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十一月
關燈
小
中
大
子上,朝阿爾貝投去殺氣騰騰的目光,喉嚨裡發出一陣陣嘶啞的、威脅性的咆哮。
阿爾貝也大聲吼叫,說是,他已經打過仗了,他不想再去坐牢。
愛德華掀翻了土耳其沙發,沙發禁不起折騰,一下子就散了架。
阿爾貝趕緊跑過去,他很看重這件家具,這是家裡頭唯一一件還有些時髦的東西!愛德華發出狂怒的吼叫聲,聲音前所未有地巨大,帶着激流一般的唾沫,從他敞開的喉嚨中噴發出來,這一切直接來自他的腹腔,活像是一座火山正在爆發。
阿爾貝一邊撿拾起破沙發的碎片,一邊說,愛德華盡可以砸碎整個房屋,這也不會帶來任何改變,他們倆誰都不是做這類生意的材料。
愛德華一邊繼續吼叫,一邊一瘸一拐地在屋子裡大步走着,用胳膊肘一捅,打碎了一塊玻璃,還威脅着要把他們僅有的幾個餐盤全都扔碎到地上,阿爾貝趕緊撲到他身上,把他攔腰抱住,他們一起倒在地上,滾了好幾圈。
他們開始恨起對方來。
阿爾貝一時間裡喪失了理智,狠狠地擊打了幾下愛德華的太陽穴,而愛德華則出其不意地打在了阿爾貝的胸口上,把他釘在了牆上,差一點把他撞死。
他們幾乎同時站了起來,面對面地直視對方,愛德華打了阿爾貝一巴掌,阿爾貝則回擊了他一拳頭。
正好打在臉上。
然而,愛德華正好面對着他。
阿爾貝緊握的拳頭深深地陷入了他臉上的大豁口裡。
幾乎連手腕都快進去了。
卻立即凝定了。
阿爾貝吓壞了,看到自己的拳頭紮進了戰友臉上的洞洞裡,就仿佛他已經徹底穿透了對方的腦袋。
而就在他那隻手腕的上方,是愛德華驚惶的目光。
兩個人就這樣停頓了好幾秒,紋絲不動,好似癱瘓了一般。
他們聽到了一聲尖叫,兩個人全都轉身向門口望去。
隻見露易絲一隻手捂住了嘴,正瞧着他們倆,滿臉是淚水,她跑着離開了門口。
他們立即掙脫開對方,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
他們笨拙地抖動着身子。
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感受到一種有罪的窘迫。
他們明白,一切全都結束了。
他們共同的故事,永遠都不會超越落在這張臉上的這一拳,就仿佛它剛剛把它給打死了。
這一動作,這一感覺,這一魔鬼般的親密接觸,一切全都那麼過分,令人眩暈。
他們兩個人的憤怒各自有所不同。
或者說,它們的表達方式有所不同。
第二天一早,愛德華就開始打他的背包,他的那個軍用背包。
他隻拿上了他的衣服,其他什麼也沒有拿。
阿爾貝一句話也沒說,就出門去工作了。
愛德華給他留下的最後形象就是一個脊背,他正在收拾背包,很慢很慢,就像一個還沒有下定決心要走的人。
整整一個白天,阿爾貝肩負着他的廣告牌,走在林蔭大道上,滿腦子轉悠的都是憂傷的思緒。
晚上回家時,隻見一張字條:“謝謝你做的一切。
” 他感到,房間裡空空如也,就像當時塞茜爾離開後他的生活一樣空虛無物。
他知道,一切終将重新來過,但是,自從打勝戰争以來,他卻有一種感覺,覺得自己每天都在輸掉它一點點。
23 拉布爾丹将手平放在書桌上,顯出一種跟在餐桌上等待火燒冰淇淋“熱烤阿拉斯加”時一樣滿足的神情。
雷蒙小姐一點兒都沒有奶油冰淇淋的味道。
不過,她跟那鍍金一般的奶油夾心烤蛋白卻有點兒相像,而且這一點也不是沒有意味的。
這是一個假金色頭發的姑娘,那金色有些偏棕色,她的膚色很蒼白,而她的腦袋則有些尖。
雷蒙小姐一進門,看到她的老闆處在那樣一種姿勢中,便做出一種既表示惡心卻又不得不認命的撇嘴來。
因為,她一從他面前走過,他就會把右手伸進她的裙子底下,動作出奇地快,快得令人驚訝不已,因為他的體形畢竟是那般臃腫,而且,他的機靈在其他方面是沒有絲毫顯現的。
于是,她會快速地移動一下胯部,但拉布爾丹,在這方面,有一種天生的本能,能預知一切變幻。
無論她如何躲閃,他總能達到他的目的。
于是,她打定了主意,快速地扭了一下身子,放下手中的文件簽名夾,同時,隻在離開時發出了一記無奈的歎息。
對于這樣滿是嘲諷意味卻又悲劇性的障礙,她嘗試過采用一種想必實用的方法(穿越來越緊的長裙或者窄裙)來對抗,但這反而使拉布爾丹的快感猛增數倍。
如果說,她作為秘書,在聽寫速記和文字拼寫上表現得相當平庸,那麼,她的忍氣吞聲則大大地彌補了工作上的缺陷。
拉布爾丹打開了文件,不禁啧啧稱奇起來:佩裡顧先生将會很滿意。
這份文件拟定了一個漂亮的規則,來實施“關于在法國籍藝術家之間展開一個設計與建造1914—1918戰争死難者紀念碑的競賽”的計劃。
在這份長長的文件中,拉布爾丹自己隻寫了一句話:第一條的第二句。
他堅持一定要親自來寫這一句,不讓任何人來幫他。
每個詞全都掂量了又掂量,斟酌了又斟酌,而且,他還拟定了其中哪些詞要用大寫字母來寫。
他是如此自豪,以至于強調說,這句話必須用粗體字來印刷:“該紀念碑應表達出我們對為國捐軀的光榮死者所寄托的哀思。
”無懈可擊的語句節奏。
又一次啧啧稱奇。
他接着再次自我欣賞了一遍,然後,又快速浏覽完了文本的剩餘部分。
人們已經找到了一個很漂亮的地點,早先被市政部門的停車庫所占據:正面長四十米,縱深三十米,有可能在周圍設置一個花園。
規則明确規定,紀念碑的體積應該跟“所選的地址保持和諧一緻”。
要镌刻上所有那些死難者的姓名,就必須有足夠大的地方。
準備工作差不多已經結束:成立了一個由十四個人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成員中包括議員、當地藝術家、軍人、老戰士代表、死難者家屬,等等,這些人全都是他精挑細選出來的,他們若不是已經欠了他人情,就一定是有求于他(他是委員會的主席,握有決定性的一票)。
這一擁有高度藝術性和愛國情感的大膽創舉,是他任職期限内要具體落實的頭等大事。
這件事做成了,他再次當選也就十拿九穩了。
日程已經敲定,競賽即将啟動,平整土地的施工也已開始。
競賽啟事會刊登在巴黎和外省的各大主要報刊上,一項漂亮的工程,而且真的很順利…… 什麼都沒有遺漏。
隻是在第四條中還有一處空白:“紀念碑的預算支出總額為……” 這讓佩裡顧先生陷入了一種緊張的沉思中。
他想要某種美麗的而不是宏偉壯觀的東西,而按照人們傳達給他的信息,要做這樣的一個紀念碑,價格将會在六萬到十二萬法郎之間,某些著名的藝術家甚至會向你要到十五萬、十八萬法郎,跨度如此之大,該如何确定一個界限呢?這可不僅僅是一個金錢的問題,還是一個公平衡量、恰當評估的問題,得好好思考一下。
他的目光落到了他兒子的照片上。
一個月之前,瑪德萊娜在他書房的壁爐上擺放了一張愛德華的照片,并按照他的意願配了一個相框。
她還有他的另一些照片,但她隻挑選了這一張,因為這一張似乎很“中庸”,既不太乖巧,也不太冒失,既不太文靜,也不太鬧騰。
可以接受。
父親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讓她震驚,由于她擔心這一切會越來越嚴重,她就謹慎巧妙地處理,一點一滴地改變,今天拿出素描畫冊來,明天再拿出一張照片來。
佩裡顧先生先是足足等了兩天,然後才走近照片,把它擺到他書桌的一角上。
他并不想問瑪德萊娜那照片是什麼時候拍的,也不想問她是在哪裡拍的,一個做父親的理所當然應該知道這些事情。
在他看來,照片上的愛德華隻有十四歲,如此說來,應該追溯到1909年。
他站在一個陽台的木頭欄杆前。
背景有些看不太清楚,照片大概是在一棟雪山小木屋的露台上拍的,那時候,每年冬天都會讓他去滑雪。
佩裡顧先生記不清具體是什麼地方了,很可能是他們常去的同一個滑雪場,興許,位于阿爾卑斯山北部,或者,也許在南部。
反正就是在阿爾卑斯山。
他兒子身穿一件羊毛衫,因為陽光太強烈,眯縫着眼睛,一臉的微笑,像是有人在攝影人的身後做鬼臉。
這也讓佩裡顧先生開心起來,他真的是一個漂亮的孩子,一個淘氣鬼。
這麼多年過去後,那一天如此開心的微笑,讓他回想起一個事實,他兒子與他從來就沒有在一起歡笑過。
這讓他不免有些心碎。
于是,他産生了一個想法,要把照片翻轉過去。
在照片背後的最底部,瑪德萊娜寫了一排字:“1906年,巴黎,肖蒙小丘公園。
” 佩裡顧先生擰開鋼筆帽,揮筆寫下:二十萬法郎。
24 由于沒有人知道約瑟夫·梅爾林長的會是什麼模樣,負責接待他的四個人打算等火車一到站,就請站長廣播,然後再舉着寫有梅爾林姓名的牌子等在出口處……但是,在他們看來,這些接待方案中似乎沒有一個能跟一位部委特派員的地位以及聲譽相配。
于是,他們選擇了集體等候在月台上,就在出口附近,因為,實際上在夏齊埃爾-馬爾蒙下車的旅客并不是那麼多,攏共也就三十來個人,一個巴黎的官員,應該一眼就看得出來。
然而,他們卻沒能一眼看出他來。
首先,從火車上下來的人并沒有三十個,隻有不到十個人,而在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像是政府的特派員。
當最後一個旅客經過出站口,整個車站變得空蕩蕩一片時,他們不禁面面相觑。
行政助理圖尼埃并了一下鞋後跟,而夏齊埃爾-馬爾蒙鎮公所的民事登記官保爾·夏博爾,則使勁地擤了擤鼻涕,代表死難失蹤者家屬的全國退伍軍人協會的羅蘭·施耐德,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用來表示他克制自己不發作都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所有人都走出了車站。
迪普雷,隻管着記錄相關的信息。
他為準備接待這次檢查浪費了太多的時間,遠比他花費在組織其他六個工地上的工程的時間還更多,要知道,他得在那些工地上沒完沒了地來回跑,這就已讓他忙得焦頭爛額了,誰料想卻在這裡被放了鴿子。
一走出車站,四個人就直接走向小汽車。
他們的精神狀态倒是大緻一樣的。
證實政府特派員并沒有來到,他們全都感到了一點兒失望……不過,同時也感到了一陣輕松。
沒什麼好害怕的了,當然,他們認真地準備了接待,但是,一次視察總歸是一次視察,這樣的事情就像天上的風向一樣,說變就變,他們早已見識了不少的例子。
自從當皮耶墓地中國勞工的那個事件以來,亨利·奧爾奈-普拉代勒一直就忙得焦頭爛額。
他的脾氣壞透了,根本就不能觸碰一下。
迪普雷一直跟在他身邊,不斷地聽着他那些互相矛盾的指令。
必須加快進度,雇傭更少的人手,隻要不被人發現,就使勁去鑽各種空子。
自從雇傭了迪普雷以來,普拉代勒就承諾要給他漲工資,但一直就沒有落實。
但他總是說:“我寄希望于您,迪普雷,您可知道,嗯?” “至少,”保爾·夏博爾抱怨道,“部裡頭也應該發個電報來通知一下我們吧!” 他搖了搖頭:都把我們當成什麼了,都是為共和國作奉獻的人,怎麼着也應該事先通知一下才對嘛。
他們走出了車站。
正當他們準備上汽車時,一個低沉而略帶嘶啞的嗓音在他們身後響起: “你們是公墓的人嗎?” 這是一個相當老相的人,長了一個小小的腦袋,軀體卻很龐大,一副空蕩蕩得軀殼,那樣子就像是吃剩下的一隻家禽的骨架。
過于長的四肢,一張紅兮兮的臉,一個窄窄的腦門,短短的頭發,發際線很低,幾乎跟眉毛連在了一起,還有一道痛苦的目光。
在此之外,還要補充說一下,他的穿着就像撲克牌中的黑桃A,一件過時的戰前式樣的大禮服,盡管天氣寒冷,禮服還是大敞着,裡頭是一件栗色的天鵝絨夾克,上面滿是墨水的污漬,僅有的兩粒扣子還掉了一粒。
一條灰色的長褲早已沒有了形,尤其,他還穿了一雙巨大無比的鞋,大得極其誇張,簡直就是聖經中的鞋。
四個人頓時愣住了,一個個全都說不出話來。
呂西安·迪普雷第一個反應過來。
他向前邁出一步,伸出手來,問道: “您就是梅爾林先生吧?” 部裡來的特派員舌頭跟牙龈一碰,發出一記小小的響聲,啧的一響,就像是為了剔出塞在牙縫中的食物。
他們費了很長時間才明白過來,實際上,這是他擺弄假牙的一個動作,一個相當煩人的習慣,在驅車前往公墓的途中,他都在做這一動作,他們真的很想為他遞上一根牙簽。
他的舊衣服,他那肮髒的大鞋,他的整個外表樣貌,都讓人預感到,而且是從火車站出發的那一刻起就已得到證實:這個男人,身上的味道真的是不太好聞。
一路上,羅蘭·施耐德覺得眼下正是大好機會,可以對他們正在穿越的地區,做一番戰略上、地理上、軍事上的大規模評論,便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
約瑟夫·梅爾林仿佛根本沒聽到似的,一個句子剛說到一半,就打斷了他,問道: “中午……我們能吃到雞肉嗎?” 他的嗓音帶着一些鼻音,讓人聽了相當不舒服。
1916年,凡爾登戰役[24]—打了十個月的仗,死了三十萬人—開始之際,夏齊埃爾-馬爾蒙這片地方,因為離前線不遠,而且通公路,并且離戰地醫院也很近,運送屍體很方便,于是,在一段時間裡,被認定為是一個埋葬陣亡将士的理想之地。
軍事陣地的不斷變動,還有戰略形勢的變幻莫測,使得這裡的好些地方多次陷入巨大的混戰,這片四邊形的廣闊戰場中,如今埋葬有兩千多具屍體,當然,沒有人能說得清其确切的數目,甚至有人認為有五千具屍體,這也不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場戰争本身就已打破了所有的曆史紀錄。
這些臨時墓地促使了種種登記冊、地圖、清單的建檔歸檔,但是,短短十個月時間内,就有一千五百萬或者兩千萬顆炸彈落到你跟前—其中有幾天,平均三秒鐘就有一顆炮彈炸響—那就必須在地獄般的條件下,埋葬比預想的多上二百倍的死人,而那些登記冊、地圖、檔案文件的價值就變得相對很有限了。
國家決定,在達爾梅維爾建立一個很大的公墓,把周圍那些墓地的遺體都集中到那裡去,尤其是夏齊埃爾-馬爾蒙墓地中的遺體。
由于人們實在不知道要挖掘出、轉運走、再入葬多少具屍體,所以很難制定一個包幹合同。
政府決定按屍體數目結付費用。
這是一個雙方都滿意的市場,沒有什麼競争,普拉代勒輕而易舉地赢得了競标。
他已經計算過了,屍體數目達到了兩千的話,那麼,他賺到的錢,就将允許他為重修拉薩勒維埃的老家馬廄的屋架輕松地付上一多半的費用了。
如果有三千五百具屍體的話,整個屋頂的費用就都齊了。
要是超過四千這個數,那麼,他就将翻修鴿棚了。
迪普雷帶來了二十來個塞内加爾工人到夏齊埃爾-馬爾蒙,而為了讨好官方,普拉代勒上尉(迪普雷繼續這樣稱呼他,習慣嘛)同意在當地招聘一些輔助工。
工地開始動工,在陣亡士兵家屬的要求下,工人們開始了挖掘,人們确信能重新找到遺體。
很多家庭是全家人一起來,在夏齊埃爾-馬爾蒙下的車,真的是一支不斷流淚與呻吟的隊伍,驚惶不安的孩子,彎腰駝背的老人,走在因為滿地都是泥漿而鋪了一排木闆的窄路上,竭力保持着平衡;而且,不趕巧的是,每年到了這一季節,幾乎總是在下雨。
不過,下雨也有下雨的好處,在大雨底下,挖掘動作變得很快,沒有人願意在雨中堅持。
一開始,出于體面方面的考慮,這份挖掘士兵屍體的工作原本是由法國工人來做的,現在才轉由塞内加爾人來做,你知道是為什麼吧,因為那會吓倒某些家屬的:人們不是會把挖掘他們兒子屍體的事當作一種低下工作,就此把它委派給一些黑人來幹嗎?到達公墓時,當人們遠遠地看過去,會看到那些高大的黑人淋在雨水中,正在一鍬鍬地鏟土,或者運送棺材,孩子們的目光就一刻也離不開他們了。
這支家屬隊伍的行進費了很長很長的時間。
普拉代勒上尉每天都會打電話來問: “喂,迪普雷,這些破事很快就将結束了吧?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呢?” 然後,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開始了,那就是挖掘所有準備轉運到當皮耶大公墓去的死難士兵的屍體。
任務并不簡單。
有一些屍體已嚴格按照規定被分類編号,那是不會引起任何問題的,因為寫有他們姓名的十字架依然還在原地,但同時,還有相當數量的屍體需要重新辨認。
許多士兵當年被埋葬時,身邊伴随有他們身份牌的一半,但并非所有屍體都是那樣的,遠非如此。
因此,為了辨認身份,還得依據在他們身上或者衣兜裡發現的物品,來一次真正的調查。
這樣一來,就得先把屍體放到一邊,對它們重新編号,等待重新研究的結果,有時候,人們會找到所有的東西,而有時候,即便把泥土翻了個遍,也隻能找到很少的東西……這時候,人們就隻能在墓碑上刻寫下“身份不明的士兵”。
工地上,種種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着。
工人們已經挖掘出了将近四百具屍體。
一輛輛卡車運來了空棺材,一個由四個人組成的小組專門負責把它們攏集起來,敲釘固定,另外一個小組則負責把棺材擡到墳坑邊,裝上屍體後再轉運到貨車上,由貨車再送往達爾梅維爾的大公墓,在那裡,再由普拉代勒公司的人員負責最終的埋葬。
他們中的兩個人專門負責彙編歸檔、刻寫墓碑和最終統計。
政府特派員約瑟夫·梅爾林步入了墓地,就像一個帶領迎神遊行隊伍的聖徒。
走過水窪時,他那雙巨大的鞋子濺起了不少泥水。
隻有在這一時刻,人們才注意到,他還拿着一個很舊的皮包。
盡管皮包裡裝滿了各種文件,它看起來還是很像一張薄薄的紙,快要從他長長手臂的一端飛出去。
他停下步子。
在他身後,迎神隊伍也停止不動了,似乎都有些擔心。
他瞧了這個背景很長時間。
墓地中,始終彌漫着一種酸澀的腐爛味,它有時候會劈面朝你撲來,就像一朵雲團被風吹動,然後又跟剛剛從土裡挖出來的有些糟爛的棺材燃燒時的煙霧味混雜到一起,按照規則,這樣的棺材是要立即就地焚燒的。
擡眼望去,天低雲暗,灰蒙蒙、髒兮兮的一片,舉目一看,這裡,那裡,都有人在忙碌着,有些人忙着轉運棺材,有的則彎着腰在挖坑;兩輛卡車停在附近,發動機卻一直運轉着,工人們用力把棺材舉起,送進車廂。
梅爾林鼓動着假牙,“啧,啧”,抿緊了他那厚厚的嘴唇。
這就是他目前所處的狀況。
他當了差不多四十年的公務員,臨退休之時,被派來這裡巡視公墓的修建情況。
梅爾林先後在多個部委中工作過,殖民地部、總軍需部、商務部、工業部、郵電部、農業與糧食部,三十七年的職業生涯,三十七年裡始終被到處亂扔亂丢,錯過了一切,在他從事的所有崗位上,他都被打得遍體鱗傷。
梅爾林不是一個讨人喜歡的家夥。
他沉默寡言,十分傲慢,稍稍有些愛賣弄學問,脾氣也很糟糕,一年到頭都繃着個臉,沒個笑容,想要跟他開個玩笑都……這個人不僅長得醜陋,面目可憎,而且氣量狹窄,傲慢自大,不斷地讓他的同事心生怨氣,讓他的上司也氣不打一處來,于是,自然也就遭來了種種打擊報複。
他一到任某一單位,就會有人派給他一個艱難的任務,然後,大家開始厭煩他,因為,很快地,大家就覺得他滑稽可笑,不僅趣味過時,而且思想守舊,總之,讓人感覺很不舒服,于是,人們就會在他背後取笑他,給他起外号,開他的玩笑,那都是他該受的。
然而,他從來都沒有犯過大錯。
他甚至還可以開列出他行政管理上良好業績的單子,而且,這份單子還在不斷增補之中,他總是在反複檢查它,以便多少遮掩一下自己那整整一段慘兮兮的職業生涯,借口有一種不求回報的廉潔奉公,哪怕再被人瞧不起,也能釋懷。
有時候,他從某個部門到另一個部門的過渡,就很有些像學校裡老生對新生沒完沒了地戲弄。
有很多次,他不得不高高地揮動手杖,掄得團團轉,同時大聲地呵斥着什麼,仿佛随時準備赤膊上陣,要跟整個大地幹上一仗,他真的讓人感到害怕,尤其是讓女人們,你們得明白,現在,女人們都不再敢接近他,她們倒是想要得到男人的陪伴,但她們不能留住一個像他那樣的家夥,尤其是因為,這話怎麼說呢,這男人,他身上的味道可實在不好聞,讓人實在有些不方便與之相處。
沒有任何地方能留得住他。
在他的生命中,隻有過很短的一個光彩階段,那開始于一個七月十四日,是他與弗蘭西娜的相遇,而結束于當年的萬靈節,那一天,弗蘭西娜跟一個炮兵上尉跑了。
而這一切,已早是三十四年前的事情了。
以一次對公墓的巡視來結束他的職業生涯,這件事并沒有任何令人驚奇之處。
梅爾林就職于戰争撫恤、津貼與補助及複員安置事務部已經有整整一年時間了。
在部裡,人們也是讓他從一個部門轉到另一個部門,然後有一天,人們接收到來自于那些個軍人墓地的煩人消息。
說是那裡并非一切都很順當。
一位省長點明了在當皮耶發生的反常情況。
但是,從第二天起,他就收回了前次的言論,不過,這已經引起了高層部門的注意。
部裡頭認為,應該确保國家把納稅人的錢真正用到實處,确保能在有關政策條文嚴格規定的條件下,給予為祖國捐軀的孩子們體面的安葬。
“真他媽的!”梅爾林說,瞧着眼前這一派凄涼的景象。
因為,正是他被指派來到了這裡。
人們覺得他是執行這一無人願意幹的任務的最佳人選。
其方向就是那些大公墓。
助理圖尼埃聽到了他的話。
“您說什麼?” 梅爾林轉過身去,瞧了瞧他,“啧,啧”。
自從弗蘭西娜與她的上尉那件事以來,他就憎恨起了軍人。
他的思緒又返回到墓地的場景中來,很像是突然意識到自己正站在這個地方,意識到自己應該做點兒什麼。
這個小小代表團的其他成員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最後,迪普雷壯起膽子說了一句: “我建議我們首先得……” 但是,梅爾林一直留在那裡,像一棵樹一樣呆立在這一令人沮喪的景象面前,而這一景象,實際上也構成一種對他習慣了被迫害的傾向的奇特回應。
于是,他決定加速事情的進程,以求早早擺脫這一繁重的勞役。
“臭狗屎。
” 這一次,所有人都清清楚楚地聽到了,但沒人知道該得出什麼樣的結論來。
“依據1915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法令條文的規定,做民事登記;按照1916年二月十六日的政府通函,建立個人檔案卡片;按照1920年七月三十一日公布的财政法第106條所提及的,對權利所有者表示尊重,嗯。
”梅爾林說着,這裡打個鈎,那裡簽個字,氣氛并沒有緩和下來,但,一切進行得很正常。
隻不過,這家夥身上發出一陣陣的臭味,就像一隻臭鼬;當你跟他一對一地待在特地為身份登記而設置的木棚裡頭時,那真的是無法忍受。
人們不得不讓窗戶就那樣一直敞開着,盡管會有冰冷的寒風一陣陣地灌入。
梅爾林的視察從繞着墓坑走上一圈開始。
保爾·夏博爾急忙在他的頭頂上撐起一柄傘,但是,政府特派員的動作實在很難預料,他會突然轉變方向,從而頻頻打擊這個當地行政官員的良好意願,讓他無所适從,手中的雨傘也總是隻為自己擋雨。
梅爾林并沒有覺察到這些,雨水從他的腦門上淌下來,他瞧着墳坑,那一副模樣像是完全不明白要在那兒檢查什麼。
“啧,啧。
” 接着,衆人來到棺材邊上,他們為他細細講解安葬的過程,他戴上了眼鏡,鏡片是灰色的,上面還帶有幾道劃痕,簡直就像是臘腸的外皮。
他對照着身份信息:檔案卡片上的,登記表上的,貼在棺材上的牌子上的,然後,“很好,就這樣吧。
”他嘟囔了幾句,“我們也不能一整天時間全都搭在這上頭。
”他從夾克的小口袋裡掏出一塊很大的懷表,沒有通知一下任何人,便邁開堅定的步伐,大步走向辦公的大棚。
到中午時,他就填完了他的審查表。
看到他工作時的那副樣子,人們就會更好地明白他的衣服上何以有那麼多的墨漬了。
現在,所有人都得簽字。
“在這裡,每個人都在做着自己的分内事!”助理圖尼埃宣稱道,一副雄赳赳的樣子,十分滿足。
“正是。
”梅爾林回應道。
一番客套。
衆人全都站在棚子裡,彼此傳遞着簽字的筆,就像入葬的時刻衆人互相傳着聖水器那樣。
梅爾林把他那根粗大的食指摁在登記簿上。
“這裡,有請家屬代表來簽……” 全國老戰士聯合會對政府足夠地履行了職責,幾乎享有了在全國到處出場的權利。
梅爾林以一種陰沉的目光,看着羅蘭·施耐德在那裡簽上了字。
“施耐德,”他最終說(他故意把這姓氏念成了“施那伊-達”,以強調自己的這番話),“聽起來是個日耳曼姓氏啊,是不是?” 對方立即昂首挺胸,想要反駁。
“這都不要緊,”梅爾林止住了他,又指了指登記簿,“這裡,有請民事登記官來簽……” 他的話如同一盆冷水從頭澆來。
簽字在一片沉默中結束。
“先生,”施耐德開始說,他才剛剛有些醒過悶來,“您的想法……” 但是,梅爾林已經站了起來,比他高了整整有兩個腦袋,又俯身向着他,用那雙灰色的大眼睛盯着他,問道: “在餐館,我們能吃到雞肉嗎?” 吃雞是他生存中的唯一樂趣。
他的吃相很邋遢,他永遠都不會脫下他的那件上裝,在那點點墨漬之上,還有一塊塊的油斑。
那都是吃雞的好見證。
就餐期間,除了施耐德一直在那裡搜索枯腸尋找反駁的詞語,每個人都努力嘗試着積極投入對話中。
但是,梅爾林隻顧自己一個勁地吃,連鼻子都埋在了盤子中,同時,僅僅隻是從喉嚨中發出幾聲咕噜咕噜,還有假牙的啧啧聲響,作為對大家談話的回應,而這也很快就扼殺了衆人的交談意願。
然而,視察已經結束,盡管特派員實在有些讓人讨厭,飯桌上的氣氛還是很快就緩解了過來,變得輕松活潑。
工地的啟動工作曾經相當困難,他們遇到了不少的小麻煩。
在這類工程中,沒有什麼會跟人們預料的完全一樣,即便文本寫得極其詳細,也從來不可能在你開展工作時完全符合你眼前的實際情況。
就算你再怎麼盡心盡職,還是會出現很多的意外情況,這就需要你大膽果斷,敢于拍闆,随後,既然你已經以某種方式開始了,那就開弓沒有回頭箭了…… 現在,在這個墓地,人們真希望趕緊完成這裡的任務,趕緊把它清空。
視察的結果是圓滿的、正面的、令人欣慰的。
不過,回過頭來看一下,每個人還是有點兒後怕的。
衆人喝得不少,反正都是公家結的賬,不吃白不吃,不喝白不喝。
甚至連施耐德最終也忘記了方才的羞辱,他不想争辯,隻是在蔑視這個粗魯的政府官員的同時,連連不停地喝着羅讷河谷出産的葡萄酒。
梅爾林讓人添了三次雞肉,像個餓死鬼似的狼吞虎咽。
他那胖胖的手指頭上沾滿了油。
當他酒足飯飽時,他全然不顧同桌的其他人,把他根本就沒有用過的餐巾一下扔在桌子上,站起來就走人,離開了餐館。
所有人全都猝不及防,四下裡頓時一片大亂,必須急忙咽下最後一口菜,喝空杯中的酒,催要賬單,核對費用,付錢,人們推倒了椅子,人們跑向門口。
當他們來到外面時,隻見梅爾林正對着汽車的輪胎在撒尿呢。
前往火車站之前,還得再去墓地轉上一下,拿上梅爾林的皮包以及登記簿。
列車四十分鐘後出發,沒有理由在這個地方耗費更長時間,更何況,天還下着雨呢,剛才就餐時,雨倒是停了那麼一小會兒,現在又下了起來,而且還是瓢潑大雨。
在汽車裡,他沒有向任何人說一句話,哪怕是一句感謝迎接和邀請的話也沒有,真正是一個無賴。
一來到公墓,梅爾林就加快了腳步。
他那雙巨大的鞋子很危險地壓彎了鋪墊在水窪上的木闆。
一隻瘦骨嶙峋的棕色皮毛的狗碎步向他跑來,梅爾林并沒有放慢腳步,卻把重心暗暗移到左腳上,冷不丁地擡起巨大的右腳,就朝那狗踢去,正好踢在它的腰身上;那狗大叫一聲,在空中飛出去一米來遠,摔了個仰面朝天。
還沒等到它翻身爬起來,梅爾林早已一步跳入深及腳踝的水窪,一腳就踩在狗的胸口上,巨大的鞋子讓那狗動彈不得。
狗開始發瘋似的嚎叫起來,像是怕被淹死,并在水裡扭來扭去,張大了嘴,似乎想咬什麼。
看到這一場面,所有人全都驚呆了。
梅爾林俯下身來,用右手掐住了那狗的下颌,左手則掰開它的嘴,狗發出細小的嗚咽聲,掙紮得更厲害了。
梅爾林早已死死地摁定了它,在它肚子上猛踢了一腳,又使勁地掰開它的嘴,就像是在對付一條鳄魚,然後,猛地一松手放開了狗,狗在水裡滾動了一下,重新站起來,拖着肚子逃走了。
水窪有些深,梅爾林的鞋子全部淹沒在水中,但他全然不在乎。
他轉身朝向身後那一排站得整整齊齊的人,隻見他們全都待在了木頭的踏闆上,瞠目結舌。
而這時候,他已經在胸前揮舞起了一根足有二十多厘米長的骨頭。
“這個,我是認識的,這可不是一根雞骨頭!” 如果說,約瑟夫·梅爾林表現出他是一個相當肮髒、相當可憎的官員,是一個憤憤不得志的官場失敗者,那麼,他還是一個謹小慎微的、深思熟慮的人,一句話,一個正直的人。
這些墓地實在讓他有些心碎,不過,他并不露聲色,外表上沒有顯出什麼痕迹來。
自從上司任命他擔任這個誰都不願意擔任的職務以來,這已經是他視察的第三處墓地了。
對于他這個隻是通過食品的限量供應與殖民地部的公務評語來看戰争的人,第一次視察确實令他萬分震撼。
盡管長期以來始終躲開了槍林彈雨,他那顆憤世嫉俗的心還是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并開始動搖。
并非由于本來意義上的大屠殺,這一點,人們還能承受,大地始終遭受着種種災難與瘟疫的摧殘毀壞,而戰争隻不過是這兩者的結合罷了。
不,讓他傷透了心的,是死者的年齡。
災難殺死了所有人,瘟疫滅絕了老人與兒童,而隻有戰争,在屠殺數量如此多的年輕人。
梅爾林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會被一個如此的結果所震撼。
事實上,他自身的某一部分已經停留在了弗蘭西娜的階段,而他這個巨大的、空洞的、不成比例的軀體中,依然還掩藏着小小一部分年輕人的靈魂,那正是戰争中死者的年齡。
比起他的大多數同事來,他遠沒有那麼愚笨,自他作為一個細心的官員對軍人墓地進行第一次視察以來,他就發現了種種不同尋常的現象。
他在登記簿裡看到了許許多多有待争議的東西,種種遮掩得極其笨拙的前後不一,但是,你又能怎樣呢,當人們考慮到這一任務的艱巨重大,當人們看到這些被淋得濕漉漉的可憐的塞内加爾人,當人們想到這番不可思議的殺戮,當人們估算着眼下必須挖掘出來并轉運走的屍體的數目……人們還能表現得挑三揀四、吹毛求疵嗎?人們會閉上眼睛,不加理會。
種種悲慘的情境必然會催生某種實用主義,梅爾林認定,對種種不合規矩的行為,最好還是眼開眼閉,不置一詞,老天啊,讓我們結束它吧,讓我們結束這場戰争吧。
但是,在這裡,在夏齊埃爾-馬爾蒙,焦慮死死地壓住了你的胸口,讓你幾乎透不過氣來。
當你把兩三個指标加以對證,例如,那些扔在深坑中的舊棺材的木闆,那些沒有燒掉而是被埋入土中的木闆,又例如,挖掘好的墳墓數量與送走的棺材數量,還有某些日子裡大緻上的總結記錄……這一切會把你引導到不知所措的困惑之中。
而你對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想法都會發生動搖。
于是,當你遇見一條蹦蹦跳跳的癞皮狗,像一個舞女那樣,嘴裡還叼着一根法國大兵的屍骨,你體内的血會噌的一下湧上頭頂。
你會急切地渴望弄它個明明白白。
約瑟夫·梅爾林立即放棄了坐火車返回的打算,整整一天都忙于進行核實,要求人們做出解釋。
施耐德開始出汗了,如同在大夏天那樣,保爾·夏博爾不停地擤着鼻涕,隻有助理圖尼埃,每當特派員向他問話時,會一如既往地使勁碰擊鞋後跟,這個動作已經融入他的基因中,它已經沒有了實際意義。
所有人都目不轉睛地瞧着呂西安·迪普雷,而他,卻觀望着他那渺茫的未來前景,它正在漸漸地離他遠去。
有關的統計表、筆錄書、清單方面,梅爾林不想要任何人來幫忙。
他來回走了幾個地方,甚至還去了棺材倉庫、貨棧,以及好幾處墳坑。
然後,他再回到倉庫。
人們遠遠地看着他靠近過來,又離開,又返回,撓着腦袋,目光朝四面八方亂轉,好像是在尋找一道數學題的答案。
這陣勢擊打着人的神經,這态度那麼咄咄逼人,這家夥竟然還一言不發。
然後,終于,他叫了一聲: “迪普雷!” 每個人都感覺到,揭示真相的那一刻就要來臨。
迪普雷閉上了眼睛。
普拉代勒上尉曾對他明确交代過:“他檢查他的工作,他視察他的情況,他提他的意見,我們全不在乎,您明白嗎?而倉庫,則相反,您可一定要把它們給我藏好了……我能寄希望于您嗎,迪普雷?” 這恰恰就是迪普雷所做的:倉庫遷移到了市鎮所管轄的貨棚中,總共是兩天的活兒,除非這位其貌不揚的特派員,善于計算了再計算,把種種信息彙總對照,而那樣的話,不會拖得太久。
“我看好像少了一些棺材,”梅爾林說,“甚至,還缺少了很多,我很想知道,你們都把它們弄到哪兒去了。
” 這一切全都是由于那條笨蛋狗,時不時地來這裡找什麼吃的,誰知道恰好在今天撞上了冤家對頭呢。
早知道的話,就應該朝它扔石頭,趕它走,或者幹脆把它打死得了。
人類啊,好好瞧一瞧吧,這一切會把你們帶到哪一步。
白天快結束的時候,工地上已經很安靜了,幹活兒的人員也快走光了,梅爾林從市鎮所轄的貨棚回來,簡單地解釋說,他還有事要做,他就睡在民事登記處的棚子裡了,還說這事沒什麼要緊的。
然後,他又邁着一個果斷老人應有的步伐,朝墓地的小徑走去。
迪普雷在跑去給普拉代勒上尉打電話之前,最後一次轉身過去瞧了瞧。
那邊,遠遠地,梅爾林一手拿着登記簿,剛剛在墓地北側的一個墳茔前停了下來。
他脫下了上衣,把登記簿合上,把它塞在衣服中,放在地上,抓起一把鐵鍬,用那隻穿着滿是污泥的鞋的大腳用力一踩,整個鐵鍬頭都插進了泥土中。
25 他去哪兒了?他是不是還有一些早先并沒有說到的熟人朋友,去他們那裡避難了?沒有了嗎啡,他又該怎麼辦呢?他有辦法找到嗎啡嗎?興許他最終決定回到自己的家中,這倒是最合理的解決方法……隻是,愛德華早已徹底喪失了理智。
此外,他戰前又是什麼樣的呢?阿爾貝不禁問起了自己。
那時候,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而為什麼,他,阿爾貝,當初在那場盛宴中沒有向佩裡顧先生多問幾個問題呢?因為,他也一樣,也是完全有權利問問題的啊,提出種種問題,了解他的生死戰友早先在認識他之前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不是嗎? 但是,首先的問題是,他到底去哪裡了? 愛德華離開他已經整整四天了,這四天裡,從早到晚,萦繞在阿爾貝腦子裡的就是這些想法。
他反複攪動着他們一起生活時的種種形象,像一個老人那樣懷舊。
說實在的,其實他并不那麼想念愛德華。
愛德華的失蹤甚至還給他帶來了一種精神上的放松,戰友的在場加給他的種種責任的重負,突然間就化解于無形,讓他大大地松了一口氣,他感覺到了解脫。
隻不過,他還是平靜不下來。
畢竟,他又不是我的孩子!他想到。
盡管如此,假如人們好好地想一想愛德華的依賴感,他的不成熟,他的固執,那麼,把他比作孩子倒還是很恰當的。
如此愚蠢的想法攫住了他的腦袋啊,關于戰争紀念碑的那些念頭!阿爾貝從中看到了他的病态。
且不說他是怎麼會有這種想法的,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就像所有人那樣,他一心隻想着複仇呢。
但是,他對阿爾貝那些理由充足的論據保持一種無動于衷的态度,這也夠奇怪的了。
他根本就不懂得一個計劃與一個夢想之間的差别!這個小夥子,說到底,太不腳踏實地了,富人家的孩子裡,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況,就仿佛現實跟他們根本無關。
一種又潮濕又嚴寒的天氣籠罩了整個巴黎。
阿爾貝曾經要求,讓人來換掉他的廣告牌,一天走下來,它已經膨脹得越來越厚,變得十分沉重,但是,始終找不到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早上,在地鐵附近,他的肩上就挂上了木闆廣告,中午吃快餐的時候才能換下來。
幹這活兒的,大部分是還沒有找到一份正常工作的複員軍人,他們有十好幾個人,就在同一個區裡,還有一個專門負責監督他們的,這個可惡的人,總是躲藏在某個角落裡,一等你把廣告牌摘下來,揉一揉肩膀,他就會突然沖出來,威脅你說,假如你不馬上繼續你的轉悠,那就請你立馬走人。
這是一個星期二,走在奧斯曼林蔭大道的日子,要在老佛爺商場和聖奧古斯丁之間行走(廣告牌的一面是:拉維巴——給絲襪染上絢麗的色彩,另一面則是:利普……利普……利普……烏拉——勝利之表)。
夜間剛剛停住的雨,到上午十點鐘又開始繼續下了起來,阿爾貝剛剛走到帕基耶爾街的轉角。
即便一個小小的停頓,從衣兜裡找一下他的鴨舌帽,也是被禁止的,必須繼續走。
“就這樣,幹活兒,向前走,”監督者說,“你不就是個木偶,不是嗎?在這裡,都是一回事!” 但是,雨下得很大,還很冷,真倒黴,阿爾貝左看看,右瞧瞧,然後,就後退一步,靠在了一棟樓房的牆上,膝蓋一彎,廣告牌就碰到了地面,正當他低下身子,準備從皮帶子底下鑽過去時,建築物倒了下來,整個一堵牆全都砸在了他的頭上。
撞擊是如此猛烈,他的頭當即向後一仰,帶動了整個身子也往後一倒。
他的後腦殼就砸在了石頭牆上,廣告牌碎了個四分五裂,皮帶纏繞在了一起,把阿爾貝的脖子勒得死死的。
他像一個溺水的人那樣拼命掙紮着,有點兒喘不過氣來,本來就很重的廣告牌壓在他身上,讓他動彈不得;當他試圖站起身來時,皮帶又緊緊地纏住了他的脊背。
這時候,一個想法出現在他的腦際,令他驚愕萬分:這就跟他當年在戰場上被埋在炮彈坑裡的情境完全一樣。
他被抑制住,無法動彈,缺氧,窒息,他心裡想,他興許就将這樣死去。
他有些驚慌,他的動作變得很混亂,他想大聲叫喊,但叫不出聲來,一切發生得很快,太快,實在過于快,他感覺有人抓住了他的腳踝,要把他從瓦礫堆裡拉出去,纏在他脖子上的皮帶勒得越來越緊。
他試圖把手指頭伸到那下面去,想扯松帶子,松一口氣,隻聽見一記猛烈的打擊落在一塊廣告牌上,打擊聲回響在他的腦子中,突然間,一片光明出現,皮帶松開了,阿爾貝貪婪地呼吸着空氣,吸了太多的空氣,他開始咳嗽起來,差點兒要吐。
他尋求着保護自己,但抵抗什麼呢?他試圖掙紮,簡直可以說,這就是一隻感到了危險的盲目的小貓;他最終睜開了眼睛,一下子明白過來:原來,剛剛坍塌的樓房構成了一張人的臉,那是一張朝他俯下身來的憤怒的臉,眼睛瞪得大大的。
這個龐然大物安東納普洛斯叫嚷道: “渾蛋!” 他的臉蛋胖嘟嘟的,厚厚的肉下垂耷拉着,仿佛點燃了憤怒之火,他的目光似乎想要把阿爾貝的腦袋到處都穿透。
這個剛剛把他撞倒的希臘人,扭動着身體,撲上前來,猛地就坐在了廣告牌的殘片上,他巨大的屁股壓在了廣告闆上,連同木闆底下阿爾貝的胸脯,還一把揪住了阿爾貝的頭發。
這希臘人就這樣騎坐在阿爾貝的身上,拔出拳頭,開始狠狠地捶擊他的頭。
第一拳打下來,眉骨裂開了,第二拳下來,嘴唇裂開了,阿爾貝的嘴裡立即就有了血的味道,他被壓得死死的,根本無法動,希臘人繼續吼叫着,從他嘴裡噴出來一個一個的詞,打在阿爾貝的臉上。
一,二,三,四,阿爾貝喘不過氣來,聽到了叫喊聲,他試圖轉過身去,但太陽穴上又挨了一下,他的腦袋一下子就爆炸了,他昏了過去。
嘈雜聲,嗓音聲,四周亂糟糟的一片…… 一些行人過來幹預,終于推開了大喊大叫的希臘人,推得他側身倒地—他們可是三對一啊—阿爾貝終于得救了,平躺在了人行道上。
有一個人立即說道要報警,希臘人頓時勃然大怒,他可不願讓警察過來,他所想的,無疑,就是要了這個躺在血泊之中失去意識的人的命,他伸出拳頭指向他,叫喊着:“渾蛋!”有人大聲呼籲安靜,女人們連連後退,眼睛卻一直盯着這個渾身是血、躺在地上、失去意識的人。
有兩個男人路見不平挺身而出,沖上去從背後抓住了希臘人,于是,他就像一隻烏龜無法翻身了。
有人高喊着要給他一些教訓,但是沒有人知道究竟是誰幹了什麼,對剛才發生的情況,早已是衆說紛纭了。
有人說,這都是因為一個女人,你會相信嗎?摁住他!您還好吧,您,摁住他,倒是過來幫幫我啊!這個希臘老粗,他也實在太壯了,當他試圖翻身時,真的像一頭抹香鲸,但是,說要真的傷到人,他看上去又太笨重了。
有一個人說,無論如何,還是得叫警察來! “警察,不要叫警察!”希臘人比畫着吼叫道。
“警察”這個詞加劇了他的憤怒和惱火。
他一條胳膊揮過去,就把一個好心過來幫忙的人推倒在地;女人們齊聲尖叫起來,盡管群情激昂,卻還是不由自主地向後退了一步。
人們似乎對争執的結果不感興趣,幾個嗓音在遠處響起:“是一個土耳其人嗎?”“當然不是,那是羅馬尼亞人!”“哦,不!”一個很内行的人反駁道,“羅馬尼亞人,就跟法國人一樣,不是的,這個,是土耳其人。
”“啊!”第一個人很驚喜,“瞧我說什麼來的,是土耳其人吧!”正說到這裡,警察終于趕來了,是兩個警員,“到底出了什麼事?”很愚蠢的問題,因為人們看得清清楚楚,這裡有一個人在犯渾,人們正在試圖阻止他打死另外一個人,後者就躺在四米開外,已經不省人事了。
“好的,好的,好的,”警察說,“我們會弄清是怎麼回事的。
”實際上,人們卻是什麼都沒能看到,因為事态發展得實在太快了。
剛才已經控制住了希臘人的那些行人,這會兒看到穿制服的警察過來,都放開了手。
而那希臘人,根本就不再需要費更多的力氣,就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先是跪起來,再是站起來,那裡,已經沒有人能阻止他了,他就像一列加了速的火車那樣,你可能被他碾過,沒有人膽敢冒險,尤其是警察。
希臘人撲到阿爾貝身上,而後者的潛意識大概也感覺到了危險的回歸。
就在那個安東納普洛斯撲向他的時候,阿爾貝—實際上,那隻是他的軀體在做自動反應,他依然還閉着眼睛,像夢遊人一樣輕輕地晃着腦袋—阿爾貝,也從地上一骨碌爬了起來,挺身站立起來,并開始跑,在人行道上先向左後向右地跑了個“之”字形,越跑越遠,希臘人一直就在後面追着。
所有的行人都很失望。
人們還在那裡為事情的究竟而争得熱鬧非凡,卻不料,故事的主角卻跑了個無影無蹤。
人們都很失望,沒能見證一次逮捕、一次審訊,因為,說到底,人們既然都已經參與了,總該有權利知道故事的結局吧,是不是?隻有警察不覺得失望,他們高高地舉起一條不帶武器的、相信宿命的胳膊,任由事情自行發展,希望那兩個人繼續久久地跑下去,一個逃,一個追,因為,一旦跑過了帕斯基耶街,那就不再是他們負責的地界了。
此外,兩個人的一追一逃實際上也很快就終止了。
為了看得更清楚,阿爾貝用衣袖擦了一下臉,他跑得就像一個命懸一線的人,速度極其快,而希臘人則太肥胖,追不上他,不一會兒,他就被甩開了整整兩條街,然後,三條街,再後來,四條街,阿爾貝先是向右跑,接着往左跑,他隻要不是轉個圓圏又回來撞上安東納普洛斯就行,他已經不用再擔心了,假如不用考慮到他已經被打碎了牙齒,打破了眉弓,臉上有血腫,肋骨疼得很。
這個身上流着血、走路搖搖晃晃的人很快又引起了警察的注意。
行人們見他過來,紛紛不安地躲開。
阿爾貝明白到,他已經成功地拉開了行兇者和他之間的距離,也意識到自己的形象對周圍人所産生的糟糕效果,于是,就在斯克裡布街的噴泉處停了下來,捧了些水洗了一把臉。
也正是在這一時刻,他才開始感覺到疼痛。
尤其是裂開的眉弓。
他沒有辦法止血,即便他用衣袖緊緊壓着額頭,血依然流得到處都是。
一個戴着帽子、衣着漂亮的年輕女郎獨自一人坐着,把她的手包緊緊貼在身邊。
阿爾貝一走進候診室,她就把目光移到了别處,要想不被人看到,那是很不容易的,因為這裡頭隻有他們兩個人,而且還是面對面地待着。
她的身子扭來扭去,瞧着窗外,而窗外實際上什麼都看不到,她偶爾還咳嗽幾下,咳嗽時就趕緊用手捂住臉,好像更擔心被他注意到,而不是瞧着他的慘樣,他還一直在流血—他從頭到腳都是血迹斑斑—他那破了口子的腦袋說明,他剛剛經曆了一段糟糕的時刻。
而眼下,在從公寓另一端傳來腳步聲和嗓音,馬爾蒂諾大夫的身影最終出現之前,他又經曆了第二段糟糕的時刻。
年輕女子站了起來,但馬上又停住了。
看到阿爾貝的那副模樣後,大夫對他做了個手勢。
阿爾貝走向前,年輕女子又回到自己的椅子上,一言不發,重新坐下,像是被罰了一樣。
醫生什麼也沒問,把了把他的脈,這裡摁摁,那裡摁摁,做了一個簡明的診斷:“你的嘴臉被揍得可以啊……”接着用紗布堵住牙龈上的裂口,囑咐他去看牙醫,還給他縫合了眉骨處的傷口…… “十法郎。
” 阿爾貝翻開他的所有衣兜,開始扒拉,結果隻有幾枚硬币掉到了椅子底下,他趕緊趴在地上撿,醫生一把拿過所有的錢,根本就不到十法郎,差遠了,他無可奈何地聳了聳肩,一言不發地領着阿爾貝走向門口。
一種恐懼感立即就攫住了阿爾貝。
他緊緊拉住了那一道寬得足可通車輛的大門的門把,世界開始在他的周圍旋轉起來,他的心怦怦跳得厲害,他直想吐,感覺就要倒在原地,或者就要紮入土地之中,就像要陷入流沙之中。
一種可怖的眩暈感。
他睜圓了眼睛,手摁着胸口,簡直可以說,他就是一個心髒病發作的病人。
門房立即趕過來。
“您不會吐在我門前的人行道上吧?” 他無法回答。
門房看了看他剛縫合的眉骨,點了一下頭,然後擡眼看天,心想,沒有什麼比人更嬌弱了。
發作并沒有持續。
很劇烈,但很短暫。
他曾經經曆過同樣的情況,就在1918年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在被埋入彈坑之後的那幾個星期中。
即便在夜裡,他也會驚醒,夢見自己埋在土地下,窒息而死。
當他開始行走時,街道在他的周圍跳起舞來,他似乎覺得,現實環境是全新的,比真實的要更模糊一些,更撲朔迷離,搖搖晃晃,影影綽綽。
他踉踉跄跄地走向地鐵站,每一記響聲、每一個動靜都會讓他驚跳起來,他一連二十次地扭過頭去看,提防着随時有可能出現的那個巨人普洛斯。
真是倒黴透頂了。
在一個如此的大城市中,人們有可能待上整整二十年而不會遇見一位老朋友,而他,他卻一下子就撞上了那個死敵希臘人。
阿爾貝的牙開始劇烈地疼起來。
他在一家咖啡館門前停下,想喝他一杯卡爾瓦多斯蘋果燒酒,但是在點酒的那一刻,他才猛然意識到,他所有的錢已經全都給了馬蒂諾醫生。
他又走出咖啡館,去乘地鐵,不太流通的空氣幾乎令他窒息,一陣極度焦慮的情緒掐住了他,他返回到地面,步行走完最後的一段路,回家後,他已經疲憊不堪,白天剩下來的時間裡,他一直渾身哆嗦着,不停地回想他所遭遇之事的種種細節。
他莫名其妙地發怒。
他本來應該在第一次遭遇他時就把他殺死的,這個渾蛋希臘人!但在通常情況下,他對待自己的生活會如同看待一場無名的災難,他從心底裡感到自己的渺小,他感覺他很難能逃脫這一切,在他的意願中,某種抗争的念頭也被粉碎了。
他瞧了瞧鏡子裡自己的形象,整張臉都腫得很厲害,血腫處有了淤青,真是一個苦役犯的腦袋。
以前,他的戰友也曾一樣,瞧着鏡子裡的自己,以證實自身的黴運。
阿爾貝把鏡子扔到地上,然後,不帶一絲憤怒,把摔碎的鏡片一一撿起,然後再扔掉。
第二天,他什麼也沒吃。
整個下午,他就在客廳裡一個勁兒地轉圈,像是旋轉木馬那樣。
每當他重新想起這件事,恐懼感就重新把他攫住。
他生出種種愚蠢的想法:既然希臘人已經找到了他,就一定會四處打聽,會去找他的老闆,會找到這裡來,向他讨債,把他殺死。
阿爾貝跑到窗邊,但是,在那裡,他根本就看不到普洛斯可能會露面的那條街,他隻能看到房東的家,像往常一樣,貝爾蒙夫人就站在窗後,目光空洞,神色茫然,沉浸在回憶中。
未來的前景一片暗淡。
不再有工作,被希臘人緊緊跟蹤,必須搬家,尋找另一份活兒。
好像這件事很容易似的。
随後,他漸漸安下心來。
要說希臘人會找上門來,那純粹就是一個笑話、一個幻想罷了。
首先,他又能怎麼着呢?他難道會發動他的全家人,以及整個行會的同行,來尋找一個裝有嗎啡的紙盒嗎?更何況,那裡頭的内容都已快耗盡了,簡直是滑稽可笑之極! 但是,阿爾貝腦子裡想到的東西,他的軀體卻無法在行動中分享。
他繼續顫抖不已,他的害怕顯然毫無理性可言。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黑夜來到,随着黑夜一起降臨的,則是鬼魂、恐懼。
黑暗所造成的情緒放大并摧毀了他僅剩下的那一點兒清醒,驚恐又占了上風。
阿爾貝哭了,他很孤獨。
關于阿爾貝生命中的眼淚,足可以寫出一個故事來。
這些眼淚,絕望的眼淚,根據他所看待的是生命還是未來,會在憂傷和恐懼之間漂移不定。
他時而直冒冷汗,時而憂郁萬分,時而心跳加速,時而悲觀絕望,時而感到窒息,時而又眩暈不已。
他心裡想,自己再也不能離開這個套間了,但同時,他又不能再留在那裡頭了。
眼淚加倍,越流越多。
逃跑。
這個詞突然在他腦海裡鳴響起來。
逃跑。
由于黑夜的緣故,這一想法漸漸地膨脹,擴大,擠碎了所有其他的前景。
他不再想象這裡的未來,不僅是這個房間裡的,同樣也是這一城市中的,這一國家中的未來。
他跑到抽屜前,翻出那些帶有殖民地風光的照片,那些明信片。
一切從零再開始。
接下來的一記閃電映現出了愛德華的形象。
阿爾貝沖向大衣櫃,找出那個馬頭面具。
他小心地戴上面具,就像在拿捏一件珍貴的古董一樣。
他立即感到受到了掩蔽、保護。
他很想看一看自己,想從垃圾桶裡翻找出一塊相當大的玻璃片,但是不可能。
于是,他隻能在玻璃窗上尋找他自己的映像,結果遇見了一張馬臉,他的恐懼消失了,一種親切的溫和感籠罩了他,他的肌肉也放松了下來。
在慢慢地适應過程中,他的目光落到了院子的另一端,落到了貝爾蒙夫人的窗戶上。
她已經不在那裡了。
隻有從很遠的一間房子裡照過來的一道微光,還映在方格玻璃窗上。
霎時,一切都變得明朗了。
阿爾貝必須先深深地吸上一口氣,才能摘下馬頭面罩。
他感覺到一陣寒冷,特别不舒服。
就像那些爐子那樣,由于燃燒時積累了很多的熱量,當爐火熄滅很長時間之後,還能保持相當的溫暖,阿爾貝也事先存儲了一點點力氣,足夠用來打開房門,把馬頭面具夾在胳膊底下,慢慢地走下樓梯,掀開雨布,然後,他發現,裝着嗎啡的那個硬紙盒不見了。
他穿過院子,在人行道上走了好幾米,夜空現在是一團漆黑,他夾緊了胳膊底下的馬頭面具,摁響了門鈴。
貝爾蒙夫人過了很長時間才過來應門。
她認出了阿爾貝,一句話沒說就打開了門。
阿爾貝走了進去,跟在她後面,他們穿過一條走廊,進入一個窗戶闆已經打開的房間。
露易絲睡在一張兒童床上,床有些過于狹窄,但她雙腿蜷曲着,睡得很香。
阿爾貝朝她俯下身來,這個熟睡中的孩子顯現出一種出奇的美。
地上,躺着愛德華,身上蓋着一條白色的被單,在陰影的映襯下,那白色變成了一種象牙色,他睜着一雙大眼睛,盯着走進屋來的阿爾貝。
在他身邊,擺着裝有嗎啡的硬紙盒。
十分内行的阿爾貝馬上就确認,嗎啡的數量并沒有減少太多。
他微微一笑,為擺脫束縛,戴上了馬頭面具,向愛德華伸出手去。
将近子夜時分,愛德華坐在窗戶底下,阿爾貝坐在他邊上,很認真地把愛德華畫的那些紀念碑的圖樣放到膝蓋上。
愛德華看了一眼他朋友的臉。
真夠慘呐。
阿爾貝說: “好吧,你給我好好地解釋一下。
這個關于紀念碑的故事……你到底是怎麼看的?” 正當愛德華在一個新的對話本上寫着他的句子時,阿爾貝翻閱起了那個素描本。
他們研究了這一問題。
這件事情中,一切都是能夠解決的。
他們根本用不着創建什麼皮包公司,隻需要一個銀行賬戶就行了。
也不需要什麼辦公室,隻要一個簡單的郵箱就可以。
關鍵的問題,是要在一段相當有限的時間内,對客戶推廣一種非常有吸引力的促銷,讓客戶把訂貨的預付款打過來,然後,他們立馬帶着錢逃跑。
隻剩下一個問題,而且是個極大的問題:要啟動這筆生意,首先還是需要有錢。
愛德華恰恰就是沒有弄明白,為什麼這個啟動資金問題,以前還是如此重要,簡直就徹底束縛住了阿爾貝的頭腦和手腳,還讓他幾乎動怒,而現在,它怎麼就變得不再要緊,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障礙而已。
很顯然,這應該跟他眼下的身體狀态有關,他的血腫,他剛剛縫合的眉弓,他青腫的眼睛…… 愛德華又想起來幾天前阿爾貝的那次外出,想起來他回來後的那種失望;他想象着一個關于女人的故事,一段愛的悲傷。
他尋思着,阿爾貝是不是因為受到了一時性的憤怒的打擊,才做出的這個決定?他會不會明天就不幹了?無論如何,愛德華别無他擇,假如他想投身到這一冒險之中(天知道他是多麼執意地看重這個!),那他就得豁出去幹,把他戰友的決定看成是深思熟慮後的舉措。
然後,為他祈禱吧。
這場對話中,阿爾貝顯得很正常、很理智,他說的話都很合乎情理,隻不過在說到一個句子的正當中時,突如其來的寒戰會讓他從頭到腳都亂抖起來,盡管房間裡溫度不太高,他還是會大量出汗,尤其是手掌心。
這一刻,他同時就成了兩個人,一個像一隻兔子似的哆嗦不已,是被活埋在彈坑中的前法國兵;另一個則在那裡思考、計算,是銀行的前會計。
因此,做生意所需要的錢,怎樣才能弄到手呢? 阿爾貝久久地瞧着那個馬頭面具,隻見它也在靜靜地盯着他。
落在他身上的這一平靜、親切的眼神,對他是一種鼓勵。
他站了起來。
“我想我可以找到辦法……”他說。
他一直走到桌子前,慢慢地清理着桌上的雜物。
他坐了下來,桌子上鋪開了一張紙,擺上了墨水瓶、羽毛筆,他思考了很長時間,然後,在信紙的左上方寫下了自己的姓名與地址之後,他寫道: 尊敬的先生: 您上次邀我拜訪貴府期間,曾熱心地向我推薦了您門下某公司的一個會計職位。
假若這一推薦還有效的話,請相信我很願意……[1]據小說作者自己的說法,這句格言是法國作家帕特裡克·朗博(PatrickRambaud,1946—)在自己的小說《戰役》(1997年龔古爾文學獎作品)中借助于某主人公之口說的。
[2]這裡有文字遊戲,“從嫁妝那一面看上去”的原文為“vuededot”,與“從背面看上去”(vuededos)為同音詞組。
[3]這幾位都是當時法國有名的政界人物。
其中,保爾·德夏奈爾(PaulDeschanel,1855—1922)曾任法國總統。
雷蒙·普恩加萊(RaymondPoincaré,1860—1934)曾任法國總理與總統。
雷翁·都德(LéonDaudet,1867—1942)不僅是政治家,還是作家和記者。
[4]“槍口朝左”(passerl’armeàgauche)在法語的軍隊俚語中意為“死去”。
[5]安瓿:拉丁文ampulla的譯音,容量一般為1—25ml。
[6]據小說作者自己的說明,這句話引自法國作家喬治·貝爾納諾斯(GeorgesBernanos,1888—1948)的某部作品。
[7]對一個人的背或者一件東西畫十字,表示最終告别或者徹底放棄。
這是西方人的一個習慣動作。
[8]這裡的瑪麗亞公主(PrincesseMarie)應該是指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戰争與和平》中的瑪麗亞·博爾孔斯基,她是虔誠的基督教徒,長得有點醜,但為人善良、性格溫順。
[9]尼古拉·博爾孔斯基王子(PrinceNicolasBolkonsky)是托爾斯泰長篇小說《戰争與和平》中的人物。
他是退休的俄羅斯将軍,安德烈和瑪麗亞的父親。
在小說中,他被描寫得脾氣很大、倔強、粗魯,但英勇。
[10]格萊姆(Golem),是猶太民間傳說中有生命力的假人或曰魔像,相傳是用巫術灌注黏土而産生的有自由行動能力的人偶。
該詞曾在《聖經·詩篇》中出現過,本意是“原料”“胚胎”或“未成形的體質”,寓指上帝尚未塑造完全的人類。
[11]恩斯特·維爾格蘭(ErnestVilgrain,1880—1942):法國的一個面粉廠主。
他于1919年創建了所謂的“維爾格蘭棚舍”,這些商店極其簡陋,以低于市場價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低價,為巴黎以及郊區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此舉在數年中為穩定法國的物價做出了一定貢獻。
[12]《西部閃光報》(L’Ouest-éclair):後來改名為《法蘭西西部報》(L’OuestFrance)。
[13]斯佳納萊爾(Sganarelle)是莫裡哀喜劇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一個人物,且常常由莫裡哀自己來扮演。
這個詞最初來自于意大利語的動詞“sgannare”,意思為“使人醒悟”“讓人睜眼看清”。
[14]帕利亞喬(Pagliaccio)本來是意大利人魯傑羅·雷翁卡瓦洛(RuggeroLeoncavallo)的一出二幕歌劇《帕利亞奇》(1892)中的主人公。
[15]這一段文字是對西班牙老牌汽車商生産的希斯巴諾-蘇莎牌汽車标志“鹳”的造型的具體描繪。
[16]喬治·基納梅爾(GeorgesGuynemer,1894—1917):法國空軍王牌飛行員,戰鬥英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取得五十四次戰鬥的勝利,最終在戰鬥中犧牲。
[17]扶輪社(Rotary)是一個世界性的慈善服務組織,世界各地共有三萬多個扶輪社。
它以增進職業交流及提供社會服務為宗旨,緻力于世界親善及和平。
全球第一個扶輪社于1905年創立于美國。
[18]原文如此,上文中說到的是瑪德萊娜拜訪伊馮娜。
這裡卻是伊馮娜拜訪瑪德萊娜,或可理解為是另一次拜訪。
[19]斐迪南·福煦(FerdinandFoch,1851—1929):法國元帥,軍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先後任法國第九集團軍司令、法軍總參謀長、協約國軍隊總司令。
[20]原文如此,上文說的是十一月十一日,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停戰紀念日。
十一月一日是“萬聖節”。
[21]亞曆山大·米勒蘭(AlexandreMillerand,1859—1943),法國律師和政治家。
1920年出任法國總理,後來以溫和派聯盟領袖的資格當選共和國總統。
都德,見前文中的注。
讓·達尼昂-布弗雷(JeanDagnan-Bouveret,1852—1929),法國畫家,屬于自然主義畫派。
喬治·羅什格羅斯(Georges-AntoineRochegrosse,1859—1938),法國畫家、裝飾藝術家。
[22]法國的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省和市鎮。
法國本土劃為22個大區、96個省。
作為一級行政單位,每個省也就管轄幾十萬人口,不足一萬平方公裡的面積,差不多相當于中國的一個縣。
[23]蘭德魯(HenriDésiréLandru,1869—1922):法國的著名連環殺手,曾先後殺害多名女子,以“崗拜地方的藍胡子”的外号而聞名遐迩。
[24]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殘酷的戰役,戰事持續了1916年幾乎一整年,德法兩國投入一百多個師的兵力,雙方軍隊死亡超過二十五萬人,五十多萬人受傷。
阿爾貝也大聲吼叫,說是,他已經打過仗了,他不想再去坐牢。
愛德華掀翻了土耳其沙發,沙發禁不起折騰,一下子就散了架。
阿爾貝趕緊跑過去,他很看重這件家具,這是家裡頭唯一一件還有些時髦的東西!愛德華發出狂怒的吼叫聲,聲音前所未有地巨大,帶着激流一般的唾沫,從他敞開的喉嚨中噴發出來,這一切直接來自他的腹腔,活像是一座火山正在爆發。
阿爾貝一邊撿拾起破沙發的碎片,一邊說,愛德華盡可以砸碎整個房屋,這也不會帶來任何改變,他們倆誰都不是做這類生意的材料。
愛德華一邊繼續吼叫,一邊一瘸一拐地在屋子裡大步走着,用胳膊肘一捅,打碎了一塊玻璃,還威脅着要把他們僅有的幾個餐盤全都扔碎到地上,阿爾貝趕緊撲到他身上,把他攔腰抱住,他們一起倒在地上,滾了好幾圈。
他們開始恨起對方來。
阿爾貝一時間裡喪失了理智,狠狠地擊打了幾下愛德華的太陽穴,而愛德華則出其不意地打在了阿爾貝的胸口上,把他釘在了牆上,差一點把他撞死。
他們幾乎同時站了起來,面對面地直視對方,愛德華打了阿爾貝一巴掌,阿爾貝則回擊了他一拳頭。
正好打在臉上。
然而,愛德華正好面對着他。
阿爾貝緊握的拳頭深深地陷入了他臉上的大豁口裡。
幾乎連手腕都快進去了。
卻立即凝定了。
阿爾貝吓壞了,看到自己的拳頭紮進了戰友臉上的洞洞裡,就仿佛他已經徹底穿透了對方的腦袋。
而就在他那隻手腕的上方,是愛德華驚惶的目光。
兩個人就這樣停頓了好幾秒,紋絲不動,好似癱瘓了一般。
他們聽到了一聲尖叫,兩個人全都轉身向門口望去。
隻見露易絲一隻手捂住了嘴,正瞧着他們倆,滿臉是淚水,她跑着離開了門口。
他們立即掙脫開對方,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
他們笨拙地抖動着身子。
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感受到一種有罪的窘迫。
他們明白,一切全都結束了。
他們共同的故事,永遠都不會超越落在這張臉上的這一拳,就仿佛它剛剛把它給打死了。
這一動作,這一感覺,這一魔鬼般的親密接觸,一切全都那麼過分,令人眩暈。
他們兩個人的憤怒各自有所不同。
或者說,它們的表達方式有所不同。
第二天一早,愛德華就開始打他的背包,他的那個軍用背包。
他隻拿上了他的衣服,其他什麼也沒有拿。
阿爾貝一句話也沒說,就出門去工作了。
愛德華給他留下的最後形象就是一個脊背,他正在收拾背包,很慢很慢,就像一個還沒有下定決心要走的人。
整整一個白天,阿爾貝肩負着他的廣告牌,走在林蔭大道上,滿腦子轉悠的都是憂傷的思緒。
晚上回家時,隻見一張字條:“謝謝你做的一切。
” 他感到,房間裡空空如也,就像當時塞茜爾離開後他的生活一樣空虛無物。
他知道,一切終将重新來過,但是,自從打勝戰争以來,他卻有一種感覺,覺得自己每天都在輸掉它一點點。
23 拉布爾丹将手平放在書桌上,顯出一種跟在餐桌上等待火燒冰淇淋“熱烤阿拉斯加”時一樣滿足的神情。
雷蒙小姐一點兒都沒有奶油冰淇淋的味道。
不過,她跟那鍍金一般的奶油夾心烤蛋白卻有點兒相像,而且這一點也不是沒有意味的。
這是一個假金色頭發的姑娘,那金色有些偏棕色,她的膚色很蒼白,而她的腦袋則有些尖。
雷蒙小姐一進門,看到她的老闆處在那樣一種姿勢中,便做出一種既表示惡心卻又不得不認命的撇嘴來。
因為,她一從他面前走過,他就會把右手伸進她的裙子底下,動作出奇地快,快得令人驚訝不已,因為他的體形畢竟是那般臃腫,而且,他的機靈在其他方面是沒有絲毫顯現的。
于是,她會快速地移動一下胯部,但拉布爾丹,在這方面,有一種天生的本能,能預知一切變幻。
無論她如何躲閃,他總能達到他的目的。
于是,她打定了主意,快速地扭了一下身子,放下手中的文件簽名夾,同時,隻在離開時發出了一記無奈的歎息。
對于這樣滿是嘲諷意味卻又悲劇性的障礙,她嘗試過采用一種想必實用的方法(穿越來越緊的長裙或者窄裙)來對抗,但這反而使拉布爾丹的快感猛增數倍。
如果說,她作為秘書,在聽寫速記和文字拼寫上表現得相當平庸,那麼,她的忍氣吞聲則大大地彌補了工作上的缺陷。
拉布爾丹打開了文件,不禁啧啧稱奇起來:佩裡顧先生将會很滿意。
這份文件拟定了一個漂亮的規則,來實施“關于在法國籍藝術家之間展開一個設計與建造1914—1918戰争死難者紀念碑的競賽”的計劃。
在這份長長的文件中,拉布爾丹自己隻寫了一句話:第一條的第二句。
他堅持一定要親自來寫這一句,不讓任何人來幫他。
每個詞全都掂量了又掂量,斟酌了又斟酌,而且,他還拟定了其中哪些詞要用大寫字母來寫。
他是如此自豪,以至于強調說,這句話必須用粗體字來印刷:“該紀念碑應表達出我們對為國捐軀的光榮死者所寄托的哀思。
”無懈可擊的語句節奏。
又一次啧啧稱奇。
他接着再次自我欣賞了一遍,然後,又快速浏覽完了文本的剩餘部分。
人們已經找到了一個很漂亮的地點,早先被市政部門的停車庫所占據:正面長四十米,縱深三十米,有可能在周圍設置一個花園。
規則明确規定,紀念碑的體積應該跟“所選的地址保持和諧一緻”。
要镌刻上所有那些死難者的姓名,就必須有足夠大的地方。
準備工作差不多已經結束:成立了一個由十四個人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成員中包括議員、當地藝術家、軍人、老戰士代表、死難者家屬,等等,這些人全都是他精挑細選出來的,他們若不是已經欠了他人情,就一定是有求于他(他是委員會的主席,握有決定性的一票)。
這一擁有高度藝術性和愛國情感的大膽創舉,是他任職期限内要具體落實的頭等大事。
這件事做成了,他再次當選也就十拿九穩了。
日程已經敲定,競賽即将啟動,平整土地的施工也已開始。
競賽啟事會刊登在巴黎和外省的各大主要報刊上,一項漂亮的工程,而且真的很順利…… 什麼都沒有遺漏。
隻是在第四條中還有一處空白:“紀念碑的預算支出總額為……” 這讓佩裡顧先生陷入了一種緊張的沉思中。
他想要某種美麗的而不是宏偉壯觀的東西,而按照人們傳達給他的信息,要做這樣的一個紀念碑,價格将會在六萬到十二萬法郎之間,某些著名的藝術家甚至會向你要到十五萬、十八萬法郎,跨度如此之大,該如何确定一個界限呢?這可不僅僅是一個金錢的問題,還是一個公平衡量、恰當評估的問題,得好好思考一下。
他的目光落到了他兒子的照片上。
一個月之前,瑪德萊娜在他書房的壁爐上擺放了一張愛德華的照片,并按照他的意願配了一個相框。
她還有他的另一些照片,但她隻挑選了這一張,因為這一張似乎很“中庸”,既不太乖巧,也不太冒失,既不太文靜,也不太鬧騰。
可以接受。
父親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讓她震驚,由于她擔心這一切會越來越嚴重,她就謹慎巧妙地處理,一點一滴地改變,今天拿出素描畫冊來,明天再拿出一張照片來。
佩裡顧先生先是足足等了兩天,然後才走近照片,把它擺到他書桌的一角上。
他并不想問瑪德萊娜那照片是什麼時候拍的,也不想問她是在哪裡拍的,一個做父親的理所當然應該知道這些事情。
在他看來,照片上的愛德華隻有十四歲,如此說來,應該追溯到1909年。
他站在一個陽台的木頭欄杆前。
背景有些看不太清楚,照片大概是在一棟雪山小木屋的露台上拍的,那時候,每年冬天都會讓他去滑雪。
佩裡顧先生記不清具體是什麼地方了,很可能是他們常去的同一個滑雪場,興許,位于阿爾卑斯山北部,或者,也許在南部。
反正就是在阿爾卑斯山。
他兒子身穿一件羊毛衫,因為陽光太強烈,眯縫着眼睛,一臉的微笑,像是有人在攝影人的身後做鬼臉。
這也讓佩裡顧先生開心起來,他真的是一個漂亮的孩子,一個淘氣鬼。
這麼多年過去後,那一天如此開心的微笑,讓他回想起一個事實,他兒子與他從來就沒有在一起歡笑過。
這讓他不免有些心碎。
于是,他産生了一個想法,要把照片翻轉過去。
在照片背後的最底部,瑪德萊娜寫了一排字:“1906年,巴黎,肖蒙小丘公園。
” 佩裡顧先生擰開鋼筆帽,揮筆寫下:二十萬法郎。
24 由于沒有人知道約瑟夫·梅爾林長的會是什麼模樣,負責接待他的四個人打算等火車一到站,就請站長廣播,然後再舉着寫有梅爾林姓名的牌子等在出口處……但是,在他們看來,這些接待方案中似乎沒有一個能跟一位部委特派員的地位以及聲譽相配。
于是,他們選擇了集體等候在月台上,就在出口附近,因為,實際上在夏齊埃爾-馬爾蒙下車的旅客并不是那麼多,攏共也就三十來個人,一個巴黎的官員,應該一眼就看得出來。
然而,他們卻沒能一眼看出他來。
首先,從火車上下來的人并沒有三十個,隻有不到十個人,而在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像是政府的特派員。
當最後一個旅客經過出站口,整個車站變得空蕩蕩一片時,他們不禁面面相觑。
行政助理圖尼埃并了一下鞋後跟,而夏齊埃爾-馬爾蒙鎮公所的民事登記官保爾·夏博爾,則使勁地擤了擤鼻涕,代表死難失蹤者家屬的全國退伍軍人協會的羅蘭·施耐德,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用來表示他克制自己不發作都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所有人都走出了車站。
迪普雷,隻管着記錄相關的信息。
他為準備接待這次檢查浪費了太多的時間,遠比他花費在組織其他六個工地上的工程的時間還更多,要知道,他得在那些工地上沒完沒了地來回跑,這就已讓他忙得焦頭爛額了,誰料想卻在這裡被放了鴿子。
一走出車站,四個人就直接走向小汽車。
他們的精神狀态倒是大緻一樣的。
證實政府特派員并沒有來到,他們全都感到了一點兒失望……不過,同時也感到了一陣輕松。
沒什麼好害怕的了,當然,他們認真地準備了接待,但是,一次視察總歸是一次視察,這樣的事情就像天上的風向一樣,說變就變,他們早已見識了不少的例子。
自從當皮耶墓地中國勞工的那個事件以來,亨利·奧爾奈-普拉代勒一直就忙得焦頭爛額。
他的脾氣壞透了,根本就不能觸碰一下。
迪普雷一直跟在他身邊,不斷地聽着他那些互相矛盾的指令。
必須加快進度,雇傭更少的人手,隻要不被人發現,就使勁去鑽各種空子。
自從雇傭了迪普雷以來,普拉代勒就承諾要給他漲工資,但一直就沒有落實。
但他總是說:“我寄希望于您,迪普雷,您可知道,嗯?” “至少,”保爾·夏博爾抱怨道,“部裡頭也應該發個電報來通知一下我們吧!” 他搖了搖頭:都把我們當成什麼了,都是為共和國作奉獻的人,怎麼着也應該事先通知一下才對嘛。
他們走出了車站。
正當他們準備上汽車時,一個低沉而略帶嘶啞的嗓音在他們身後響起: “你們是公墓的人嗎?” 這是一個相當老相的人,長了一個小小的腦袋,軀體卻很龐大,一副空蕩蕩得軀殼,那樣子就像是吃剩下的一隻家禽的骨架。
過于長的四肢,一張紅兮兮的臉,一個窄窄的腦門,短短的頭發,發際線很低,幾乎跟眉毛連在了一起,還有一道痛苦的目光。
在此之外,還要補充說一下,他的穿着就像撲克牌中的黑桃A,一件過時的戰前式樣的大禮服,盡管天氣寒冷,禮服還是大敞着,裡頭是一件栗色的天鵝絨夾克,上面滿是墨水的污漬,僅有的兩粒扣子還掉了一粒。
一條灰色的長褲早已沒有了形,尤其,他還穿了一雙巨大無比的鞋,大得極其誇張,簡直就是聖經中的鞋。
四個人頓時愣住了,一個個全都說不出話來。
呂西安·迪普雷第一個反應過來。
他向前邁出一步,伸出手來,問道: “您就是梅爾林先生吧?” 部裡來的特派員舌頭跟牙龈一碰,發出一記小小的響聲,啧的一響,就像是為了剔出塞在牙縫中的食物。
他們費了很長時間才明白過來,實際上,這是他擺弄假牙的一個動作,一個相當煩人的習慣,在驅車前往公墓的途中,他都在做這一動作,他們真的很想為他遞上一根牙簽。
他的舊衣服,他那肮髒的大鞋,他的整個外表樣貌,都讓人預感到,而且是從火車站出發的那一刻起就已得到證實:這個男人,身上的味道真的是不太好聞。
一路上,羅蘭·施耐德覺得眼下正是大好機會,可以對他們正在穿越的地區,做一番戰略上、地理上、軍事上的大規模評論,便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
約瑟夫·梅爾林仿佛根本沒聽到似的,一個句子剛說到一半,就打斷了他,問道: “中午……我們能吃到雞肉嗎?” 他的嗓音帶着一些鼻音,讓人聽了相當不舒服。
1916年,凡爾登戰役
軍事陣地的不斷變動,還有戰略形勢的變幻莫測,使得這裡的好些地方多次陷入巨大的混戰,這片四邊形的廣闊戰場中,如今埋葬有兩千多具屍體,當然,沒有人能說得清其确切的數目,甚至有人認為有五千具屍體,這也不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場戰争本身就已打破了所有的曆史紀錄。
這些臨時墓地促使了種種登記冊、地圖、清單的建檔歸檔,但是,短短十個月時間内,就有一千五百萬或者兩千萬顆炸彈落到你跟前—其中有幾天,平均三秒鐘就有一顆炮彈炸響—那就必須在地獄般的條件下,埋葬比預想的多上二百倍的死人,而那些登記冊、地圖、檔案文件的價值就變得相對很有限了。
國家決定,在達爾梅維爾建立一個很大的公墓,把周圍那些墓地的遺體都集中到那裡去,尤其是夏齊埃爾-馬爾蒙墓地中的遺體。
由于人們實在不知道要挖掘出、轉運走、再入葬多少具屍體,所以很難制定一個包幹合同。
政府決定按屍體數目結付費用。
這是一個雙方都滿意的市場,沒有什麼競争,普拉代勒輕而易舉地赢得了競标。
他已經計算過了,屍體數目達到了兩千的話,那麼,他賺到的錢,就将允許他為重修拉薩勒維埃的老家馬廄的屋架輕松地付上一多半的費用了。
如果有三千五百具屍體的話,整個屋頂的費用就都齊了。
要是超過四千這個數,那麼,他就将翻修鴿棚了。
迪普雷帶來了二十來個塞内加爾工人到夏齊埃爾-馬爾蒙,而為了讨好官方,普拉代勒上尉(迪普雷繼續這樣稱呼他,習慣嘛)同意在當地招聘一些輔助工。
工地開始動工,在陣亡士兵家屬的要求下,工人們開始了挖掘,人們确信能重新找到遺體。
很多家庭是全家人一起來,在夏齊埃爾-馬爾蒙下的車,真的是一支不斷流淚與呻吟的隊伍,驚惶不安的孩子,彎腰駝背的老人,走在因為滿地都是泥漿而鋪了一排木闆的窄路上,竭力保持着平衡;而且,不趕巧的是,每年到了這一季節,幾乎總是在下雨。
不過,下雨也有下雨的好處,在大雨底下,挖掘動作變得很快,沒有人願意在雨中堅持。
一開始,出于體面方面的考慮,這份挖掘士兵屍體的工作原本是由法國工人來做的,現在才轉由塞内加爾人來做,你知道是為什麼吧,因為那會吓倒某些家屬的:人們不是會把挖掘他們兒子屍體的事當作一種低下工作,就此把它委派給一些黑人來幹嗎?到達公墓時,當人們遠遠地看過去,會看到那些高大的黑人淋在雨水中,正在一鍬鍬地鏟土,或者運送棺材,孩子們的目光就一刻也離不開他們了。
這支家屬隊伍的行進費了很長很長的時間。
普拉代勒上尉每天都會打電話來問: “喂,迪普雷,這些破事很快就将結束了吧?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呢?” 然後,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開始了,那就是挖掘所有準備轉運到當皮耶大公墓去的死難士兵的屍體。
任務并不簡單。
有一些屍體已嚴格按照規定被分類編号,那是不會引起任何問題的,因為寫有他們姓名的十字架依然還在原地,但同時,還有相當數量的屍體需要重新辨認。
許多士兵當年被埋葬時,身邊伴随有他們身份牌的一半,但并非所有屍體都是那樣的,遠非如此。
因此,為了辨認身份,還得依據在他們身上或者衣兜裡發現的物品,來一次真正的調查。
這樣一來,就得先把屍體放到一邊,對它們重新編号,等待重新研究的結果,有時候,人們會找到所有的東西,而有時候,即便把泥土翻了個遍,也隻能找到很少的東西……這時候,人們就隻能在墓碑上刻寫下“身份不明的士兵”。
工地上,種種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着。
工人們已經挖掘出了将近四百具屍體。
一輛輛卡車運來了空棺材,一個由四個人組成的小組專門負責把它們攏集起來,敲釘固定,另外一個小組則負責把棺材擡到墳坑邊,裝上屍體後再轉運到貨車上,由貨車再送往達爾梅維爾的大公墓,在那裡,再由普拉代勒公司的人員負責最終的埋葬。
他們中的兩個人專門負責彙編歸檔、刻寫墓碑和最終統計。
政府特派員約瑟夫·梅爾林步入了墓地,就像一個帶領迎神遊行隊伍的聖徒。
走過水窪時,他那雙巨大的鞋子濺起了不少泥水。
隻有在這一時刻,人們才注意到,他還拿着一個很舊的皮包。
盡管皮包裡裝滿了各種文件,它看起來還是很像一張薄薄的紙,快要從他長長手臂的一端飛出去。
他停下步子。
在他身後,迎神隊伍也停止不動了,似乎都有些擔心。
他瞧了這個背景很長時間。
墓地中,始終彌漫着一種酸澀的腐爛味,它有時候會劈面朝你撲來,就像一朵雲團被風吹動,然後又跟剛剛從土裡挖出來的有些糟爛的棺材燃燒時的煙霧味混雜到一起,按照規則,這樣的棺材是要立即就地焚燒的。
擡眼望去,天低雲暗,灰蒙蒙、髒兮兮的一片,舉目一看,這裡,那裡,都有人在忙碌着,有些人忙着轉運棺材,有的則彎着腰在挖坑;兩輛卡車停在附近,發動機卻一直運轉着,工人們用力把棺材舉起,送進車廂。
梅爾林鼓動着假牙,“啧,啧”,抿緊了他那厚厚的嘴唇。
這就是他目前所處的狀況。
他當了差不多四十年的公務員,臨退休之時,被派來這裡巡視公墓的修建情況。
梅爾林先後在多個部委中工作過,殖民地部、總軍需部、商務部、工業部、郵電部、農業與糧食部,三十七年的職業生涯,三十七年裡始終被到處亂扔亂丢,錯過了一切,在他從事的所有崗位上,他都被打得遍體鱗傷。
梅爾林不是一個讨人喜歡的家夥。
他沉默寡言,十分傲慢,稍稍有些愛賣弄學問,脾氣也很糟糕,一年到頭都繃着個臉,沒個笑容,想要跟他開個玩笑都……這個人不僅長得醜陋,面目可憎,而且氣量狹窄,傲慢自大,不斷地讓他的同事心生怨氣,讓他的上司也氣不打一處來,于是,自然也就遭來了種種打擊報複。
他一到任某一單位,就會有人派給他一個艱難的任務,然後,大家開始厭煩他,因為,很快地,大家就覺得他滑稽可笑,不僅趣味過時,而且思想守舊,總之,讓人感覺很不舒服,于是,人們就會在他背後取笑他,給他起外号,開他的玩笑,那都是他該受的。
然而,他從來都沒有犯過大錯。
他甚至還可以開列出他行政管理上良好業績的單子,而且,這份單子還在不斷增補之中,他總是在反複檢查它,以便多少遮掩一下自己那整整一段慘兮兮的職業生涯,借口有一種不求回報的廉潔奉公,哪怕再被人瞧不起,也能釋懷。
有時候,他從某個部門到另一個部門的過渡,就很有些像學校裡老生對新生沒完沒了地戲弄。
有很多次,他不得不高高地揮動手杖,掄得團團轉,同時大聲地呵斥着什麼,仿佛随時準備赤膊上陣,要跟整個大地幹上一仗,他真的讓人感到害怕,尤其是讓女人們,你們得明白,現在,女人們都不再敢接近他,她們倒是想要得到男人的陪伴,但她們不能留住一個像他那樣的家夥,尤其是因為,這話怎麼說呢,這男人,他身上的味道可實在不好聞,讓人實在有些不方便與之相處。
沒有任何地方能留得住他。
在他的生命中,隻有過很短的一個光彩階段,那開始于一個七月十四日,是他與弗蘭西娜的相遇,而結束于當年的萬靈節,那一天,弗蘭西娜跟一個炮兵上尉跑了。
而這一切,已早是三十四年前的事情了。
以一次對公墓的巡視來結束他的職業生涯,這件事并沒有任何令人驚奇之處。
梅爾林就職于戰争撫恤、津貼與補助及複員安置事務部已經有整整一年時間了。
在部裡,人們也是讓他從一個部門轉到另一個部門,然後有一天,人們接收到來自于那些個軍人墓地的煩人消息。
說是那裡并非一切都很順當。
一位省長點明了在當皮耶發生的反常情況。
但是,從第二天起,他就收回了前次的言論,不過,這已經引起了高層部門的注意。
部裡頭認為,應該确保國家把納稅人的錢真正用到實處,确保能在有關政策條文嚴格規定的條件下,給予為祖國捐軀的孩子們體面的安葬。
“真他媽的!”梅爾林說,瞧着眼前這一派凄涼的景象。
因為,正是他被指派來到了這裡。
人們覺得他是執行這一無人願意幹的任務的最佳人選。
其方向就是那些大公墓。
助理圖尼埃聽到了他的話。
“您說什麼?” 梅爾林轉過身去,瞧了瞧他,“啧,啧”。
自從弗蘭西娜與她的上尉那件事以來,他就憎恨起了軍人。
他的思緒又返回到墓地的場景中來,很像是突然意識到自己正站在這個地方,意識到自己應該做點兒什麼。
這個小小代表團的其他成員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最後,迪普雷壯起膽子說了一句: “我建議我們首先得……” 但是,梅爾林一直留在那裡,像一棵樹一樣呆立在這一令人沮喪的景象面前,而這一景象,實際上也構成一種對他習慣了被迫害的傾向的奇特回應。
于是,他決定加速事情的進程,以求早早擺脫這一繁重的勞役。
“臭狗屎。
” 這一次,所有人都清清楚楚地聽到了,但沒人知道該得出什麼樣的結論來。
“依據1915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法令條文的規定,做民事登記;按照1916年二月十六日的政府通函,建立個人檔案卡片;按照1920年七月三十一日公布的财政法第106條所提及的,對權利所有者表示尊重,嗯。
”梅爾林說着,這裡打個鈎,那裡簽個字,氣氛并沒有緩和下來,但,一切進行得很正常。
隻不過,這家夥身上發出一陣陣的臭味,就像一隻臭鼬;當你跟他一對一地待在特地為身份登記而設置的木棚裡頭時,那真的是無法忍受。
人們不得不讓窗戶就那樣一直敞開着,盡管會有冰冷的寒風一陣陣地灌入。
梅爾林的視察從繞着墓坑走上一圈開始。
保爾·夏博爾急忙在他的頭頂上撐起一柄傘,但是,政府特派員的動作實在很難預料,他會突然轉變方向,從而頻頻打擊這個當地行政官員的良好意願,讓他無所适從,手中的雨傘也總是隻為自己擋雨。
梅爾林并沒有覺察到這些,雨水從他的腦門上淌下來,他瞧着墳坑,那一副模樣像是完全不明白要在那兒檢查什麼。
“啧,啧。
” 接着,衆人來到棺材邊上,他們為他細細講解安葬的過程,他戴上了眼鏡,鏡片是灰色的,上面還帶有幾道劃痕,簡直就像是臘腸的外皮。
他對照着身份信息:檔案卡片上的,登記表上的,貼在棺材上的牌子上的,然後,“很好,就這樣吧。
”他嘟囔了幾句,“我們也不能一整天時間全都搭在這上頭。
”他從夾克的小口袋裡掏出一塊很大的懷表,沒有通知一下任何人,便邁開堅定的步伐,大步走向辦公的大棚。
到中午時,他就填完了他的審查表。
看到他工作時的那副樣子,人們就會更好地明白他的衣服上何以有那麼多的墨漬了。
現在,所有人都得簽字。
“在這裡,每個人都在做着自己的分内事!”助理圖尼埃宣稱道,一副雄赳赳的樣子,十分滿足。
“正是。
”梅爾林回應道。
一番客套。
衆人全都站在棚子裡,彼此傳遞着簽字的筆,就像入葬的時刻衆人互相傳着聖水器那樣。
梅爾林把他那根粗大的食指摁在登記簿上。
“這裡,有請家屬代表來簽……” 全國老戰士聯合會對政府足夠地履行了職責,幾乎享有了在全國到處出場的權利。
梅爾林以一種陰沉的目光,看着羅蘭·施耐德在那裡簽上了字。
“施耐德,”他最終說(他故意把這姓氏念成了“施那伊-達”,以強調自己的這番話),“聽起來是個日耳曼姓氏啊,是不是?” 對方立即昂首挺胸,想要反駁。
“這都不要緊,”梅爾林止住了他,又指了指登記簿,“這裡,有請民事登記官來簽……” 他的話如同一盆冷水從頭澆來。
簽字在一片沉默中結束。
“先生,”施耐德開始說,他才剛剛有些醒過悶來,“您的想法……” 但是,梅爾林已經站了起來,比他高了整整有兩個腦袋,又俯身向着他,用那雙灰色的大眼睛盯着他,問道: “在餐館,我們能吃到雞肉嗎?” 吃雞是他生存中的唯一樂趣。
他的吃相很邋遢,他永遠都不會脫下他的那件上裝,在那點點墨漬之上,還有一塊塊的油斑。
那都是吃雞的好見證。
就餐期間,除了施耐德一直在那裡搜索枯腸尋找反駁的詞語,每個人都努力嘗試着積極投入對話中。
但是,梅爾林隻顧自己一個勁地吃,連鼻子都埋在了盤子中,同時,僅僅隻是從喉嚨中發出幾聲咕噜咕噜,還有假牙的啧啧聲響,作為對大家談話的回應,而這也很快就扼殺了衆人的交談意願。
然而,視察已經結束,盡管特派員實在有些讓人讨厭,飯桌上的氣氛還是很快就緩解了過來,變得輕松活潑。
工地的啟動工作曾經相當困難,他們遇到了不少的小麻煩。
在這類工程中,沒有什麼會跟人們預料的完全一樣,即便文本寫得極其詳細,也從來不可能在你開展工作時完全符合你眼前的實際情況。
就算你再怎麼盡心盡職,還是會出現很多的意外情況,這就需要你大膽果斷,敢于拍闆,随後,既然你已經以某種方式開始了,那就開弓沒有回頭箭了…… 現在,在這個墓地,人們真希望趕緊完成這裡的任務,趕緊把它清空。
視察的結果是圓滿的、正面的、令人欣慰的。
不過,回過頭來看一下,每個人還是有點兒後怕的。
衆人喝得不少,反正都是公家結的賬,不吃白不吃,不喝白不喝。
甚至連施耐德最終也忘記了方才的羞辱,他不想争辯,隻是在蔑視這個粗魯的政府官員的同時,連連不停地喝着羅讷河谷出産的葡萄酒。
梅爾林讓人添了三次雞肉,像個餓死鬼似的狼吞虎咽。
他那胖胖的手指頭上沾滿了油。
當他酒足飯飽時,他全然不顧同桌的其他人,把他根本就沒有用過的餐巾一下扔在桌子上,站起來就走人,離開了餐館。
所有人全都猝不及防,四下裡頓時一片大亂,必須急忙咽下最後一口菜,喝空杯中的酒,催要賬單,核對費用,付錢,人們推倒了椅子,人們跑向門口。
當他們來到外面時,隻見梅爾林正對着汽車的輪胎在撒尿呢。
前往火車站之前,還得再去墓地轉上一下,拿上梅爾林的皮包以及登記簿。
列車四十分鐘後出發,沒有理由在這個地方耗費更長時間,更何況,天還下着雨呢,剛才就餐時,雨倒是停了那麼一小會兒,現在又下了起來,而且還是瓢潑大雨。
在汽車裡,他沒有向任何人說一句話,哪怕是一句感謝迎接和邀請的話也沒有,真正是一個無賴。
一來到公墓,梅爾林就加快了腳步。
他那雙巨大的鞋子很危險地壓彎了鋪墊在水窪上的木闆。
一隻瘦骨嶙峋的棕色皮毛的狗碎步向他跑來,梅爾林并沒有放慢腳步,卻把重心暗暗移到左腳上,冷不丁地擡起巨大的右腳,就朝那狗踢去,正好踢在它的腰身上;那狗大叫一聲,在空中飛出去一米來遠,摔了個仰面朝天。
還沒等到它翻身爬起來,梅爾林早已一步跳入深及腳踝的水窪,一腳就踩在狗的胸口上,巨大的鞋子讓那狗動彈不得。
狗開始發瘋似的嚎叫起來,像是怕被淹死,并在水裡扭來扭去,張大了嘴,似乎想咬什麼。
看到這一場面,所有人全都驚呆了。
梅爾林俯下身來,用右手掐住了那狗的下颌,左手則掰開它的嘴,狗發出細小的嗚咽聲,掙紮得更厲害了。
梅爾林早已死死地摁定了它,在它肚子上猛踢了一腳,又使勁地掰開它的嘴,就像是在對付一條鳄魚,然後,猛地一松手放開了狗,狗在水裡滾動了一下,重新站起來,拖着肚子逃走了。
水窪有些深,梅爾林的鞋子全部淹沒在水中,但他全然不在乎。
他轉身朝向身後那一排站得整整齊齊的人,隻見他們全都待在了木頭的踏闆上,瞠目結舌。
而這時候,他已經在胸前揮舞起了一根足有二十多厘米長的骨頭。
“這個,我是認識的,這可不是一根雞骨頭!” 如果說,約瑟夫·梅爾林表現出他是一個相當肮髒、相當可憎的官員,是一個憤憤不得志的官場失敗者,那麼,他還是一個謹小慎微的、深思熟慮的人,一句話,一個正直的人。
這些墓地實在讓他有些心碎,不過,他并不露聲色,外表上沒有顯出什麼痕迹來。
自從上司任命他擔任這個誰都不願意擔任的職務以來,這已經是他視察的第三處墓地了。
對于他這個隻是通過食品的限量供應與殖民地部的公務評語來看戰争的人,第一次視察确實令他萬分震撼。
盡管長期以來始終躲開了槍林彈雨,他那顆憤世嫉俗的心還是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并開始動搖。
并非由于本來意義上的大屠殺,這一點,人們還能承受,大地始終遭受着種種災難與瘟疫的摧殘毀壞,而戰争隻不過是這兩者的結合罷了。
不,讓他傷透了心的,是死者的年齡。
災難殺死了所有人,瘟疫滅絕了老人與兒童,而隻有戰争,在屠殺數量如此多的年輕人。
梅爾林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會被一個如此的結果所震撼。
事實上,他自身的某一部分已經停留在了弗蘭西娜的階段,而他這個巨大的、空洞的、不成比例的軀體中,依然還掩藏着小小一部分年輕人的靈魂,那正是戰争中死者的年齡。
比起他的大多數同事來,他遠沒有那麼愚笨,自他作為一個細心的官員對軍人墓地進行第一次視察以來,他就發現了種種不同尋常的現象。
他在登記簿裡看到了許許多多有待争議的東西,種種遮掩得極其笨拙的前後不一,但是,你又能怎樣呢,當人們考慮到這一任務的艱巨重大,當人們看到這些被淋得濕漉漉的可憐的塞内加爾人,當人們想到這番不可思議的殺戮,當人們估算着眼下必須挖掘出來并轉運走的屍體的數目……人們還能表現得挑三揀四、吹毛求疵嗎?人們會閉上眼睛,不加理會。
種種悲慘的情境必然會催生某種實用主義,梅爾林認定,對種種不合規矩的行為,最好還是眼開眼閉,不置一詞,老天啊,讓我們結束它吧,讓我們結束這場戰争吧。
但是,在這裡,在夏齊埃爾-馬爾蒙,焦慮死死地壓住了你的胸口,讓你幾乎透不過氣來。
當你把兩三個指标加以對證,例如,那些扔在深坑中的舊棺材的木闆,那些沒有燒掉而是被埋入土中的木闆,又例如,挖掘好的墳墓數量與送走的棺材數量,還有某些日子裡大緻上的總結記錄……這一切會把你引導到不知所措的困惑之中。
而你對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想法都會發生動搖。
于是,當你遇見一條蹦蹦跳跳的癞皮狗,像一個舞女那樣,嘴裡還叼着一根法國大兵的屍骨,你體内的血會噌的一下湧上頭頂。
你會急切地渴望弄它個明明白白。
約瑟夫·梅爾林立即放棄了坐火車返回的打算,整整一天都忙于進行核實,要求人們做出解釋。
施耐德開始出汗了,如同在大夏天那樣,保爾·夏博爾不停地擤着鼻涕,隻有助理圖尼埃,每當特派員向他問話時,會一如既往地使勁碰擊鞋後跟,這個動作已經融入他的基因中,它已經沒有了實際意義。
所有人都目不轉睛地瞧着呂西安·迪普雷,而他,卻觀望着他那渺茫的未來前景,它正在漸漸地離他遠去。
有關的統計表、筆錄書、清單方面,梅爾林不想要任何人來幫忙。
他來回走了幾個地方,甚至還去了棺材倉庫、貨棧,以及好幾處墳坑。
然後,他再回到倉庫。
人們遠遠地看着他靠近過來,又離開,又返回,撓着腦袋,目光朝四面八方亂轉,好像是在尋找一道數學題的答案。
這陣勢擊打着人的神經,這态度那麼咄咄逼人,這家夥竟然還一言不發。
然後,終于,他叫了一聲: “迪普雷!” 每個人都感覺到,揭示真相的那一刻就要來臨。
迪普雷閉上了眼睛。
普拉代勒上尉曾對他明确交代過:“他檢查他的工作,他視察他的情況,他提他的意見,我們全不在乎,您明白嗎?而倉庫,則相反,您可一定要把它們給我藏好了……我能寄希望于您嗎,迪普雷?” 這恰恰就是迪普雷所做的:倉庫遷移到了市鎮所管轄的貨棚中,總共是兩天的活兒,除非這位其貌不揚的特派員,善于計算了再計算,把種種信息彙總對照,而那樣的話,不會拖得太久。
“我看好像少了一些棺材,”梅爾林說,“甚至,還缺少了很多,我很想知道,你們都把它們弄到哪兒去了。
” 這一切全都是由于那條笨蛋狗,時不時地來這裡找什麼吃的,誰知道恰好在今天撞上了冤家對頭呢。
早知道的話,就應該朝它扔石頭,趕它走,或者幹脆把它打死得了。
人類啊,好好瞧一瞧吧,這一切會把你們帶到哪一步。
白天快結束的時候,工地上已經很安靜了,幹活兒的人員也快走光了,梅爾林從市鎮所轄的貨棚回來,簡單地解釋說,他還有事要做,他就睡在民事登記處的棚子裡了,還說這事沒什麼要緊的。
然後,他又邁着一個果斷老人應有的步伐,朝墓地的小徑走去。
迪普雷在跑去給普拉代勒上尉打電話之前,最後一次轉身過去瞧了瞧。
那邊,遠遠地,梅爾林一手拿着登記簿,剛剛在墓地北側的一個墳茔前停了下來。
他脫下了上衣,把登記簿合上,把它塞在衣服中,放在地上,抓起一把鐵鍬,用那隻穿着滿是污泥的鞋的大腳用力一踩,整個鐵鍬頭都插進了泥土中。
25 他去哪兒了?他是不是還有一些早先并沒有說到的熟人朋友,去他們那裡避難了?沒有了嗎啡,他又該怎麼辦呢?他有辦法找到嗎啡嗎?興許他最終決定回到自己的家中,這倒是最合理的解決方法……隻是,愛德華早已徹底喪失了理智。
此外,他戰前又是什麼樣的呢?阿爾貝不禁問起了自己。
那時候,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而為什麼,他,阿爾貝,當初在那場盛宴中沒有向佩裡顧先生多問幾個問題呢?因為,他也一樣,也是完全有權利問問題的啊,提出種種問題,了解他的生死戰友早先在認識他之前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不是嗎? 但是,首先的問題是,他到底去哪裡了? 愛德華離開他已經整整四天了,這四天裡,從早到晚,萦繞在阿爾貝腦子裡的就是這些想法。
他反複攪動着他們一起生活時的種種形象,像一個老人那樣懷舊。
說實在的,其實他并不那麼想念愛德華。
愛德華的失蹤甚至還給他帶來了一種精神上的放松,戰友的在場加給他的種種責任的重負,突然間就化解于無形,讓他大大地松了一口氣,他感覺到了解脫。
隻不過,他還是平靜不下來。
畢竟,他又不是我的孩子!他想到。
盡管如此,假如人們好好地想一想愛德華的依賴感,他的不成熟,他的固執,那麼,把他比作孩子倒還是很恰當的。
如此愚蠢的想法攫住了他的腦袋啊,關于戰争紀念碑的那些念頭!阿爾貝從中看到了他的病态。
且不說他是怎麼會有這種想法的,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就像所有人那樣,他一心隻想着複仇呢。
但是,他對阿爾貝那些理由充足的論據保持一種無動于衷的态度,這也夠奇怪的了。
他根本就不懂得一個計劃與一個夢想之間的差别!這個小夥子,說到底,太不腳踏實地了,富人家的孩子裡,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況,就仿佛現實跟他們根本無關。
一種又潮濕又嚴寒的天氣籠罩了整個巴黎。
阿爾貝曾經要求,讓人來換掉他的廣告牌,一天走下來,它已經膨脹得越來越厚,變得十分沉重,但是,始終找不到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早上,在地鐵附近,他的肩上就挂上了木闆廣告,中午吃快餐的時候才能換下來。
幹這活兒的,大部分是還沒有找到一份正常工作的複員軍人,他們有十好幾個人,就在同一個區裡,還有一個專門負責監督他們的,這個可惡的人,總是躲藏在某個角落裡,一等你把廣告牌摘下來,揉一揉肩膀,他就會突然沖出來,威脅你說,假如你不馬上繼續你的轉悠,那就請你立馬走人。
這是一個星期二,走在奧斯曼林蔭大道的日子,要在老佛爺商場和聖奧古斯丁之間行走(廣告牌的一面是:拉維巴——給絲襪染上絢麗的色彩,另一面則是:利普……利普……利普……烏拉——勝利之表)。
夜間剛剛停住的雨,到上午十點鐘又開始繼續下了起來,阿爾貝剛剛走到帕基耶爾街的轉角。
即便一個小小的停頓,從衣兜裡找一下他的鴨舌帽,也是被禁止的,必須繼續走。
“就這樣,幹活兒,向前走,”監督者說,“你不就是個木偶,不是嗎?在這裡,都是一回事!” 但是,雨下得很大,還很冷,真倒黴,阿爾貝左看看,右瞧瞧,然後,就後退一步,靠在了一棟樓房的牆上,膝蓋一彎,廣告牌就碰到了地面,正當他低下身子,準備從皮帶子底下鑽過去時,建築物倒了下來,整個一堵牆全都砸在了他的頭上。
撞擊是如此猛烈,他的頭當即向後一仰,帶動了整個身子也往後一倒。
他的後腦殼就砸在了石頭牆上,廣告牌碎了個四分五裂,皮帶纏繞在了一起,把阿爾貝的脖子勒得死死的。
他像一個溺水的人那樣拼命掙紮着,有點兒喘不過氣來,本來就很重的廣告牌壓在他身上,讓他動彈不得;當他試圖站起身來時,皮帶又緊緊地纏住了他的脊背。
這時候,一個想法出現在他的腦際,令他驚愕萬分:這就跟他當年在戰場上被埋在炮彈坑裡的情境完全一樣。
他被抑制住,無法動彈,缺氧,窒息,他心裡想,他興許就将這樣死去。
他有些驚慌,他的動作變得很混亂,他想大聲叫喊,但叫不出聲來,一切發生得很快,太快,實在過于快,他感覺有人抓住了他的腳踝,要把他從瓦礫堆裡拉出去,纏在他脖子上的皮帶勒得越來越緊。
他試圖把手指頭伸到那下面去,想扯松帶子,松一口氣,隻聽見一記猛烈的打擊落在一塊廣告牌上,打擊聲回響在他的腦子中,突然間,一片光明出現,皮帶松開了,阿爾貝貪婪地呼吸着空氣,吸了太多的空氣,他開始咳嗽起來,差點兒要吐。
他尋求着保護自己,但抵抗什麼呢?他試圖掙紮,簡直可以說,這就是一隻感到了危險的盲目的小貓;他最終睜開了眼睛,一下子明白過來:原來,剛剛坍塌的樓房構成了一張人的臉,那是一張朝他俯下身來的憤怒的臉,眼睛瞪得大大的。
這個龐然大物安東納普洛斯叫嚷道: “渾蛋!” 他的臉蛋胖嘟嘟的,厚厚的肉下垂耷拉着,仿佛點燃了憤怒之火,他的目光似乎想要把阿爾貝的腦袋到處都穿透。
這個剛剛把他撞倒的希臘人,扭動着身體,撲上前來,猛地就坐在了廣告牌的殘片上,他巨大的屁股壓在了廣告闆上,連同木闆底下阿爾貝的胸脯,還一把揪住了阿爾貝的頭發。
這希臘人就這樣騎坐在阿爾貝的身上,拔出拳頭,開始狠狠地捶擊他的頭。
第一拳打下來,眉骨裂開了,第二拳下來,嘴唇裂開了,阿爾貝的嘴裡立即就有了血的味道,他被壓得死死的,根本無法動,希臘人繼續吼叫着,從他嘴裡噴出來一個一個的詞,打在阿爾貝的臉上。
一,二,三,四,阿爾貝喘不過氣來,聽到了叫喊聲,他試圖轉過身去,但太陽穴上又挨了一下,他的腦袋一下子就爆炸了,他昏了過去。
嘈雜聲,嗓音聲,四周亂糟糟的一片…… 一些行人過來幹預,終于推開了大喊大叫的希臘人,推得他側身倒地—他們可是三對一啊—阿爾貝終于得救了,平躺在了人行道上。
有一個人立即說道要報警,希臘人頓時勃然大怒,他可不願讓警察過來,他所想的,無疑,就是要了這個躺在血泊之中失去意識的人的命,他伸出拳頭指向他,叫喊着:“渾蛋!”有人大聲呼籲安靜,女人們連連後退,眼睛卻一直盯着這個渾身是血、躺在地上、失去意識的人。
有兩個男人路見不平挺身而出,沖上去從背後抓住了希臘人,于是,他就像一隻烏龜無法翻身了。
有人高喊着要給他一些教訓,但是沒有人知道究竟是誰幹了什麼,對剛才發生的情況,早已是衆說紛纭了。
有人說,這都是因為一個女人,你會相信嗎?摁住他!您還好吧,您,摁住他,倒是過來幫幫我啊!這個希臘老粗,他也實在太壯了,當他試圖翻身時,真的像一頭抹香鲸,但是,說要真的傷到人,他看上去又太笨重了。
有一個人說,無論如何,還是得叫警察來! “警察,不要叫警察!”希臘人比畫着吼叫道。
“警察”這個詞加劇了他的憤怒和惱火。
他一條胳膊揮過去,就把一個好心過來幫忙的人推倒在地;女人們齊聲尖叫起來,盡管群情激昂,卻還是不由自主地向後退了一步。
人們似乎對争執的結果不感興趣,幾個嗓音在遠處響起:“是一個土耳其人嗎?”“當然不是,那是羅馬尼亞人!”“哦,不!”一個很内行的人反駁道,“羅馬尼亞人,就跟法國人一樣,不是的,這個,是土耳其人。
”“啊!”第一個人很驚喜,“瞧我說什麼來的,是土耳其人吧!”正說到這裡,警察終于趕來了,是兩個警員,“到底出了什麼事?”很愚蠢的問題,因為人們看得清清楚楚,這裡有一個人在犯渾,人們正在試圖阻止他打死另外一個人,後者就躺在四米開外,已經不省人事了。
“好的,好的,好的,”警察說,“我們會弄清是怎麼回事的。
”實際上,人們卻是什麼都沒能看到,因為事态發展得實在太快了。
剛才已經控制住了希臘人的那些行人,這會兒看到穿制服的警察過來,都放開了手。
而那希臘人,根本就不再需要費更多的力氣,就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先是跪起來,再是站起來,那裡,已經沒有人能阻止他了,他就像一列加了速的火車那樣,你可能被他碾過,沒有人膽敢冒險,尤其是警察。
希臘人撲到阿爾貝身上,而後者的潛意識大概也感覺到了危險的回歸。
就在那個安東納普洛斯撲向他的時候,阿爾貝—實際上,那隻是他的軀體在做自動反應,他依然還閉着眼睛,像夢遊人一樣輕輕地晃着腦袋—阿爾貝,也從地上一骨碌爬了起來,挺身站立起來,并開始跑,在人行道上先向左後向右地跑了個“之”字形,越跑越遠,希臘人一直就在後面追着。
所有的行人都很失望。
人們還在那裡為事情的究竟而争得熱鬧非凡,卻不料,故事的主角卻跑了個無影無蹤。
人們都很失望,沒能見證一次逮捕、一次審訊,因為,說到底,人們既然都已經參與了,總該有權利知道故事的結局吧,是不是?隻有警察不覺得失望,他們高高地舉起一條不帶武器的、相信宿命的胳膊,任由事情自行發展,希望那兩個人繼續久久地跑下去,一個逃,一個追,因為,一旦跑過了帕斯基耶街,那就不再是他們負責的地界了。
此外,兩個人的一追一逃實際上也很快就終止了。
為了看得更清楚,阿爾貝用衣袖擦了一下臉,他跑得就像一個命懸一線的人,速度極其快,而希臘人則太肥胖,追不上他,不一會兒,他就被甩開了整整兩條街,然後,三條街,再後來,四條街,阿爾貝先是向右跑,接着往左跑,他隻要不是轉個圓圏又回來撞上安東納普洛斯就行,他已經不用再擔心了,假如不用考慮到他已經被打碎了牙齒,打破了眉弓,臉上有血腫,肋骨疼得很。
這個身上流着血、走路搖搖晃晃的人很快又引起了警察的注意。
行人們見他過來,紛紛不安地躲開。
阿爾貝明白到,他已經成功地拉開了行兇者和他之間的距離,也意識到自己的形象對周圍人所産生的糟糕效果,于是,就在斯克裡布街的噴泉處停了下來,捧了些水洗了一把臉。
也正是在這一時刻,他才開始感覺到疼痛。
尤其是裂開的眉弓。
他沒有辦法止血,即便他用衣袖緊緊壓着額頭,血依然流得到處都是。
一個戴着帽子、衣着漂亮的年輕女郎獨自一人坐着,把她的手包緊緊貼在身邊。
阿爾貝一走進候診室,她就把目光移到了别處,要想不被人看到,那是很不容易的,因為這裡頭隻有他們兩個人,而且還是面對面地待着。
她的身子扭來扭去,瞧着窗外,而窗外實際上什麼都看不到,她偶爾還咳嗽幾下,咳嗽時就趕緊用手捂住臉,好像更擔心被他注意到,而不是瞧着他的慘樣,他還一直在流血—他從頭到腳都是血迹斑斑—他那破了口子的腦袋說明,他剛剛經曆了一段糟糕的時刻。
而眼下,在從公寓另一端傳來腳步聲和嗓音,馬爾蒂諾大夫的身影最終出現之前,他又經曆了第二段糟糕的時刻。
年輕女子站了起來,但馬上又停住了。
看到阿爾貝的那副模樣後,大夫對他做了個手勢。
阿爾貝走向前,年輕女子又回到自己的椅子上,一言不發,重新坐下,像是被罰了一樣。
醫生什麼也沒問,把了把他的脈,這裡摁摁,那裡摁摁,做了一個簡明的診斷:“你的嘴臉被揍得可以啊……”接着用紗布堵住牙龈上的裂口,囑咐他去看牙醫,還給他縫合了眉骨處的傷口…… “十法郎。
” 阿爾貝翻開他的所有衣兜,開始扒拉,結果隻有幾枚硬币掉到了椅子底下,他趕緊趴在地上撿,醫生一把拿過所有的錢,根本就不到十法郎,差遠了,他無可奈何地聳了聳肩,一言不發地領着阿爾貝走向門口。
一種恐懼感立即就攫住了阿爾貝。
他緊緊拉住了那一道寬得足可通車輛的大門的門把,世界開始在他的周圍旋轉起來,他的心怦怦跳得厲害,他直想吐,感覺就要倒在原地,或者就要紮入土地之中,就像要陷入流沙之中。
一種可怖的眩暈感。
他睜圓了眼睛,手摁着胸口,簡直可以說,他就是一個心髒病發作的病人。
門房立即趕過來。
“您不會吐在我門前的人行道上吧?” 他無法回答。
門房看了看他剛縫合的眉骨,點了一下頭,然後擡眼看天,心想,沒有什麼比人更嬌弱了。
發作并沒有持續。
很劇烈,但很短暫。
他曾經經曆過同樣的情況,就在1918年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在被埋入彈坑之後的那幾個星期中。
即便在夜裡,他也會驚醒,夢見自己埋在土地下,窒息而死。
當他開始行走時,街道在他的周圍跳起舞來,他似乎覺得,現實環境是全新的,比真實的要更模糊一些,更撲朔迷離,搖搖晃晃,影影綽綽。
他踉踉跄跄地走向地鐵站,每一記響聲、每一個動靜都會讓他驚跳起來,他一連二十次地扭過頭去看,提防着随時有可能出現的那個巨人普洛斯。
真是倒黴透頂了。
在一個如此的大城市中,人們有可能待上整整二十年而不會遇見一位老朋友,而他,他卻一下子就撞上了那個死敵希臘人。
阿爾貝的牙開始劇烈地疼起來。
他在一家咖啡館門前停下,想喝他一杯卡爾瓦多斯蘋果燒酒,但是在點酒的那一刻,他才猛然意識到,他所有的錢已經全都給了馬蒂諾醫生。
他又走出咖啡館,去乘地鐵,不太流通的空氣幾乎令他窒息,一陣極度焦慮的情緒掐住了他,他返回到地面,步行走完最後的一段路,回家後,他已經疲憊不堪,白天剩下來的時間裡,他一直渾身哆嗦着,不停地回想他所遭遇之事的種種細節。
他莫名其妙地發怒。
他本來應該在第一次遭遇他時就把他殺死的,這個渾蛋希臘人!但在通常情況下,他對待自己的生活會如同看待一場無名的災難,他從心底裡感到自己的渺小,他感覺他很難能逃脫這一切,在他的意願中,某種抗争的念頭也被粉碎了。
他瞧了瞧鏡子裡自己的形象,整張臉都腫得很厲害,血腫處有了淤青,真是一個苦役犯的腦袋。
以前,他的戰友也曾一樣,瞧着鏡子裡的自己,以證實自身的黴運。
阿爾貝把鏡子扔到地上,然後,不帶一絲憤怒,把摔碎的鏡片一一撿起,然後再扔掉。
第二天,他什麼也沒吃。
整個下午,他就在客廳裡一個勁兒地轉圈,像是旋轉木馬那樣。
每當他重新想起這件事,恐懼感就重新把他攫住。
他生出種種愚蠢的想法:既然希臘人已經找到了他,就一定會四處打聽,會去找他的老闆,會找到這裡來,向他讨債,把他殺死。
阿爾貝跑到窗邊,但是,在那裡,他根本就看不到普洛斯可能會露面的那條街,他隻能看到房東的家,像往常一樣,貝爾蒙夫人就站在窗後,目光空洞,神色茫然,沉浸在回憶中。
未來的前景一片暗淡。
不再有工作,被希臘人緊緊跟蹤,必須搬家,尋找另一份活兒。
好像這件事很容易似的。
随後,他漸漸安下心來。
要說希臘人會找上門來,那純粹就是一個笑話、一個幻想罷了。
首先,他又能怎麼着呢?他難道會發動他的全家人,以及整個行會的同行,來尋找一個裝有嗎啡的紙盒嗎?更何況,那裡頭的内容都已快耗盡了,簡直是滑稽可笑之極! 但是,阿爾貝腦子裡想到的東西,他的軀體卻無法在行動中分享。
他繼續顫抖不已,他的害怕顯然毫無理性可言。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黑夜來到,随着黑夜一起降臨的,則是鬼魂、恐懼。
黑暗所造成的情緒放大并摧毀了他僅剩下的那一點兒清醒,驚恐又占了上風。
阿爾貝哭了,他很孤獨。
關于阿爾貝生命中的眼淚,足可以寫出一個故事來。
這些眼淚,絕望的眼淚,根據他所看待的是生命還是未來,會在憂傷和恐懼之間漂移不定。
他時而直冒冷汗,時而憂郁萬分,時而心跳加速,時而悲觀絕望,時而感到窒息,時而又眩暈不已。
他心裡想,自己再也不能離開這個套間了,但同時,他又不能再留在那裡頭了。
眼淚加倍,越流越多。
逃跑。
這個詞突然在他腦海裡鳴響起來。
逃跑。
由于黑夜的緣故,這一想法漸漸地膨脹,擴大,擠碎了所有其他的前景。
他不再想象這裡的未來,不僅是這個房間裡的,同樣也是這一城市中的,這一國家中的未來。
他跑到抽屜前,翻出那些帶有殖民地風光的照片,那些明信片。
一切從零再開始。
接下來的一記閃電映現出了愛德華的形象。
阿爾貝沖向大衣櫃,找出那個馬頭面具。
他小心地戴上面具,就像在拿捏一件珍貴的古董一樣。
他立即感到受到了掩蔽、保護。
他很想看一看自己,想從垃圾桶裡翻找出一塊相當大的玻璃片,但是不可能。
于是,他隻能在玻璃窗上尋找他自己的映像,結果遇見了一張馬臉,他的恐懼消失了,一種親切的溫和感籠罩了他,他的肌肉也放松了下來。
在慢慢地适應過程中,他的目光落到了院子的另一端,落到了貝爾蒙夫人的窗戶上。
她已經不在那裡了。
隻有從很遠的一間房子裡照過來的一道微光,還映在方格玻璃窗上。
霎時,一切都變得明朗了。
阿爾貝必須先深深地吸上一口氣,才能摘下馬頭面罩。
他感覺到一陣寒冷,特别不舒服。
就像那些爐子那樣,由于燃燒時積累了很多的熱量,當爐火熄滅很長時間之後,還能保持相當的溫暖,阿爾貝也事先存儲了一點點力氣,足夠用來打開房門,把馬頭面具夾在胳膊底下,慢慢地走下樓梯,掀開雨布,然後,他發現,裝着嗎啡的那個硬紙盒不見了。
他穿過院子,在人行道上走了好幾米,夜空現在是一團漆黑,他夾緊了胳膊底下的馬頭面具,摁響了門鈴。
貝爾蒙夫人過了很長時間才過來應門。
她認出了阿爾貝,一句話沒說就打開了門。
阿爾貝走了進去,跟在她後面,他們穿過一條走廊,進入一個窗戶闆已經打開的房間。
露易絲睡在一張兒童床上,床有些過于狹窄,但她雙腿蜷曲着,睡得很香。
阿爾貝朝她俯下身來,這個熟睡中的孩子顯現出一種出奇的美。
地上,躺着愛德華,身上蓋着一條白色的被單,在陰影的映襯下,那白色變成了一種象牙色,他睜着一雙大眼睛,盯着走進屋來的阿爾貝。
在他身邊,擺着裝有嗎啡的硬紙盒。
十分内行的阿爾貝馬上就确認,嗎啡的數量并沒有減少太多。
他微微一笑,為擺脫束縛,戴上了馬頭面具,向愛德華伸出手去。
将近子夜時分,愛德華坐在窗戶底下,阿爾貝坐在他邊上,很認真地把愛德華畫的那些紀念碑的圖樣放到膝蓋上。
愛德華看了一眼他朋友的臉。
真夠慘呐。
阿爾貝說: “好吧,你給我好好地解釋一下。
這個關于紀念碑的故事……你到底是怎麼看的?” 正當愛德華在一個新的對話本上寫着他的句子時,阿爾貝翻閱起了那個素描本。
他們研究了這一問題。
這件事情中,一切都是能夠解決的。
他們根本用不着創建什麼皮包公司,隻需要一個銀行賬戶就行了。
也不需要什麼辦公室,隻要一個簡單的郵箱就可以。
關鍵的問題,是要在一段相當有限的時間内,對客戶推廣一種非常有吸引力的促銷,讓客戶把訂貨的預付款打過來,然後,他們立馬帶着錢逃跑。
隻剩下一個問題,而且是個極大的問題:要啟動這筆生意,首先還是需要有錢。
愛德華恰恰就是沒有弄明白,為什麼這個啟動資金問題,以前還是如此重要,簡直就徹底束縛住了阿爾貝的頭腦和手腳,還讓他幾乎動怒,而現在,它怎麼就變得不再要緊,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障礙而已。
很顯然,這應該跟他眼下的身體狀态有關,他的血腫,他剛剛縫合的眉弓,他青腫的眼睛…… 愛德華又想起來幾天前阿爾貝的那次外出,想起來他回來後的那種失望;他想象着一個關于女人的故事,一段愛的悲傷。
他尋思着,阿爾貝是不是因為受到了一時性的憤怒的打擊,才做出的這個決定?他會不會明天就不幹了?無論如何,愛德華别無他擇,假如他想投身到這一冒險之中(天知道他是多麼執意地看重這個!),那他就得豁出去幹,把他戰友的決定看成是深思熟慮後的舉措。
然後,為他祈禱吧。
這場對話中,阿爾貝顯得很正常、很理智,他說的話都很合乎情理,隻不過在說到一個句子的正當中時,突如其來的寒戰會讓他從頭到腳都亂抖起來,盡管房間裡溫度不太高,他還是會大量出汗,尤其是手掌心。
這一刻,他同時就成了兩個人,一個像一隻兔子似的哆嗦不已,是被活埋在彈坑中的前法國兵;另一個則在那裡思考、計算,是銀行的前會計。
因此,做生意所需要的錢,怎樣才能弄到手呢? 阿爾貝久久地瞧着那個馬頭面具,隻見它也在靜靜地盯着他。
落在他身上的這一平靜、親切的眼神,對他是一種鼓勵。
他站了起來。
“我想我可以找到辦法……”他說。
他一直走到桌子前,慢慢地清理着桌上的雜物。
他坐了下來,桌子上鋪開了一張紙,擺上了墨水瓶、羽毛筆,他思考了很長時間,然後,在信紙的左上方寫下了自己的姓名與地址之後,他寫道: 尊敬的先生: 您上次邀我拜訪貴府期間,曾熱心地向我推薦了您門下某公司的一個會計職位。
假若這一推薦還有效的話,請相信我很願意……
其中,保爾·德夏奈爾(PaulDeschanel,1855—1922)曾任法國總統。
雷蒙·普恩加萊(RaymondPoincaré,1860—1934)曾任法國總理與總統。
雷翁·都德(LéonDaudet,1867—1942)不僅是政治家,還是作家和記者。
這是西方人的一個習慣動作。
他是退休的俄羅斯将軍,安德烈和瑪麗亞的父親。
在小說中,他被描寫得脾氣很大、倔強、粗魯,但英勇。
該詞曾在《聖經·詩篇》中出現過,本意是“原料”“胚胎”或“未成形的體質”,寓指上帝尚未塑造完全的人類。
他于1919年創建了所謂的“維爾格蘭棚舍”,這些商店極其簡陋,以低于市場價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低價,為巴黎以及郊區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此舉在數年中為穩定法國的物價做出了一定貢獻。
這個詞最初來自于意大利語的動詞“sgannare”,意思為“使人醒悟”“讓人睜眼看清”。
它以增進職業交流及提供社會服務為宗旨,緻力于世界親善及和平。
全球第一個扶輪社于1905年創立于美國。
這裡卻是伊馮娜拜訪瑪德萊娜,或可理解為是另一次拜訪。
十一月一日是“萬聖節”。
1920年出任法國總理,後來以溫和派聯盟領袖的資格當選共和國總統。
都德,見前文中的注。
讓·達尼昂-布弗雷(JeanDagnan-Bouveret,1852—1929),法國畫家,屬于自然主義畫派。
喬治·羅什格羅斯(Georges-AntoineRochegrosse,1859—1938),法國畫家、裝飾藝術家。
法國本土劃為22個大區、96個省。
作為一級行政單位,每個省也就管轄幾十萬人口,不足一萬平方公裡的面積,差不多相當于中國的一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