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駛向福克蘭群島
關燈
小
中
大
六年之後阿瑟·皮姆的“珍妮”号所遵循的路線。
一八二三年,美國人本傑明·莫勒爾駕駛雙桅帆船“沖浪”号,于三月間進行首次遠征。
他在自由流動的海面上前進,氣溫為華氏47度(攝氏零上8.33度),水溫為44度(攝氏零上6.67度)。
——他的觀察結果與“珍妮”号在紮拉爾島海域所得觀察結果完全吻合。
他首先到達南緯69度15分處,後來又抵達南緯70度14分處。
莫勒爾船長十分肯定地說,如果不是因為給養不足,他即使不抵達南極,至少也會到達南緯85度。
一八二九年和一八三○年,他又率領“南極”号進行第二次探險,從西經116度上,未遇任何障礙,直達南緯70度30分,了南格陵蘭地。
就在阿瑟·皮姆和威廉·蓋伊比他們的先行者前進得更遠的同時,英國人福斯特和肯德爾,擔負着英國海軍司令部的使命,要用鐘擺在不同地點擺動的方法确定南極的地貌。
他們沒有超越南緯64度45分。
一八三○年,約翰·比斯科率領“低音喇叭”号和“倫敦自由市民”号出發,船主是恩德伯兄弟。
他們擔負着極地探險并捕獵鲸魚和海豹的任務。
一八三一年一月,他穿過南緯60度線,于東經10度線上抵達南緯68度51分,遇無法逾越的冰山而止步不前。
他在南緯65度57分、東經45度處發現了陸地,以恩德伯為其命名。
他并未靠岸。
一八三二年,他第二次遠征,超過66度以後,隻走了27分就無法繼續前進。
但是他發現一個島嶼,命名為阿德萊德島,比他發現的連綿不斷的高地格雷厄姆地更向前一些。
通這次探險,倫敦皇家地理學會得出結論說,在東經47度和69度之間、南緯66度和67度之間,綿延着一塊大陸。
阿瑟·皮姆認為這個結論絕對不合理。
他言之有理。
因為韋德爾曾經穿過這些所謂陸地的地方航行過,“珍妮”号也沿着這個方向前進,遠遠超過南緯74度線。
一八三五年,英國海軍上尉坎普離開克爾格倫群島,沿東經70度線前進。
他駁斥了那一帶為地表的說法,到達南緯66度地方,發現了一片海岸。
很可能這片海岸與恩德伯地是相互連接的。
他未能向南挺進更遠。
最後,到目前,一八三九年初,巴勒尼船長率領“伊麗沙白—司各特”号,于二月七日在西經104度25分線上超過南緯67度7分,發現了一系列島嶼,連成一串,以他的名字命名。
其後,三月份,他在南緯65度10分、西經116度10分處,發現了一陸地,命名為薩布賴納地。
這位海員,僅僅是個普通的捕鲸人——我後來才知道這一點——就這樣補充了确切的材料,使人預感到至少在南極海洋的這一部分,存在着極地大陸。
最後,正如我在本故事開頭時已經指出的,就在“哈勒布雷納”号考慮要進行一次探險,要比從一七七二年到一八三九年這一階段中的任何航海家都前進得更遠的時候,美國海軍上尉查爾斯·威爾克斯統率四艘戰艦的一個探險隊,有“文森斯”号①、“孔雀”号、“海豚”号、“飛魚”号和好幾艘同行艦,正在沿東經102度線,設法開辟一條路徑到達南極。
總而言之,那時節,尚待發現的南極洲土地還有将近五百萬平方海裡之多。
①作者在第三章中寫的是“凡庫弗”号,在這裡寫的是“文森斯”号。
蘭·蓋伊船長指揮的雙桅帆船“哈勒布雷納”号出發遠征以前,在南極海洋進行過的曆次探險情形,已如上述。
概括說來,上述發現者當中最勇敢無畏的人,或者說最受蒼天惠顧者,坎普超越了南緯66度,巴勒尼67度,比斯科68度,别林斯高晉和莫勒爾70度,庫克71度,韋德爾74度……而要前去營救“珍妮”号的幸存者,則要超過南緯83度,即要到五百五十海裡以外的地方!…… 我應該承認,自從遇到載有帕特森遺體的浮冰以來,盡管我是個講求實際,天生缺乏想象能力的人,卻也感到莫名其妙地過度興奮。
異常的激動使我日夜無法安歇。
阿瑟·皮姆及其被抛棄在南極洲荒原上的夥伴,他們的形象時刻萦繞于我的腦際。
要參加蘭·蓋伊船長計議中的遠征,這個願望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我不斷地考慮這個問題,總而言之,并沒有什麼事非要我立即返回美國不可。
我離開美國的時間延長六個月或者一年,都無關緊要。
剩下的問題,就是要得到“哈勒布雷納”号指揮官的應允,這倒是真的。
無論怎麼說,為什麼他要拒絕留下我作乘客呢?……用真憑實據向我證明他是真理我是謬誤,将我帶到我本來認為是純屬臆
一八二三年,美國人本傑明·莫勒爾駕駛雙桅帆船“沖浪”号,于三月間進行首次遠征。
他在自由流動的海面上前進,氣溫為華氏47度(攝氏零上8.33度),水溫為44度(攝氏零上6.67度)。
——他的觀察結果與“珍妮”号在紮拉爾島海域所得觀察結果完全吻合。
他首先到達南緯69度15分處,後來又抵達南緯70度14分處。
莫勒爾船長十分肯定地說,如果不是因為給養不足,他即使不抵達南極,至少也會到達南緯85度。
一八二九年和一八三○年,他又率領“南極”号進行第二次探險,從西經116度上,未遇任何障礙,直達南緯70度30分,了南格陵蘭地。
就在阿瑟·皮姆和威廉·蓋伊比他們的先行者前進得更遠的同時,英國人福斯特和肯德爾,擔負着英國海軍司令部的使命,要用鐘擺在不同地點擺動的方法确定南極的地貌。
他們沒有超越南緯64度45分。
一八三○年,約翰·比斯科率領“低音喇叭”号和“倫敦自由市民”号出發,船主是恩德伯兄弟。
他們擔負着極地探險并捕獵鲸魚和海豹的任務。
一八三一年一月,他穿過南緯60度線,于東經10度線上抵達南緯68度51分,遇無法逾越的冰山而止步不前。
他在南緯65度57分、東經45度處發現了陸地,以恩德伯為其命名。
他并未靠岸。
一八三二年,他第二次遠征,超過66度以後,隻走了27分就無法繼續前進。
但是他發現一個島嶼,命名為阿德萊德島,比他發現的連綿不斷的高地格雷厄姆地更向前一些。
通這次探險,倫敦皇家地理學會得出結論說,在東經47度和69度之間、南緯66度和67度之間,綿延着一塊大陸。
阿瑟·皮姆認為這個結論絕對不合理。
他言之有理。
因為韋德爾曾經穿過這些所謂陸地的地方航行過,“珍妮”号也沿着這個方向前進,遠遠超過南緯74度線。
一八三五年,英國海軍上尉坎普離開克爾格倫群島,沿東經70度線前進。
他駁斥了那一帶為地表的說法,到達南緯66度地方,發現了一片海岸。
很可能這片海岸與恩德伯地是相互連接的。
他未能向南挺進更遠。
最後,到目前,一八三九年初,巴勒尼船長率領“伊麗沙白—司各特”号,于二月七日在西經104度25分線上超過南緯67度7分,發現了一系列島嶼,連成一串,以他的名字命名。
其後,三月份,他在南緯65度10分、西經116度10分處,發現了一陸地,命名為薩布賴納地。
這位海員,僅僅是個普通的捕鲸人——我後來才知道這一點——就這樣補充了确切的材料,使人預感到至少在南極海洋的這一部分,存在着極地大陸。
最後,正如我在本故事開頭時已經指出的,就在“哈勒布雷納”号考慮要進行一次探險,要比從一七七二年到一八三九年這一階段中的任何航海家都前進得更遠的時候,美國海軍上尉查爾斯·威爾克斯統率四艘戰艦的一個探險隊,有“文森斯”号①、“孔雀”号、“海豚”号、“飛魚”号和好幾艘同行艦,正在沿東經102度線,設法開辟一條路徑到達南極。
總而言之,那時節,尚待發現的南極洲土地還有将近五百萬平方海裡之多。
①作者在第三章中寫的是“凡庫弗”号,在這裡寫的是“文森斯”号。
蘭·蓋伊船長指揮的雙桅帆船“哈勒布雷納”号出發遠征以前,在南極海洋進行過的曆次探險情形,已如上述。
概括說來,上述發現者當中最勇敢無畏的人,或者說最受蒼天惠顧者,坎普超越了南緯66度,巴勒尼67度,比斯科68度,别林斯高晉和莫勒爾70度,庫克71度,韋德爾74度……而要前去營救“珍妮”号的幸存者,則要超過南緯83度,即要到五百五十海裡以外的地方!…… 我應該承認,自從遇到載有帕特森遺體的浮冰以來,盡管我是個講求實際,天生缺乏想象能力的人,卻也感到莫名其妙地過度興奮。
異常的激動使我日夜無法安歇。
阿瑟·皮姆及其被抛棄在南極洲荒原上的夥伴,他們的形象時刻萦繞于我的腦際。
要參加蘭·蓋伊船長計議中的遠征,這個願望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我不斷地考慮這個問題,總而言之,并沒有什麼事非要我立即返回美國不可。
我離開美國的時間延長六個月或者一年,都無關緊要。
剩下的問題,就是要得到“哈勒布雷納”号指揮官的應允,這倒是真的。
無論怎麼說,為什麼他要拒絕留下我作乘客呢?……用真憑實據向我證明他是真理我是謬誤,将我帶到我本來認為是純屬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