有筵席,必有酥蹄”。

    有一次,朱元璋去沈萬三家裡吃飯,其中有一道菜就是沈萬三用最喜歡吃的豬蹄膀做的。

    朱元璋一看就不高興,故意問,這是什麼菜?朱元璋姓朱,跟豬蹄膀的“豬”同音。

    沈萬三敢用豬蹄膀招待朱元璋,這不是冒犯龍威嗎?沈萬三馬上醒悟過來,趕快說,這是萬三蹄!朱元璋點點頭,又故意說,萬三蹄這麼大,筷子這麼小,怎麼夾啊?在皇帝面前怎麼敢用刀去切豬蹄膀呢,這不是找死嗎?這也難不到聰明的沈萬三,隻見他從蹄膀裡抽出一根骨頭,再用這根骨頭把蹄膀切成了一塊塊,放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吃着蹄膀,大贊萬三蹄好吃。

    朱元璋這一贊等于給萬三蹄做了活廣告。

    從此,萬三蹄美名在民間傳開。

    豬蹄膀成為江南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

     這個故事真真假假難以考證,但江南有紮蹄卻是真真實實的,起碼我這個外鄉人就看到北大街到處有紮蹄。

    沈萬三後人居住的周莊,也是處處可見萬三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