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關燈
小
中
大
“……夫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岱為锷,晉魏為脊,周宋為镡,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秋……
……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
這一篇莊子《說劍》,用行書寫了,被裱在虎庫正堂的屏風上。
字是王體,深得《蘭亭》神韻。
這幾行字是出自李世民的手書,那幾個“之”字,更是寫得靈動異常。
“天子之劍”的“之”字斜斜袅袅,如佩如系;此下,“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的四個“之”字也各有不同,俯仰生姿。
如一人昂首低回于天地間——仰天欲問,顧世慷慨,或長眺以縱目,時低回而有情……活脫脫現出寫字人的風範來。
“虎庫”是李世民宮中專門收藏兵器的地方。
李世民少愛弓馬,年即長而不衰。
如今,他就坐在他的字下。
他面前有一張大案,案上放了好幾把劍。
他正用手輕撫着其中一把。
這把劍古意斑闌,劍身奇闊,名為“巨阙”。
李世民笑道:“這把劍,若使叔寶持之,立于明德宮門前,面前方磚百步,兩側古柏夾列;一劍巨闊,開阖如斧,當可令我大唐生威。
” ——叔寶即是秦瓊,他字叔寶,不以名聞而以“叔寶”二字聲震天下。
史書稱其:“……每敵有骁将銳士震耀出入以誇衆者,秦王辄命叔寶往取之,躍馬挺槍,刺敵于萬衆叢中,百不失一,莫不如志!”後進封翼國公。
可惜于貞觀十三年時,他就病死了。
病中瀕死時還大笑:“我少長戎馬間,平生所曆兩百餘戰,數度重創,出血數斛,安得不病?” 其英風豪氣,響徹一世。
李世民似在懷想起自己平生所曆戰陣,心中不由也激昂慷慨。
随手又取過一把劍,那劍形體虬媚,镡色蒼綠,李世民彈之一歎:“太阿太阿!可惜敬德亡矣,否則正配此卿。
” 他放下“太阿”,因想起亡臣故友,一時不由追思無限。
——秦叔寶與尉遲敬德俱為他帳下虎将,而二人起先與李世民俱屬敵對,但歸降之後,君臣相得,共事甚歡,可偏偏都英年早逝。
李世民此時也是步入中年之人,追思之下,忍不深歎? 好一刻,他一推面前之劍,凝視案前之人道: “天下名器,盡收于此矣?” 那案下侍立的卻是全朝廷上下,唯存的可以自由出入虎庫的“天策府”三個護翼首領之一、覃千河。
他沒看向李世民,而是看着他身後之字。
那字,其實不隻是李世民一個人寫的,裡面包含着包括他在内的太多熱血中人的情懷。
他與李世民本為布衣交,李世民登基之後,他就與袁天罡、許灞同隐幕後,為天策府三大供奉。
覃千河的一把“長河劍”,号稱天下獨步,
字是王體,深得《蘭亭》神韻。
這幾行字是出自李世民的手書,那幾個“之”字,更是寫得靈動異常。
“天子之劍”的“之”字斜斜袅袅,如佩如系;此下,“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的四個“之”字也各有不同,俯仰生姿。
如一人昂首低回于天地間——仰天欲問,顧世慷慨,或長眺以縱目,時低回而有情……活脫脫現出寫字人的風範來。
“虎庫”是李世民宮中專門收藏兵器的地方。
李世民少愛弓馬,年即長而不衰。
如今,他就坐在他的字下。
他面前有一張大案,案上放了好幾把劍。
他正用手輕撫着其中一把。
這把劍古意斑闌,劍身奇闊,名為“巨阙”。
李世民笑道:“這把劍,若使叔寶持之,立于明德宮門前,面前方磚百步,兩側古柏夾列;一劍巨闊,開阖如斧,當可令我大唐生威。
” ——叔寶即是秦瓊,他字叔寶,不以名聞而以“叔寶”二字聲震天下。
史書稱其:“……每敵有骁将銳士震耀出入以誇衆者,秦王辄命叔寶往取之,躍馬挺槍,刺敵于萬衆叢中,百不失一,莫不如志!”後進封翼國公。
可惜于貞觀十三年時,他就病死了。
病中瀕死時還大笑:“我少長戎馬間,平生所曆兩百餘戰,數度重創,出血數斛,安得不病?” 其英風豪氣,響徹一世。
李世民似在懷想起自己平生所曆戰陣,心中不由也激昂慷慨。
随手又取過一把劍,那劍形體虬媚,镡色蒼綠,李世民彈之一歎:“太阿太阿!可惜敬德亡矣,否則正配此卿。
” 他放下“太阿”,因想起亡臣故友,一時不由追思無限。
——秦叔寶與尉遲敬德俱為他帳下虎将,而二人起先與李世民俱屬敵對,但歸降之後,君臣相得,共事甚歡,可偏偏都英年早逝。
李世民此時也是步入中年之人,追思之下,忍不深歎? 好一刻,他一推面前之劍,凝視案前之人道: “天下名器,盡收于此矣?” 那案下侍立的卻是全朝廷上下,唯存的可以自由出入虎庫的“天策府”三個護翼首領之一、覃千河。
他沒看向李世民,而是看着他身後之字。
那字,其實不隻是李世民一個人寫的,裡面包含着包括他在内的太多熱血中人的情懷。
他與李世民本為布衣交,李世民登基之後,他就與袁天罡、許灞同隐幕後,為天策府三大供奉。
覃千河的一把“長河劍”,号稱天下獨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