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審判前後

關燈
了顯示出途經的是山區,還能說明什麼呢?反正什麼也别想看見。

     大概在早上九點,車速突然改變。

    我們可确信無疑,囚車通過山路的最高點之後,飛速往下沖。

    速度之快,好幾次,弄壞了車輪以維持平衡,好險。

     确實,道路在崎岖的馬熱爾山地盤旋,達到最高點之後,成斜線下降,通往畢齊諾城。

    盡管這座城市位于海拔很高的海岸上,但若幹周圍的高地比起來,就像藏在山谷中一樣。

    即使在離城很遠的地方,也能望見鱗次栉比的房屋,景色秀美,一座鐘樓高聳其上。

     畢西諾是這個縣的首府,人口約二萬五千人,幾乎位于這座三角形半島的中部。

    莫拉克人,各部族的斯拉夫人,甚至齊卡恩人,都湧入這座城市,特别是趕集的日子,車來人往,生意紅火。

     畢西諾這座伊斯特裡古代的都城,仍保留着它封建時代的特色。

    這在它的古堡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古堡統治着好幾座現代化軍事機構,是奧地利政府機關的所在地。

     六月九日上午十點左右,囚車經過十五個小時的行程,在古堡的庭院中停了下來。

    桑道夫伯爵,他的兩個同伴和薩卡尼下了車。

    片刻之後,便被分别關進拱頂牢房裡。

    牢房,隻需爬上五十多級台階就可到達。

     這是嚴格保密的囚禁。

     盡管桑道夫、紮特馬爾和巴托裡之間沒有任何聯系,也不可能交換想法,但卻擁有一個唯一的憂慮。

    起義的秘密是如何洩露的?是警察在跟蹤密謀時偶然發現的嗎?可是,沒有任何證據流散出去。

    特裡埃斯特和匈牙利及德蘭斯瓦尼亞的主要城市之間,已無任何通訊聯系。

    莫非出了叛徒?可誰又是叛徒呢?隐密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沒有一張紙片落入奸細之手;所有的文件都已銷毀。

    就是有人把阿克道托房子最秘密的角落都搜遍,也找不出一張可疑的字條來!可事情居然發生了。

    除了紮特馬爾伯爵尚未毀掉的密碼方格紙闆之外,因為它或許還有用,警察什麼也休想發現。

    不幸的是,這塊紙闆就要成為他們的罪證,因為無法解釋他的用途,除非是用以密碼通信。

     總之,——犯人們還蒙在鼓裡——一切以薩卡尼以密碼信複件為基礎,串通多龍塔,将之譯成明文,已交到特裡埃斯特總督手中。

    僅此一條,就足以構成圖謀叛亂,危害國家安全罪。

    因此,他們無需經過特别審判,由一個軍事法庭依法執行。

     叛徒,确有其人,而且,還近在眼前。

    一言不發,被捕、受審、甚至受刑,稍後再得到赦免,遠走高飛,以避開一切嫌疑。

    這就是薩卡尼玩的伎倆,無論什麼事,都玩兒得得心應手。

     況且,盡管桑道夫伯爵上了這個騙子的當,——換一個人怕也難免——還決定要竭力将薩卡尼排除在事件之外。

    他想,這并不難,要證明薩卡尼從未參與陰謀,隻是一個普通的會計,新近才被介紹到紮特馬爾家裡,隻負責處理一些伯爵的私人事務,跟叛亂沒有任何瓜葛。

    如有必要,伯爵想請銀行家西拉斯-多龍塔作擔保,證明他這位年輕雇員無罪。

    雖然還沒治罪,萬一到了這步,伯爵認為,無論主犯還是脅從,都不會牽扯上薩卡尼。

     總之,奧地利政府對特裡埃斯特以外的匈牙利和德蘭斯瓦尼亞的起義者該是一無所知。

    尚無迹象表明他們已受到了株連。

    對此,伯爵他們毫不擔心。

    至于自己,他們已決定矢口否認,除非有密謀的物證揭穿他們。

    若是這樣,也就死不辭。

    總有一天其他人會把失敗的獨立運動複興起來,會重又推出新的領袖。

    他們,要說認罪的話,就是坦陳他們的希望,指出他們為之奮鬥,并終會實現的目标。

    甚至不用為自己辯護,這一局既然輸了,便慨然就義。

     桑道夫伯爵和他的兩個朋友認為,警察局的這次行動隻限于極小範圍,這一判斷,并非毫無道理。

    在布達、佩斯、克洛桑堡,在所有那些一旦特裡埃斯特發出信号,便揭竿而起的城市裡,警察四處搜尋一無所獲。

    因此政府要秘密逮捕特裡埃斯特的三位起義領袖。

    之所以把他們囚禁在畢西諾城堡裡,之所以不希望此案了結之前張揚出去,就是妄圖通過這種安排,了解那封寄往特裡埃斯特的密碼信出自何人之手,又是從什麼地方寄出來的。

     希望破滅了。

    約定好的訊号不曾發出,便不複存在了。

    獨立運動停息了,至少是暫時性地偃旗息鼓。

    因此政府出于無奈,隻好以高級叛國罪的名義,将審判局限于桑道夫及其同謀。

     然而,調查花費了一些時間。

    這樣,六月二十日前後,才開始對被告進行預審。

    被告之間沒有來往,隻有在法官面前才得以見面。

     政府将審判起義領袖的任務委以一個軍事法庭。

    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