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太仆寺
關燈
小
中
大
唐代制度,中央政府共建有三省六部、以及一台五監九寺。
太仆寺就位列九寺之中。
九寺多專供皇家役使:如太常寺職掌禮儀祭祀,光祿寺職掌酒醴膳馐,宗正寺職掌皇族譜籍,衛尉寺職掌扈從兵器。
——太仆寺主掌的則是皇家車馬與天下牧政。
貞觀之初,李世民極力裁汰冗員,當時的中央政府官員極為精簡,在朝的文武百官,一共不過六百四十三員。
較之前隋,精幹得不可同日而語。
主管的人少,太仆寺也就顯得越發地空曠。
空蕩蕩的庭院裡幾棟衙舍就那麼空曠曠地對立着。
可這裡外空内實,賬房裡堆滿了關于天下馬匹的冊籍。
叫人驚異的是,天底下居然真有這樣的一個專門管理馬匹的衙門!且幾乎天底下所有馬匹盡已入籍。
——那本該縱橫恣肆、絕蕩塵埃的野馬都到哪裡去了呢? 天下已無野馬,就如同天下再無逸民,它們似乎早已消失不見,因為屬于漢民的整個天下,早已不再有空地可供馳騁了。
但總是還有征戰,因為征戰,朝廷一直為缺少馬匹而苦惱。
為了馬,當年高祖開國時甚至不惜降尊纡貴,以稱臣的條件向突厥借馬。
直到後來為了征伐突厥,又向天下征馬。
但一俟征伐平定之後,漢人的理想還是放馬南山之陽,解鞍除辔,以示不複幹戈的。
如今的太仆寺卿蕭正衣本是蕭梁後裔,他與太上皇李淵有着姻親關系。
當朝之中,他算少有的留下來的太上皇栽培的臣子了。
他出身本為南梁的帝室,入隋後做了驸馬都尉,到了唐朝,他已位列九卿之一。
整個唐初的官吏結構都與南朝的門閥世家,以及北朝、前隋的關隴貴族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蕭正衣如今的年紀也大了,過去的曆史對于他來講是一場又一場繁華的夢,中間的間縫就是那一場又一場苦亂别離。
那縫隙生長在他的夢裡。
好在太仆寺還算一個較為清閑的衙門。
如今一到傍晚,他就早早睡去。
可今夜,他在睡夢中被人叫醒。
來的人是左骠騎營中的校尉,他們送來了一個孩子。
那孩子并不是問題,問題是随孩子附送的那一塊牌子。
那牌子上直書着“免死令”三個字。
——當今天下,還有誰有這麼大的口氣寫下這三個字? 可字下面兩個小小的題款卻讓蕭正衣震驚不已,那竟是禦筆直書的兩個字“李淵”。
——“李淵”? 那可是當今太上皇的名諱。
連當今的皇上也不敢輕易口吐這兩個字。
那是一枚檀木制成的牌,看樣子本來該是一方鎮紙。
奇怪的是,太上皇在上面草就的題款根本不是禦批的口氣,甚至不是當年他分封唐國公時用的名号,而是直接用上“李淵”兩個字。
那口氣裡像挾帶着一點兒威吓與怒氣。
問題是,他要威吓的是誰? ——用一個尋常阿家翁的尊諱,能用來威吓的,不過是他的那些孫男弟女。
蕭正衣一時不由陷入沉思。
他的眉頭皺了起來,越皺越緊,陳年往事一幕幕在他心頭過着,他不由在想:這孩子怎麼會有這樣一塊牌子? 說不好,這就關系着什麼宮闱亂局。
“那孩子現在怎樣?” “他已經木了,不會哭,不會笑,像是也不怕痛,一直就那麼木呆呆地怔着。
” 蕭正衣歎了口氣,隻分神為那孩子小小擔擾了一下,就開始發愁于自己現在正面臨的這樣一個尴尬窘局。
卻奴今夜就被關在太仆寺中。
那是一間極大的庫房。
庫房中,旗羅傘蓋,堆疊懸挂,幾乎盈滿了整個空間。
庫房中沒有點燈,卻奴一個人被孤零零地關在這裡。
黑暗壓迫着他的眼。
他的心是木的。
他試着冷靜地回想起當時在第五祠邊的刀風刃響,那時…… ——那是、爹一個人的戰鬥。
娘應該還有再戰之力。
可她一直未曾援手。
直到張五郎在門外長呼一聲,如烈士一般戰死,大門被猛地撞開,左骠騎營中的數位好手一齊擁入,談容娘才淡淡說了一聲:“這孩子你們不能殺!” 她的手探入懷中,向那左骠騎營的人擲出了一件東西,哂然道:“這東西你們先看看,再決定怎麼對這孩子下手。
” 然後她的目光望向門外,那麼深那麼遠地望向門外。
她一手輕拂,從背後案上掃落了那枚木主,另一手,将一把短刃就向自己胸口插了下去。
——“與君來世,再做夫妻。
” 她的唇角輕輕嚅動着。
——君當耕讀,我當紡織。
卻奴的表情木木的。
淚被風吹幹了,臉上的皮有點兒緊,接下來的感覺……覺得自己的整個人都幹得像一塊劈柴。
那柴陰陰地燃着,燒得他的頭嗡嗡地痛。
這麼些年,從他記事起,他就不曾像一個尋常小兒那樣對自己的父母感到一點兒什麼溫暖的依戀。
可今夜……他剛剛有了,卻又即刻失去。
他不知道這樣的失去意味着什麼,隻覺得心口說不出的冷。
——他還不知道那樣的感覺叫做荒涼。
那空空的感受是他從小時起就感受過的。
憑着一個孩子式的敏感,他早已覺察出自己的父母跟别人的不一樣。
别人家的父親也打罵孩子,卻不像自己的父親
太仆寺就位列九寺之中。
九寺多專供皇家役使:如太常寺職掌禮儀祭祀,光祿寺職掌酒醴膳馐,宗正寺職掌皇族譜籍,衛尉寺職掌扈從兵器。
——太仆寺主掌的則是皇家車馬與天下牧政。
貞觀之初,李世民極力裁汰冗員,當時的中央政府官員極為精簡,在朝的文武百官,一共不過六百四十三員。
較之前隋,精幹得不可同日而語。
主管的人少,太仆寺也就顯得越發地空曠。
空蕩蕩的庭院裡幾棟衙舍就那麼空曠曠地對立着。
可這裡外空内實,賬房裡堆滿了關于天下馬匹的冊籍。
叫人驚異的是,天底下居然真有這樣的一個專門管理馬匹的衙門!且幾乎天底下所有馬匹盡已入籍。
——那本該縱橫恣肆、絕蕩塵埃的野馬都到哪裡去了呢? 天下已無野馬,就如同天下再無逸民,它們似乎早已消失不見,因為屬于漢民的整個天下,早已不再有空地可供馳騁了。
但總是還有征戰,因為征戰,朝廷一直為缺少馬匹而苦惱。
為了馬,當年高祖開國時甚至不惜降尊纡貴,以稱臣的條件向突厥借馬。
直到後來為了征伐突厥,又向天下征馬。
但一俟征伐平定之後,漢人的理想還是放馬南山之陽,解鞍除辔,以示不複幹戈的。
如今的太仆寺卿蕭正衣本是蕭梁後裔,他與太上皇李淵有着姻親關系。
當朝之中,他算少有的留下來的太上皇栽培的臣子了。
他出身本為南梁的帝室,入隋後做了驸馬都尉,到了唐朝,他已位列九卿之一。
整個唐初的官吏結構都與南朝的門閥世家,以及北朝、前隋的關隴貴族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蕭正衣如今的年紀也大了,過去的曆史對于他來講是一場又一場繁華的夢,中間的間縫就是那一場又一場苦亂别離。
那縫隙生長在他的夢裡。
好在太仆寺還算一個較為清閑的衙門。
如今一到傍晚,他就早早睡去。
可今夜,他在睡夢中被人叫醒。
來的人是左骠騎營中的校尉,他們送來了一個孩子。
那孩子并不是問題,問題是随孩子附送的那一塊牌子。
那牌子上直書着“免死令”三個字。
——當今天下,還有誰有這麼大的口氣寫下這三個字? 可字下面兩個小小的題款卻讓蕭正衣震驚不已,那竟是禦筆直書的兩個字“李淵”。
——“李淵”? 那可是當今太上皇的名諱。
連當今的皇上也不敢輕易口吐這兩個字。
那是一枚檀木制成的牌,看樣子本來該是一方鎮紙。
奇怪的是,太上皇在上面草就的題款根本不是禦批的口氣,甚至不是當年他分封唐國公時用的名号,而是直接用上“李淵”兩個字。
那口氣裡像挾帶着一點兒威吓與怒氣。
問題是,他要威吓的是誰? ——用一個尋常阿家翁的尊諱,能用來威吓的,不過是他的那些孫男弟女。
蕭正衣一時不由陷入沉思。
他的眉頭皺了起來,越皺越緊,陳年往事一幕幕在他心頭過着,他不由在想:這孩子怎麼會有這樣一塊牌子? 說不好,這就關系着什麼宮闱亂局。
“那孩子現在怎樣?” “他已經木了,不會哭,不會笑,像是也不怕痛,一直就那麼木呆呆地怔着。
” 蕭正衣歎了口氣,隻分神為那孩子小小擔擾了一下,就開始發愁于自己現在正面臨的這樣一個尴尬窘局。
卻奴今夜就被關在太仆寺中。
那是一間極大的庫房。
庫房中,旗羅傘蓋,堆疊懸挂,幾乎盈滿了整個空間。
庫房中沒有點燈,卻奴一個人被孤零零地關在這裡。
黑暗壓迫着他的眼。
他的心是木的。
他試着冷靜地回想起當時在第五祠邊的刀風刃響,那時…… ——那是、爹一個人的戰鬥。
娘應該還有再戰之力。
可她一直未曾援手。
直到張五郎在門外長呼一聲,如烈士一般戰死,大門被猛地撞開,左骠騎營中的數位好手一齊擁入,談容娘才淡淡說了一聲:“這孩子你們不能殺!” 她的手探入懷中,向那左骠騎營的人擲出了一件東西,哂然道:“這東西你們先看看,再決定怎麼對這孩子下手。
” 然後她的目光望向門外,那麼深那麼遠地望向門外。
她一手輕拂,從背後案上掃落了那枚木主,另一手,将一把短刃就向自己胸口插了下去。
——“與君來世,再做夫妻。
” 她的唇角輕輕嚅動着。
——君當耕讀,我當紡織。
卻奴的表情木木的。
淚被風吹幹了,臉上的皮有點兒緊,接下來的感覺……覺得自己的整個人都幹得像一塊劈柴。
那柴陰陰地燃着,燒得他的頭嗡嗡地痛。
這麼些年,從他記事起,他就不曾像一個尋常小兒那樣對自己的父母感到一點兒什麼溫暖的依戀。
可今夜……他剛剛有了,卻又即刻失去。
他不知道這樣的失去意味着什麼,隻覺得心口說不出的冷。
——他還不知道那樣的感覺叫做荒涼。
那空空的感受是他從小時起就感受過的。
憑着一個孩子式的敏感,他早已覺察出自己的父母跟别人的不一樣。
别人家的父親也打罵孩子,卻不像自己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