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營救途中
關燈
小
中
大
印第安少年的回答如此詳盡,一刻也耽擱不得了,必須趕緊去營救被基瓦人捉住的法國旅客。
埃斯佩朗特神父若是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去的話,當天房晚就會迫不及待地上路奔馳在草原上。
可是,阿爾法尼茲現在究竟在哪兒呢?……會不會仍在弗拉斯凱斯附近?……不會!照高莫說的,他應該在突襲得逞的第二天就離開了。
再者,為了他自身的安全起見,他也得遠離聖塔胡安娜,躲到高地附近的密林裡去,也可能會趕往奧裡諾科河上的托裡達河口,去搶劫旅客們留在那裡的船隻。
埃斯佩朗特神父意識到,在行動開始之前必須先偵察一番。
6點鐘,兩個印第安人跨上馬往弗拉斯凱斯涉水處奔去。
3個小時後他們回來了,沒有看到基瓦人的蹤影。
阿爾法尼茲是帶着手下過河到西邊的森林裡去了呢,還是往帕裡瑪高原的方向去了,以便沿着左岸抵達莫努瓦峰營地? 不知道,可是又必須得搞清楚,哪怕為此而耽誤一晚上。
又有兩個印第安人離開了傳教地,奉命去奧裡諾科河源那邊的草原上察看,阿爾法尼茲有可能直接沿河而下。
兩個印第安人走出了25公裡遠,第二天拂曉返回了聖塔胡安娜。
他們雖然沒有遇上基瓦人,但在草原上見着幾個布拉沃人,從他們口中探知基瓦匪幫往帕裡瑪高原去了。
看來,阿爾法尼茲正在趕往奧裡諾科河源,其意圖自然是襲擊莫努瓦峰營地。
因此,需要到帕裡瑪高原去截住他們,在上帝的幫助下,但願這一次能為本地徹底鏟除這幫惡徒。
太陽剛剛升起,埃斯佩朗特神父就離開了傳教地。
他率領的100多名瓜哈裡布人都受過專門的訓練,會使用新式武器。
勇敢的士兵們深知他們是去追擊老對手基瓦人,這次的目标不僅僅是要把他們打敗,而且要将其徹底消滅。
另有20幾名印第安人騎在馬上,護送一批手推車,車上裝着足夠吃好幾天的食物。
聖塔胡安娜村交給安赫魯斯修士管理,他會通過聯絡員與在外的軍隊保持密切聯系。
埃斯佩朗特神父騎烏走在隊伍最前面,他已脫去神父的長袍,換了一身活動更自如的裝束,頭戴盔形布帽,腳蹬皮靴。
馬鞍上挂着一支連發卡賓槍,腰間還插着一支左輪手槍。
神父的内心正翻江倒海,極度動蕩,但他不願顯露出來,隻是默默前行,沉思冥想。
印第安少年的話引起了他的困惑,他就像一個盲人,需要有人來使他重見光明,而他也不能肯定自己是否還能再見光明。
一行人出了聖塔胡安娜,踏上草原往東南而去——草原上林木蔥郁,帶刺的金合歡,嬌弱的恰帕羅,低矮的棕榈,風一吹葉片就搖擺不停。
印第安人慣于行走,腳步輕快,徒步比騎馬竟慢不了多少。
地形上升得十分緩慢,直到接近帕裡瑪高地了才顯著些。
沼澤地區——也就是“埃斯特羅”隻在雨季才水窪窪的——目前由于炎熱而變得堅實,踩上去也不往下陷,隊伍直接就過去了,沒用繞行。
這條路與高莫領着雅克-艾洛赫他們走的路線成銳角,是傳教地與帕裡瑪高地之間最短的路徑。
從路上印下的腳印來看,就在幾天前,一支人數衆多的隊伍剛剛從這裡走過。
瓜哈裡布人離流向東南方的托裡達河漸漸遠了,他們一路上碰到托裡達河左岸的不少小支流,這個季節都已幹涸,因而并不構成行路的障礙。
但有幾片沼澤注滿常年蒸發不去的死水,無法通過,隻得繞行。
中午時分,埃斯佩朗特神父讓隊伍休息了半個小時,然後又出發了,行進得如此之快,到下午5點鐘,瓜哈裡布人已站在帕裡瑪高地的腳下,距離夏方榮所命名的“費爾迪南-德-萊塞普斯”山頭不遠。
瓜哈裡布人所處的地方不久前剛剛有人紮過營,冷卻的爐灰,吃剩的飯菜,草編的褥席,種種迹象表明頭天晚上還有人在此過夜,所以毫無疑問,阿爾法尼茲的基瓦匪幫——當然還有他們的俘虜——是往奧裡諾科河方向去了。
隊伍又休息了一個小時,馬匹也好吃些草,埃斯佩朗特神父獨自在一旁踱步。
他全部的思想都集中在印第少年口中說出的兩個名字上。
“馬夏爾中士,”他不斷喃喃念叨,“中士……在此地……往聖塔胡安娜來……” 然後,他又想到讓-德-凱爾默,這個尋找父親的孩子!這男孩是誰?上校沒有兒子呀!不!高莫弄錯了!不管怎樣,法國人都是自己的同胞,他們成了基瓦人的俘虜,就要把他們解救出來! 隊伍繼續前進,6點鐘抵達奧裡諾科河右岸。
出自帕裡瑪高地的水就是從這裡的峽口奔湧出來,1886年12月18日,一名英勇的探險者将法國國旗插在了河源。
高地的這一部分覆蓋着參天古樹,恐怕
埃斯佩朗特神父若是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去的話,當天房晚就會迫不及待地上路奔馳在草原上。
可是,阿爾法尼茲現在究竟在哪兒呢?……會不會仍在弗拉斯凱斯附近?……不會!照高莫說的,他應該在突襲得逞的第二天就離開了。
再者,為了他自身的安全起見,他也得遠離聖塔胡安娜,躲到高地附近的密林裡去,也可能會趕往奧裡諾科河上的托裡達河口,去搶劫旅客們留在那裡的船隻。
埃斯佩朗特神父意識到,在行動開始之前必須先偵察一番。
6點鐘,兩個印第安人跨上馬往弗拉斯凱斯涉水處奔去。
3個小時後他們回來了,沒有看到基瓦人的蹤影。
阿爾法尼茲是帶着手下過河到西邊的森林裡去了呢,還是往帕裡瑪高原的方向去了,以便沿着左岸抵達莫努瓦峰營地? 不知道,可是又必須得搞清楚,哪怕為此而耽誤一晚上。
又有兩個印第安人離開了傳教地,奉命去奧裡諾科河源那邊的草原上察看,阿爾法尼茲有可能直接沿河而下。
兩個印第安人走出了25公裡遠,第二天拂曉返回了聖塔胡安娜。
他們雖然沒有遇上基瓦人,但在草原上見着幾個布拉沃人,從他們口中探知基瓦匪幫往帕裡瑪高原去了。
看來,阿爾法尼茲正在趕往奧裡諾科河源,其意圖自然是襲擊莫努瓦峰營地。
因此,需要到帕裡瑪高原去截住他們,在上帝的幫助下,但願這一次能為本地徹底鏟除這幫惡徒。
太陽剛剛升起,埃斯佩朗特神父就離開了傳教地。
他率領的100多名瓜哈裡布人都受過專門的訓練,會使用新式武器。
勇敢的士兵們深知他們是去追擊老對手基瓦人,這次的目标不僅僅是要把他們打敗,而且要将其徹底消滅。
另有20幾名印第安人騎在馬上,護送一批手推車,車上裝着足夠吃好幾天的食物。
聖塔胡安娜村交給安赫魯斯修士管理,他會通過聯絡員與在外的軍隊保持密切聯系。
埃斯佩朗特神父騎烏走在隊伍最前面,他已脫去神父的長袍,換了一身活動更自如的裝束,頭戴盔形布帽,腳蹬皮靴。
馬鞍上挂着一支連發卡賓槍,腰間還插着一支左輪手槍。
神父的内心正翻江倒海,極度動蕩,但他不願顯露出來,隻是默默前行,沉思冥想。
印第安少年的話引起了他的困惑,他就像一個盲人,需要有人來使他重見光明,而他也不能肯定自己是否還能再見光明。
一行人出了聖塔胡安娜,踏上草原往東南而去——草原上林木蔥郁,帶刺的金合歡,嬌弱的恰帕羅,低矮的棕榈,風一吹葉片就搖擺不停。
印第安人慣于行走,腳步輕快,徒步比騎馬竟慢不了多少。
地形上升得十分緩慢,直到接近帕裡瑪高地了才顯著些。
沼澤地區——也就是“埃斯特羅”隻在雨季才水窪窪的——目前由于炎熱而變得堅實,踩上去也不往下陷,隊伍直接就過去了,沒用繞行。
這條路與高莫領着雅克-艾洛赫他們走的路線成銳角,是傳教地與帕裡瑪高地之間最短的路徑。
從路上印下的腳印來看,就在幾天前,一支人數衆多的隊伍剛剛從這裡走過。
瓜哈裡布人離流向東南方的托裡達河漸漸遠了,他們一路上碰到托裡達河左岸的不少小支流,這個季節都已幹涸,因而并不構成行路的障礙。
但有幾片沼澤注滿常年蒸發不去的死水,無法通過,隻得繞行。
中午時分,埃斯佩朗特神父讓隊伍休息了半個小時,然後又出發了,行進得如此之快,到下午5點鐘,瓜哈裡布人已站在帕裡瑪高地的腳下,距離夏方榮所命名的“費爾迪南-德-萊塞普斯”山頭不遠。
瓜哈裡布人所處的地方不久前剛剛有人紮過營,冷卻的爐灰,吃剩的飯菜,草編的褥席,種種迹象表明頭天晚上還有人在此過夜,所以毫無疑問,阿爾法尼茲的基瓦匪幫——當然還有他們的俘虜——是往奧裡諾科河方向去了。
隊伍又休息了一個小時,馬匹也好吃些草,埃斯佩朗特神父獨自在一旁踱步。
他全部的思想都集中在印第少年口中說出的兩個名字上。
“馬夏爾中士,”他不斷喃喃念叨,“中士……在此地……往聖塔胡安娜來……” 然後,他又想到讓-德-凱爾默,這個尋找父親的孩子!這男孩是誰?上校沒有兒子呀!不!高莫弄錯了!不管怎樣,法國人都是自己的同胞,他們成了基瓦人的俘虜,就要把他們解救出來! 隊伍繼續前進,6點鐘抵達奧裡諾科河右岸。
出自帕裡瑪高地的水就是從這裡的峽口奔湧出來,1886年12月18日,一名英勇的探險者将法國國旗插在了河源。
高地的這一部分覆蓋着參天古樹,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