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渭水濱
關燈
小
中
大
作賦糊弄父皇歡心罷了!”
正發作間,卻見杜荷直沖他努嘴,一回頭,卻是李泰到了。
隻見李泰一身羅衫,天雖熱,卻沒像李承乾一樣光着頭,而是戴了頂輕紗小帽。
他一身裝束閑适,隻腰間佩了一塊玉。
那塊玉,也是李世民禦賜的,自從領了這賜後,李泰就從不曾離身。
李承乾看到那塊玉,更覺得不順眼,微微“哼”了一聲,輕慢地道:“你來了?”杜荷等一幹人等已忙忙站起身來。
李泰對漢王元昌與太子行罷了禮,笑問道:“太子今日好興緻,卻在這兒做什麼呢?” 卻是杜荷代李承乾笑答道:“太子見閑暇無事,不敢耽誤辰光,雖說大熱的天兒,還是與漢王會同,一起來演習演習兵馬。
” 李泰含笑四周一望,笑吟吟道:“果然是塊演習的好地兒。
有了這地方,再不會像上次那樣為踐踏了莊稼而惹得父皇責備了。
太子果然從善如流,行事越見謹慎。
”李承乾臉上就忍不住泛出怒色。
杜荷忙接口道:“魏王難得雅興,泛舟奏樂,今日卻也得閑。
” 未等李泰答話,李承乾已在旁邊先冷哼了一句:“他不泛舟,想騎馬,也要哪匹馬兒乘得了他,怕不把馬都給壓塌了。
” 那李泰果然腰腹肥胖,不過大肚能容,聽了這話,也沒收了臉上笑意。
杜荷卻連忙幫他轉彎,笑向魏王道:“說起馬,太子這一向惦記魏王。
上次得了匹好馬,還專門急急給魏王送了去,不知乘用可還舒适?” 聽他這麼說,李承乾一時不由顔面轉溫。
原來,前日,他為譏諷魏王,因得了匹烈馬,就叫手下把那匹烈馬給李泰送去,說上次與他在宮中相逢,看到給他擡肩輿的那兩個仆人被壓得着實可憐,皇帝既垂拱天下,仁愛愛民,一向不倡導以人為畜馬的,新得的這個牲口又慣能負重,所以專送來供王弟騎乘雲雲…… 這是他無聊時跟他的心腹們幹的一大暢快事,這時聽杜荷提及,不由就喜笑顔開。
卻見李泰輕輕搖了搖手中扇子,面上訝異道:“啊,那匹馬原來是送給我的?多謝太子見愛!可恨我當時不在家,手下人收了,想來是笨奴才們不會傳話,隻告訴我馬性太烈。
我以為太子因為這馬兒太烈性,不好騎乘,所以專送來讓我代為調教的。
我現在已調教好了,正要送還給太子的。
”說着,他拍拍手。
他自己乘船而來,卻另有家奴在岸上跟着。
早有人飛跑而來,聽了指令,疾傳了出去。
那岸上跟着的人,不一時就牽過一匹馬來。
李承乾拿眼一望,他送給李泰的原是一匹烈性雄馬,誰想牽來的馬兒還是那匹,卻耷頭耷腦的,精神萎靡。
卻聽李泰笑道:“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我想着是太子托我之事,當時就叫人辦了。
”說着他又歎了口氣,望向錦茵上李承乾的腿,面上若有憾色。
隻聽他頗為同情地道:“何況,以太子的腿腳,遇上這樣烈馬,哪怕再喜歡,隻怕也有心無力,如何騎得了這般烈馬?所以我就叫人把那畜生給骟了。
現在,這畜生性子料已綿軟,正适合太子騎乘。
” 李承乾眉毛一跳,幾乎忍不住就要當場發作起來。
原來他幼年患病,從小落下個足疾,有一條腳不大靈光。
平常走路,不免常有些一瘸一拐,所以此後才變得如此愛馬。
他又最好顔面,就是日常在家中,也常以一名壯奴負他代步,再不肯歪歪扭扭惹人恥笑。
這本是他平生憾事,最怕被人提及,沒想今日被人當面直戳到痛處,還是那個讓他最為痛恨的弟弟,一時怒得臉上青筋直跳。
李泰卻洋洋自若,恍如不知,依舊含笑道:“不過照常說來,這匹馬兒也不值得費上這麼大事。
它腿腳雖還算好,卻既不骁駿,也算不上真正烈性。
不過以太子一向秉性勤儉的性格,不吝以驽馬代步,這才是讓我最最佩服的。
” 李承乾早已被氣得喉嚨都直了,眼見他毀了自己一匹好馬,又嘲笑自己的足疾,忍不住從牙齒縫裡吐出了幾個字:“你又懂得什麼馬!” ——他這下可真是心疼。
要知,那馬他當時雖脫手送給李泰,卻也知道那是一匹良駒,隻是性子暴烈了些,再沒想李泰下手會如此之狠,竟一刀把它骟了。
他年紀雖較李泰大些,有時行事也過于殘暴,但那還是像一個孩子似的殘暴,他這時心疼那匹良駒卻也是出自真心。
隻聽李泰含笑答道:“小弟雖不慣騎乘,但當今皇上以馬上得天下,雖不能馬上治之,我們做兒子的要是連懂都不懂馬,卻也太過不恭了。
不說别的,《骅骝經》小弟也算熟讀過幾遍。
不信,太子可以随意考來。
” 說着,他哈哈一笑:“說起來,我今日出來,卻也有三分之一算是為了一匹烈馬而來的。
”他望望那匹被骟了的馬,“據我府上的瞿長史說,那匹馬兒,可要比這匹強上太多了。
” 杜荷生怕他兄弟當面鬧僵,眼見李承乾不接話,忙含笑問道:“剩下卻是為了什麼。
” 李泰輕搖羅扇道:“為一把快刀,還有……名姬。
” ——烈馬、快刀、名姬! 這三項卻是李承乾平生摯愛。
但李泰一向性不耽此,不知為何卻扯到這上頭來? 卻聽李
隻見李泰一身羅衫,天雖熱,卻沒像李承乾一樣光着頭,而是戴了頂輕紗小帽。
他一身裝束閑适,隻腰間佩了一塊玉。
那塊玉,也是李世民禦賜的,自從領了這賜後,李泰就從不曾離身。
李承乾看到那塊玉,更覺得不順眼,微微“哼”了一聲,輕慢地道:“你來了?”杜荷等一幹人等已忙忙站起身來。
李泰對漢王元昌與太子行罷了禮,笑問道:“太子今日好興緻,卻在這兒做什麼呢?” 卻是杜荷代李承乾笑答道:“太子見閑暇無事,不敢耽誤辰光,雖說大熱的天兒,還是與漢王會同,一起來演習演習兵馬。
” 李泰含笑四周一望,笑吟吟道:“果然是塊演習的好地兒。
有了這地方,再不會像上次那樣為踐踏了莊稼而惹得父皇責備了。
太子果然從善如流,行事越見謹慎。
”李承乾臉上就忍不住泛出怒色。
杜荷忙接口道:“魏王難得雅興,泛舟奏樂,今日卻也得閑。
” 未等李泰答話,李承乾已在旁邊先冷哼了一句:“他不泛舟,想騎馬,也要哪匹馬兒乘得了他,怕不把馬都給壓塌了。
” 那李泰果然腰腹肥胖,不過大肚能容,聽了這話,也沒收了臉上笑意。
杜荷卻連忙幫他轉彎,笑向魏王道:“說起馬,太子這一向惦記魏王。
上次得了匹好馬,還專門急急給魏王送了去,不知乘用可還舒适?” 聽他這麼說,李承乾一時不由顔面轉溫。
原來,前日,他為譏諷魏王,因得了匹烈馬,就叫手下把那匹烈馬給李泰送去,說上次與他在宮中相逢,看到給他擡肩輿的那兩個仆人被壓得着實可憐,皇帝既垂拱天下,仁愛愛民,一向不倡導以人為畜馬的,新得的這個牲口又慣能負重,所以專送來供王弟騎乘雲雲…… 這是他無聊時跟他的心腹們幹的一大暢快事,這時聽杜荷提及,不由就喜笑顔開。
卻見李泰輕輕搖了搖手中扇子,面上訝異道:“啊,那匹馬原來是送給我的?多謝太子見愛!可恨我當時不在家,手下人收了,想來是笨奴才們不會傳話,隻告訴我馬性太烈。
我以為太子因為這馬兒太烈性,不好騎乘,所以專送來讓我代為調教的。
我現在已調教好了,正要送還給太子的。
”說着,他拍拍手。
他自己乘船而來,卻另有家奴在岸上跟着。
早有人飛跑而來,聽了指令,疾傳了出去。
那岸上跟着的人,不一時就牽過一匹馬來。
李承乾拿眼一望,他送給李泰的原是一匹烈性雄馬,誰想牽來的馬兒還是那匹,卻耷頭耷腦的,精神萎靡。
卻聽李泰笑道:“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我想着是太子托我之事,當時就叫人辦了。
”說着他又歎了口氣,望向錦茵上李承乾的腿,面上若有憾色。
隻聽他頗為同情地道:“何況,以太子的腿腳,遇上這樣烈馬,哪怕再喜歡,隻怕也有心無力,如何騎得了這般烈馬?所以我就叫人把那畜生給骟了。
現在,這畜生性子料已綿軟,正适合太子騎乘。
” 李承乾眉毛一跳,幾乎忍不住就要當場發作起來。
原來他幼年患病,從小落下個足疾,有一條腳不大靈光。
平常走路,不免常有些一瘸一拐,所以此後才變得如此愛馬。
他又最好顔面,就是日常在家中,也常以一名壯奴負他代步,再不肯歪歪扭扭惹人恥笑。
這本是他平生憾事,最怕被人提及,沒想今日被人當面直戳到痛處,還是那個讓他最為痛恨的弟弟,一時怒得臉上青筋直跳。
李泰卻洋洋自若,恍如不知,依舊含笑道:“不過照常說來,這匹馬兒也不值得費上這麼大事。
它腿腳雖還算好,卻既不骁駿,也算不上真正烈性。
不過以太子一向秉性勤儉的性格,不吝以驽馬代步,這才是讓我最最佩服的。
” 李承乾早已被氣得喉嚨都直了,眼見他毀了自己一匹好馬,又嘲笑自己的足疾,忍不住從牙齒縫裡吐出了幾個字:“你又懂得什麼馬!” ——他這下可真是心疼。
要知,那馬他當時雖脫手送給李泰,卻也知道那是一匹良駒,隻是性子暴烈了些,再沒想李泰下手會如此之狠,竟一刀把它骟了。
他年紀雖較李泰大些,有時行事也過于殘暴,但那還是像一個孩子似的殘暴,他這時心疼那匹良駒卻也是出自真心。
隻聽李泰含笑答道:“小弟雖不慣騎乘,但當今皇上以馬上得天下,雖不能馬上治之,我們做兒子的要是連懂都不懂馬,卻也太過不恭了。
不說别的,《骅骝經》小弟也算熟讀過幾遍。
不信,太子可以随意考來。
” 說着,他哈哈一笑:“說起來,我今日出來,卻也有三分之一算是為了一匹烈馬而來的。
”他望望那匹被骟了的馬,“據我府上的瞿長史說,那匹馬兒,可要比這匹強上太多了。
” 杜荷生怕他兄弟當面鬧僵,眼見李承乾不接話,忙含笑問道:“剩下卻是為了什麼。
” 李泰輕搖羅扇道:“為一把快刀,還有……名姬。
” ——烈馬、快刀、名姬! 這三項卻是李承乾平生摯愛。
但李泰一向性不耽此,不知為何卻扯到這上頭來? 卻聽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