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息王子
關燈
小
中
大
那場祭舞從辰時直到未時。
直到卻奴出來,肩胛依舊在樹上一動未動。
卻奴悄悄爬到樹上,隻見殿中又舞動起那一場長發,不過整個“享太廟樂章”已近收梢了。
他生怕肩胛察問,可肩胛一句未問。
隻間或依着那節拍叩着手指,還用一枝小樹枝在桑葉上紮着洞,似在記譜。
卻奴覺得,這種靜默的信任真好。
到他們走出來時,正午已過,天上的太陽明晃晃的,照得身邊的屋宇草木,綠樹黑瓦,清清爽爽地格外真切。
他們繞過崇德坊,走進了一條小巷。
那巷子好長,太陽在一堵牆上堵截出另一堵牆的影子。
天氣已漸熱了,巷子裡沒什麼人,隻有些許知了在叫着。
坊間還種着很多樹,桑樹、梓樹、槐樹……卻奴像頭一次看到這個長安,他注意到這個長安原來還有着這樣明媚的陽光。
他的手固執地伸向肩胛,要牽着肩胛的手。
仿佛隻要那隻手一牽住了,自己的整個人,就安全了,也相應地、自由了。
肩胛的手很大,卻奴的手握在他手裡,感覺到一種幹燥的溫暖。
他斜眼瞥見肩胛的下半張臉,隻見他的鼻子在唇上方投下一個影子,影子裡有微微露出的髭須。
卻奴忽忍不住渴望自己長大,什麼時候才能長成像肩胛這樣的男子呢?那時,再碰到今日雲韶宮中與娘相見的場面,他就不會再那麼無措了吧? 可他畢竟還小,與娘的一面隻是在他心頭薄薄地留了個影子。
接下來他忍不住去想起一些快樂的事來:肩胛接下來會對他說什麼?又教他些什麼呢?這麼胡思亂想也自有一種胡思亂想的快樂。
肩胛似乎也能感受到他秘密的快樂,握着他的手緊了緊。
一隻大手包着一隻小手,在這樣的交握中,卻奴仿佛聽到了一點信諾與安然。
卻奴猛地覺得自己的手指被肩胛一撚,正不知他在示意什麼,肩胛的腳步就停了。
然後卻奴隻覺自己一隻手握在肩胛手裡,整個人都被他提起,雙腳猛地離地約有寸許。
然後感覺肩胛的腳像沒動,人卻已滑行出去。
他側目看時,隻見肩胛的肩膀也是平平的,整個人似乎飄着在往前走。
他方還以為這是好玩,正要笑,卻見肩胛的表情異常的凝重。
卻奴忍不住向前看去,這是一條長長的巷道,兩邊的牆很高。
兩壁幾乎就沒人家開門。
這巷子兩邊都是人家的後牆。
巷兩邊的牆裡生滿了樹,可那樹也擋不住幾乎直懸于頂的太陽。
一道陽光在這巷子裡長長地照着。
那日光幹得發白,白光下,隻見到磚、石和粉砌的牆,幹爽爽的堅硬。
巷子前方,幾百碼的地方,有一口枯井。
井邊,長着一棵枯幹的樹。
那樹像一棵桑樹,沒有一片葉子。
卻奴平白地覺得口渴。
他隻覺得這裡像是有人,可什麼也看不到。
他終于感到些不安來,擡頭看向肩胛。
可肩胛不看他。
他盯了肩胛一會兒,才回過眼,猛地不由吸了一口冷氣——隻見井邊的枯樹畔,突然多出來一個女子。
那女子低着頭,低垂的頭上露出點點秃斑來,一塊塊裸露的頭皮上生着癬,那癬間又長着一叢叢的發。
那發也自茂密,可發間的秃斑像一隻隻荒涼的眼睛般,就在她的頭頂露出,發出無窮诘問。
那女子忽一擡頭,随着她的一擡頭,隻見她的長發怪異地雜垂,披散而落,質如枯草,枯草間夾雜着點點秃斑。
卻奴被她的樣子吓怕了,連忙低頭。
卻聽到那女子幹澀的聲音道: “放下那孩子,你走。
” 見肩胛不語,那女子繼續毫無表情地重複道: “放下那孩子,你走。
” 肩胛猛地吸了一口氣。
卻奴隻覺得他這一吸如此深長,像要把這巷中空氣吸幹一般。
然後,隻覺得身邊肩胛的身影像是長大了起來。
卻奴也不是沒見過肩胛出手,從面對羅黑黑,到面對輔家衆子弟,到對戰左遊仙,可從來沒見過他這麼鄭重其事過。
那女子突然擡眼。
奇異地,隻見她一隻眼明明如水,一隻眼卻空黑如潭。
這樣的陰陽眼長在她的臉上,配上頭頂的秃斑,更叫人驚異。
隻聽她冷然一笑:“别跟我擺你們羽門的‘引頸式’,也别以為我不知道你是誰。
” “我知道你是當年名傳江湖的‘小骨頭’,也知道你那一把骨頭有多鋒利。
” “但、放下那孩子,你走。
” 卻奴這才聽出,那人要的是自己。
他心中有些怕,低下頭,生怕自己會給肩胛添亂。
——如果他也煩了,不再理自己,那自己…… 可他眼盯着地上,隻見地上那狹長的巷道裡一道窄長的陽光。
突然地,那陽光兩邊冒出許多影子。
那是一個個人影,隻見半身,可影子的身形都極剽悍可怖。
它們一個接一個,像一道浪一樣地淹沒了陽光,大野龍蛇般地在這長安城僻巷中升起,一直向後延伸。
卻奴扭頭向後看去,隻見地上,夾着巷道兩邊的牆頭,升起一個個穿着白麻衣服的漢子,他們個個粗服亂頭,怕不有好幾十人,像草莽間突然漫出的龍蛇。
肩胛似終于認出,沉聲道: “長樂王座下,高雞泊諸義士,為何要為難一個孩子?” “孩子?” 那女子一掠長發,發際間,面孔一現。
“因為他父親在時,殺我弟弟時,他也不過是個孩子。
” 肩胛忽有所悟,盯着那女子: “窦線娘?” 那女子尖利一笑:“不錯,窦線娘。
” “沒想還有人記得我的名字。
” 肩胛的聲音裡已含着歎息:“長林豐草長樂王,高雞泊中掀風浪。
一朝亂世風雲起,大野龍蛇漫天漲——窦建德是你父親吧?” “窦建德?” ——這個名字卻奴也知道。
其時開唐未久,市井坊裡間,無論小民耆老,茶舍酒肆,最喜歡閑話的就是隋末喪亂間,唐還未一統天下時,那漫布天下的大野龍蛇。
而窦建德,于中又算得一個最最了不起的英雄。
關于他的傳說,還有幾句歌謠,那是“南山豆,綠油油;耕也由牛,食也由牛;生也由牛,死也由牛。
” 傳說中窦建德前身本是南天牛王山下的一頭天牛,因誤食仙豆過多,轉世托生,卻生在了“窦”家。
他是貝州漳南人,家裡世代務農。
年少時,信重然諾,喜俠節,才力絕人。
當時有同鄉人喪親,貧不得葬,窦建德正在驅牛耕田,聞之歎息,當即解牛送給喪家變賣以用做喪事。
一時間鄉黨異之——所以說窦建德可謂成名于一牛。
他雄偉有力,善使兵器。
當時曾有山東知名響馬夜劫其家,鄉裡人人閉戶,不敢相助。
建德立身戶下,響馬入,即擊殺三人。
餘者不敢進,請還三人之屍,建德閉門說:“可扔繩系取。
” 繩子扔進,他即縛在自己腰上,讓外面盜賊拽出,一出來就躍起捉刀,又殺了數人,一人打退了數十響馬,由此名震河北之地。
到得隋末年間,天下闆蕩,他起義于高雞泊,敗郭絢,破楊義臣,殺張金秤,自号“長樂王”。
當時另有上谷豪強王須拔自号“漫天王”,手下有魏刀兒,綽号“曆山飛”,剽掠民間,銳不可當。
這兩王之戰,“長樂王”大破“漫天王”,如何一把金山刀斬卻“曆山飛”,說起來可是最最好聽的一段故事。
窦建德為人性格簡素,寬以待人,不喜女色,與妻子曹可兒貧賤夫妻,卻不離不棄,極為河北百姓喜愛。
他破聊城時,得隋宮女千餘人,俱放之還家。
這一德政至今為人稱道。
他為人又極講義氣,秦王李世民讨王世充,獨他提兵往救,可惜兵敗于虎牢關,最後受縛于牛口谷。
當時俗諺說:“豆入牛口,勢不得久。
”——窦建德果然就是在牛口谷束手被縛的。
所以俗諺說他“生也由牛,死也由牛”。
卻奴因為“豆”與“牛”這段趣聞,知道窦建德已好久。
這些話他從街坊市井聽來,常羨慕那時人那麼悍勇豐沛的生命力。
這時重聞這個名字,不由大大地關切起來。
卻聽肩胛輕輕一歎道:“屍骨上面,不應隻長仇恨,更多的該是麥草。
” 窦線娘卻把頭發一捋:“我娘當時也是這麼說,所以爹爹兵敗後,她解散甲士,隻身歸唐,卻得到了什麼?” 她的聲音忽轉激憤:“爹爹斬首長安不說,她也未得善終。
就是我,心灰意冷之下,遁入尼庵,可為了殺我,隐太子破毀了多少座尼庵!我也想青燈古佛,以了此生。
但……” 她用手捋着頭發:“你看,我是剃度過的。
但這些年終夜火燒火燎,這頭發還是忍不住瘋長,就長成了現在的這副模樣。
” 她用手輕撫着頭頂的秃斑: “所以有些事,不能遺忘。
” 接着她伸手一揮:“就像高雞泊中,還有如此多子弟,從不甘心遺忘。
” 巷子兩邊的牆上,啞然地回應起一片默然的聲浪。
他們的身後,連同的是河北之地,是當年長林豐草間,高雞泊裡,揭竿而起的狀烈與輝煌。
——可惜那決然之心不再是為了創建。
那個可以創建、可以主宰他們生命熱望的窦建德已經走了。
剩下的,再孤憤勇烈,也不過是一絲殘戀,一點餘響。
隻聽窦線娘烈聲道: “所以放下這孩子
直到卻奴出來,肩胛依舊在樹上一動未動。
卻奴悄悄爬到樹上,隻見殿中又舞動起那一場長發,不過整個“享太廟樂章”已近收梢了。
他生怕肩胛察問,可肩胛一句未問。
隻間或依着那節拍叩着手指,還用一枝小樹枝在桑葉上紮着洞,似在記譜。
卻奴覺得,這種靜默的信任真好。
到他們走出來時,正午已過,天上的太陽明晃晃的,照得身邊的屋宇草木,綠樹黑瓦,清清爽爽地格外真切。
他們繞過崇德坊,走進了一條小巷。
那巷子好長,太陽在一堵牆上堵截出另一堵牆的影子。
天氣已漸熱了,巷子裡沒什麼人,隻有些許知了在叫着。
坊間還種着很多樹,桑樹、梓樹、槐樹……卻奴像頭一次看到這個長安,他注意到這個長安原來還有着這樣明媚的陽光。
他的手固執地伸向肩胛,要牽着肩胛的手。
仿佛隻要那隻手一牽住了,自己的整個人,就安全了,也相應地、自由了。
肩胛的手很大,卻奴的手握在他手裡,感覺到一種幹燥的溫暖。
他斜眼瞥見肩胛的下半張臉,隻見他的鼻子在唇上方投下一個影子,影子裡有微微露出的髭須。
卻奴忽忍不住渴望自己長大,什麼時候才能長成像肩胛這樣的男子呢?那時,再碰到今日雲韶宮中與娘相見的場面,他就不會再那麼無措了吧? 可他畢竟還小,與娘的一面隻是在他心頭薄薄地留了個影子。
接下來他忍不住去想起一些快樂的事來:肩胛接下來會對他說什麼?又教他些什麼呢?這麼胡思亂想也自有一種胡思亂想的快樂。
肩胛似乎也能感受到他秘密的快樂,握着他的手緊了緊。
一隻大手包着一隻小手,在這樣的交握中,卻奴仿佛聽到了一點信諾與安然。
卻奴猛地覺得自己的手指被肩胛一撚,正不知他在示意什麼,肩胛的腳步就停了。
然後卻奴隻覺自己一隻手握在肩胛手裡,整個人都被他提起,雙腳猛地離地約有寸許。
然後感覺肩胛的腳像沒動,人卻已滑行出去。
他側目看時,隻見肩胛的肩膀也是平平的,整個人似乎飄着在往前走。
他方還以為這是好玩,正要笑,卻見肩胛的表情異常的凝重。
卻奴忍不住向前看去,這是一條長長的巷道,兩邊的牆很高。
兩壁幾乎就沒人家開門。
這巷子兩邊都是人家的後牆。
巷兩邊的牆裡生滿了樹,可那樹也擋不住幾乎直懸于頂的太陽。
一道陽光在這巷子裡長長地照着。
那日光幹得發白,白光下,隻見到磚、石和粉砌的牆,幹爽爽的堅硬。
巷子前方,幾百碼的地方,有一口枯井。
井邊,長着一棵枯幹的樹。
那樹像一棵桑樹,沒有一片葉子。
卻奴平白地覺得口渴。
他隻覺得這裡像是有人,可什麼也看不到。
他終于感到些不安來,擡頭看向肩胛。
可肩胛不看他。
他盯了肩胛一會兒,才回過眼,猛地不由吸了一口冷氣——隻見井邊的枯樹畔,突然多出來一個女子。
那女子低着頭,低垂的頭上露出點點秃斑來,一塊塊裸露的頭皮上生着癬,那癬間又長着一叢叢的發。
那發也自茂密,可發間的秃斑像一隻隻荒涼的眼睛般,就在她的頭頂露出,發出無窮诘問。
那女子忽一擡頭,随着她的一擡頭,隻見她的長發怪異地雜垂,披散而落,質如枯草,枯草間夾雜着點點秃斑。
卻奴被她的樣子吓怕了,連忙低頭。
卻聽到那女子幹澀的聲音道: “放下那孩子,你走。
” 見肩胛不語,那女子繼續毫無表情地重複道: “放下那孩子,你走。
” 肩胛猛地吸了一口氣。
卻奴隻覺得他這一吸如此深長,像要把這巷中空氣吸幹一般。
然後,隻覺得身邊肩胛的身影像是長大了起來。
卻奴也不是沒見過肩胛出手,從面對羅黑黑,到面對輔家衆子弟,到對戰左遊仙,可從來沒見過他這麼鄭重其事過。
那女子突然擡眼。
奇異地,隻見她一隻眼明明如水,一隻眼卻空黑如潭。
這樣的陰陽眼長在她的臉上,配上頭頂的秃斑,更叫人驚異。
隻聽她冷然一笑:“别跟我擺你們羽門的‘引頸式’,也别以為我不知道你是誰。
” “我知道你是當年名傳江湖的‘小骨頭’,也知道你那一把骨頭有多鋒利。
” “但、放下那孩子,你走。
” 卻奴這才聽出,那人要的是自己。
他心中有些怕,低下頭,生怕自己會給肩胛添亂。
——如果他也煩了,不再理自己,那自己…… 可他眼盯着地上,隻見地上那狹長的巷道裡一道窄長的陽光。
突然地,那陽光兩邊冒出許多影子。
那是一個個人影,隻見半身,可影子的身形都極剽悍可怖。
它們一個接一個,像一道浪一樣地淹沒了陽光,大野龍蛇般地在這長安城僻巷中升起,一直向後延伸。
卻奴扭頭向後看去,隻見地上,夾着巷道兩邊的牆頭,升起一個個穿着白麻衣服的漢子,他們個個粗服亂頭,怕不有好幾十人,像草莽間突然漫出的龍蛇。
肩胛似終于認出,沉聲道: “長樂王座下,高雞泊諸義士,為何要為難一個孩子?” “孩子?” 那女子一掠長發,發際間,面孔一現。
“因為他父親在時,殺我弟弟時,他也不過是個孩子。
” 肩胛忽有所悟,盯着那女子: “窦線娘?” 那女子尖利一笑:“不錯,窦線娘。
” “沒想還有人記得我的名字。
” 肩胛的聲音裡已含着歎息:“長林豐草長樂王,高雞泊中掀風浪。
一朝亂世風雲起,大野龍蛇漫天漲——窦建德是你父親吧?” “窦建德?” ——這個名字卻奴也知道。
其時開唐未久,市井坊裡間,無論小民耆老,茶舍酒肆,最喜歡閑話的就是隋末喪亂間,唐還未一統天下時,那漫布天下的大野龍蛇。
而窦建德,于中又算得一個最最了不起的英雄。
關于他的傳說,還有幾句歌謠,那是“南山豆,綠油油;耕也由牛,食也由牛;生也由牛,死也由牛。
” 傳說中窦建德前身本是南天牛王山下的一頭天牛,因誤食仙豆過多,轉世托生,卻生在了“窦”家。
他是貝州漳南人,家裡世代務農。
年少時,信重然諾,喜俠節,才力絕人。
當時有同鄉人喪親,貧不得葬,窦建德正在驅牛耕田,聞之歎息,當即解牛送給喪家變賣以用做喪事。
一時間鄉黨異之——所以說窦建德可謂成名于一牛。
他雄偉有力,善使兵器。
當時曾有山東知名響馬夜劫其家,鄉裡人人閉戶,不敢相助。
建德立身戶下,響馬入,即擊殺三人。
餘者不敢進,請還三人之屍,建德閉門說:“可扔繩系取。
” 繩子扔進,他即縛在自己腰上,讓外面盜賊拽出,一出來就躍起捉刀,又殺了數人,一人打退了數十響馬,由此名震河北之地。
到得隋末年間,天下闆蕩,他起義于高雞泊,敗郭絢,破楊義臣,殺張金秤,自号“長樂王”。
當時另有上谷豪強王須拔自号“漫天王”,手下有魏刀兒,綽号“曆山飛”,剽掠民間,銳不可當。
這兩王之戰,“長樂王”大破“漫天王”,如何一把金山刀斬卻“曆山飛”,說起來可是最最好聽的一段故事。
窦建德為人性格簡素,寬以待人,不喜女色,與妻子曹可兒貧賤夫妻,卻不離不棄,極為河北百姓喜愛。
他破聊城時,得隋宮女千餘人,俱放之還家。
這一德政至今為人稱道。
他為人又極講義氣,秦王李世民讨王世充,獨他提兵往救,可惜兵敗于虎牢關,最後受縛于牛口谷。
當時俗諺說:“豆入牛口,勢不得久。
”——窦建德果然就是在牛口谷束手被縛的。
所以俗諺說他“生也由牛,死也由牛”。
卻奴因為“豆”與“牛”這段趣聞,知道窦建德已好久。
這些話他從街坊市井聽來,常羨慕那時人那麼悍勇豐沛的生命力。
這時重聞這個名字,不由大大地關切起來。
卻聽肩胛輕輕一歎道:“屍骨上面,不應隻長仇恨,更多的該是麥草。
” 窦線娘卻把頭發一捋:“我娘當時也是這麼說,所以爹爹兵敗後,她解散甲士,隻身歸唐,卻得到了什麼?” 她的聲音忽轉激憤:“爹爹斬首長安不說,她也未得善終。
就是我,心灰意冷之下,遁入尼庵,可為了殺我,隐太子破毀了多少座尼庵!我也想青燈古佛,以了此生。
但……” 她用手捋着頭發:“你看,我是剃度過的。
但這些年終夜火燒火燎,這頭發還是忍不住瘋長,就長成了現在的這副模樣。
” 她用手輕撫着頭頂的秃斑: “所以有些事,不能遺忘。
” 接着她伸手一揮:“就像高雞泊中,還有如此多子弟,從不甘心遺忘。
” 巷子兩邊的牆上,啞然地回應起一片默然的聲浪。
他們的身後,連同的是河北之地,是當年長林豐草間,高雞泊裡,揭竿而起的狀烈與輝煌。
——可惜那決然之心不再是為了創建。
那個可以創建、可以主宰他們生命熱望的窦建德已經走了。
剩下的,再孤憤勇烈,也不過是一絲殘戀,一點餘響。
隻聽窦線娘烈聲道: “所以放下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