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首往昔
關燈
小
中
大
在這種情況下,凱爾默太太不想一直等到丈夫打完仗再來接她,她想盡快和丈夫團聚。
1871年5月,她在聖-皮埃爾-馬提尼克登上了一艘開往利物浦的英國遊輪“諾頓”号。
讓娜當時隻有幾個月大。
她的侞母,一名克裡奧爾婦女也與她們同行。
凱爾默太太打算讓她跟着自己到布列塔尼的南特去,一直待到讓娜不需吃奶了再離開。
5月23日至24日的夜間,茫茫的大西洋上大霧彌漫。
“諾頓”号被來自斯坦德①的西班牙汽船“維戈”号給撞上了。
碰撞發生後,“諾頓”号幾乎立即就筆直地沉了下去,“維戈”号根本還沒來得及采取救援措施。
除了5名乘客和兩名船員外,“諾頓”号上的其他人全部遇難。
①西班牙港口,臨比斯開灣——譯者注 凱爾默夫人當時所在的艙室正好處于被撞的一側,她沒能及時跑出去。
侞母雖然抱着孩子跑上了甲闆,卻也照樣未能幸免。
然而襁褓中的讓娜卻奇迹般地得以逃生,還要歸功于“諾頓”号上的一名船員,他抱着孩子和另一名船員爬上了“維戈”号。
西班牙汽船的前部略有破損,但船上的機械設備都還完好。
“諾頓”号沉沒後,“維戈”号停在出事地點,放出小艇去打撈溺水者。
結果沒發現一個還活着的。
船隻得駛向安得列斯群島中最近的一個島嶼,8天後抵達。
逃生到“維戈”号上的幾個人從那兒返回家園去。
幸存者中有一對埃雷蒂亞夫婦,來自哈瓦那的富裕移民,想領養小讓娜。
可是孩子現在是否真的沒有親人了呢?沒人知道,“諾頓”号上的一名船員肯定地說孩子的母親是名法國人,可是他卻不知這位女士姓甚名什。
本來按照慣常的做法,乘客在上船時會把姓名登記在船長辦公室……可是,經過對撞船事故的調查,在“諾頓”号的乘客花名冊上卻沒有找到這位女士的姓名。
讓娜跟随養父母來到哈瓦那。
埃雷蒂亞夫婦也曾試圖搞清讓娜的身世,可是毫無結果,便不再理會,專注于撫養孩子。
他們給她取的名字湊巧是胡安娜。
女孩聰穎過人,學習勤奮,會講法語和西班牙語。
她對自己的來曆也很清楚,養父母從未對她隐瞞過。
因此她的心裡總萦繞着一個念頭:在遙遠的法國,她的父親也許正為她哭泣,為再也見不着她而絕望。
當凱爾默上校得知妻子和自己那尚未見過一眼的女兒都已葬身海底的噩耗時,他的悲痛簡直無以複加。
在那戰事紛擾的1871年,他沒能得知妻子決定從聖-皮埃爾-馬提尼克出發來和他團聚的消息,因而也不知道她乘上了“諾頓”号。
等他知道的時候,災難已經發生了。
他到處去打聽,卻什麼消息也沒有。
他隻能認為妻女已經和船上的大部分乘客和船員一起遇難了。
凱爾默上校痛不欲生,他是那麼摯愛他的妻子,而他的女兒連他的一吻都未能得到,就離開了他!雙重的打擊使得上校有些神志不清了。
他大病一場,如果不是忠心耿耿的馬夏爾在一旁精心照料的話,凱爾默一家之長恐怕也要撒手人寰了。
凱爾默上校最後終于恢複了健康,但過程是極其緩慢的。
1873年,他辭去了軍職,斷然放棄了曾給他帶來過無上榮耀并肯定會繼續為他提供美好前程的軍人生涯。
當時他才44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辭職後,凱爾默上校就隐居在南特附近,盧瓦爾河上的尚特奈的一座簡樸的房子裡。
他不再見任何朋友,身邊陪伴的隻有和他同時辭職的馬夏爾中士。
對凱爾默上校來說,他在人間的真情摯愛已經在命運的大海中永遠地沉沒了,而他自己則孤零零地被抛棄在空曠凄涼的海岸邊。
兩年後,凱爾默上校神秘消失了。
他以旅行為名離開了南特,馬夏爾中士徒勞地等了很長時間也沒見他回來。
他把一半财産——約一萬法郎的年金——經家庭公證人之手留給了忠實的老戰友。
另一半他兌換成現款帶走了……帶到哪兒去了?……這就是一個不解之謎了。
在贈與馬夏爾中士财産的同時,上校還附了一份聲明,這樣寫道: “我與我忠實勇敢的老兵永訣。
我已讓他分享了我的财産。
他不要去找我,尋找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
對他、對我所有的朋友、對這個世界來說,我已經死了,就如同我在人間最愛的人都已經死了一樣。
” 除此之外,凱爾默先生什麼也沒留。
馬夏爾中士無法接受再也不能見到自己的上校這一想法。
他到處去調查、尋問,想打聽出上校到底是去了什麼地方,在告别和遠
1871年5月,她在聖-皮埃爾-馬提尼克登上了一艘開往利物浦的英國遊輪“諾頓”号。
讓娜當時隻有幾個月大。
她的侞母,一名克裡奧爾婦女也與她們同行。
凱爾默太太打算讓她跟着自己到布列塔尼的南特去,一直待到讓娜不需吃奶了再離開。
5月23日至24日的夜間,茫茫的大西洋上大霧彌漫。
“諾頓”号被來自斯坦德①的西班牙汽船“維戈”号給撞上了。
碰撞發生後,“諾頓”号幾乎立即就筆直地沉了下去,“維戈”号根本還沒來得及采取救援措施。
除了5名乘客和兩名船員外,“諾頓”号上的其他人全部遇難。
①西班牙港口,臨比斯開灣——譯者注 凱爾默夫人當時所在的艙室正好處于被撞的一側,她沒能及時跑出去。
侞母雖然抱着孩子跑上了甲闆,卻也照樣未能幸免。
然而襁褓中的讓娜卻奇迹般地得以逃生,還要歸功于“諾頓”号上的一名船員,他抱着孩子和另一名船員爬上了“維戈”号。
西班牙汽船的前部略有破損,但船上的機械設備都還完好。
“諾頓”号沉沒後,“維戈”号停在出事地點,放出小艇去打撈溺水者。
結果沒發現一個還活着的。
船隻得駛向安得列斯群島中最近的一個島嶼,8天後抵達。
逃生到“維戈”号上的幾個人從那兒返回家園去。
幸存者中有一對埃雷蒂亞夫婦,來自哈瓦那的富裕移民,想領養小讓娜。
可是孩子現在是否真的沒有親人了呢?沒人知道,“諾頓”号上的一名船員肯定地說孩子的母親是名法國人,可是他卻不知這位女士姓甚名什。
本來按照慣常的做法,乘客在上船時會把姓名登記在船長辦公室……可是,經過對撞船事故的調查,在“諾頓”号的乘客花名冊上卻沒有找到這位女士的姓名。
讓娜跟随養父母來到哈瓦那。
埃雷蒂亞夫婦也曾試圖搞清讓娜的身世,可是毫無結果,便不再理會,專注于撫養孩子。
他們給她取的名字湊巧是胡安娜。
女孩聰穎過人,學習勤奮,會講法語和西班牙語。
她對自己的來曆也很清楚,養父母從未對她隐瞞過。
因此她的心裡總萦繞着一個念頭:在遙遠的法國,她的父親也許正為她哭泣,為再也見不着她而絕望。
當凱爾默上校得知妻子和自己那尚未見過一眼的女兒都已葬身海底的噩耗時,他的悲痛簡直無以複加。
在那戰事紛擾的1871年,他沒能得知妻子決定從聖-皮埃爾-馬提尼克出發來和他團聚的消息,因而也不知道她乘上了“諾頓”号。
等他知道的時候,災難已經發生了。
他到處去打聽,卻什麼消息也沒有。
他隻能認為妻女已經和船上的大部分乘客和船員一起遇難了。
凱爾默上校痛不欲生,他是那麼摯愛他的妻子,而他的女兒連他的一吻都未能得到,就離開了他!雙重的打擊使得上校有些神志不清了。
他大病一場,如果不是忠心耿耿的馬夏爾在一旁精心照料的話,凱爾默一家之長恐怕也要撒手人寰了。
凱爾默上校最後終于恢複了健康,但過程是極其緩慢的。
1873年,他辭去了軍職,斷然放棄了曾給他帶來過無上榮耀并肯定會繼續為他提供美好前程的軍人生涯。
當時他才44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辭職後,凱爾默上校就隐居在南特附近,盧瓦爾河上的尚特奈的一座簡樸的房子裡。
他不再見任何朋友,身邊陪伴的隻有和他同時辭職的馬夏爾中士。
對凱爾默上校來說,他在人間的真情摯愛已經在命運的大海中永遠地沉沒了,而他自己則孤零零地被抛棄在空曠凄涼的海岸邊。
兩年後,凱爾默上校神秘消失了。
他以旅行為名離開了南特,馬夏爾中士徒勞地等了很長時間也沒見他回來。
他把一半财産——約一萬法郎的年金——經家庭公證人之手留給了忠實的老戰友。
另一半他兌換成現款帶走了……帶到哪兒去了?……這就是一個不解之謎了。
在贈與馬夏爾中士财産的同時,上校還附了一份聲明,這樣寫道: “我與我忠實勇敢的老兵永訣。
我已讓他分享了我的财産。
他不要去找我,尋找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
對他、對我所有的朋友、對這個世界來說,我已經死了,就如同我在人間最愛的人都已經死了一樣。
” 除此之外,凱爾默先生什麼也沒留。
馬夏爾中士無法接受再也不能見到自己的上校這一想法。
他到處去調查、尋問,想打聽出上校到底是去了什麼地方,在告别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