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沿極地大浮冰前進

關燈
将圓材加在舵杆上進行加固,好像套筒一樣。

    估計足可保護住船舵了。

     不要以為這一海域擁塞着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浮冰,海洋哺乳類就離開這裡了。

    鲸魚大量出現,鼻孔噴出高高的水柱,蔚為奇觀!與脊鳍鲸和駝背鲸一起出現的,還有體軀龐大的鼠海豚,鼠海豚重達數百利勿爾①。

    當鼠海豚到達伸手可及的地方時,赫恩靈巧地擲出魚叉,便會擊中。

    恩迪科特十分擅長制作沙司,鼠海豚肉經他精心烹調,總是受到熱烈歡迎和高度贊揚。

     至于常見的南極鳥類,海燕、海棋鳥、鸬鹚等,成群結隊,振翅高飛,聒噪不已。

    大群的企鵝,整整齊齊排列在冰原邊緣上,注視着雙桅船駛過。

    企鵝确實是這荒涼孤寂的地方真正的居民,它與寒帶的凄涼景象非常協調,大自然恐怕再也創造不出比這更合适的物種了。

     十七日上午,喜鵲窩裡的人終于報告看見極地大浮冰了。

     “右舷前方!”他喊道。

     南方五、六海裡處,連綿不斷的峰巅高高聳立,狀如鋸齒狼牙,在天空相當明亮的背景上,勾畫出自己的側影。

    沿着極地大浮冰,漂浮着數以千計的冰塊。

    這巍然不動的屏障,從西北伸向東南。

    隻要沿着這屏障航行過去,雙桅船就可再向南前進好幾度。

     如果你想對大浮冰和冰障之間的區别有一個确切的概念,最好記住以下幾點: 我在前面已經指出,冰障根本不可能在開闊的海面上形成。

    無論是沿海岸聳立起垂直的冰壁,還是在後部伸出如山的高峰,它都必須建立在牢固的基礎上。

    冰障之所以無法放棄支持它的固定核心,根據最權威的航海家的說法,是因為正是它提供了冰山、冰原、流冰、浮冰群、浮冰塊和碎冰這支龐大的隊伍。

    這些物質的不斷運動,我們在海面上已經看見了。

    支撐着冰障的海岸受到沿着從較溫暖的海洋而下的水流影響。

    大潮時節,有時海水漲到很高,冰障的平穩狀态受到破壞,開始解體,受到侵蝕。

    于是巨大的冰塊——幾小時之内可以有數百塊——分離出去,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堕入海水中,卷起巨大的漩渦,再次浮上水面。

    這時,它們就變成了冰山,隻有三分之一露出水面,在水上漂流,直到低緯度地區受到氣溫的影響完全融化為止。

     有一天,我與蘭·蓋伊船長談到這個問題。

     “這種解釋很正确,”他回答我說,“正因為如此,對航海家來說,冰障構成不可逾越的障礙,因為它以海岸為基礎。

    但是大浮冰的情形就不同了。

    大浮冰在陸地前面,甚至可以在大洋上形成,它是由漂浮的碎冰連續不斷堆積而成。

    大浮冰也受到海浪的沖擊,夏季并受到溫暖海水的侵蝕,于是它就四分五裂,中間開出通道來,有許多船隻已經得以越過它了……” ①利勿爾為法國古斤,相當于半公斤左右。

     “确實如此,”我補充一句,“大浮冰并不是無盡無休地連續下去、無法繞過的一整塊……” “所以威德爾能夠從大浮冰盡頭繞過,傑奧林先生。

    我知道,那也幸虧有氣溫升高和季節提前的特殊情況。

    既然今年這些情況也出現了,那麼,說我們可以受益,恐怕不算過于輕率吧!” “那當然,船長。

    現在大浮冰已經在望了……” “我要讓‘哈勒布雷納’号盡量行駛到大浮冰近前,傑奧林先生。

    然後,一旦發現通道,我們立刻鑽進去。

    如果找不到通道,隻要風向能稍微保持在東北方向,我們借助于向東的水流,逼風航行,右舷前下角索,設法沿大浮冰前進,直到它的東緣。

    ” 雙桅船向南航行,遇到規模巨大的冰原。

    圍繞冰原從幾個不同角度上進行測定,再加上用測程儀測量底部,可算出其水面以上部分有五、六百杜瓦茲之高。

    這冰塊走廊,有時望不見出口。

    為避免進入死胡同被堵住去路,駕駛船隻需要十二分的精确和十二分的謹慎。

     “哈勒布雷納”号到達距大浮冰隻有三海裡的地方時,便将船隻停住。

    水面寬闊,船隻完全可以自由活動。

     從船上解下小艇。

    蘭·蓋伊船長和水手長下艇,四名水手劃槳,一個掌舵。

    小艇朝巨大的冰壁駛去,尋找雙桅船可以鑽過去的通道。

    但是枉費心機。

    經過三小時令人疲憊不堪的偵察,小艇返回。

     這時下起了顆粒狀的雪雨,氣溫下降到華氏36度(攝氏2度22分),遮住了我們的視線,大浮冰複不可見。

     看來必須在無以計數的浮冰中向東南方向行駛了,同時要倍加小心,不要偏離航道駛上冰障,船身升到如此高度,将來下來時,必将困難重重。

     傑姆·韋斯特下令轉動帆桁,盡量前側風行駛。

     船員們敏捷地操作着。

    雙桅船以每小時七、八海裡的速度,朝右舷傾斜,在冰塊散落的航道上前進。

    如果與冰塊相遇會使船隻受到損壞,船隻自然曉得避開接觸。

    如果隻是薄薄的冰層,船隻便會飛馳上去,用船首斜桅托闆代替撞錘破冰。

    經過一系列的摩擦,噼啪作響,有時整個船身都震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