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下定決心
關燈
小
中
大
德克·彼得斯!……眼前的亨特就是阿瑟·皮姆的忠實夥伴、混血兒德克·彼得斯!蘭·蓋伊船長在美國花了那麼多時間尋找而沒有找到的人,現在竟然出人意料地出現在他的面前。
說不定德克·彼得斯的出現會為我們繼續這次遠征提供新的依據…… 如果哪位敏感的讀者在此以前,已經從亨特這個人物身上認出了德克·彼得斯,早已料到這戲劇性的一幕,這并不使我感到驚訝。
相反,如果不是這樣,我反倒要感到奇怪了。
确實這樣考慮問題,是極其自然、極其明确的。
蘭·蓋伊船長和我曾反複閱讀埃德加·愛倫·波的著作,書中有以極其準确的筆觸勾畫出的德克·彼得斯的肖像,而我們竟然從未懷疑過,從福克蘭群島上船的這個人與混血兒就是一個人!……這不足以證明,我們缺乏敏銳的觀察力嗎?……這一點我很同意。
然而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得到解釋。
的确,亨特身上印第安人血統的固有特征很顯著。
這本是德克·彼得斯的血統,他屬于西部的烏潑撒洛卡部族。
這本來應該導緻我們弄清事實真相。
但是,請諸位認真考慮一下德克·彼得斯向蘭·蓋伊船長自薦的情形。
那種情況下,我們不會對他的身份提出任何懷疑。
亨特住在遠離伊利諾斯州的福克蘭群島,置身于不同國籍的水手之中。
水手們等待捕魚季節到來,以便登上捕鲸船……上船以後,他對我們一直極為疏遠……這一次是第一次聽他講話。
迄今為止,至少從他的态度來看,根本使人想不到他隐瞞了真名實姓……從剛才的情況可以看到,隻是在我們船長最後極力追問之下,他才吐露了德克·彼得斯這個名字。
亨特的外表不同尋常,相當特殊,本應引起我們的注意。
是的,現在我聯想起來了——自雙桅船越過極圈、在這自由流動的海上航行以來,他的表現與衆不同……他的目光總是注視着南方地平線……他的手也總是本能地伸向這個方向……在貝尼小島,他仿佛舊地重遊;在島上,他搜尋到了“珍妮”号船外殼的殘骸。
最後,在紮拉爾島……在那裡,他總是走在前面,俨然一個向導。
我們跟随着他,穿過曆經劫難的平原,一直走到克羅克-克羅克村的廢墟。
村莊位于山谷入口處,距小山不遠。
山中從前有迷宮般的山洞,現在已沒有任何痕迹了……這一切本應使我們清醒起來——至少使我——,想到這個亨特可能與阿瑟·皮姆的曆險有關聯!…… 可是,無論蘭·蓋伊船長,還是他的乘客傑奧林,都似乎戴上了眼罩!……我承認,埃德加·愛倫·波那本書的某些章節本應使我們很容易看出這個問題,我們兩人卻視而不見! 總而言之,無需懷疑,亨特确是德克·彼得斯。
盡管已過了十一年,他依然與阿瑟·皮姆描述的一模一樣。
确實,故事中提到的兇猛的外表不複存在了。
據阿瑟·皮姆說,那也不過是“表面的兇猛”而已。
身體方面,絲毫未變——五短身材,發達的肌肉,“赫爾克列斯的模具中澆鑄出來的”四肢。
他那雙手,“又寬又厚,勉強類乎人手的形狀”,胳膊和雙腿彎曲,腦袋大得異乎尋常,大嘴咧開有臉龐那麼寬,嘴裡露出“長長的牙齒,嘴唇甚至連一部分牙齒都遮蓋不住”。
我再重複一次,這些特征,與我們在福克蘭群島招募的這個人完全符合。
但是,在他的面孔上,卻再也找不到與“魔鬼的快樂”相仿的表情,那正是他快樂的征象。
随着年齡、經曆、生活的坎坷及他親身經曆的那些令人恐怖的事情,混血兒已經改變。
正如阿瑟·皮姆所說:“這些變故完全超出常規,令人難以置信。
”是的!正是各種艱難困苦的考驗深深地消磨了德克·彼得斯的精神!這都無關緊要。
他正是阿瑟·皮姆的忠實夥伴,他數次救過阿瑟·皮姆的性命,他正是愛阿瑟·皮姆如同自己的兒子一般的德克·彼得斯!他一直期望着,有朝一日,會在南極洲的一片荒涼之中重新找到阿瑟·皮姆。
他從來沒有灰心過! 為什麼德克·彼得斯要化名為亨特隐居于福克蘭群島呢?登上“哈勒布雷納”号以後,他為什麼還要保持這個匿名呢?既然他知道,蘭·蓋伊船長的意圖,就是全力以赴沿着“珍妮”号的航線去拯救他的同胞們,為什麼他還不說出自己的真名實姓呢?…… 為什麼?……可能他擔心他的名字會令人厭惡。
确實,他參與了“逆戟鲸”号上那些令人不寒而栗的事件……他打死了船員帕克,饑餐渴飲了死者的血肉!……除非他披露了自己的真實姓名,才能使“哈勒布雷
說不定德克·彼得斯的出現會為我們繼續這次遠征提供新的依據…… 如果哪位敏感的讀者在此以前,已經從亨特這個人物身上認出了德克·彼得斯,早已料到這戲劇性的一幕,這并不使我感到驚訝。
相反,如果不是這樣,我反倒要感到奇怪了。
确實這樣考慮問題,是極其自然、極其明确的。
蘭·蓋伊船長和我曾反複閱讀埃德加·愛倫·波的著作,書中有以極其準确的筆觸勾畫出的德克·彼得斯的肖像,而我們竟然從未懷疑過,從福克蘭群島上船的這個人與混血兒就是一個人!……這不足以證明,我們缺乏敏銳的觀察力嗎?……這一點我很同意。
然而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得到解釋。
的确,亨特身上印第安人血統的固有特征很顯著。
這本是德克·彼得斯的血統,他屬于西部的烏潑撒洛卡部族。
這本來應該導緻我們弄清事實真相。
但是,請諸位認真考慮一下德克·彼得斯向蘭·蓋伊船長自薦的情形。
那種情況下,我們不會對他的身份提出任何懷疑。
亨特住在遠離伊利諾斯州的福克蘭群島,置身于不同國籍的水手之中。
水手們等待捕魚季節到來,以便登上捕鲸船……上船以後,他對我們一直極為疏遠……這一次是第一次聽他講話。
迄今為止,至少從他的态度來看,根本使人想不到他隐瞞了真名實姓……從剛才的情況可以看到,隻是在我們船長最後極力追問之下,他才吐露了德克·彼得斯這個名字。
亨特的外表不同尋常,相當特殊,本應引起我們的注意。
是的,現在我聯想起來了——自雙桅船越過極圈、在這自由流動的海上航行以來,他的表現與衆不同……他的目光總是注視着南方地平線……他的手也總是本能地伸向這個方向……在貝尼小島,他仿佛舊地重遊;在島上,他搜尋到了“珍妮”号船外殼的殘骸。
最後,在紮拉爾島……在那裡,他總是走在前面,俨然一個向導。
我們跟随着他,穿過曆經劫難的平原,一直走到克羅克-克羅克村的廢墟。
村莊位于山谷入口處,距小山不遠。
山中從前有迷宮般的山洞,現在已沒有任何痕迹了……這一切本應使我們清醒起來——至少使我——,想到這個亨特可能與阿瑟·皮姆的曆險有關聯!…… 可是,無論蘭·蓋伊船長,還是他的乘客傑奧林,都似乎戴上了眼罩!……我承認,埃德加·愛倫·波那本書的某些章節本應使我們很容易看出這個問題,我們兩人卻視而不見! 總而言之,無需懷疑,亨特确是德克·彼得斯。
盡管已過了十一年,他依然與阿瑟·皮姆描述的一模一樣。
确實,故事中提到的兇猛的外表不複存在了。
據阿瑟·皮姆說,那也不過是“表面的兇猛”而已。
身體方面,絲毫未變——五短身材,發達的肌肉,“赫爾克列斯的模具中澆鑄出來的”四肢。
他那雙手,“又寬又厚,勉強類乎人手的形狀”,胳膊和雙腿彎曲,腦袋大得異乎尋常,大嘴咧開有臉龐那麼寬,嘴裡露出“長長的牙齒,嘴唇甚至連一部分牙齒都遮蓋不住”。
我再重複一次,這些特征,與我們在福克蘭群島招募的這個人完全符合。
但是,在他的面孔上,卻再也找不到與“魔鬼的快樂”相仿的表情,那正是他快樂的征象。
随着年齡、經曆、生活的坎坷及他親身經曆的那些令人恐怖的事情,混血兒已經改變。
正如阿瑟·皮姆所說:“這些變故完全超出常規,令人難以置信。
”是的!正是各種艱難困苦的考驗深深地消磨了德克·彼得斯的精神!這都無關緊要。
他正是阿瑟·皮姆的忠實夥伴,他數次救過阿瑟·皮姆的性命,他正是愛阿瑟·皮姆如同自己的兒子一般的德克·彼得斯!他一直期望着,有朝一日,會在南極洲的一片荒涼之中重新找到阿瑟·皮姆。
他從來沒有灰心過! 為什麼德克·彼得斯要化名為亨特隐居于福克蘭群島呢?登上“哈勒布雷納”号以後,他為什麼還要保持這個匿名呢?既然他知道,蘭·蓋伊船長的意圖,就是全力以赴沿着“珍妮”号的航線去拯救他的同胞們,為什麼他還不說出自己的真名實姓呢?…… 為什麼?……可能他擔心他的名字會令人厭惡。
确實,他參與了“逆戟鲸”号上那些令人不寒而栗的事件……他打死了船員帕克,饑餐渴飲了死者的血肉!……除非他披露了自己的真實姓名,才能使“哈勒布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