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豐炙
關燈
小
中
大
正月才過,新豐市集裡還彌漫着一股年味。
桃符換遍,煙火未消,街上滿積着雪。
一陣青煙從客棧大門的棉布簾裡蓬了出來,那煙裡滿蘊着炙牛筋的香氣。
一場大雪下得整個新豐市天清地透,襯得那煙越加分明。
煙中浮在面兒上的胡地香料味兒散了,露出底下原本的腥膻。
這裡是旗竿棧,本是個無名小棧,可如今在新豐市已大大有名,不為别的,隻為承蒙恩寵直抵禦前的馬周當年就曾寄宿于此。
一紙诏下、直入台閣,那可是民間傳說中頂級的福份。
可能是不耐那濃重的炙牛筋的氣味,一扇紙窗突然被推了開來,一陣風卷入,窗下的雪迎着風卷起了尺把高。
那窗邊的桌上坐了三個人:一個滿臉病容的烏巾子弟,一個寬袍大腹的耄耋老者,還有一個滿面虬髯的中年豪客。
推窗的是那烏巾子弟,風一卷入,他當窗長吸了一口涼氣,脫口道:“新豐好大雪……” 卻聽座上那壯漢哈哈大笑了一聲,“謝兄果然不愧是當年江左子弟,一見雪,就想起吟詩了。
來來來,咱們三人都湊上幾句,把這首詩續完如何?” 說着,沖那上席老者一笑:“遠公,這第二句就是您的了。
” 那老者名叫鄧遠公,好有七八十歲的年紀,肚腹極大,松松洩洩,腹上累垂的皺紋透過夾衫都看得到摺疊。
奇的是他這麼老,穿的卻最單薄,隻一件黃羅夾衫,一臉的老人斑,襯着那黃衫更加觸目。
醜是醜怪了到極點,可像六朝石上刻着的羅漢,松紋鐵線,卻醜如精怪。
他一對耷拉的眉毛已經見黃,随口接了句:“天寒獸不奔。
” 那大漢哈哈大笑,拿眼四掃,猛地注目窗外,胸中仿佛塊磊堆積般地道:“待尋弓藏處……” 他面現凝思,正尋思着結句,卻聽窗外忽有人斬釘截鐵地答了一句: “盡多可殺人!” 那一句語氣斬斷,血性迸發。
屋内三人本來個個臉上頗多落寞之色,受其一激,登時精神陡現。
那大漢魯晉接聲道:“這位朋友……” 半撐起的窗子下,隻見得到外面雪白如素,一片衣角早已閃過…… 鄧遠公一擺手:“不用喊了,是過路的。
” 魯晉心有不甘,凝目遠眺,口中喃喃道:“隻是他這路也過得忒快了些。
” 那烏巾子弟姓謝名衣,出身江左名門。
他們這一姓,在六朝時也曾風流爽慨、名播一時,不過自從韓擒虎終結了金陵城的百年王氣,江左名門的聲勢也就大不如前了。
他年紀不大,好有二十五、六歲,面孔不乏江左子弟式的清秀。
隻見他用指甲彈了彈茶水上的浮屑,淡然笑道:“盡多可殺人?不過這已不是個可以随口言殺的時世了。
隋末以來,天下闆蕩,伏屍百萬,餓殍遍野,難道那時該殺的猶未殺完?” 鄧遠公淡淡道:“差不出也殺完了。
剩下來的強弱分明,無需再殺。
再剩下的就該是生養,生養過了才可剝奪。
從生養到剝奪,中間總還有段短暫的可以苟且的和諧。
” 他注目窗外,口氣裡冷幽幽地道:“這是個漸入剝奪的時世了……一時之内,不再生殺。
” 他三人臉上都有一點冷诮的味道。
那謝姓子弟臉上是家世清華、門風百年後離塵遠寂式的冷诮;鄧遠公臉上卻是一個高年耆宿那種洞透世情的悲冷;至于魯晉,隻有他的冷诮是熱的,那是不甘袖手,卻不得不袖手觀局的一個壯年人的冷诮。
他三人臉上都有一點冷诮的味道。
那謝姓子弟臉上是家世清華、門風百年後離塵遠寂式的冷诮;鄧遠公臉上卻是一個高年耆宿那種洞透世情的悲冷;至于魯晉,隻有他的冷诮是熱的,那是不甘袖手,卻不得不袖手觀局的一個壯年人的冷诮。
說起來,論勢力,隻怕魯晉憑着他才衰未久的山西十七堡堡主的聲名還要強似其餘兩人——李世民當年大破劉黑闼,仗的就是得了隋末以來,三晉之地擁堡自守的一方豪強們的臂助。
可當時看似強橫絕倫的劉黑闼,于今日煌煌如日之高舉的開唐盛世而言,那一點小劫似乎也就渺不足論了。
當年之功,卻成了今日當朝貴人們口中鄙薄的小事。
魯晉失意于此,想起這些不由就有一點怒氣。
可在座三人之中,論起門弟資曆,倒是他顯得最弱。
面對着别人的數百年家世,他總感覺自己多少有點暴發戶式的嫌疑——更讓他焦慮的是:他暴發又暴發得不夠喧赫,破落也沒有别人破落得徹底。
所以在在座的兩人面前,他不能不收斂些自己那久慣的粗狂。
一座之中,隻屬他最不自在,所以也數他豪笑得最多。
這是一個“消寒會”。
自從開唐以來,無力再在這喧赫時勢中争奪點什麼,隻一意自守那越來越遭侵逼的家門聲勢的人不知什麼時就組成了這麼個“消寒會”,消的是他們在這煌煌盛世中那不合時宜、難同時令消長的不可言說之“寒”。
今日他們三人偶遇,可謂各有懷抱,卻不妨坐在一起,互慰彼此如此寒涼之心境。
卻聽魯晉大笑道:“大家猜猜,剛才接得出最後那一句的,憑那口中飙勁,腳下輕功,以當今湖海人物,卻會是誰?” 謝衣沒有答言,自顧自研究着他手上那盞茶。
停了會兒,鄧遠公才淡然道:“如此飙馳而過,卻又凜烈自如的……南來無過肩胛,北來或是羅卷。
” 他話一出,謝衣的臉色就變得有些微妙。
魯晉愣了愣,嗤聲笑道:“肩胛?” 他一撇嘴。
——“那小骨頭?他這一輩子又殺過幾個人?” 言下頗有不屑之意。
這食肆之中,因為年節方過,又當大雪,本沒有幾個客人。
除三五常客之外,就隻一個小店夥在店堂中架着一爐炭火,用鐵絲蒙炙着東西。
那店夥年紀很小,一根根雪白的牛蹄筋在他手裡油汪汪地黃了,滋啦啦地在火上烤着,那煙撲到人臉上,讓小店夥的臉上仿佛塗了一層油彩。
燒過的炭氣垢結在了他的衣上,連頭發上也鍍上了一層焦味,整個人煙熏火燎的,不過這也擋不住他的年輕。
就算一雙眼垂着,就算身邊調料紛撒、炭火零亂,但那一層煙灰之下,還是露出腰長腿長的靈動來。
那小店夥正專心緻志,烤得極為認真。
這時手中忽頓了下,似被耳邊飄過的話引起了注意。
聽到魯晉的話,他油煙覆蓋的臉上不知怎麼就露出一點怒意。
魯晉正揮着手催吃食。
那小店夥端着一盤新炙好的牛蹄筋送了過去,鄧遠公遠遠的用一根筷子叉了一條過去,另一手隻用筷子輕輕一剖,那筷子在他手中便利如牛刀,輕松松就割切下一塊來。
他閉上眼,含諸口中,細細品味了會兒,喃喃道:“不錯,不錯。
” 然後方睜眼沖身邊兩人一笑:“讓二位見笑了,人老了老了,卻變得越饞起來。
” “不過聊可解嘲的是,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當朝的那些宰相們,不過就是憑着這一手高妙手藝,視普天下的生民如肉,加上文治儒術的香料,現世安穩的醪糟,王
桃符換遍,煙火未消,街上滿積着雪。
一陣青煙從客棧大門的棉布簾裡蓬了出來,那煙裡滿蘊着炙牛筋的香氣。
一場大雪下得整個新豐市天清地透,襯得那煙越加分明。
煙中浮在面兒上的胡地香料味兒散了,露出底下原本的腥膻。
這裡是旗竿棧,本是個無名小棧,可如今在新豐市已大大有名,不為别的,隻為承蒙恩寵直抵禦前的馬周當年就曾寄宿于此。
一紙诏下、直入台閣,那可是民間傳說中頂級的福份。
可能是不耐那濃重的炙牛筋的氣味,一扇紙窗突然被推了開來,一陣風卷入,窗下的雪迎着風卷起了尺把高。
那窗邊的桌上坐了三個人:一個滿臉病容的烏巾子弟,一個寬袍大腹的耄耋老者,還有一個滿面虬髯的中年豪客。
推窗的是那烏巾子弟,風一卷入,他當窗長吸了一口涼氣,脫口道:“新豐好大雪……” 卻聽座上那壯漢哈哈大笑了一聲,“謝兄果然不愧是當年江左子弟,一見雪,就想起吟詩了。
來來來,咱們三人都湊上幾句,把這首詩續完如何?” 說着,沖那上席老者一笑:“遠公,這第二句就是您的了。
” 那老者名叫鄧遠公,好有七八十歲的年紀,肚腹極大,松松洩洩,腹上累垂的皺紋透過夾衫都看得到摺疊。
奇的是他這麼老,穿的卻最單薄,隻一件黃羅夾衫,一臉的老人斑,襯着那黃衫更加觸目。
醜是醜怪了到極點,可像六朝石上刻着的羅漢,松紋鐵線,卻醜如精怪。
他一對耷拉的眉毛已經見黃,随口接了句:“天寒獸不奔。
” 那大漢哈哈大笑,拿眼四掃,猛地注目窗外,胸中仿佛塊磊堆積般地道:“待尋弓藏處……” 他面現凝思,正尋思着結句,卻聽窗外忽有人斬釘截鐵地答了一句: “盡多可殺人!” 那一句語氣斬斷,血性迸發。
屋内三人本來個個臉上頗多落寞之色,受其一激,登時精神陡現。
那大漢魯晉接聲道:“這位朋友……” 半撐起的窗子下,隻見得到外面雪白如素,一片衣角早已閃過…… 鄧遠公一擺手:“不用喊了,是過路的。
” 魯晉心有不甘,凝目遠眺,口中喃喃道:“隻是他這路也過得忒快了些。
” 那烏巾子弟姓謝名衣,出身江左名門。
他們這一姓,在六朝時也曾風流爽慨、名播一時,不過自從韓擒虎終結了金陵城的百年王氣,江左名門的聲勢也就大不如前了。
他年紀不大,好有二十五、六歲,面孔不乏江左子弟式的清秀。
隻見他用指甲彈了彈茶水上的浮屑,淡然笑道:“盡多可殺人?不過這已不是個可以随口言殺的時世了。
隋末以來,天下闆蕩,伏屍百萬,餓殍遍野,難道那時該殺的猶未殺完?” 鄧遠公淡淡道:“差不出也殺完了。
剩下來的強弱分明,無需再殺。
再剩下的就該是生養,生養過了才可剝奪。
從生養到剝奪,中間總還有段短暫的可以苟且的和諧。
” 他注目窗外,口氣裡冷幽幽地道:“這是個漸入剝奪的時世了……一時之内,不再生殺。
” 他三人臉上都有一點冷诮的味道。
那謝姓子弟臉上是家世清華、門風百年後離塵遠寂式的冷诮;鄧遠公臉上卻是一個高年耆宿那種洞透世情的悲冷;至于魯晉,隻有他的冷诮是熱的,那是不甘袖手,卻不得不袖手觀局的一個壯年人的冷诮。
他三人臉上都有一點冷诮的味道。
那謝姓子弟臉上是家世清華、門風百年後離塵遠寂式的冷诮;鄧遠公臉上卻是一個高年耆宿那種洞透世情的悲冷;至于魯晉,隻有他的冷诮是熱的,那是不甘袖手,卻不得不袖手觀局的一個壯年人的冷诮。
說起來,論勢力,隻怕魯晉憑着他才衰未久的山西十七堡堡主的聲名還要強似其餘兩人——李世民當年大破劉黑闼,仗的就是得了隋末以來,三晉之地擁堡自守的一方豪強們的臂助。
可當時看似強橫絕倫的劉黑闼,于今日煌煌如日之高舉的開唐盛世而言,那一點小劫似乎也就渺不足論了。
當年之功,卻成了今日當朝貴人們口中鄙薄的小事。
魯晉失意于此,想起這些不由就有一點怒氣。
可在座三人之中,論起門弟資曆,倒是他顯得最弱。
面對着别人的數百年家世,他總感覺自己多少有點暴發戶式的嫌疑——更讓他焦慮的是:他暴發又暴發得不夠喧赫,破落也沒有别人破落得徹底。
所以在在座的兩人面前,他不能不收斂些自己那久慣的粗狂。
一座之中,隻屬他最不自在,所以也數他豪笑得最多。
這是一個“消寒會”。
自從開唐以來,無力再在這喧赫時勢中争奪點什麼,隻一意自守那越來越遭侵逼的家門聲勢的人不知什麼時就組成了這麼個“消寒會”,消的是他們在這煌煌盛世中那不合時宜、難同時令消長的不可言說之“寒”。
今日他們三人偶遇,可謂各有懷抱,卻不妨坐在一起,互慰彼此如此寒涼之心境。
卻聽魯晉大笑道:“大家猜猜,剛才接得出最後那一句的,憑那口中飙勁,腳下輕功,以當今湖海人物,卻會是誰?” 謝衣沒有答言,自顧自研究着他手上那盞茶。
停了會兒,鄧遠公才淡然道:“如此飙馳而過,卻又凜烈自如的……南來無過肩胛,北來或是羅卷。
” 他話一出,謝衣的臉色就變得有些微妙。
魯晉愣了愣,嗤聲笑道:“肩胛?” 他一撇嘴。
——“那小骨頭?他這一輩子又殺過幾個人?” 言下頗有不屑之意。
這食肆之中,因為年節方過,又當大雪,本沒有幾個客人。
除三五常客之外,就隻一個小店夥在店堂中架着一爐炭火,用鐵絲蒙炙着東西。
那店夥年紀很小,一根根雪白的牛蹄筋在他手裡油汪汪地黃了,滋啦啦地在火上烤着,那煙撲到人臉上,讓小店夥的臉上仿佛塗了一層油彩。
燒過的炭氣垢結在了他的衣上,連頭發上也鍍上了一層焦味,整個人煙熏火燎的,不過這也擋不住他的年輕。
就算一雙眼垂着,就算身邊調料紛撒、炭火零亂,但那一層煙灰之下,還是露出腰長腿長的靈動來。
那小店夥正專心緻志,烤得極為認真。
這時手中忽頓了下,似被耳邊飄過的話引起了注意。
聽到魯晉的話,他油煙覆蓋的臉上不知怎麼就露出一點怒意。
魯晉正揮着手催吃食。
那小店夥端着一盤新炙好的牛蹄筋送了過去,鄧遠公遠遠的用一根筷子叉了一條過去,另一手隻用筷子輕輕一剖,那筷子在他手中便利如牛刀,輕松松就割切下一塊來。
他閉上眼,含諸口中,細細品味了會兒,喃喃道:“不錯,不錯。
” 然後方睜眼沖身邊兩人一笑:“讓二位見笑了,人老了老了,卻變得越饞起來。
” “不過聊可解嘲的是,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當朝的那些宰相們,不過就是憑着這一手高妙手藝,視普天下的生民如肉,加上文治儒術的香料,現世安穩的醪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