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雲韶變

關燈
於穆烈祖,弘此丕基。

     永言配命,子孫保之。

     百神既洽,萬國在茲。

     是用孝享,神其格思。

     太廟之前,鐘鳴磬響。

    教坊九部中的雅樂部正在恭唱着這段郊廟歌詞。

     這般場面尋常可難見到。

    所謂“宮懸四面,天子樂也”,這是郊廟歌詞中“享太廟樂章”的第一章《永和》,其下銜接《肅和》、《雍和》、《壽和》、《舒和》……最後又歸結為《永和》。

    樂章之間又以大明、崇德、鈞天、大基諸舞雜錯其間,儀仗華麗、場面浩大。

     所謂“宮懸四面”,是殿中每面用石磬及編鐘各一架,架上安金銅仰陽,一塊塊銅飾擦得锃亮,金燦燦的,還用鹭鸶、孔雀羽毛作為裝飾。

    架兩面垂下流蘇,都是彩翠絲绂制就。

    殿四角共安鼓四座,一名應鼓,二名腰鼓,三名警鼓,四名雷鼓,鼓面上皆有彩畫。

    共動用樂器計有:箫、笙、埙、箎、琴、瑟、築、将竽等。

    每類樂工十二人。

    樂工皆頭戴平帻,身穿绯色大袖的衣裳。

    此外,有登歌者十數人,舞者六十四人,雜錯庭中。

    另有協律郎兩人。

    那協律郎一在殿上一在殿下,手執翠杆,綠衣大袖,他們手中翠杆一倒,奏樂就開始了。

     太廟本是皇帝專門用來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這祭祀之樂要求的也是清穆雍和,示天下以受于天命、垂拱而治的印象。

     這裡本是皇室禁地,尋常人等到不了這個地方。

    如果不是肩胛帶着,卻奴也到不了這裡。

     這時他們正隐身樹梢,遠遠地看着太廟之内諸般舞樂。

    如果不是肩胛酷愛此道,也不會不憚勞煩地專門趕來這裡看這雅樂部盡逞所能的大場面。

    他雙眉微皺,神色間如有所得,卻似乎這樂舞又不為他真正所喜。

    卻奴也猜不出他的心意,隻是見到這般場面,又有肩胛在側,他那久被壓抑的小孩兒脾氣也釋放了出來,吐了吐舌頭,想:怪不得師父宗令白一旦見黜,于教坊九部中備受排擠,到不了這種地方,就會變得那樣地傷心如許。

     他低聲問:“今天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場面?” 肩胛注目場内樂師齊奏的盛況,簡略答道:“是當今的太上皇死了。

    臣子們給他上谥号為‘太武皇帝’,又奉廟号為高祖。

    今天是他靈主入享太廟的日子。

    ” 卻奴先隻是模模糊糊聽着,那些谥号廟号在他幼小的心裡如風過耳,全沒在意。

    卻忽地回過神,想起那日在太仆寺中,自己碰到的戴面具的女子。

    按那戴面具的女子的說法…… 他的心中猛地一跳:那人,好像就是自己的爺爺! 他把手摸到頸下,用手握住頸下懸的那面免死令牌,心中隻覺得一陣恍惚。

    那女子曾給他講過他的家譜,從什麼涼武昭王說起、他的九世祖……一直到李淵。

     他努力回憶着,這時隻聽太廟中登歌者唱道: 睿哲維唐,長發其祥。

     帝命斯祐,王業克昌。

     配天載德,就日重光。

     本支百代,申錫無疆。

     隻見場中幾個舞者這時正周旋其身,引頸俯仰,把一頭濃密的長發在那廟堂之間舞動起來。

    那太廟裡滿是高大的梁木,供奉的也是木主。

    那是些死去的木頭,一切都是幹枯謹澀的。

    可那長發卻像人身體上的枝葉,森森密密,在那滿地青石間舞起一片生命的叢林。

     這舞大是好看,有一種别樣的懷念之意。

    相傳突厥人如逢喪親,常會截發嫠面,以示哀痛。

    頭發一直是人體生命的表征與榮枯所系。

    沒想在這太廟祭歌中,竟還會有這樣的長發之舞。

     肩胛的表情略微一愕,不知這祭舞裡為何會夾雜上這長發舞。

     卻奴恍有所悟。

    他本來還沒什麼感覺,這時忽想起那個蒙面具的女人說起過自己的奶奶來。

    她說奶奶當時也是這樣的一頭長發啊!當時她站在床上,長發可直垂于地。

    那濃密的頭發,帶着濃重的女性生命體征,密沉沉地舞進這空曠的太廟裡。

    卻奴忽然明白,他自小在教坊就聽說過的太廟諸舞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段“長發舞”了。

    那舞中,還關涉着一段雀屏中選的傳奇——當年那麼金碧輝煌的屏風,孔雀尾上,斑紋如目;那密不透風的長發,那北周的王族驕女,那烽火中走過來的姻緣,一旦死去,入享太廟,在一個皇帝心中,原來對此也有眷戀。

     ——記得那面具女子說,一旦爺爺病好,就會接自己回去的。

     ——現在看來,他是再不會接自己回去了。

     這麼想着,卻奴并不覺得傷心,隻覺得一陣惘然。

    他不想再在樹上看了,肩胛似乎也感到他的情緒,由着他慢慢爬下樹來。

     下得樹來,卻奴忽見遙遙地有一個人在沖自己招手。

    他好奇地望過去,那是太廟牆邊的陰影,那陰影裡有一個老婦人站着。

    她穿的那面鬥篷和戴的那張面具卻奴認得,他不由慢慢地向那女子靠去。

     那間宮殿像整個用雲母石砌就的。

     它第一眼給人的感覺就是涼,還是那樣半明半透的涼。

    日光打進裡面,也像給冰鎮住了。

    哪怕陽光還是暖色的,也不過像一片洗舊的、薄薄的明黃的絲絨,覆在那廣寒如水的雲母石上。

     厚實的木門高及一丈,兩扇門洞開,從門口掠進去的光線被冷靜出了紋路,一線一線的,像織機上來不及成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