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隻因為那個名字
關燈
小
中
大
的隧道。
“這很難解釋。
”貝萊說:“耶洗别這個名字很少見。
它原本是一個壞女人的名字,我太太很喜歡它。
這讓她有一種新鮮感,透過這名字她可以感受一種末曾經曆過的壞,這對她那刻闆規矩的生活也算是一種彌補。
” “一個守法安分的女人,為什麼想要有壞的感覺呢?” 貝萊差點笑出來。
“女人就是女人嘛,丹尼爾。
總之,我曾做了一件蠢事。
我在氣昏頭的情況下居然跟潔西說,曆史裡的耶洗别其實并不算什麼邪惡,而且她還可以說是個好妻子。
這句話我一直後悔到今天。
” “結果呢,”他繼續說:“我把潔西氣死了。
我毀壞了她生命中某種無法取代的東西。
我猜,她後來所做的事其實是一種報複。
我想她之所以會去參加那種我并不贊成的活動,是為了懲罰我。
不過,我并不認為她這種報複動機是有意識的。
” “動機難道還有無意識的嗎?這在措辭上豈不是矛盾?” 貝萊看着R·丹尼爾,懶得再跟他解釋什麼叫作無意識的動機。
他改變話題說道:“由此可以看出,聖經對人類的思想和感情有極大的影響力。
” “聖經?什麼是聖經?” 貝萊先是驚訝,接着反而對自己的驚訝感到詫異。
他清楚,外世界人是在一種十足的機械理論個人哲學下生活的,而R·丹尼爾所知道的事情大概隻有比外世界人更少,不會更多。
他簡單地說:“這是地球上大約一半人口奉為圭枭的經典。
” “我對你所說的那個形容詞的意義不太了解。
” “也就是說很重要、很受肯定的意思。
在适當的诠釋之下,這本書的内容涵蓋了一套行為準則。
許多人都認為,人類隻有遵循這些行為準則生活,才能獲得最大的幸福。
” R·丹尼爾似乎是在思考這段話的意思。
“這套準則有沒有合并到你們的法律當中?” “恐怕沒有。
這種準則是不适合法律約束力的。
它必須是個人發自内心、主動去遵循。
就某種意義而言,它甚至是高出法律之上的。
” “高出法律之上?這豈不是又有措辭上的矛盾?” 貝萊苦笑。
“我引述一段聖經給你聽好吧?你是不是很好奇想要知道?” “麻煩你。
”貝萊放慢車速,然後煞住。
他閉上眼睛回憶。
其實他想用中古聖經裡那種抑揚頓挫的中古英語來念,不過對R·丹尼爾而言,中古英語隻是一些無意義的音節而已。
他以現代的修正英語開始随口念起來,彷佛是在講當代人的生活,而不是在追溯人類遙遠模糊的過去中那遙遠的故事:“‘耶稣卻往橄榄山去,清晨又回到殿裡。
衆人都聚集過來,于是他便坐下來,教訓他們。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了一個行淫時被抓的女人來,叫她站在大家面前。
他們對耶稣說,先生,這女人是行淫時被抓到的。
按照摩西的律法,這樣的女人應該用石頭打死。
你說呢?該如何處置她? “‘他們說這話,是在試探耶稣,想找藉口告他。
耶稣沒有回答,隻是彎下腰用手指在地上畫字。
他們繼續追問他,耶稣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當中誰要是認為自己沒有罪,誰就可以拿石頭打她。
“‘他說完又彎腰用手指在地上畫字。
大家聽了耶稣的話,老老少少一個個都離去了,最後隻剩耶稣和那個女人。
耶稣直起腰來說,女人啊,那些人都到哪裡去了?沒有人定你的罪嗎? “‘她說,主啊,沒有。
“‘耶稣說,我也不定你的罪。
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 R·丹尼爾很用心地聆聽着。
“行淫是什麼?”他問。
“那無關緊要,隻是當時的一種罪行,懲罰的方式就是讓人用石頭打死。
也就是說,犯罪的人必須被人砸石頭,一直到打死為止。
”“那個女人有罪嗎?” “有。
” “為什麼她沒有被扔石頭?” “因為聽了耶稣的話以後,那些人沒有一個覺得自己有資格對那個女人扔石頭。
這故事的含意就是,有某種東西,比你的正義感更高。
人類有種沖動叫作慈悲,有種行為叫作寬恕。
” “我不明白這生字的意義,伊利亞夥伴。
” “我知道。
”貝萊喃喃道:“我知道。
”他發動巡邏車,身體一晃,車子疾速向前沖去。
他緊靠在座椅的背墊上。
“我們去哪兒?”R·丹尼爾問他。
“去酵母鎮。
”貝萊說:“從陰謀分子法蘭西斯·克勞瑟嘴裡挖掘真相。
” “你知道要怎麼做嗎,伊利亞?” “不知道。
不過你知道,丹尼爾。
方法很簡單。
” 他們的車子疾速向前奔馳。
“這很難解釋。
”貝萊說:“耶洗别這個名字很少見。
它原本是一個壞女人的名字,我太太很喜歡它。
這讓她有一種新鮮感,透過這名字她可以感受一種末曾經曆過的壞,這對她那刻闆規矩的生活也算是一種彌補。
” “一個守法安分的女人,為什麼想要有壞的感覺呢?” 貝萊差點笑出來。
“女人就是女人嘛,丹尼爾。
總之,我曾做了一件蠢事。
我在氣昏頭的情況下居然跟潔西說,曆史裡的耶洗别其實并不算什麼邪惡,而且她還可以說是個好妻子。
這句話我一直後悔到今天。
” “結果呢,”他繼續說:“我把潔西氣死了。
我毀壞了她生命中某種無法取代的東西。
我猜,她後來所做的事其實是一種報複。
我想她之所以會去參加那種我并不贊成的活動,是為了懲罰我。
不過,我并不認為她這種報複動機是有意識的。
” “動機難道還有無意識的嗎?這在措辭上豈不是矛盾?” 貝萊看着R·丹尼爾,懶得再跟他解釋什麼叫作無意識的動機。
他改變話題說道:“由此可以看出,聖經對人類的思想和感情有極大的影響力。
” “聖經?什麼是聖經?” 貝萊先是驚訝,接着反而對自己的驚訝感到詫異。
他清楚,外世界人是在一種十足的機械理論個人哲學下生活的,而R·丹尼爾所知道的事情大概隻有比外世界人更少,不會更多。
他簡單地說:“這是地球上大約一半人口奉為圭枭的經典。
” “我對你所說的那個形容詞的意義不太了解。
” “也就是說很重要、很受肯定的意思。
在适當的诠釋之下,這本書的内容涵蓋了一套行為準則。
許多人都認為,人類隻有遵循這些行為準則生活,才能獲得最大的幸福。
” R·丹尼爾似乎是在思考這段話的意思。
“這套準則有沒有合并到你們的法律當中?” “恐怕沒有。
這種準則是不适合法律約束力的。
它必須是個人發自内心、主動去遵循。
就某種意義而言,它甚至是高出法律之上的。
” “高出法律之上?這豈不是又有措辭上的矛盾?” 貝萊苦笑。
“我引述一段聖經給你聽好吧?你是不是很好奇想要知道?” “麻煩你。
”貝萊放慢車速,然後煞住。
他閉上眼睛回憶。
其實他想用中古聖經裡那種抑揚頓挫的中古英語來念,不過對R·丹尼爾而言,中古英語隻是一些無意義的音節而已。
他以現代的修正英語開始随口念起來,彷佛是在講當代人的生活,而不是在追溯人類遙遠模糊的過去中那遙遠的故事:“‘耶稣卻往橄榄山去,清晨又回到殿裡。
衆人都聚集過來,于是他便坐下來,教訓他們。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了一個行淫時被抓的女人來,叫她站在大家面前。
他們對耶稣說,先生,這女人是行淫時被抓到的。
按照摩西的律法,這樣的女人應該用石頭打死。
你說呢?該如何處置她? “‘他們說這話,是在試探耶稣,想找藉口告他。
耶稣沒有回答,隻是彎下腰用手指在地上畫字。
他們繼續追問他,耶稣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當中誰要是認為自己沒有罪,誰就可以拿石頭打她。
“‘他說完又彎腰用手指在地上畫字。
大家聽了耶稣的話,老老少少一個個都離去了,最後隻剩耶稣和那個女人。
耶稣直起腰來說,女人啊,那些人都到哪裡去了?沒有人定你的罪嗎? “‘她說,主啊,沒有。
“‘耶稣說,我也不定你的罪。
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 R·丹尼爾很用心地聆聽着。
“行淫是什麼?”他問。
“那無關緊要,隻是當時的一種罪行,懲罰的方式就是讓人用石頭打死。
也就是說,犯罪的人必須被人砸石頭,一直到打死為止。
”“那個女人有罪嗎?” “有。
” “為什麼她沒有被扔石頭?” “因為聽了耶稣的話以後,那些人沒有一個覺得自己有資格對那個女人扔石頭。
這故事的含意就是,有某種東西,比你的正義感更高。
人類有種沖動叫作慈悲,有種行為叫作寬恕。
” “我不明白這生字的意義,伊利亞夥伴。
” “我知道。
”貝萊喃喃道:“我知道。
”他發動巡邏車,身體一晃,車子疾速向前沖去。
他緊靠在座椅的背墊上。
“我們去哪兒?”R·丹尼爾問他。
“去酵母鎮。
”貝萊說:“從陰謀分子法蘭西斯·克勞瑟嘴裡挖掘真相。
” “你知道要怎麼做嗎,伊利亞?” “不知道。
不過你知道,丹尼爾。
方法很簡單。
” 他們的車子疾速向前奔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