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陸地?……

關燈
在埃德加·愛倫·波的書中,第十七章的标題就是這麼一個詞。

    我在這個詞的後面加上一個問号,作為我的故事第六章的标題,我覺得很合适。

     雙桅船前桅頂上傳下來的喊聲,指的是一座島嶼還是一塊大陸呢?……大陸也好,島嶼也好,等待我們的會不會又是失望呢?……我們到這麼高的緯度上來尋找的人,會在那裡麼?……阿瑟·皮姆——盡管德克·彼得斯肯定他還活着,但他肯定死了——是否曾涉足于這塊陸地呢?…… 一八二八年一月十七日——阿瑟·皮姆的日記中稱這一天是多事的一天——,在“珍妮”号上響起這一聲呼喊的時候,用的是這樣一句話: “右舷吊杆方向發現陸地!” “哈勒布雷納”号上,本來也可以這樣喊上一聲。

     在同一側,海天相接的地方,有模模糊糊的輪廓顯現出來。

     對了,當時這樣向“珍妮”号的船員們報告的那塊陸地,正是貝尼小島,寸草不生,渺無人煙。

    由那往南不到一度,便是紮拉爾島。

    那時紮拉爾島還是土地肥沃、可以居住的,也有人居住。

    後來蘭·蓋伊船長也曾希望在那裡與他的同胞相聚。

    但是現在這個未知的、又深入南極海洋五度之遠的土地,對我們的雙桅船來說,又意味着什麼呢?……這裡就是我們朝思暮想、苦苦追求的目的地嗎?……威廉·蓋伊和蘭·蓋伊兩兄弟會在這裡久别重逢、熱烈擁抱嗎?……那麼,“哈勒布雷納”号的行程就接近尾聲,“珍妮”号的幸存者重返祖國便是這次遠征的最後成功了?…… 我再重複一遍我和混血兒的想法:我們的目的不單單是這個,我們要的成功也不是這個。

    既然陸地已展現在我們面前,那就先登岸,以後再看着辦吧! 我這裡應當先說明一下,這一聲呼喊頓時引起我們情緒的變化。

    我再不考慮德克·波得斯剛才向我吐露的秘密,可能混血兒也已将它抛到九霄雲外去了。

    他向船頭奔去,目不轉睛地盯着遠方的地平線。

     傑姆·韋斯特呢?任何事情也休想幹擾他的工作。

    他重申他的命令。

    格雷希恩過來掌舵,赫恩被關進艙底。

     處罰是公平合理的,不會有人反對。

    因為赫恩的粗心大意或者說笨拙的行為曾一度危及雙桅船的安全。

     盡管如此,來自福克蘭群島的水手中,有五六個人,仍禁不住嘀咕幾句。

     大副作了一個手勢讓他們住嘴,這幾個人馬上回到各自的崗位上去了。

     聽到桅頂了望員的喊聲,自然蘭·蓋伊船長也急忙奔出他的艙室。

    他以熱切的目光觀察着距此還有十到十二海裡的這塊陸地。

     我說過,我已經不再考慮德克·彼得斯剛才告訴我的隐情了。

    隻要這樁秘密隻有我們兩人知道——不論是我還是他,都會守口如瓶的——,就無需擔心。

    但是,如果不巧,馬爾丁·霍特知道了他哥哥的名字被改成了帕克……這個不幸的人并沒有在“逆戟鲸”号沉沒時淹死,而是由于命運的驅使,成了拯救他的同胞免于餓死的犧牲品……并且是被自己的救命恩人德克·彼得斯親手打死的!……這就是混血兒堅決拒絕接受馬爾丁·霍特的感謝的原因……也是他總是回避馬爾丁·霍特的原因……因為他曾以馬爾丁·霍特親兄弟的血肉充饑…… 水手長剛才将船頭向右轉了90度。

    雙桅船小心翼翼地前進,這在生疏海域航行極為必要。

    很可能這裡有淺灘,有暗礁,有發生擱淺和船毀人亡的危險。

    在“哈勒布雷納”号目前所處的情況下,擱淺一次,即使能夠再浮起來,也必然導緻冬季到來之前無法返航的嚴重後果。

    一定要萬無一失。

     傑姆·韋斯特下令減帆。

    水手長命人卷起第三層帆、第二層帆和頂帆,“哈勒布雷納”号隻剩下了後桅帆、前桅帆和三角帆。

    要在幾小時内駛過與陸地之間的距離,這些帆已足夠。

     蘭·蓋伊船長令人馬上放下探測錘,測得水深為一百二十尋。

    又進行了幾次探測,表明海岸非常陡峭,可能如削壁一般直立水下。

    這裡的海底可能是突然拔地而起,而不是由緩坡與海岸相銜接。

    所以船隻前進隻能探測錘不離手了。

     天氣一直晴朗。

    天空中從東南到西南方向上有一層薄霧。

    陸地模糊的輪廓勾勒出來,好像天邊的浮雲,在霧氣的縫隙中時隐時現。

    要仔細辨認,頗有幾分困難。

    我們都一緻認為,這塊陸地高達二十五到三十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