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
關燈
小
中
大
皮破血流,這與鄉下諸公又差得幾何呢?若說應付人,無非是機心!什麼“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抛一片心”,便是代表的教訓。
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這種機心,有無養成的必要,是一個問題。
姑不論這個,要養成這種機心,也非到上海這種地方去不成,普通城市正和鄉村一樣,是沒有什麼幫助的。
凡以上所說,無非要使大家相信,這裡的鄉村生活的修養,并不一定不能适應将來城市的生活。
況且我們還可以舉行旅行,以資調劑呢。
況且城市生活的修養,雖自有它的好處,但也有流弊。
如誘惑太多,年齡太小或性格未佳的學生,或者轉易陷溺——那就不但不能磨煉定力,反早早的将定力喪失了!所以城市生活的修養不一定比鄉村生活的修養有效,——隻有一層,鄉村生活足以減少少年人的進取心,這卻是真的! 說到我自己,卻甚喜歡鄉村的生活,更喜歡這裡的鄉村的生活。
我是在狹的籠的城市裡生長的人,我要補救這個單調的生活,我現在住在繁嚣的都市裡,我要以閑适的境界調和它。
我愛春晖的閑适!閑适的生活可說是春晖給我的第三件禮物! 我已說了我的“春晖的一月”;我說的都是我要說的話。
或者有人說,贊美多而勸勉少,近乎“戲台裡喝彩”!假使這句話是真的,我要切實聲明:我的多贊美,必是情不自禁之故,我的少勸勉,或是觀察時期太短之故。
揚州的夏日 他也隻會想着 揚州的夏日, 雖然與女人 仍然不無關系的。
揚州從隋炀帝以來,是詩人文士所稱道的地方;稱道的多了,稱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聲附和起來。
直到現在,你若向人提起揚州這個名字,他會點頭或搖頭說:“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沒去過揚州而念過些唐詩的人,在他心裡,揚州真像蜃樓海市一般美麗;他若念過《揚州畫舫錄》一類書,那更了不得了。
但在一個久住揚州像我的人,他卻沒有那麼多美麗的幻想,他的憎惡也許掩住了他的愛好;他也許離開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
若是想呢,——你說他想什麼?女人;不錯,這似乎也有名,但怕不是現在的女人吧?——他也隻會想着揚州的夏日,雖然與女人仍然不無關系的。
北方和南方一個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無水而南方有。
誠然,北方今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甚至決了堤防,但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頤和園雖然有點兒水,但太平衍了,一覽而盡,船又那麼笨頭笨腦的。
有水的仍然是南方。
揚州的夏日,好處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稱為“瘦西湖”,這個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這樣俗”,老實說,我是不喜歡的。
下船的地方便是護城河,曼衍開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這是你們熟悉的名字——,有七八裡河道,還有許多杈杈桠桠的支流。
這條河其實也沒有頂大的好處,隻是曲折而有些幽靜,和别處不同。
沿河最著名的風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橋;最遠的便是平山堂了。
金山你們是知道的,小金山卻在水中央。
在那裡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錯——可是我還不曾有過那樣福氣。
“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這兒的,人不免太多些。
法海寺有一個塔,和北海的一樣,據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鹽商們連夜督促匠人造成的。
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這個塔;但還有一樁,你們猜不着,是紅燒豬頭。
夏天吃紅燒豬頭,在理論上也許不甚相宜;可是在實際上,揮汗吃着,倒也不壞的。
五亭橋如名字所示,是五個亭子的橋。
橋是拱形,中一亭最高,兩邊四亭,參差相稱;最宜遠看,或看影子,也好。
橋洞頗多,乘小船穿來穿去,另有風味。
平山堂在蜀岡上。
登堂可見江南諸山淡淡的輪廓;“山色有無中”一句話,我看是恰到好處,并不算錯。
這裡遊人較少,閑坐在堂上,可以永日。
沿路光景,也以閑寂勝。
從天甯門或北門下船,蜿蜒的城牆,在水裡倒映着蒼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撐過去,岸上的喧擾像沒有似的。
船有三種:大船專供宴遊之用,可以挾妓或打牌。
小時候常跟了父親去,在船裡聽着謀得利洋行的唱片。
現在這樣乘船的大概少了吧?其次是“小劃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個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撐着。
乘的人多了,便可雇兩隻,前後用小凳子跨着:這也可算得“方舟”了。
後來又有一種“洋劃”,比大船小,比“小劃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
“洋劃”漸漸地多,大船漸漸地少,然而“小劃子”總是有人要的。
這不獨因為價錢最賤,也因為它的伶俐。
一個人坐在船中,讓一個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撐着,簡直是一首唐詩,或一幅山水畫。
而有些好事的少年,願意自己撐船,也非“小劃子”不行。
“小劃子”雖然便宜,卻也有些分别。
譬如說,你們也可想到的,女人撐船總要貴些;姑娘撐的自然更要貴啰。
這些撐船的女子,便是有人說過的“瘦西湖上的船娘”。
船娘們的故事大概不少,但我不很知道。
據說以亂頭粗服,風趣天然為勝;中年而有風趣,也仍然算好。
可是起初原是逢場作戲,或尚不傷廉惠;以後居然有了價格,便覺意味索然了。
北門外一帶,叫作下街,“茶館”最多,往往一面臨河。
船行過時,茶客與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說話。
船上人若高興時,也可以向茶館中要一壺茶,或一兩種“小籠點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談着。
回來時再将茶壺和所謂小籠,連價款一并交給茶館中人。
撐船的都與茶館相熟,他們不怕你白吃。
揚州的小籠點心實在不錯:我離開揚州,也走過七八處大大小小的地方,還沒有吃過那樣好的點心;這其實是值得惦記的。
茶館的地方大緻總好,名字也頗有好的。
如香影廊,綠楊村,紅葉山莊,都是到現在還記得的。
綠楊村的幌子,挂在綠楊樹上,随風飄展,使人想起“綠楊城郭是揚州”的名句。
裡面還有小池,叢竹,茅亭,景物最幽。
這一帶的茶館布置都利落有緻,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樓可比。
“下河”總是下午。
傍晚回來,在暮霭朦胧中上了岸,将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搖着扇子;這樣進了北門或天甯門走回家中。
這時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閑”那一句詩了。
荷塘月色 這時候最熱鬧的, 要數樹上的蟬聲 與水裡的蛙聲; 但熱鬧是它們的, 我什麼也沒有。
這幾天心裡頗不甯靜。
今晚在院子裡坐着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
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着閏兒,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長着許多樹,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
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隻我一個人,背着手踱着。
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
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袅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顔色;而葉子卻更見風緻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
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風味的。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
這些樹将一片荷塘重重圍住;隻在小路一旁,漏着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
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
樹梢上隐隐約約的是一帶遠山,隻有些大意罷了。
樹縫裡也漏着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
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裡可以約略知道。
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着小船,唱着豔歌去的。
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
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
梁元帝《采蓮賦》裡說得好: 于時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鹢首徐回,兼傳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動而萍開。
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
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于是又記起《西洲曲》裡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隻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這樣想着,猛一擡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白馬湖 山 是青得要滴下來, 水 是滿滿的、軟軟的。
今天是個下雨的日子。
這使我想起了白馬湖;因為我第一回到白馬湖,正是微風飄蕭的春日。
白馬湖在甬紹鐵道的驿亭站,是個極小極小的鄉下地方。
在北方說起這個名字,管保一百個人一百個人不知道。
但那卻是一個不壞的地方。
這名字先就是一個不壞的名字。
據說從前(宋時?)有個姓周的騎白馬入湖仙去,所以有這個名字。
這個故事也是一個不壞的故事。
假使你樂意搜集,或也可編成一本小書,交北新書局印去。
白馬湖并非圓圓的或方方的一個湖,如你所想到的,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許多湖的總名。
湖水清極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點兒不含糊像鏡子。
沿鐵路的水,再沒有比這裡清的,這是公論。
遇到旱年的夏季,别處湖裡都長了草,這裡卻還是一清如故。
白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個,便是我們住過的屋的門前那一個。
那個湖不算小,但湖口讓兩面的山包抄住了。
外面隻見微微的碧波而已,想不到有那麼大的一片。
湖的盡裡頭,有一個三四十戶人家的村落,叫做西徐岙,因為姓徐的多。
這村落與外面本是不相通的,村裡人要出來得撐船。
後來春晖中學在湖邊造了房子,這才造了兩座玲珑的小木橋,築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驿亭車站。
那是窄窄的一條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雖常不見人,走起來卻不見寂寞——。
尤其在微雨的春天,一個初到的來客,他左顧右盼,是隻有覺得熱鬧的。
春晖中學在湖的最勝處,我們住過的屋也相去不遠,是半西式。
湖光山色從門裡從牆頭進來,到我們窗前、桌上。
我們幾家接連着;丏翁的家最講究。
屋裡有名人字畫,有古瓷,有銅佛,院子裡滿種着花。
屋子裡的陳設又常常變換,給人新鮮的受用。
他有這樣好的屋子,又是好客如命,我們便不時地上他家裡喝老酒。
丏翁夫人的烹調也極好,每回總是滿滿的盤碗拿出來,空空的收回去。
白馬湖最好的時候是黃昏。
湖上的山籠着一層青色的薄霧,在水面映着參差的模糊的影子。
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銅鏡。
輕風吹來,有一兩縷波紋,但随即平靜了。
天上偶見幾隻歸鳥,我們看着它們越飛越遠,直到不見為止。
這個時候便是我們喝酒的時候。
我們說話很少;上了燈話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
是該回家的時候了。
若有月光也許還得徘徊一會;若是黑夜,便在暗裡摸索醉着回去。
白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
山是青得要滴下來,水是滿滿的、軟軟的。
小馬路的兩邊,一株間一株地種着小桃與楊柳。
小桃上各綴着幾朵重瓣的紅花,像夜空的疏星。
楊柳在暖風裡不住地搖曳。
在這路上走着,時而聽見銳而長的火車的笛聲是别有風味的。
在春天,不論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馬湖都好。
——雨中田裡菜花的顔色最早鮮豔;黑夜雖什麼不見,但可靜靜地受用春天的力量。
夏夜也有好處,有月時可以在湖裡劃小船,四面滿是青霭。
船上望别的村莊,像是蜃樓海市,浮在水上,迷
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這種機心,有無養成的必要,是一個問題。
姑不論這個,要養成這種機心,也非到上海這種地方去不成,普通城市正和鄉村一樣,是沒有什麼幫助的。
凡以上所說,無非要使大家相信,這裡的鄉村生活的修養,并不一定不能适應将來城市的生活。
況且我們還可以舉行旅行,以資調劑呢。
況且城市生活的修養,雖自有它的好處,但也有流弊。
如誘惑太多,年齡太小或性格未佳的學生,或者轉易陷溺——那就不但不能磨煉定力,反早早的将定力喪失了!所以城市生活的修養不一定比鄉村生活的修養有效,——隻有一層,鄉村生活足以減少少年人的進取心,這卻是真的! 說到我自己,卻甚喜歡鄉村的生活,更喜歡這裡的鄉村的生活。
我是在狹的籠的城市裡生長的人,我要補救這個單調的生活,我現在住在繁嚣的都市裡,我要以閑适的境界調和它。
我愛春晖的閑适!閑适的生活可說是春晖給我的第三件禮物! 我已說了我的“春晖的一月”;我說的都是我要說的話。
或者有人說,贊美多而勸勉少,近乎“戲台裡喝彩”!假使這句話是真的,我要切實聲明:我的多贊美,必是情不自禁之故,我的少勸勉,或是觀察時期太短之故。
揚州的夏日 他也隻會想着 揚州的夏日, 雖然與女人 仍然不無關系的。
揚州從隋炀帝以來,是詩人文士所稱道的地方;稱道的多了,稱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聲附和起來。
直到現在,你若向人提起揚州這個名字,他會點頭或搖頭說:“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沒去過揚州而念過些唐詩的人,在他心裡,揚州真像蜃樓海市一般美麗;他若念過《揚州畫舫錄》一類書,那更了不得了。
但在一個久住揚州像我的人,他卻沒有那麼多美麗的幻想,他的憎惡也許掩住了他的愛好;他也許離開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
若是想呢,——你說他想什麼?女人;不錯,這似乎也有名,但怕不是現在的女人吧?——他也隻會想着揚州的夏日,雖然與女人仍然不無關系的。
北方和南方一個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無水而南方有。
誠然,北方今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甚至決了堤防,但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頤和園雖然有點兒水,但太平衍了,一覽而盡,船又那麼笨頭笨腦的。
有水的仍然是南方。
揚州的夏日,好處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稱為“瘦西湖”,這個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這樣俗”,老實說,我是不喜歡的。
下船的地方便是護城河,曼衍開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這是你們熟悉的名字——,有七八裡河道,還有許多杈杈桠桠的支流。
這條河其實也沒有頂大的好處,隻是曲折而有些幽靜,和别處不同。
沿河最著名的風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橋;最遠的便是平山堂了。
金山你們是知道的,小金山卻在水中央。
在那裡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錯——可是我還不曾有過那樣福氣。
“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這兒的,人不免太多些。
法海寺有一個塔,和北海的一樣,據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鹽商們連夜督促匠人造成的。
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這個塔;但還有一樁,你們猜不着,是紅燒豬頭。
夏天吃紅燒豬頭,在理論上也許不甚相宜;可是在實際上,揮汗吃着,倒也不壞的。
五亭橋如名字所示,是五個亭子的橋。
橋是拱形,中一亭最高,兩邊四亭,參差相稱;最宜遠看,或看影子,也好。
橋洞頗多,乘小船穿來穿去,另有風味。
平山堂在蜀岡上。
登堂可見江南諸山淡淡的輪廓;“山色有無中”一句話,我看是恰到好處,并不算錯。
這裡遊人較少,閑坐在堂上,可以永日。
沿路光景,也以閑寂勝。
從天甯門或北門下船,蜿蜒的城牆,在水裡倒映着蒼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撐過去,岸上的喧擾像沒有似的。
船有三種:大船專供宴遊之用,可以挾妓或打牌。
小時候常跟了父親去,在船裡聽着謀得利洋行的唱片。
現在這樣乘船的大概少了吧?其次是“小劃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個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撐着。
乘的人多了,便可雇兩隻,前後用小凳子跨着:這也可算得“方舟”了。
後來又有一種“洋劃”,比大船小,比“小劃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
“洋劃”漸漸地多,大船漸漸地少,然而“小劃子”總是有人要的。
這不獨因為價錢最賤,也因為它的伶俐。
一個人坐在船中,讓一個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撐着,簡直是一首唐詩,或一幅山水畫。
而有些好事的少年,願意自己撐船,也非“小劃子”不行。
“小劃子”雖然便宜,卻也有些分别。
譬如說,你們也可想到的,女人撐船總要貴些;姑娘撐的自然更要貴啰。
這些撐船的女子,便是有人說過的“瘦西湖上的船娘”。
船娘們的故事大概不少,但我不很知道。
據說以亂頭粗服,風趣天然為勝;中年而有風趣,也仍然算好。
可是起初原是逢場作戲,或尚不傷廉惠;以後居然有了價格,便覺意味索然了。
北門外一帶,叫作下街,“茶館”最多,往往一面臨河。
船行過時,茶客與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說話。
船上人若高興時,也可以向茶館中要一壺茶,或一兩種“小籠點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談着。
回來時再将茶壺和所謂小籠,連價款一并交給茶館中人。
撐船的都與茶館相熟,他們不怕你白吃。
揚州的小籠點心實在不錯:我離開揚州,也走過七八處大大小小的地方,還沒有吃過那樣好的點心;這其實是值得惦記的。
茶館的地方大緻總好,名字也頗有好的。
如香影廊,綠楊村,紅葉山莊,都是到現在還記得的。
綠楊村的幌子,挂在綠楊樹上,随風飄展,使人想起“綠楊城郭是揚州”的名句。
裡面還有小池,叢竹,茅亭,景物最幽。
這一帶的茶館布置都利落有緻,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樓可比。
“下河”總是下午。
傍晚回來,在暮霭朦胧中上了岸,将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搖着扇子;這樣進了北門或天甯門走回家中。
這時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閑”那一句詩了。
荷塘月色 這時候最熱鬧的, 要數樹上的蟬聲 與水裡的蛙聲; 但熱鬧是它們的, 我什麼也沒有。
這幾天心裡頗不甯靜。
今晚在院子裡坐着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
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着閏兒,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長着許多樹,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
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隻我一個人,背着手踱着。
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
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袅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顔色;而葉子卻更見風緻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
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風味的。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
這些樹将一片荷塘重重圍住;隻在小路一旁,漏着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
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
樹梢上隐隐約約的是一帶遠山,隻有些大意罷了。
樹縫裡也漏着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
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裡可以約略知道。
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着小船,唱着豔歌去的。
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
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
梁元帝《采蓮賦》裡說得好: 于時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鹢首徐回,兼傳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動而萍開。
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
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于是又記起《西洲曲》裡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隻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這樣想着,猛一擡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白馬湖 山 是青得要滴下來, 水 是滿滿的、軟軟的。
今天是個下雨的日子。
這使我想起了白馬湖;因為我第一回到白馬湖,正是微風飄蕭的春日。
白馬湖在甬紹鐵道的驿亭站,是個極小極小的鄉下地方。
在北方說起這個名字,管保一百個人一百個人不知道。
但那卻是一個不壞的地方。
這名字先就是一個不壞的名字。
據說從前(宋時?)有個姓周的騎白馬入湖仙去,所以有這個名字。
這個故事也是一個不壞的故事。
假使你樂意搜集,或也可編成一本小書,交北新書局印去。
白馬湖并非圓圓的或方方的一個湖,如你所想到的,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許多湖的總名。
湖水清極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點兒不含糊像鏡子。
沿鐵路的水,再沒有比這裡清的,這是公論。
遇到旱年的夏季,别處湖裡都長了草,這裡卻還是一清如故。
白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個,便是我們住過的屋的門前那一個。
那個湖不算小,但湖口讓兩面的山包抄住了。
外面隻見微微的碧波而已,想不到有那麼大的一片。
湖的盡裡頭,有一個三四十戶人家的村落,叫做西徐岙,因為姓徐的多。
這村落與外面本是不相通的,村裡人要出來得撐船。
後來春晖中學在湖邊造了房子,這才造了兩座玲珑的小木橋,築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驿亭車站。
那是窄窄的一條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雖常不見人,走起來卻不見寂寞——。
尤其在微雨的春天,一個初到的來客,他左顧右盼,是隻有覺得熱鬧的。
春晖中學在湖的最勝處,我們住過的屋也相去不遠,是半西式。
湖光山色從門裡從牆頭進來,到我們窗前、桌上。
我們幾家接連着;丏翁的家最講究。
屋裡有名人字畫,有古瓷,有銅佛,院子裡滿種着花。
屋子裡的陳設又常常變換,給人新鮮的受用。
他有這樣好的屋子,又是好客如命,我們便不時地上他家裡喝老酒。
丏翁夫人的烹調也極好,每回總是滿滿的盤碗拿出來,空空的收回去。
白馬湖最好的時候是黃昏。
湖上的山籠着一層青色的薄霧,在水面映着參差的模糊的影子。
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銅鏡。
輕風吹來,有一兩縷波紋,但随即平靜了。
天上偶見幾隻歸鳥,我們看着它們越飛越遠,直到不見為止。
這個時候便是我們喝酒的時候。
我們說話很少;上了燈話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
是該回家的時候了。
若有月光也許還得徘徊一會;若是黑夜,便在暗裡摸索醉着回去。
白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
山是青得要滴下來,水是滿滿的、軟軟的。
小馬路的兩邊,一株間一株地種着小桃與楊柳。
小桃上各綴着幾朵重瓣的紅花,像夜空的疏星。
楊柳在暖風裡不住地搖曳。
在這路上走着,時而聽見銳而長的火車的笛聲是别有風味的。
在春天,不論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馬湖都好。
——雨中田裡菜花的顔色最早鮮豔;黑夜雖什麼不見,但可靜靜地受用春天的力量。
夏夜也有好處,有月時可以在湖裡劃小船,四面滿是青霭。
船上望别的村莊,像是蜃樓海市,浮在水上,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