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渭水濱
關燈
小
中
大
馬間,因為出生在承乾殿,所以得名承乾。
他少負聰明,極得父王李世民喜愛,在涼州期間,他還年幼,使其裁決庶政,行事頗合大體。
及至稍長,李世民每次出門巡幸,就留下他來監國,那時他所為卻也頗合于禮。
沒想年紀越大,就越來越耽迷于聲色犬馬。
他還有個脾氣,就是極愛突厥風俗。
每每得空,最愛跟他那個也愛玩樂胡鬧的叔父元昌,各自打點起手下家奴,給他們披挂好了,仿效兩軍對戰。
他們這對戰,可是真槍實箭,也真有傷亡的。
如果有家奴敢稍露怯弱,他輕則鞭笞,重則腐刑,所以人人畏懼,再不敢怯縮不前。
他又最愛親自帶人去民間偷盜牛馬,長安城周圍百姓聞得其名已久,也久已苦之,所以每次提起他來,就忍不住人人搖頭。
……這時他手下已在地上鋪好了錦茵繡褥。
他與叔父漢王元昌也就席地而坐,旁邊相陪的卻是封師進、張師政、趙節、杜荷等一幹人等。
隻見他的屬下用偌大的一個金盤端上一隻烤全羊來,他揮匕割切,言笑晏晏,一時賓主甚歡。
樂了有一時,遙遙的,卻聽那邊水面上,傳來了一陣音樂之聲。
李承乾先還沒注意到,及至聽到了,不由大喜。
一拍大腿,放聲道:“這回出來得匆忙,我就想着,怎麼算怎麼覺得少了點兒什麼,就沒想起是未帶上那些教坊子弟。
此時有酒有肉,豈可無樂?小的們,快去給我看看,到底是哪兒來的人,居然帶得如此好樂随行。
他們也太會樂了!且叫他們過來,給我們也樂樂。
”他手下答應一聲,忙忙地去了。
那音樂聲卻是從河上傳來,溫溫雅雅,樂而不淫。
照說這調調本該不合李承乾的脾胃,他一向最愛的還是胡樂胡舞,喜歡那跳蕩熱鬧的勁頭。
可能是因為今天這天光水色,加上那音樂聲不經意處适時而來,他一時不由也聽得爽心動耳。
他随意遠遠看上了一眼,卻見那邊河上,正駛過一條不大不小的船,船身并不見華麗,隻似中等人家的遊船,他的家奴正在河岸邊吆喝着喊停呢。
他身為太子,除了懼怕父親李世民外,餘下人等,如何放在眼裡?一向又為人奉承慣了的,所欲無不可得,也就沒太在意。
沒想他們這兒說笑了好久,卻還沒見家奴帶了樂人過來,他一時不由就有些怒意,随手一揮,對身邊俊僮道:“去給我看看,是什麼人,我叫他、他們還拖拖捱捱地不肯過來!那小張奴辦事越來越拖拉了,你過去跟他說,再不肯來,給我捆了來!” 那俊僮答應了一聲連忙去了。
不一時,就已折返,卻是一個人回來的,并沒帶上樂人。
李承乾忍不住面露怒色,就待發作。
卻見那俊僮臉色尴尬,生怕他發怒,口裡期期艾艾道:“殿下,來的是……魏王。
” 李承乾臉色就忍不住一變。
——原來這魏王不是别人,正是那個與他同為長孫皇後所生之子,也是他的弟弟,李世民的第四子:李泰。
長孫皇後共育有三子,長子李承乾,次子李泰,幼子李治。
李世民平生敬重這個賢妻,雖然加上嫔妃所生,共有十四個兒子,卻對這三個兒子格外另眼相看。
自從長孫皇後故世後,李世民不由将對皇後的思念之情也轉移到這三個孩子身上。
不說别的,單看他為東宮太子所選擇的輔僚,如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績、孫伏伽、岑文本、馬周、褚遂良等人,俱是一代名臣,也俱說得上是一時之選,就足可看出他的良苦用心了。
李承乾的脾氣極為暴躁,可李泰的脾氣卻和他這個哥哥大是不同。
他因為見到父王自登基之後,一洗當年戎馬習性,專以儒術治國,所以投其所好,廣交文學之士,李世民聞之大喜,專許其開府,府下設弘文館。
那李泰心有别圖,也就此廣招天下士,曆時四載,編撰成《括地志》一書,共五百五十篇,送呈宮中。
李世民覽之大喜,賞賜綢缣不下萬匹。
李承乾與這個弟弟一向不合,又一向暗自疑心李泰要奪自己的儲位,并且情知,那個弟弟此時正等着抓自己的把柄好告密的,不免對他就有着七分怒氣外加上三分怯懼。
這時一聽來人是他,一時忍不住沉吟。
卻是他身邊的交好杜荷開口問道:“我見他們已停船了,也靠了岸,那魏王正在河邊做什麼?” 卻聽那俊僮回禀道:“小的去時,魏王就已上了岸,聽說太子在這邊,就說要過來拜見。
這時,他正在河邊品賞咱們的馬兒呢。
” 聽他說起馬,李承乾面上不由大有得色。
要知,河灣裡正在飲水的那幾十匹馬,匹匹都是他的心愛,也是費了極大的苦心才搜羅來的。
李世民嫡出的皇子三人中,隻有他最好弓馬。
隻聽他忍不住笑吟吟問道:“那大肚子說了些什麼?” ——李泰生得腰腹肥胖,為此,李世民專許他宮禁之中,可以乘坐小輿,卻不知為這一點寵愛,李承乾不由對李泰更多恨上了一分,所以私下提及,隻稱呼他這個弟弟為“大肚子”。
隻聽那俊僮回道:“他先看上了菊花青,說不錯,可惜太瘦了,然後一匹一匹品評下來,竟沒有一匹可入魏王眼的……” 他未說完,李承乾已是大怒道:“他又懂得個什麼馬?隻會裝模作樣吟詩
他少負聰明,極得父王李世民喜愛,在涼州期間,他還年幼,使其裁決庶政,行事頗合大體。
及至稍長,李世民每次出門巡幸,就留下他來監國,那時他所為卻也頗合于禮。
沒想年紀越大,就越來越耽迷于聲色犬馬。
他還有個脾氣,就是極愛突厥風俗。
每每得空,最愛跟他那個也愛玩樂胡鬧的叔父元昌,各自打點起手下家奴,給他們披挂好了,仿效兩軍對戰。
他們這對戰,可是真槍實箭,也真有傷亡的。
如果有家奴敢稍露怯弱,他輕則鞭笞,重則腐刑,所以人人畏懼,再不敢怯縮不前。
他又最愛親自帶人去民間偷盜牛馬,長安城周圍百姓聞得其名已久,也久已苦之,所以每次提起他來,就忍不住人人搖頭。
……這時他手下已在地上鋪好了錦茵繡褥。
他與叔父漢王元昌也就席地而坐,旁邊相陪的卻是封師進、張師政、趙節、杜荷等一幹人等。
隻見他的屬下用偌大的一個金盤端上一隻烤全羊來,他揮匕割切,言笑晏晏,一時賓主甚歡。
樂了有一時,遙遙的,卻聽那邊水面上,傳來了一陣音樂之聲。
李承乾先還沒注意到,及至聽到了,不由大喜。
一拍大腿,放聲道:“這回出來得匆忙,我就想着,怎麼算怎麼覺得少了點兒什麼,就沒想起是未帶上那些教坊子弟。
此時有酒有肉,豈可無樂?小的們,快去給我看看,到底是哪兒來的人,居然帶得如此好樂随行。
他們也太會樂了!且叫他們過來,給我們也樂樂。
”他手下答應一聲,忙忙地去了。
那音樂聲卻是從河上傳來,溫溫雅雅,樂而不淫。
照說這調調本該不合李承乾的脾胃,他一向最愛的還是胡樂胡舞,喜歡那跳蕩熱鬧的勁頭。
可能是因為今天這天光水色,加上那音樂聲不經意處适時而來,他一時不由也聽得爽心動耳。
他随意遠遠看上了一眼,卻見那邊河上,正駛過一條不大不小的船,船身并不見華麗,隻似中等人家的遊船,他的家奴正在河岸邊吆喝着喊停呢。
他身為太子,除了懼怕父親李世民外,餘下人等,如何放在眼裡?一向又為人奉承慣了的,所欲無不可得,也就沒太在意。
沒想他們這兒說笑了好久,卻還沒見家奴帶了樂人過來,他一時不由就有些怒意,随手一揮,對身邊俊僮道:“去給我看看,是什麼人,我叫他、他們還拖拖捱捱地不肯過來!那小張奴辦事越來越拖拉了,你過去跟他說,再不肯來,給我捆了來!” 那俊僮答應了一聲連忙去了。
不一時,就已折返,卻是一個人回來的,并沒帶上樂人。
李承乾忍不住面露怒色,就待發作。
卻見那俊僮臉色尴尬,生怕他發怒,口裡期期艾艾道:“殿下,來的是……魏王。
” 李承乾臉色就忍不住一變。
——原來這魏王不是别人,正是那個與他同為長孫皇後所生之子,也是他的弟弟,李世民的第四子:李泰。
長孫皇後共育有三子,長子李承乾,次子李泰,幼子李治。
李世民平生敬重這個賢妻,雖然加上嫔妃所生,共有十四個兒子,卻對這三個兒子格外另眼相看。
自從長孫皇後故世後,李世民不由将對皇後的思念之情也轉移到這三個孩子身上。
不說别的,單看他為東宮太子所選擇的輔僚,如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績、孫伏伽、岑文本、馬周、褚遂良等人,俱是一代名臣,也俱說得上是一時之選,就足可看出他的良苦用心了。
李承乾的脾氣極為暴躁,可李泰的脾氣卻和他這個哥哥大是不同。
他因為見到父王自登基之後,一洗當年戎馬習性,專以儒術治國,所以投其所好,廣交文學之士,李世民聞之大喜,專許其開府,府下設弘文館。
那李泰心有别圖,也就此廣招天下士,曆時四載,編撰成《括地志》一書,共五百五十篇,送呈宮中。
李世民覽之大喜,賞賜綢缣不下萬匹。
李承乾與這個弟弟一向不合,又一向暗自疑心李泰要奪自己的儲位,并且情知,那個弟弟此時正等着抓自己的把柄好告密的,不免對他就有着七分怒氣外加上三分怯懼。
這時一聽來人是他,一時忍不住沉吟。
卻是他身邊的交好杜荷開口問道:“我見他們已停船了,也靠了岸,那魏王正在河邊做什麼?” 卻聽那俊僮回禀道:“小的去時,魏王就已上了岸,聽說太子在這邊,就說要過來拜見。
這時,他正在河邊品賞咱們的馬兒呢。
” 聽他說起馬,李承乾面上不由大有得色。
要知,河灣裡正在飲水的那幾十匹馬,匹匹都是他的心愛,也是費了極大的苦心才搜羅來的。
李世民嫡出的皇子三人中,隻有他最好弓馬。
隻聽他忍不住笑吟吟問道:“那大肚子說了些什麼?” ——李泰生得腰腹肥胖,為此,李世民專許他宮禁之中,可以乘坐小輿,卻不知為這一點寵愛,李承乾不由對李泰更多恨上了一分,所以私下提及,隻稱呼他這個弟弟為“大肚子”。
隻聽那俊僮回道:“他先看上了菊花青,說不錯,可惜太瘦了,然後一匹一匹品評下來,竟沒有一匹可入魏王眼的……” 他未說完,李承乾已是大怒道:“他又懂得個什麼馬?隻會裝模作樣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