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湖:一湖英雄兒女事

關燈
一 經曆了千年煙雨的南京莫愁湖,其美譽亦多如煙雨。

    比如“南京第一湖”,比如“金陵四十景之冠”、“金陵第一名勝”等等。

    自古以來,莫愁湖令不少墨客騷人、凡夫俗子心生向往,以一睹芳容為快。

    千年來,留下的詩文佳構、書畫名篇亦多如煙雨,大大地豐厚了莫愁湖的人文底蘊。

     丹桂飄香的九月,我慕名來到莫愁湖公園。

    “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莫愁湖位于南京水西門外。

    莫愁湖在南唐時叫橫塘,也叫石城湖。

     從旅遊車上下來,一座高大的牌樓式建築矗立眼前,這就是莫愁湖公園大門。

    黛色小瓦大屋頂,青灰色石鼓門柱,飛檐走角,鬥拱細密,精雕細刻,古樸典雅。

    1964年,一代文豪郭沫若來到莫愁湖,作詩留墨。

    門額上“莫愁湖公園”五個大字,就是他的手迹。

    門額的背面寫着“到此莫愁”。

     走進大門,左邊滿眼滿池都是蓮荷。

    “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碧柳蘸風點綠荷。

    碧綠的荷葉擎着如蒲扇的葉子,朵朵荷花或綻開笑臉,或含苞待放如羞澀女子,大紅的,粉紅的,潔白的,五彩紛呈,每一朵都美得叫人窒息。

    在我印象中,蓮花是屬于炎熱的六月,最著名的要數楊萬裡:“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

    ”可是在九月微涼的莫愁湖,荷花之豔、之盛猶如盛夏,讓我驚喜不已。

    我被這一田田,一池池的荷花深深吸引住,放下莫愁湖的千年煙雨,将熱切的目光投給這些美麗的花中君子,把鏡頭對準了“淩波仙子”。

     莫愁湖邊,垂柳依依,吻湖銜波,随風飄蕩;湖面上,波光潋滟,畫舫幢幢,船來楫往,好不熱鬧。

     遠望湖心亭,走在長廊、曲榭,那些逝去的曆史,頓時鮮活起來。

    不管是繁華,還是繁華過盡的寂寞,莫愁湖這座悠久曆史、人文資源豐富的江南古典名園,最精彩、最叫人念念不忘的,是一個開國大英雄和一個平凡小女子的故事。

    有詩是這樣寫的: “石城西畔楚江東,六代繁華過眼中。

     剩得英雄兒女事,湖光山色兩空漾。

     星移物換勝棋樓,無複當時舊冕旒。

     大抵名王輸一着,閑情都付古今愁。

     莫愁人去有餘芳,白水青蓮引興長。

     色即是空空即色,華嚴常住郁金堂。

     玳梁重整燕巢新,回首煙波感昔人。

     此日春風留面目,千秋豔質免沉淪。

    ” 詩中提到勝棋樓、華嚴庵、郁金堂等景點,寫到徐達、朱元璋、莫愁等人物。

     勝棋樓坐北向南,是二層明清風格的樓房,建于明朝洪武年間,後因遭破壞,清代複建。

    “勝棋樓”匾額是清代狀元梅啟照手迹。

    在這座青磚小瓦的樓上,擺放着古紅木家具。

    牆壁上挂着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朝第一開國功臣徐達的畫像。

    正門與中堂間有朱元璋和徐達對弈的模拟對弈局,以及範曾于1980年繪的《對弈圖》,範曾留詩一首:“為君不易為臣難,勝算誰操損肺肝。

    萬歲圖成諧聖意,徐公手段潛辛酸。

    ”模拟對弈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再現了當年君臣對弈場面,看似風平浪靜,實際波濤洶湧。

     在勝棋樓東側一塊石碑上,介紹了當年朱元璋和徐達對弈的故事和勝棋樓的來曆。

     徐達,明朝文武全才的大将軍,開國軍事統帥,戰功卓著,官拜為魏國公。

    死後,被明太祖朱元璋追封為“中山王”。

     朱元璋喜歡對弈。

    有一天,朱元璋要和徐達下棋,地點就在莫愁湖旁的華嚴庵。

    徐達不但善于打仗,而且棋藝高超。

    但跟朱元璋對弈非同小可。

    徐達誠惶誠恐,左右為難:赢了,必掃太祖面子,龍顔大怒,恐怕招來殺身之禍;故意輸了,太祖看出破綻,也必定不高興。

    這盤棋下得十分艱難,拼的不僅是棋藝,更是智慧。

    從早上一直下到太陽西斜還沒分出勝負。

    最後,朱元璋連吃徐達二子,終于勝了。

    他很是得意。

    徐達先是贊朱元璋聰明過人,赢棋是情理中之事。

    然後話鋒一轉,說自己雖然輸棋,但也有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