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從十二月二十九日到一月九日
關燈
小
中
大
整個上午,我手捧埃德加·愛倫·波的書,又将第二十五章仔細讀了一遍。
這一章叙述道,土著居民想到要追蹤兩個逃亡者時,這兩個人離開海灣已有五六海裡之遠了。
跟他們在一起的還有一個叫努努的野人。
聚集在西部的六七個島嶼,我們剛才已辨認出來,現在隻剩下了幾處島嶼殘迹。
這一章中饒有興味的是下面幾行,我特意轉錄如下: “為了抵達紮拉爾島,我們乘‘珍妮’号從北路靠岸,漸漸将景色壯觀的冰區抛在後面。
與人們普遍接受的關于南極洋的觀點比較起來,這似乎矛盾很大。
但這是我們的親身經曆,不容否認。
現在試圖返回北方,那幾乎是瘋狂的舉動,尤其現在季節已晚。
看來隻有一條路迎着希望開放。
我們下定決心勇敢地向南挺進。
在南方,可能發現其他的島嶼,也可能氣候會越來越溫暖……” 阿瑟·皮姆曾這樣推斷,我們就更有理由這樣推斷了。
二月二十九日那天——一八二八年是閏年——,逃難者到了“煙波浩淼” 的大洋之中,超越了南緯84度。
現在才十二月二十九日,“哈勒布雷納”号比起逃離紮拉爾的小船來,提前兩個月。
那隻小船當時已面臨南極漫長冬天的威脅,而我們這艘船,兵精糧足,裝備齊全,比起阿瑟·皮姆那隻長不過五十法尺寬不過四五法尺,以藤條為肋骨的小船來,使人更有信心。
那隻小船上隻有三隻海龜,那便是他們的全部食糧了。
因此我對遠征第二步的成功充滿了希望。
這天上午,群島中最後一批小島消失在地平線上。
海洋呈現出自貝尼島以來我們一直見到的景象——沒有一塊浮冰——,這可以從水溫達到華氏43度(攝氏零上6度11分)中得到解釋。
水流很急——每小時流速達四到五海裡——,從北向南流去,穩定而規律。
群群海鳥從空中喧嚣掠過——仍是那幾個品種:海雞、鹈鹕、海棋鳥、海燕、信天翁。
我應該承認,信天翁并沒有阿瑟·皮姆日記中描述的那麼碩大,也沒有一隻信天翁發出“代凱利—利”的長鳴,這似乎是紮拉爾島語言中最常用的詞。
以後的兩天中,沒有任何意外事件可向諸位報告。
既沒有發現陸地,也沒有發現類似陸地的迹象。
船上的人捕魚生計成效卓著。
這一帶海洋中,有大量的鹦嘴魚、鳕魚、鳐魚、海鳗、蔚藍色的海豚及其它各種魚類。
赫利格利與恩迪科特将他們的聰明才智結合起來,使軍官餐廳和水手餐廳飯菜花樣翻新,豐盛喜人。
我認為,說在烹調合作中兩位朋友各有一份功勞是比較恰當的。
第二天,一八四○年一月一日——又是一個閏年——。
清晨,薄霧蔽日,但我們并不因此就認為這預示着天氣要變。
我離開克爾格倫群島已經四個月零十七天,“哈勒布雷納”号離開福克蘭群島也有兩個月零五天了。
這次航行還要持續多久呢?……我擔心的并不是時間,我更想知道的是這次跨越南極海域的航行将把我們帶到哪裡去。
我應該承認,這段時間裡,混血兒對我的态度發生了某些變化,面對蘭·蓋伊船長或對船上其他人卻不然。
他大概明白我很關心阿瑟·皮姆的命運,便與我接近起來,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無需言傳,即可會意”。
他在我面前,有時不像以前那樣沉默寡言。
不值班時,他就向艙面室後部我常坐的長凳這邊溜過來。
有三四次,我們已經話到嘴邊。
可是,隻要蘭·蓋伊船長、大副或水手長一來到,他就走開了。
這一天,将近十點的時候,傑姆·韋斯特正在值班,蘭·蓋伊船長在他的艙室裡閉門不出。
混血兒輕輕地沿着通道走來。
顯然他群群海鳥從空中喧嚣掠過。
要找我談話。
他要談什麼,自然不難猜測。
他一靠近長凳,我就開門見山地說: “德克·彼得斯,請你談一談他的經曆,好嗎?……” 混血兒的瞳仁仿佛燃燒的木炭又加上吹火助燃一般熠熠閃光。
“他!……”他嗫嚅着說。
“德克·彼得斯,你一直在懷念着他!” “忘記他嗎?……先生,辦不到啊!” “他一
這一章叙述道,土著居民想到要追蹤兩個逃亡者時,這兩個人離開海灣已有五六海裡之遠了。
跟他們在一起的還有一個叫努努的野人。
聚集在西部的六七個島嶼,我們剛才已辨認出來,現在隻剩下了幾處島嶼殘迹。
這一章中饒有興味的是下面幾行,我特意轉錄如下: “為了抵達紮拉爾島,我們乘‘珍妮’号從北路靠岸,漸漸将景色壯觀的冰區抛在後面。
與人們普遍接受的關于南極洋的觀點比較起來,這似乎矛盾很大。
但這是我們的親身經曆,不容否認。
現在試圖返回北方,那幾乎是瘋狂的舉動,尤其現在季節已晚。
看來隻有一條路迎着希望開放。
我們下定決心勇敢地向南挺進。
在南方,可能發現其他的島嶼,也可能氣候會越來越溫暖……” 阿瑟·皮姆曾這樣推斷,我們就更有理由這樣推斷了。
二月二十九日那天——一八二八年是閏年——,逃難者到了“煙波浩淼” 的大洋之中,超越了南緯84度。
現在才十二月二十九日,“哈勒布雷納”号比起逃離紮拉爾的小船來,提前兩個月。
那隻小船當時已面臨南極漫長冬天的威脅,而我們這艘船,兵精糧足,裝備齊全,比起阿瑟·皮姆那隻長不過五十法尺寬不過四五法尺,以藤條為肋骨的小船來,使人更有信心。
那隻小船上隻有三隻海龜,那便是他們的全部食糧了。
因此我對遠征第二步的成功充滿了希望。
這天上午,群島中最後一批小島消失在地平線上。
海洋呈現出自貝尼島以來我們一直見到的景象——沒有一塊浮冰——,這可以從水溫達到華氏43度(攝氏零上6度11分)中得到解釋。
水流很急——每小時流速達四到五海裡——,從北向南流去,穩定而規律。
群群海鳥從空中喧嚣掠過——仍是那幾個品種:海雞、鹈鹕、海棋鳥、海燕、信天翁。
我應該承認,信天翁并沒有阿瑟·皮姆日記中描述的那麼碩大,也沒有一隻信天翁發出“代凱利—利”的長鳴,這似乎是紮拉爾島語言中最常用的詞。
以後的兩天中,沒有任何意外事件可向諸位報告。
既沒有發現陸地,也沒有發現類似陸地的迹象。
船上的人捕魚生計成效卓著。
這一帶海洋中,有大量的鹦嘴魚、鳕魚、鳐魚、海鳗、蔚藍色的海豚及其它各種魚類。
赫利格利與恩迪科特将他們的聰明才智結合起來,使軍官餐廳和水手餐廳飯菜花樣翻新,豐盛喜人。
我認為,說在烹調合作中兩位朋友各有一份功勞是比較恰當的。
第二天,一八四○年一月一日——又是一個閏年——。
清晨,薄霧蔽日,但我們并不因此就認為這預示着天氣要變。
我離開克爾格倫群島已經四個月零十七天,“哈勒布雷納”号離開福克蘭群島也有兩個月零五天了。
這次航行還要持續多久呢?……我擔心的并不是時間,我更想知道的是這次跨越南極海域的航行将把我們帶到哪裡去。
我應該承認,這段時間裡,混血兒對我的态度發生了某些變化,面對蘭·蓋伊船長或對船上其他人卻不然。
他大概明白我很關心阿瑟·皮姆的命運,便與我接近起來,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無需言傳,即可會意”。
他在我面前,有時不像以前那樣沉默寡言。
不值班時,他就向艙面室後部我常坐的長凳這邊溜過來。
有三四次,我們已經話到嘴邊。
可是,隻要蘭·蓋伊船長、大副或水手長一來到,他就走開了。
這一天,将近十點的時候,傑姆·韋斯特正在值班,蘭·蓋伊船長在他的艙室裡閉門不出。
混血兒輕輕地沿着通道走來。
顯然他群群海鳥從空中喧嚣掠過。
要找我談話。
他要談什麼,自然不難猜測。
他一靠近長凳,我就開門見山地說: “德克·彼得斯,請你談一談他的經曆,好嗎?……” 混血兒的瞳仁仿佛燃燒的木炭又加上吹火助燃一般熠熠閃光。
“他!……”他嗫嚅着說。
“德克·彼得斯,你一直在懷念着他!” “忘記他嗎?……先生,辦不到啊!” “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