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秦淮河

關燈
,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被廢除。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江南貢院也完成了它特定曆史時期的使命。

    大部分改建為市場,隻留下部分作為曆史文物。

    現在,在“江南貢院”裡面有考生的模拟場面,再現當年科舉考試的情景。

    這些考生中,上至白發蒼蒼的老者,下至懵懂少年。

    可憐的學子,為了一紙功名,九天八夜,吃喝拉撒都在這個如同監牢的号房;為了光宗耀祖,考得虛脫,暈倒在地渾不怕。

     江南貢院作為科舉考試考場,為封建統治者從民間選拔優秀人才,使出身貧寒的農家子弟通過考試跻身于上流社會,為國效力,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

    單是清朝,江南貢院高中狀元的有58名之多,而清代狀元總數隻是112名。

    不少婦孺皆知的才俊、曆史名人,如“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揚州八怪”之一的鄭闆橋,還有歐陽修、王安石、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陳獨秀等都出自江南貢院。

     江南貢院也是學子夢碎之地。

    多少人名落孫山,人财兩空,落個窮愁潦倒一生。

     在江南貢院衆多名士中,吳敬梓是一個繞不過的人物。

    在江南貢院立有他的塑像。

    他敗也江南貢院,成也江南貢院。

    出生于官宦世家的吳敬梓,18歲時就考取了秀才。

    幾次到江南貢院考舉人,都名落孫山,被人嘲笑。

    他看透世态炎涼,再也無心考取功名。

    後來,他遷居南京,就住在離江南貢院很近的秦淮河畔。

    考生的嬉笑怒罵、虛假堕落,考場的徇私舞弊、陰暗肮髒,他都觀察得清清楚楚。

    并以此為素材,曆時近十年,創作了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為世界文學貢獻了經典之作。

    《範進中舉》中的範進原型就是江南貢院的考生。

     現在,在秦淮河畔,有吳敬梓的故居。

     二 遊覽完秦淮河北岸,在夫子廟大快朵頤品嘗小吃。

    午時過後,提着在夫子廟購買的大袋小袋,一邊打着飽嗝,一邊向泮池碼頭走去。

     泮池碼頭上人頭湧動,排成長龍,都是等待坐船遊秦淮河的遊客。

    我跟他們一樣,在南京九月的豔陽下,等待駕駛我走進曆史的秦淮河的“秦淮畫舫”。

     秦淮河是夫子廟的“泮池”。

    “泮池”是官學的标志,是“泮宮之池”的意思。

    “泮池”是孔子廟的特有規制。

    按照古禮,孔子廟的布局形式,一般有照壁、棂星門、廟前廣場、大成殿等,棂星門前設有半月形的水池,也就是“泮池”。

    《詩經·泮水》有記載:“思樂泮水,薄采其芹”。

    在全國衆多的“泮池”中,秦淮河是唯一的天然“泮池”,其他的是人工開鑿。

     站在秦淮河北岸,遠遠就望見位于秦淮河南岸的大照壁。

    黛瓦,棗紅色的牆面上,左右兩條金色的巨龍,正戲耍中間的一顆火珠。

    這就是象征吉祥喜慶的“雙龍戲珠”。

    “大照壁”名副其實,長110米,宏偉壯觀,氣勢逼人,是全國最大的照壁。

     秦淮河中來來往往的各種船舫,上面都寫着“秦淮”二字。

    朱自清在《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提到的“七闆子”沒有了,基本上為高大華麗的“畫舫”。

     排隊十多分鐘,我終于登上“秦淮畫舫”。

    剛找位置坐好,畫舫的廣播響起柔美的女聲,開始播放秦淮風光帶水上遊覽導遊詞: “歡迎乘坐畫舫參觀遊覽秦淮風光帶,現在我們的船從泮池碼頭出發,向東行駛一段,繞過著名的白鹭州公園,前往東水關;然後調頭向西駛向中華門城堡,最後仍然返回泮池碼頭。

    全程大約7.5裡水路,船行50分鐘時間,可以遊覽到大約四十幾處景點,比如東水關遺址公園、吳敬梓故居、古渡桃葉渡、王昌齡夜宴處、鹫峰寺、明清七彩水街、平江橋、李香君故居、文德橋、武定橋、太字碑、中華門城堡等。

    ” 我乘坐的“秦淮畫舫”,黃色的蓋頂,像北方馬車的華蓋。

    船頭大紅燈籠高高挂,更兼大紅彩球添喜氣。

    棗紅色的船身,比公共汽車還要寬。

    裡面寬敞漂亮,平穩如同在陸地。

    圓形的船柱,也是大紅色。

    大的船柱上描有金龍戲珠。

    看起來富麗堂皇,高貴典雅。

     兩岸的碧楊綠柳像簾子挂到河中,倒映到河水中影影綽綽,斑駁陸離;鮮豔的花兒在碧草間,點頭微笑;調皮的鳥兒在綠樹間,啁啾歡唱。

    秦淮河成了一條歡騰的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