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的魚鷹
關燈
小
中
大
一天到晚地在她身上滴答,自己會越來越顯陳舊罷了。
但是今天她卻想照一照鏡子,王團圓說了,那魚鷹和自己一樣灰突突的,沒個什麼看頭。
她倒想看看,自己真的那麼不堪入目了嗎? 鏡子在裡屋電視櫃的旁邊,由于久已不用,上面蒙滿灰塵,許哎喲用洗腳巾把塵垢除掉,又用一張廢紙使勁地蹭,把它擦得晶亮晶亮的。
她怕看不真切自己,便擎着鏡子站在燈下。
鏡子裡突然浮現了一張扁而黃的臉,那臉上還長着一些紅紅黑黑的疙瘩。
紅疙瘩多半是蚊蟲叮咬引起的,而黑疙瘩則是大大小小的痣。
她的皮膚粗糙得能看到針眼般大的毛孔,而且鼻毛沖出鼻腔,嘴唇青紫青紫的,眼角滿是皺紋,她看了一眼就不想再看了。
她放下鏡子,心砰砰亂跳,仿佛做錯了什麼事似的。
許哎喲覺得王團圓沒有糟踐自己,她确實灰突突髒兮兮的就像是一團抹布。
她再去看那隻魚鷹,覺得無論從哪個角度觀察,它都是無可挑剔的美麗。
它的羽毛是一種亮麗而高貴的灰色,有一種雪青色的光芒動人地浮現着,它的眼睛也是炯炯有神的,如果它張開翅膀在水面飛翔起來,那一定是能吸引所有植物的目光的。
樹葉會睜開碧綠的眼睛看它,願它把巢築在自己身上;花朵會把嬌羞的笑容展覽給它,希望它在半空掠過時能俯身看一眼它。
許哎喲安慰魚鷹說:"你别聽王團圓瞎說,把你和我一樣往難看處說,其實你是好看的!"魚鷹低低地叫了一聲,似是聽懂了她的話似的。
許哎喲失眠了。
她很少失眠。
劉年的呼噜打得驚天動地的,這時若是店外有人敲門,她幾乎是聽不見的。
她想起了城裡的兒子,想着他領回的那個膚色白皙的戴眼鏡的兒媳婦。
兒子和媳婦都是城裡骨傷科醫院的醫生,他們是大學同學。
許哎喲看不上兒媳婦,嫌她太纖細,到了婆家老是緊着鼻子,仿佛這裡裡外外的氣味都是難聞的。
吃飯的時候,她總是要拿出一條長方形的消毒濕紙巾,把筷子再仔細擦一遍,這讓許哎喲格外反感。
想着将來就是讨飯吃了,也不跟兒子去受拘束。
許哎喲身邊還有一個閨女,名叫嬌娥,天生有些呆,嫁了個鍋爐廠的工人,生了個兒子。
别看她在旁處缺心眼,在顧家上一點也不缺。
每次回娘家,她都在屋裡翻來翻去的,從不空手而歸。
有時拿隻碗和一條枕巾,有時候拿包火柴或是件舊衣服,總之,要有所收獲才能走。
許哎喲同情嬌娥,由着她去拿。
缺了東西如果急需的話,她買了添上就是了。
嬌娥是縣檢察院的勤雜工,一個月隻掙二百塊錢。
不過她的活并不累,每天起大早去樓裡挨個屋子地打掃衛生,打掃幹淨,再去樓下的鍋爐房把每個科室的暖瓶都灌上開水,别人來上班時,她就下班了。
她很羨慕那些穿制服的人,對他們無限崇拜。
有時她和丈夫鬧别扭,回到許哎喲這裡,嬌娥無限憤慨地對許哎喲說:"媽,穿制服的人都稀罕我,可大朱還揍我,再揍我我就讓穿制服的人來揍他!"許哎喲問穿制服的人怎麼稀罕她了,嬌娥不無炫耀地說:"有天起訴科的老王上班早,我掃地,他就上來抱我,不親我的嘴,把我衣服解開了,啃我的奶,啃的可狠呢,都紅了!"許哎喲"哎喲哎喲"地叫個不停,心想你個老王打一個缺心少肺的人的主意,這也太不仗義了。
許哎喲認識老王,他年輕時曾在派出所當過民警,常到這一帶來。
許哎喲就找到老王,隻說了他一句:"傻子是不會說假話的,你這麼大歲數了,還是悠着點吧。
"老王臉一紅,連說自己"該死"。
許哎喲兒女雙全,可是又誰也指望不上。
她也不想指望誰了。
有這個食雜店,她覺得日子就能四平八穩地過下去,餓不着凍不着,是她對生活的唯一要求了。
胡思亂想了一番後,許哎喲又心平氣和了。
心想人長個模樣隻是給别人看的,隻要自己不厭煩自己,又有什麼好氣餒的呢? 雞還沒叫,劉年就起來了。
這時他不是酒鬼了。
這時的酒鬼是天上的太陽了,它被金黃或橙紅的霞光包圍着,流金溢彩的,一副醉态。
劉年先踅到店裡去看那隻魚鷹。
它見了劉年,直了直脖子,劉年問它:"這一宿你睡得咋樣?唾足了就跟我出去溜達溜達。
" 魚鷹彎下脖子,似是怕羞的小媳婦不敢出門似的。
劉年把魚鷹從紙箱中抱出來,讓它在地上活動活動。
也許它離了水和植物就不會行走,它哆哆嗦嗦地原地抖了兩三下翅膀,又不動了。
昨日黃昏的時候,劉年的酒已喝了多半,打算收竿回家了。
他釣魚,隻是為了消磨時光,有無收獲并不很放在心頭。
當然,釣的魚多了,回家後許哎喲召喚他的聲音會溫存一些。
劉年看着夕陽沉落,看着它用通身的金色将山山水水東抹一團金黃、西抹一縷淺黃,覺得很是好玩。
河對岸是柳樹叢,柳樹叢背後是一座饅頭形的山,山裸着許多白石頭,因而樹并不茂密。
也許是因為自身的顔色和所處位置的不同,在接納夕陽的餘晖時,石頭泛出的是金黃色,而柳樹叢泛出的則是淺黃色。
仿佛柳樹身上那沉實的綠色瓦解了夕陽原本的色調。
而河水,它沾染了夕陽後會比夕陽本身還絢麗,仿佛河水本身就是一種顔料,它遇了夕陽後又把它給濃墨重彩地塗了一遍。
這時候若偶爾有魚咬鈎,上來的魚也都被夕陽給映得金光閃閃的,有如金魚。
劉年沒喝酒前看夕陽籠罩的山水,能看出層次和深淺,而一旦喝過了量,眼就有些發虛,看什麼東西都有些模糊。
就說那山,一會是赤金色的,一會又是寶藍色的;而河水,它忽而發紫,忽而又是紅的了。
他喜歡微醉的感覺,渾身酥軟,恍恍惚惚的,什麼事也想不起來。
正在他似醉非醉之時,忽然聽到河面上一陣水波被攪起所發出的"嘩嘩"聲響,放眼一望,見有一團黑影在水面撲扇,這黑影忽大忽小,可以想見它顯小時是大半個身子浸在水裡了,而顯大時則是貼着水面盤桓。
劉年意識到這可能是一隻出來覓食的魚鷹了。
他已經好多年沒有見過魚鷹了。
魚鷹所出現的地方,正是他釣竿垂向的地方,那長長的餌線可以潛伏在魚鷹出現之地。
劉年突發奇想,如果正有一條魚要咬鈎,而魚鷹又恰恰要吃這條魚,很可能機靈的魚會脫身而逃,毫無防備的魚鷹會吞了那鈎。
那時奇迹就會出現了,他劉年會白白得到隻肥嫩而美麗的魚鷹!事實證明劉年并沒有想入非非,他忽然聽得魚竿在岸上的鵝卵石上一陣亂響,跟着這魚竿就被拖入水裡。
劉年鞋也沒脫,跑向河裡捉住魚竿,奮力地把它往回拉。
拉的時候已感覺這餌線有了重量,而且釣竿亂顫着,看來那隻魚鷹在奮力掙紮。
劉年叫着"落到我手裡你可沒個跑了",然後漸漸地把它拖近,拖得一帶水花綻出白亮的笑意。
待把它抱在懷中時,劉年真為這魚鷹叫冤,它不過是一隻爪子纏住了餌線,而且鬼使神差地弄成個死結,這才脫身不得。
劉年一邊嘲笑着它,一邊解開纏繞着它爪子的餌線,然後抱它回家。
說也奇怪,這魚鷹一入了他的手就安靜了,一副聽天由命的樣子。
劉年把魚鷹抱在懷裡,到叫驢子酒館去。
他本想留它兩三天的活路,再把它賣掉。
現在看它萎靡不振的樣子,怕它會突然絕命,那他就賣不上價錢了。
叫驢子酒館在縣城東側的興林大街上。
這街是縣城東部的最後一條街,呈弓形,很長。
街上有家汽配廠,兩家食雜店(許哎喲開的是其中之一),一家托兒所,一家自行車修理鋪,一座糧油店和兩家酒館。
酒館一個叫夜來香,另一個就是叫驢子了。
兩家酒館都是小酒館,不經營大菜,隻弄些頭蹄下水和各色小菜作為招牌菜,門前各挂一隻油漬漬的幌子,生意也還說得過去。
來這裡吃飯的,多是社會的下層人士,譬如洗車的、修鞋的、燒鍋爐的、賣糧的、開出租車的或是那些退休在家無所事事的老頭子。
他們在酒館裡随便吐痰,大聲說話,非常惬意。
有的人在夏季時喜歡光着腳來喝酒,仿佛這酒一喝就喝到了腳底闆,使那裡熱乎乎的有如加了一副鞋墊。
經營叫驢子酒館的女主人叫寒波,她四十來歲,高挑身材,葫蘆形臉,眼睛生得雖不大,但黑眼仁多,給人一種巫女的感覺。
她平素盤着頭發,喜歡咬着嘴唇,而且無論在酒館還是外面,總是紮着一條碩大的綠帆布圍裙,使她遠遠看上去像棵大白菜。
寒波的丈夫五年前因報仇殺人而被槍斃了,從那以後,她就開了這家酒館。
她丈夫的綽号為叫驢子,她就給酒館起了這名字。
當時她去工商局申請營業執照,人家說酒館叫這名字不雅,讓她改一個。
寒波說我男人活着時都叫他叫驢子,也沒見誰來管,他死了我管酒館叫叫驢子,難道還犯王法麼?人家可憐她是寡婦,也就随她去了。
寒波與婆婆很不和,她們常常吵架。
老太太每隔十天半月就要來酒館鬧一次。
老太太常罵的一句話是:"你個小妖精,把我孫子給藏哪裡去了?我要我孫子給我兒子報仇去!"寒波這時就會啐口痰罵婆婆:"報你媽的仇!" 寒波的丈夫叫驢子,是個脾氣火暴卻又安分守己的豆腐匠。
他做的豆腐細膩而挺實,香味綿綿,非常受歡迎。
叫驢子每天做兩闆豆腐,拉到集市上去賣。
他賣豆腐不用吆喝,兩三個鐘頭就能賣淨。
若逢上誰家有了紅白喜事要埋鍋做飯,他的豆腐生意就會更好。
賣光了豆腐,叫驢子喜歡當街跟人下象棋,他下棋不能輸,一輸就急,有時赢了的棋手要走,他就張口罵人家是強盜,仿佛他在輸的同時無形中被人給盤剝得赤條條了似的。
棋手知道叫驢子脾氣大,隻得再陪他殺一局,要殺得巧妙,若是故意輸給了他,他會随意拈起一個棋子,或"馬"或"車"或"卒"地朝對弈者臉上砸去。
他會咆哮着罵:"老子不用你可憐!"那天也是合該出事,叫驢子做好了豆腐,剛要出門去賣,天就落雨了。
叫驢子自恃身強體壯,用不着穿雨衣,推着賣豆腐的小車就出了家門。
那時叫驢子和寒波同父母住在一起。
叫驢子的母親,是個唠唠叨叨而又蠻橫的老太婆,她見兒子出門不穿雨衣,就讓兒媳去送。
寒波拗着不去,她了解丈夫,你好心好意追上他給他送雨衣,他嫌煩的話,會當着過往行人的面把雨衣給撕爛了。
叫驢子的父親是個老實巴交的人,他見老伴與兒媳婦怄氣,怕她們吵起來,就走出家門,顫顫巍巍地去送雨衣。
老頭子六十多歲了,他耳聾眼花,加之下雨,根本聽不見汽車的喇叭聲。
他歪歪斜斜地走在路中央,被一輛迎面而來的卡車撞個正着,當場死亡。
那件綠雨衣因為染了鮮血而變成紫雨衣了。
肇事的司機叫李金富,是築路工程隊的工人,他拉了一車砂石去建築工地。
交警隊認定這起事故肇事的責任不在司機,而是受害的一方。
叫驢子一家多次申訴,然而事實就是事實,叫驢子隻得忍氣吞聲了。
然而叫驢子的母親卻認定丈夫死得冤枉,她一天到晚地罵叫驢子是個窩囊廢,說她白白養了這麼個兒子,一點報仇的姿态都沒有。
她常常唇角飛濺着唾沫數落叫驢子:"養兒子是幹什麼的,不就是有了不平時讓兒子能替爹去報仇麼!你可倒好,一天到晚除了賣豆腐就是下棋,一點剛強勁都沒有!"罵得時間久了,叫驢子就心煩了。
初秋的一個下午,漫天飛舞着金黃的秋葉,叫驢子把李金富約到一家酒館,他們吃喝了一通之後,叫驢子從背包中取出早已預備下的小斧子,把李金富砍得腦漿四迸。
殺完人,叫驢子從容走回家裡,對正坐在小闆凳上吧嗒吧嗒抽煙的老母親說:"我給爹報了仇了!"老太太拍着兒子的背大叫道:"我和你爹沒白養你!"叫驢子被槍斃之後,寒波帶着十二歲的兒子離開婆家,開了叫驢子酒館。
婆婆隔三差五就來鬧,罵寒波的兒子大偉是個不争氣的東西。
她說:"你爹和你爺爺都是讓李金富這家人給害的,他家隻死了一條命,咱家抵了兩條命,窩囊不窩囊,你得給他們報仇去!"大偉生性腼腆,奶奶一來酒館鬧,他就吓得窩在後屋裡不敢露頭。
這時候寒波不管是否有食客在場,她會虎着臉操起擀面杆,把婆婆連打帶罵地趕出酒館。
無論什麼人來圍觀,都會對那報仇心不死的老太太嗤之以鼻,大家會說,這老東西,害死了兒子不說,還要害孫子!老太太見來酒館鬧無濟于事,有一段就到學校門口去接孫子。
大偉放學一出校門,她就截着他向他灌輸報仇的思想,說他該去殺李金富的二兒子,原因是什麼呢?李金富雖然有兩個孩子,但大兒子癡呆,一個呆子你殺他做甚?最該殺的是他的二兒子,他比大偉大兩歲,聰明善良而又誠實勤勞,這樣的根如果不鏟除,李家隻會越來越興旺。
于是老太太讓大偉多吃營養品,長得強壯一些,這樣能有充足的體力把那孩子殺掉。
大偉一聽到奶奶讓他去殺人,就會吓得嗚嗚直哭,最後連學校也不敢去了。
寒波無奈,隻得把大偉送到遠方的親戚家,她按月往親戚家寄錢,供兒子上學,想等着婆婆死了之後,再接他回來。
然而婆婆就像冬天屋檐上被風刮得瑟瑟發抖的一蓬枯草一樣,你以為它就此了無生氣了,然而到了春天,它又哆哆嗦嗦地喘出綠色的氣息了。
叫驢子酒館與夜來香不在興林大街的一側上,而是左右兩側各一座,相對着。
隻不過對得不是很齊,稍微錯開一些。
如果把這兩家酒館形容為這街面的一雙眼睛的話,那麼這雙眼睛就有一隻看上去是斜眼。
至于哪一隻是斜的呢?喜歡叫驢子的肯定認定夜來香是隻不折不扣的大斜眼,而喜歡夜來香的酒客則認為叫驢子是隻斜得該剜掉的眼睛。
劉年喜歡來叫驢子吃酒,一是喜歡這裡暖洋洋而又陳舊的氣氛,二是喜歡寒波炖的殺豬菜和腌的鹹魚,三是叫驢子可以給他賒帳,不似别的酒館,見得劉年進來,不問他要什麼酒菜,先盯着他的口袋問他帶了現錢沒有,仿佛劉年是個乞丐。
比如說夜來香,經營它的是個四十來歲的男人,别看他長得粗壯,心比女人還細,劉年偶爾去吃酒,他先要看他帶了現錢沒有,帶了現錢又究竟有多少?若是劉年多要了幾兩酒和一碟小菜,他就像被針刺了似的疼着叫:"你的錢不夠要這麼多東西的!"劉年就沒了吃酒的心情,盡管夜來香的熘肥腸做得出奇地好,有時飄到街面上的這氣息把恰好路過的劉年弄得涎水連連,他也忍着不去,哪怕口袋裡有了足夠的錢,他去吃酒時也有某種屈辱感。
劉年抱着魚鷹,邊走邊和早起的人搭讪。
人們見了他都叫"酒鬼",劉年這時就會撇着嘴糾正道:"什麼'酒鬼',是'酒徒','徒'字還不懂麼?"由于個人的眼神和觀察角度的不同,有人注意到了他懷裡的魚鷹,有的則沒看見。
看見魚鷹的人會說:"嚯,在哪裡弄來了這麼個大鳥,不是老鸹子吧?"劉年就沖說這話的人撇撇嘴,說:"你才抱老鸹子呢!" 太陽走得高了一些,街面就更加亮堂了。
陽光本來是齊刷刷的,但由于落腳之地有高有低,就顯得參差不齊了。
落在高處的陽光命運好,它們高高在上,怡然自得,譬如樹葉上的陽光、屋頂上的陽光、電線杆上的陽光以及花朵上的陽光。
低處的陽光多數落在了大地上,大地上有了路的,那陽光的命運是最悲慘的。
不惟車馬人流要去踐踏它,紙屑和垃圾也常常遺落其上,刮它們的臉,使陽光變得黯淡而殘破。
落在低處的陽光,命運最好的算是水面上的,這點劉年體會得要深刻。
水面上的陽光幹淨、輕盈、浏亮、活潑,它們随波逐流,盡享兩岸旖旎風光。
待到暮色籠罩時分,它在消失之前,已經在水面上嬉戲了一天,死而無憾了。
最先敲叫驢子門的,應該是尾随着劉年行走的陽光。
陽光是很殷勤的,它骨碌骨碌地從劉年身上滾下來,白花花地附在刷着天藍色油漆的門上,輕輕敲起了門。
豈知它們來自天庭,仙氣十足,不似人間的生物那麼有力氣,敲了一通,裡面毫無反應,陽光隻好寡白着臉無助地看着劉年,待劉年喘氣片刻,由他去叩門。
劉年從不曾這麼早叫過酒館的門,何況這又是一個女人的門,心裡有些惴惴的。
敲得重,覺得自己過于粗魯;敲得太輕,又怕寒波聽不見。
寒波住在酒館竈房後面的一間開着北窗的小屋裡,離門起碼有二十米遠,如果她睡得很沉的話,敲門聲是很難聽見的。
劉年忽重忽輕地敲着門,有些忐忑不安的。
這時一條遊蕩的狗湊上前來,搖着尾巴,圍着劉年轉來轉去的。
劉年以為它觊觎魚鷹,就踢了那狗一下,說:"這魚鷹可不是給你吃的,你遠點去吧。
"那狗卻并不遠去,它見劉年敲門而不開,就幫他叫門。
它擡起兩隻前爪撓門,撓得門直叫喚,那聲音刷啦啦地響,聽得人心裡直癢。
劉年怕狗把門上的油漆撓掉,就吆喝它說:"行了,你玩你的去吧,還是我來敲門吧。
"話音剛落,隻聽門"嘩啦"地響了一聲,似是門闩被人卸下,跟着,"吱扭"一聲,寒波打開了門
但是今天她卻想照一照鏡子,王團圓說了,那魚鷹和自己一樣灰突突的,沒個什麼看頭。
她倒想看看,自己真的那麼不堪入目了嗎? 鏡子在裡屋電視櫃的旁邊,由于久已不用,上面蒙滿灰塵,許哎喲用洗腳巾把塵垢除掉,又用一張廢紙使勁地蹭,把它擦得晶亮晶亮的。
她怕看不真切自己,便擎着鏡子站在燈下。
鏡子裡突然浮現了一張扁而黃的臉,那臉上還長着一些紅紅黑黑的疙瘩。
紅疙瘩多半是蚊蟲叮咬引起的,而黑疙瘩則是大大小小的痣。
她的皮膚粗糙得能看到針眼般大的毛孔,而且鼻毛沖出鼻腔,嘴唇青紫青紫的,眼角滿是皺紋,她看了一眼就不想再看了。
她放下鏡子,心砰砰亂跳,仿佛做錯了什麼事似的。
許哎喲覺得王團圓沒有糟踐自己,她确實灰突突髒兮兮的就像是一團抹布。
她再去看那隻魚鷹,覺得無論從哪個角度觀察,它都是無可挑剔的美麗。
它的羽毛是一種亮麗而高貴的灰色,有一種雪青色的光芒動人地浮現着,它的眼睛也是炯炯有神的,如果它張開翅膀在水面飛翔起來,那一定是能吸引所有植物的目光的。
樹葉會睜開碧綠的眼睛看它,願它把巢築在自己身上;花朵會把嬌羞的笑容展覽給它,希望它在半空掠過時能俯身看一眼它。
許哎喲安慰魚鷹說:"你别聽王團圓瞎說,把你和我一樣往難看處說,其實你是好看的!"魚鷹低低地叫了一聲,似是聽懂了她的話似的。
許哎喲失眠了。
她很少失眠。
劉年的呼噜打得驚天動地的,這時若是店外有人敲門,她幾乎是聽不見的。
她想起了城裡的兒子,想着他領回的那個膚色白皙的戴眼鏡的兒媳婦。
兒子和媳婦都是城裡骨傷科醫院的醫生,他們是大學同學。
許哎喲看不上兒媳婦,嫌她太纖細,到了婆家老是緊着鼻子,仿佛這裡裡外外的氣味都是難聞的。
吃飯的時候,她總是要拿出一條長方形的消毒濕紙巾,把筷子再仔細擦一遍,這讓許哎喲格外反感。
想着将來就是讨飯吃了,也不跟兒子去受拘束。
許哎喲身邊還有一個閨女,名叫嬌娥,天生有些呆,嫁了個鍋爐廠的工人,生了個兒子。
别看她在旁處缺心眼,在顧家上一點也不缺。
每次回娘家,她都在屋裡翻來翻去的,從不空手而歸。
有時拿隻碗和一條枕巾,有時候拿包火柴或是件舊衣服,總之,要有所收獲才能走。
許哎喲同情嬌娥,由着她去拿。
缺了東西如果急需的話,她買了添上就是了。
嬌娥是縣檢察院的勤雜工,一個月隻掙二百塊錢。
不過她的活并不累,每天起大早去樓裡挨個屋子地打掃衛生,打掃幹淨,再去樓下的鍋爐房把每個科室的暖瓶都灌上開水,别人來上班時,她就下班了。
她很羨慕那些穿制服的人,對他們無限崇拜。
有時她和丈夫鬧别扭,回到許哎喲這裡,嬌娥無限憤慨地對許哎喲說:"媽,穿制服的人都稀罕我,可大朱還揍我,再揍我我就讓穿制服的人來揍他!"許哎喲問穿制服的人怎麼稀罕她了,嬌娥不無炫耀地說:"有天起訴科的老王上班早,我掃地,他就上來抱我,不親我的嘴,把我衣服解開了,啃我的奶,啃的可狠呢,都紅了!"許哎喲"哎喲哎喲"地叫個不停,心想你個老王打一個缺心少肺的人的主意,這也太不仗義了。
許哎喲認識老王,他年輕時曾在派出所當過民警,常到這一帶來。
許哎喲就找到老王,隻說了他一句:"傻子是不會說假話的,你這麼大歲數了,還是悠着點吧。
"老王臉一紅,連說自己"該死"。
許哎喲兒女雙全,可是又誰也指望不上。
她也不想指望誰了。
有這個食雜店,她覺得日子就能四平八穩地過下去,餓不着凍不着,是她對生活的唯一要求了。
胡思亂想了一番後,許哎喲又心平氣和了。
心想人長個模樣隻是給别人看的,隻要自己不厭煩自己,又有什麼好氣餒的呢? 雞還沒叫,劉年就起來了。
這時他不是酒鬼了。
這時的酒鬼是天上的太陽了,它被金黃或橙紅的霞光包圍着,流金溢彩的,一副醉态。
劉年先踅到店裡去看那隻魚鷹。
它見了劉年,直了直脖子,劉年問它:"這一宿你睡得咋樣?唾足了就跟我出去溜達溜達。
" 魚鷹彎下脖子,似是怕羞的小媳婦不敢出門似的。
劉年把魚鷹從紙箱中抱出來,讓它在地上活動活動。
也許它離了水和植物就不會行走,它哆哆嗦嗦地原地抖了兩三下翅膀,又不動了。
昨日黃昏的時候,劉年的酒已喝了多半,打算收竿回家了。
他釣魚,隻是為了消磨時光,有無收獲并不很放在心頭。
當然,釣的魚多了,回家後許哎喲召喚他的聲音會溫存一些。
劉年看着夕陽沉落,看着它用通身的金色将山山水水東抹一團金黃、西抹一縷淺黃,覺得很是好玩。
河對岸是柳樹叢,柳樹叢背後是一座饅頭形的山,山裸着許多白石頭,因而樹并不茂密。
也許是因為自身的顔色和所處位置的不同,在接納夕陽的餘晖時,石頭泛出的是金黃色,而柳樹叢泛出的則是淺黃色。
仿佛柳樹身上那沉實的綠色瓦解了夕陽原本的色調。
而河水,它沾染了夕陽後會比夕陽本身還絢麗,仿佛河水本身就是一種顔料,它遇了夕陽後又把它給濃墨重彩地塗了一遍。
這時候若偶爾有魚咬鈎,上來的魚也都被夕陽給映得金光閃閃的,有如金魚。
劉年沒喝酒前看夕陽籠罩的山水,能看出層次和深淺,而一旦喝過了量,眼就有些發虛,看什麼東西都有些模糊。
就說那山,一會是赤金色的,一會又是寶藍色的;而河水,它忽而發紫,忽而又是紅的了。
他喜歡微醉的感覺,渾身酥軟,恍恍惚惚的,什麼事也想不起來。
正在他似醉非醉之時,忽然聽到河面上一陣水波被攪起所發出的"嘩嘩"聲響,放眼一望,見有一團黑影在水面撲扇,這黑影忽大忽小,可以想見它顯小時是大半個身子浸在水裡了,而顯大時則是貼着水面盤桓。
劉年意識到這可能是一隻出來覓食的魚鷹了。
他已經好多年沒有見過魚鷹了。
魚鷹所出現的地方,正是他釣竿垂向的地方,那長長的餌線可以潛伏在魚鷹出現之地。
劉年突發奇想,如果正有一條魚要咬鈎,而魚鷹又恰恰要吃這條魚,很可能機靈的魚會脫身而逃,毫無防備的魚鷹會吞了那鈎。
那時奇迹就會出現了,他劉年會白白得到隻肥嫩而美麗的魚鷹!事實證明劉年并沒有想入非非,他忽然聽得魚竿在岸上的鵝卵石上一陣亂響,跟着這魚竿就被拖入水裡。
劉年鞋也沒脫,跑向河裡捉住魚竿,奮力地把它往回拉。
拉的時候已感覺這餌線有了重量,而且釣竿亂顫着,看來那隻魚鷹在奮力掙紮。
劉年叫着"落到我手裡你可沒個跑了",然後漸漸地把它拖近,拖得一帶水花綻出白亮的笑意。
待把它抱在懷中時,劉年真為這魚鷹叫冤,它不過是一隻爪子纏住了餌線,而且鬼使神差地弄成個死結,這才脫身不得。
劉年一邊嘲笑着它,一邊解開纏繞着它爪子的餌線,然後抱它回家。
說也奇怪,這魚鷹一入了他的手就安靜了,一副聽天由命的樣子。
劉年把魚鷹抱在懷裡,到叫驢子酒館去。
他本想留它兩三天的活路,再把它賣掉。
現在看它萎靡不振的樣子,怕它會突然絕命,那他就賣不上價錢了。
叫驢子酒館在縣城東側的興林大街上。
這街是縣城東部的最後一條街,呈弓形,很長。
街上有家汽配廠,兩家食雜店(許哎喲開的是其中之一),一家托兒所,一家自行車修理鋪,一座糧油店和兩家酒館。
酒館一個叫夜來香,另一個就是叫驢子了。
兩家酒館都是小酒館,不經營大菜,隻弄些頭蹄下水和各色小菜作為招牌菜,門前各挂一隻油漬漬的幌子,生意也還說得過去。
來這裡吃飯的,多是社會的下層人士,譬如洗車的、修鞋的、燒鍋爐的、賣糧的、開出租車的或是那些退休在家無所事事的老頭子。
他們在酒館裡随便吐痰,大聲說話,非常惬意。
有的人在夏季時喜歡光着腳來喝酒,仿佛這酒一喝就喝到了腳底闆,使那裡熱乎乎的有如加了一副鞋墊。
經營叫驢子酒館的女主人叫寒波,她四十來歲,高挑身材,葫蘆形臉,眼睛生得雖不大,但黑眼仁多,給人一種巫女的感覺。
她平素盤着頭發,喜歡咬着嘴唇,而且無論在酒館還是外面,總是紮着一條碩大的綠帆布圍裙,使她遠遠看上去像棵大白菜。
寒波的丈夫五年前因報仇殺人而被槍斃了,從那以後,她就開了這家酒館。
她丈夫的綽号為叫驢子,她就給酒館起了這名字。
當時她去工商局申請營業執照,人家說酒館叫這名字不雅,讓她改一個。
寒波說我男人活着時都叫他叫驢子,也沒見誰來管,他死了我管酒館叫叫驢子,難道還犯王法麼?人家可憐她是寡婦,也就随她去了。
寒波與婆婆很不和,她們常常吵架。
老太太每隔十天半月就要來酒館鬧一次。
老太太常罵的一句話是:"你個小妖精,把我孫子給藏哪裡去了?我要我孫子給我兒子報仇去!"寒波這時就會啐口痰罵婆婆:"報你媽的仇!" 寒波的丈夫叫驢子,是個脾氣火暴卻又安分守己的豆腐匠。
他做的豆腐細膩而挺實,香味綿綿,非常受歡迎。
叫驢子每天做兩闆豆腐,拉到集市上去賣。
他賣豆腐不用吆喝,兩三個鐘頭就能賣淨。
若逢上誰家有了紅白喜事要埋鍋做飯,他的豆腐生意就會更好。
賣光了豆腐,叫驢子喜歡當街跟人下象棋,他下棋不能輸,一輸就急,有時赢了的棋手要走,他就張口罵人家是強盜,仿佛他在輸的同時無形中被人給盤剝得赤條條了似的。
棋手知道叫驢子脾氣大,隻得再陪他殺一局,要殺得巧妙,若是故意輸給了他,他會随意拈起一個棋子,或"馬"或"車"或"卒"地朝對弈者臉上砸去。
他會咆哮着罵:"老子不用你可憐!"那天也是合該出事,叫驢子做好了豆腐,剛要出門去賣,天就落雨了。
叫驢子自恃身強體壯,用不着穿雨衣,推着賣豆腐的小車就出了家門。
那時叫驢子和寒波同父母住在一起。
叫驢子的母親,是個唠唠叨叨而又蠻橫的老太婆,她見兒子出門不穿雨衣,就讓兒媳去送。
寒波拗着不去,她了解丈夫,你好心好意追上他給他送雨衣,他嫌煩的話,會當着過往行人的面把雨衣給撕爛了。
叫驢子的父親是個老實巴交的人,他見老伴與兒媳婦怄氣,怕她們吵起來,就走出家門,顫顫巍巍地去送雨衣。
老頭子六十多歲了,他耳聾眼花,加之下雨,根本聽不見汽車的喇叭聲。
他歪歪斜斜地走在路中央,被一輛迎面而來的卡車撞個正着,當場死亡。
那件綠雨衣因為染了鮮血而變成紫雨衣了。
肇事的司機叫李金富,是築路工程隊的工人,他拉了一車砂石去建築工地。
交警隊認定這起事故肇事的責任不在司機,而是受害的一方。
叫驢子一家多次申訴,然而事實就是事實,叫驢子隻得忍氣吞聲了。
然而叫驢子的母親卻認定丈夫死得冤枉,她一天到晚地罵叫驢子是個窩囊廢,說她白白養了這麼個兒子,一點報仇的姿态都沒有。
她常常唇角飛濺着唾沫數落叫驢子:"養兒子是幹什麼的,不就是有了不平時讓兒子能替爹去報仇麼!你可倒好,一天到晚除了賣豆腐就是下棋,一點剛強勁都沒有!"罵得時間久了,叫驢子就心煩了。
初秋的一個下午,漫天飛舞着金黃的秋葉,叫驢子把李金富約到一家酒館,他們吃喝了一通之後,叫驢子從背包中取出早已預備下的小斧子,把李金富砍得腦漿四迸。
殺完人,叫驢子從容走回家裡,對正坐在小闆凳上吧嗒吧嗒抽煙的老母親說:"我給爹報了仇了!"老太太拍着兒子的背大叫道:"我和你爹沒白養你!"叫驢子被槍斃之後,寒波帶着十二歲的兒子離開婆家,開了叫驢子酒館。
婆婆隔三差五就來鬧,罵寒波的兒子大偉是個不争氣的東西。
她說:"你爹和你爺爺都是讓李金富這家人給害的,他家隻死了一條命,咱家抵了兩條命,窩囊不窩囊,你得給他們報仇去!"大偉生性腼腆,奶奶一來酒館鬧,他就吓得窩在後屋裡不敢露頭。
這時候寒波不管是否有食客在場,她會虎着臉操起擀面杆,把婆婆連打帶罵地趕出酒館。
無論什麼人來圍觀,都會對那報仇心不死的老太太嗤之以鼻,大家會說,這老東西,害死了兒子不說,還要害孫子!老太太見來酒館鬧無濟于事,有一段就到學校門口去接孫子。
大偉放學一出校門,她就截着他向他灌輸報仇的思想,說他該去殺李金富的二兒子,原因是什麼呢?李金富雖然有兩個孩子,但大兒子癡呆,一個呆子你殺他做甚?最該殺的是他的二兒子,他比大偉大兩歲,聰明善良而又誠實勤勞,這樣的根如果不鏟除,李家隻會越來越興旺。
于是老太太讓大偉多吃營養品,長得強壯一些,這樣能有充足的體力把那孩子殺掉。
大偉一聽到奶奶讓他去殺人,就會吓得嗚嗚直哭,最後連學校也不敢去了。
寒波無奈,隻得把大偉送到遠方的親戚家,她按月往親戚家寄錢,供兒子上學,想等着婆婆死了之後,再接他回來。
然而婆婆就像冬天屋檐上被風刮得瑟瑟發抖的一蓬枯草一樣,你以為它就此了無生氣了,然而到了春天,它又哆哆嗦嗦地喘出綠色的氣息了。
叫驢子酒館與夜來香不在興林大街的一側上,而是左右兩側各一座,相對着。
隻不過對得不是很齊,稍微錯開一些。
如果把這兩家酒館形容為這街面的一雙眼睛的話,那麼這雙眼睛就有一隻看上去是斜眼。
至于哪一隻是斜的呢?喜歡叫驢子的肯定認定夜來香是隻不折不扣的大斜眼,而喜歡夜來香的酒客則認為叫驢子是隻斜得該剜掉的眼睛。
劉年喜歡來叫驢子吃酒,一是喜歡這裡暖洋洋而又陳舊的氣氛,二是喜歡寒波炖的殺豬菜和腌的鹹魚,三是叫驢子可以給他賒帳,不似别的酒館,見得劉年進來,不問他要什麼酒菜,先盯着他的口袋問他帶了現錢沒有,仿佛劉年是個乞丐。
比如說夜來香,經營它的是個四十來歲的男人,别看他長得粗壯,心比女人還細,劉年偶爾去吃酒,他先要看他帶了現錢沒有,帶了現錢又究竟有多少?若是劉年多要了幾兩酒和一碟小菜,他就像被針刺了似的疼着叫:"你的錢不夠要這麼多東西的!"劉年就沒了吃酒的心情,盡管夜來香的熘肥腸做得出奇地好,有時飄到街面上的這氣息把恰好路過的劉年弄得涎水連連,他也忍着不去,哪怕口袋裡有了足夠的錢,他去吃酒時也有某種屈辱感。
劉年抱着魚鷹,邊走邊和早起的人搭讪。
人們見了他都叫"酒鬼",劉年這時就會撇着嘴糾正道:"什麼'酒鬼',是'酒徒','徒'字還不懂麼?"由于個人的眼神和觀察角度的不同,有人注意到了他懷裡的魚鷹,有的則沒看見。
看見魚鷹的人會說:"嚯,在哪裡弄來了這麼個大鳥,不是老鸹子吧?"劉年就沖說這話的人撇撇嘴,說:"你才抱老鸹子呢!" 太陽走得高了一些,街面就更加亮堂了。
陽光本來是齊刷刷的,但由于落腳之地有高有低,就顯得參差不齊了。
落在高處的陽光命運好,它們高高在上,怡然自得,譬如樹葉上的陽光、屋頂上的陽光、電線杆上的陽光以及花朵上的陽光。
低處的陽光多數落在了大地上,大地上有了路的,那陽光的命運是最悲慘的。
不惟車馬人流要去踐踏它,紙屑和垃圾也常常遺落其上,刮它們的臉,使陽光變得黯淡而殘破。
落在低處的陽光,命運最好的算是水面上的,這點劉年體會得要深刻。
水面上的陽光幹淨、輕盈、浏亮、活潑,它們随波逐流,盡享兩岸旖旎風光。
待到暮色籠罩時分,它在消失之前,已經在水面上嬉戲了一天,死而無憾了。
最先敲叫驢子門的,應該是尾随着劉年行走的陽光。
陽光是很殷勤的,它骨碌骨碌地從劉年身上滾下來,白花花地附在刷着天藍色油漆的門上,輕輕敲起了門。
豈知它們來自天庭,仙氣十足,不似人間的生物那麼有力氣,敲了一通,裡面毫無反應,陽光隻好寡白着臉無助地看着劉年,待劉年喘氣片刻,由他去叩門。
劉年從不曾這麼早叫過酒館的門,何況這又是一個女人的門,心裡有些惴惴的。
敲得重,覺得自己過于粗魯;敲得太輕,又怕寒波聽不見。
寒波住在酒館竈房後面的一間開着北窗的小屋裡,離門起碼有二十米遠,如果她睡得很沉的話,敲門聲是很難聽見的。
劉年忽重忽輕地敲着門,有些忐忑不安的。
這時一條遊蕩的狗湊上前來,搖着尾巴,圍着劉年轉來轉去的。
劉年以為它觊觎魚鷹,就踢了那狗一下,說:"這魚鷹可不是給你吃的,你遠點去吧。
"那狗卻并不遠去,它見劉年敲門而不開,就幫他叫門。
它擡起兩隻前爪撓門,撓得門直叫喚,那聲音刷啦啦地響,聽得人心裡直癢。
劉年怕狗把門上的油漆撓掉,就吆喝它說:"行了,你玩你的去吧,還是我來敲門吧。
"話音剛落,隻聽門"嘩啦"地響了一聲,似是門闩被人卸下,跟着,"吱扭"一聲,寒波打開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