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如夢”之上海篇

關燈
朱家角的柔軟時光 一 又是煙雨時節,又見江南。

     去年煙雨朦胧的時節,我流連在杭州“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景中。

    沒想到,僅隔一年,在同樣是飄着煙雨的時節重遊江南。

     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是我們“江南之旅”的第一站。

    那是離上海市區近50公裡的地方。

    那天,天剛蒙蒙亮,我們便到達上海火車站。

    站内已是人如潮水,我們差點被這潮水淹沒了。

    差點淹沒我們的,還有那三月的煙雨。

    坐上前往朱家角的車,一路上,三月的煙雨,從繁華的上海市區伴随我們到秀美的江南水鄉,不離不棄,如同情深意切的戀人。

     這次來上海是參加一個全國性的高級研讨會,和我一起來的還有八位同事。

    我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歡聚一堂,交流、學習,大家的心情亦如眼下的季節:春風蕩漾,春風拂面。

     我們被安排住在朱家角鎮的“景苑水莊”。

    水莊旁邊立着寬大、醒目的宣傳牌子,上有江澤民同志所書的“江南古鎮朱家角”。

    水莊對面就是古鎮朱家角景區,隔着一條大路,隻有幾十米的距離。

    住在水莊,推開窗子便可見古鎮的秀色,聞到它散發出的古香。

     “歡迎各位同行來我們上海市青浦區光臨指導。

    煙花三月是我們江南最美的季節……對面就是古鎮風景區,這幾天各位可以盡情欣賞我們煙雨江南的美景,同時注意保暖。

    江南的春寒是慢慢進入身子,緩緩地冷凍,不像北方的冷那樣直接,那樣猛烈。

    ”東道主周院長的開場白抒情又暖心。

    這個儒雅的上海男人,說話慢條斯理,又充滿詩情畫意。

    有人說,上海人傲氣。

    也許這是一種來自文化底蘊、天生的優越感。

    江南具有豐富的曆史文化底蘊,濃郁的人文氣息,秀美的自然景觀,自古以來,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江南成了中國一面人文旗幟。

    這一切濃縮成浩蕩的“底氣”。

    這,或許就是上海人“傲氣”的“底氣”。

     但是在周院長身上,我看不到飛揚跋扈的傲氣,他總是一臉的平和、親善。

    越是有修養,有底氣的人,他越是表現出海納百川、天高雲淡的平和,就像這三月的煙雨,細細軟軟。

    隻有無知的人才會目空一切,不可一世。

     在朱家角的日子,我們一有空便穿上風衣,帶上雨傘,走到對面的古鎮,遊玩,賞景,發呆,享受着江南煙雨時節的柔軟時光。

     二 江南水鄉流域發達,如蛛網般,河澤處處可見。

    民居依河而建,面水而居。

    被稱為“上海威尼斯”的千年古鎮朱家角也是如此。

     朱家角又名珠街閣,雅稱珠溪。

    在宋、元時已形成集市,因水運發達,交通方便,到明朝已發展成為繁榮大鎮。

    “今珠裡為青溪一隅,煙火千家,北接昆山,南連谷水,其街衢綿亘,商販交通,水木清華,文儒輩出……過是裡者,群羨讓耕、讓畔之風猶古,而比戶弦歌不辍也。

    雖高陽裡、冠蓋裡媲美可也。

    ”這是宋如林在清嘉慶《珠裡小志》序中對朱家角的描述。

    從這段生動的描述,我們可以了解到朱家角的地理位置、曆史等方面情況。

     一進古鎮,一條不寬的河便潺潺在我們的眼前。

    河水波瀾不驚,河中木質的船隻古樸而清雅。

    船篷挂着兩排紅燈籠,喜慶而熱烈。

    不寬的河中,船隻來來往往,絡繹不絕,多是遊客。

     兩岸的明清建築古色古香,依水傍河,頗有江南水鄉特色。

    樓房隻有兩層高,一色的白牆,黛瓦,古樸、厚重。

    一座連着一座,擠擠挨挨。

    樓房與房之間幾乎沒有留下什麼空間。

    家家戶戶“樓上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