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從克爾格倫群島到愛德華太子島
關燈
小
中
大
恐怕哪一次遠渡重洋也沒有像這次這樣開始得順利!本來,蘭·蓋伊船長難以理解的拒絕,要讓我在聖誕—哈爾堡再等上幾個星期。
一個意料不到的轉機忽然來到。
于是,美妙的海風将我帶走,遠離了克爾格倫群島。
船隻順風行駛,海面蕩起輕輕的漣漪,船速大約每小時七八海裡。
“哈勒布雷納”号的内部與其外表十分相稱。
管理得井井有條;無論是艙面室,還是船員休息艙,到處幹幹淨淨,有如荷蘭圓頭帆船。
艙面室前部左舷處,是蘭·蓋伊船長的艙室。
從可以降下的玻璃窗,可監視甲闆,必要時,可将船長命令傳給值班人員。
值班位置在主桅和前桅之間。
右舷處,是大副的艙室,結構與船長室相同。
兩室内各有狹窄的床鋪一張,容積不大的櫥櫃一個,一張用草填塞的扶手椅,一張固定在地闆上的桌子;桌上方懸挂着可橫向擺動的燈一盞;各種航海儀器,氣壓表,水銀溫度計,六分儀。
精密航海計時儀裝在橡木盒子鋸末裡,隻有船長準備測量日高時才将它取出。
艙面室後部還備有兩間艙室,正中部分為軍官餐廳。
餐桌四周有帶活動靠背的木椅。
這兩間艙室中,有一間已準備好接待我。
光線來自兩扇玻璃窗,一扇朝着艙面室側翼縱向通道,一扇朝着船尾。
舵手站在船尾的舵輪前。
後桅駛風杆從舵輪高處伸出,長度超過船頂好幾英尺,這使雙桅船顯得更加明光閃閃。
我的艙室八法尺長五法尺寬。
我已經習慣于這種航行的必要,不需要更大的空間,也不需要更多的家具:一張桌子,一個櫥櫃,一張藤椅,一個鐵腿洗臉池,一張窄床,便足夠了。
薄薄的床墊,碰上一位不像我這麼随便的乘客,定會引起尖刻的批評。
反正“哈勒布雷納”号抵達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時我就上岸,隻是一次比較短暫的航行而已。
于是我占據了這間艙室,估計居住的時間不會超四五個星期。
前桅的前部,靠近船隻中心的地方——延長支索帆邊緣的地方——是廚房,用牢固的系索加以固定。
再過去,便是敞開的進艙口,襯着厚厚的油布。
從這裡沿船梯而下,可通各船員休息艙和中艙。
天氣惡劣時,巨浪襲上船舭,便将進艙口密封關死,船員艙室可不受海浪襲擊。
船上八名船員的名字是:帆篷師傅馬爾丁·霍特;撚縫師傅哈迪;水手羅傑斯,德拉普,弗朗西斯,格雷希恩,伯裡,斯特恩。
都在二十五歲到三十五歲之間,全是英吉利海峽和聖·喬治運河沿岸的英國人。
每人都技藝高超,同時又在一隻鐵腕控制下服服帖帖。
一開始我就要請諸位注意:船員們聽見一個字、看見一個手勢就乖乖服從的、毅力非凡的人,并不是“哈勒布雷納”号的船長,而是船長的副手、大副傑姆·韋斯特。
那時他大約三十二歲。
我遨遊四海,從未遇到過性格如此剛毅堅強的人物。
傑姆·韋斯特出生在海上,在一艘自航駁船上度過他的童年。
他的父親是船老大,全家人也生活在船上。
在他生命的每一階段,除了英吉利海峽、大西洋或太平洋上帶鹹味的空氣以外,他沒有呼吸過别的空氣。
船隻停泊的時候,他隻因國家或貿易的公務需要才上岸。
離開這艘船到另一艘船上去工作的時候,他将自己的帆布袋一背,就再也不動彈了。
他整個的靈魂都是海員,這一職業便是他整個的生命。
當他不在現實中航行時,他仍在想象中航行。
他當過少年水手,實習水手,水手。
後來成為海軍下士,上士。
然後當二副。
現在,他在蘭·蓋伊船長指揮下,擔任“哈勒布雷納”号大副的職務。
傑姆·韋斯特甚至沒有要爬得更高的雄心壯志。
他并不想發财,他既不管收購貨物,也不管出售貨物。
他隻管裝艙、理艙。
要想讓船隻航行順利,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至于其他有關航行及航海學的瑣事,諸如裝置帆纜索具、帆能的利用、不同速度時的操作、各種儀器、停泊、同大自然作鬥争、測量經度和緯度之類,一言以蔽之,一切有關帆船這部龐大機器的事情,傑姆·韋斯特都了如指掌,沒有一個人能勝過他。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大副的外表:中等身材,比較瘦削,神經健全,肌肉發達,四肢強健有力;如體操運動員一般敏捷;海員的目光,可眺望到極遠的地方,準确驚人;風吹日曬變得黑紅的臉膛,頭發濃密,剪得很短,雙頰和下巴上沒有胡須,五官端正。
整個外表顯示出精力充沛。
勇敢無畏,膂力過人,都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
傑姆·韋斯特寡言少語。
但隻是在别人請問他的時候,才是這樣。
他下命令的時候,聲音洪亮,字句清楚,從不重複,打算讓人一聽就懂——也果真聽得懂。
我請大家注意商船上這位典型的軍官,他全心全意忠于蘭·蓋伊船長,并獻身于雙桅船“哈勒布雷納”号,仿佛他是船上的主要器官之一,仿佛這個木、鐵、帆布、銅、麻組成的整體,從他那裡得到了強大的生命力;仿佛人造的船和上帝造的人完全同化為一體。
如果說“哈勒布雷納”号有一顆心髒的話,那麼這顆心是在傑姆·韋斯特的胸膛中跳動。
我再提一提船上的廚師,船上人員的情況就介紹齊全了。
廚師名叫恩迪科特,三十歲右左,是非洲沿海的一個黑人。
他在蘭·蓋伊船長手下擔任廚
一個意料不到的轉機忽然來到。
于是,美妙的海風将我帶走,遠離了克爾格倫群島。
船隻順風行駛,海面蕩起輕輕的漣漪,船速大約每小時七八海裡。
“哈勒布雷納”号的内部與其外表十分相稱。
管理得井井有條;無論是艙面室,還是船員休息艙,到處幹幹淨淨,有如荷蘭圓頭帆船。
艙面室前部左舷處,是蘭·蓋伊船長的艙室。
從可以降下的玻璃窗,可監視甲闆,必要時,可将船長命令傳給值班人員。
值班位置在主桅和前桅之間。
右舷處,是大副的艙室,結構與船長室相同。
兩室内各有狹窄的床鋪一張,容積不大的櫥櫃一個,一張用草填塞的扶手椅,一張固定在地闆上的桌子;桌上方懸挂着可橫向擺動的燈一盞;各種航海儀器,氣壓表,水銀溫度計,六分儀。
精密航海計時儀裝在橡木盒子鋸末裡,隻有船長準備測量日高時才将它取出。
艙面室後部還備有兩間艙室,正中部分為軍官餐廳。
餐桌四周有帶活動靠背的木椅。
這兩間艙室中,有一間已準備好接待我。
光線來自兩扇玻璃窗,一扇朝着艙面室側翼縱向通道,一扇朝着船尾。
舵手站在船尾的舵輪前。
後桅駛風杆從舵輪高處伸出,長度超過船頂好幾英尺,這使雙桅船顯得更加明光閃閃。
我的艙室八法尺長五法尺寬。
我已經習慣于這種航行的必要,不需要更大的空間,也不需要更多的家具:一張桌子,一個櫥櫃,一張藤椅,一個鐵腿洗臉池,一張窄床,便足夠了。
薄薄的床墊,碰上一位不像我這麼随便的乘客,定會引起尖刻的批評。
反正“哈勒布雷納”号抵達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時我就上岸,隻是一次比較短暫的航行而已。
于是我占據了這間艙室,估計居住的時間不會超四五個星期。
前桅的前部,靠近船隻中心的地方——延長支索帆邊緣的地方——是廚房,用牢固的系索加以固定。
再過去,便是敞開的進艙口,襯着厚厚的油布。
從這裡沿船梯而下,可通各船員休息艙和中艙。
天氣惡劣時,巨浪襲上船舭,便将進艙口密封關死,船員艙室可不受海浪襲擊。
船上八名船員的名字是:帆篷師傅馬爾丁·霍特;撚縫師傅哈迪;水手羅傑斯,德拉普,弗朗西斯,格雷希恩,伯裡,斯特恩。
都在二十五歲到三十五歲之間,全是英吉利海峽和聖·喬治運河沿岸的英國人。
每人都技藝高超,同時又在一隻鐵腕控制下服服帖帖。
一開始我就要請諸位注意:船員們聽見一個字、看見一個手勢就乖乖服從的、毅力非凡的人,并不是“哈勒布雷納”号的船長,而是船長的副手、大副傑姆·韋斯特。
那時他大約三十二歲。
我遨遊四海,從未遇到過性格如此剛毅堅強的人物。
傑姆·韋斯特出生在海上,在一艘自航駁船上度過他的童年。
他的父親是船老大,全家人也生活在船上。
在他生命的每一階段,除了英吉利海峽、大西洋或太平洋上帶鹹味的空氣以外,他沒有呼吸過别的空氣。
船隻停泊的時候,他隻因國家或貿易的公務需要才上岸。
離開這艘船到另一艘船上去工作的時候,他将自己的帆布袋一背,就再也不動彈了。
他整個的靈魂都是海員,這一職業便是他整個的生命。
當他不在現實中航行時,他仍在想象中航行。
他當過少年水手,實習水手,水手。
後來成為海軍下士,上士。
然後當二副。
現在,他在蘭·蓋伊船長指揮下,擔任“哈勒布雷納”号大副的職務。
傑姆·韋斯特甚至沒有要爬得更高的雄心壯志。
他并不想發财,他既不管收購貨物,也不管出售貨物。
他隻管裝艙、理艙。
要想讓船隻航行順利,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至于其他有關航行及航海學的瑣事,諸如裝置帆纜索具、帆能的利用、不同速度時的操作、各種儀器、停泊、同大自然作鬥争、測量經度和緯度之類,一言以蔽之,一切有關帆船這部龐大機器的事情,傑姆·韋斯特都了如指掌,沒有一個人能勝過他。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大副的外表:中等身材,比較瘦削,神經健全,肌肉發達,四肢強健有力;如體操運動員一般敏捷;海員的目光,可眺望到極遠的地方,準确驚人;風吹日曬變得黑紅的臉膛,頭發濃密,剪得很短,雙頰和下巴上沒有胡須,五官端正。
整個外表顯示出精力充沛。
勇敢無畏,膂力過人,都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
傑姆·韋斯特寡言少語。
但隻是在别人請問他的時候,才是這樣。
他下命令的時候,聲音洪亮,字句清楚,從不重複,打算讓人一聽就懂——也果真聽得懂。
我請大家注意商船上這位典型的軍官,他全心全意忠于蘭·蓋伊船長,并獻身于雙桅船“哈勒布雷納”号,仿佛他是船上的主要器官之一,仿佛這個木、鐵、帆布、銅、麻組成的整體,從他那裡得到了強大的生命力;仿佛人造的船和上帝造的人完全同化為一體。
如果說“哈勒布雷納”号有一顆心髒的話,那麼這顆心是在傑姆·韋斯特的胸膛中跳動。
我再提一提船上的廚師,船上人員的情況就介紹齊全了。
廚師名叫恩迪科特,三十歲右左,是非洲沿海的一個黑人。
他在蘭·蓋伊船長手下擔任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