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埃德加·愛倫·波的小說

關燈
珍妮”号已抵達愛德華太子島。

    然後,沿着與”哈勒布雷納”号相反的方向,順利抵達克羅澤群島和我十一天以前剛剛離開的克爾格倫群島。

     用了三個星期時間捕捉海豹,雙桅帆船滿載而歸。

    就在這次停泊過程中,“珍妮”号船長放置了那個酒瓶,瓶中有一封信,威廉·蓋伊船長在信中宣布了他探索南極海洋的意圖。

    “哈勒布雷納”号船長聲稱他現在找到了這個酒瓶及瓶中的信。

     十一月十二日,雙桅帆船離開克爾格倫群島,返程向西,朝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駛去。

    我們現在也是這樣。

    半月後抵達該島,停泊一星期。

    十二月五日啟航到南緯53度15分、西經47度58分處,去發現奧羅拉群島——這個别人找不到的群島,他們也沒有找到。

     十二月十二日,“珍妮”号朝南極駛去。

    二十六日,越過七十三度線以後,首次發現冰山和極地大浮冰。

     從一八二八年一月一日到十四日,進展艱難。

    從流冰群中穿過極圈,然後繞過極地大浮冰,航行在自由流動的海面上——這著名的自由流動的大海,是在南緯81度21分、西經42度處發現的,當時氣溫為華氏47度(攝氏零上8度33分),水溫為華氏34度(攝氏零上1度11分)。

     可以看到,埃德加·愛倫·波這裡是在信口開河。

    任何航海家從未前進到這樣的高緯度地區——就連英國海軍的詹姆斯·威德爾①船長,一八二二年也不曾超越七十四度線。

     ①詹姆斯·威德爾(1787—1834)英國海員。

     “珍妮”号深入到這一點,已經令人難以置信。

    即将發生的意外事件,則更加令人瞠目結舌!這些事端,阿瑟·皮姆——也就是埃德加·愛倫·波——叙述起來,那種自己尚未覺悟到的天真幼稚,任何人都可以感覺得到。

    實際上,他毫不懷疑能夠一直前進到南極!…… 首先,在這神奇的海面上,竟再也看不見一座冰山。

    無以計數的水鳥在飛翔——其中有一隻鹈鹕,被一槍擊中……一個冰塊上——現在還有嗎?——遇到一隻南極熊,體軀極大……最後,右舷前方發現陸地……這是個方圓一裡的小島。

    為紀念與船長共同擁有“珍妮”号的船主,将這小島命名為貝尼島。

     阿瑟·皮姆在其日記中說,這個小島位于南緯82度50分、西經42度20分。

    我敢保證,水文地理學家絕不會依據這種信口開河的資料繪制南極海域的地圖! 自然,随着雙桅帆船不斷向南挺進,指南針的變化減小,而氣溫和水溫變得溫和,天空終日晴朗,海風不斷從北方某些地方吹來。

     不幸船員中出現了壞血病症狀。

    如果不是阿瑟·皮姆一再懇求,說不定威廉·蓋伊船長早已掉轉了船頭。

     不言而喻,在這個緯度上,而且在一月間,人們享受着連續的白晝。

    “珍妮”号繼續冒險遠征。

    到了一月十八日,在緯度為83度20分、經度為43度05分的地方,他們遠遠望見一塊陸地。

     這是一座島嶼。

    它屬于一個群島,衆多的島嶼星羅棋布于它的西部。

     雙桅帆船靠近該島,于水深六尋處停泊。

    阿瑟·皮姆和德克·彼得斯乘上一艘配備了武器的小艇。

    遇到四艘小船,小艇停下。

    船上有手持武器的人——“新人”,小說中這樣寫道。

     确實是新人。

    這些土著居民,皮膚如同黑玉一般,身披黑色獸皮,對“白色”本能地感到恐懼。

    我自忖,這種恐懼在冬季會達到什麼程度呢?……雪,如果落雪的話,難道是黑的麼?冰塊也一樣——如果形成的話?……這一切,純屬虛構而已!簡言之,島民并沒有表現出敵對的情緒,他們不斷呼喊着“阿那莫莫”和“拉瑪—拉瑪”。

    他們的小船靠近了雙桅船,首領圖威特①得到允許,帶着二十多個夥伴上船。

    他們驚奇萬分,把船當作活物,撫摸着帆、索、桅、舷牆。

    由他們領航,船隻在暗礁中前進,穿過一處海底為黑沙的海灣,到距離海灘一海裡處抛錨。

    威廉·蓋伊船長細心周到,在船上扣留了人質,才從岸邊岩石上下了船。

    多麼奇異的島嶼!據阿瑟·皮姆說,這是紮拉爾島。

    這裡的樹木與地球上各溫帶地區的任何品種都不相像。

    岩石結構呈現出現代礦物學家從未見過的層理。

    河床裡流動着一種液體。

    外表不透明,紋理清晰。

    如果用刀刃将紋理分開,并不立即合攏!……要步行三海裡才能抵達島上主要村鎮克羅克—克羅克。

    那裡隻有極為簡陋的住房,均由黑色獸皮構成。

    家畜中,有的與普通的豬相類似,有一種黑毛綿羊;家禽有二十種,馴養的信天翁、鴨子及大量的加拉帕戈斯龜等。

     ①意為“太聰明”。

     抵達克羅克—克羅克以後,威廉·蓋伊及其夥伴發現那裡的居民吵吵嚷嚷、兇相畢露,必須加以提防,至少也要退避三舍。

    阿瑟·皮姆估計,男女老少共約一萬人。

    他們在“太聰明”家中歇息一陣,便回到岸邊。

    沿海一帶,海參——中國人視如珍寶的軟體動物——比南極地區任何地方都豐富,可以大量裝船運走。

     關于這個問題,他們試圖與“太聰明”達成協議。

    威廉·蓋伊船長要求允許他建立庫房,“珍妮”号留下幾個人加工海參,雙桅船繼續向南極前進。

    “太聰明”爽快地接受了這個倡議,并且達成協議,由土著居民協助捕撈這珍貴的軟體動物。

     過了一個月,一切安置停當,指定了三個人留駐紮拉爾。

    他們對當地人沒有産生過絲毫懷疑。

    告别以前,威廉·蓋伊船長希望最後再去一次克羅克—克羅克村。

    出于小心謹慎,他在船上留了六個人,炮彈上了膛,裝好了舷牆防護網,錨也豎起來。

    這六個人應該禁止任何土著居民接近。

     “太聰明”由一百多名武士衛護着,前來迎接客人。

    他們沿着一條狹谷前行,兩旁的小山均由皂石構成。

    這是一種塊滑石,阿瑟·皮姆在其他地方從未見過。

    山坡高達六十到八十法尺,寬度卻隻有四十法尺,到處坎坷不平,彎彎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