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馬裡帕雷”和“加裡内塔”

關燈
頭腦聰慧,他手下的9名船員也都是身強力壯,技術娴熟的印第安人,使用篙、纖繩和獨木舟在他們是駕輕就熟的事情。

    他們要的價自然不低,可是跟解決瓜維亞雷-奧裡諾科-阿塔巴布的源頭這樣重要的問題比起來,誰還在乎租條船的價錢呢!…… 可以說,讓-德-凱爾默和馬夏爾中士租到的船也不錯——船員也是9個巴尼瓦印第安人,船老大是個一半印第安血統、一半西班牙血統的混血,持有官方頒發的技術合格證書。

    他名叫瓦爾戴斯,聖費爾南多再往南的上遊地區他也曾到過,如果旅客們需要去的話,他樂意奉陪。

    不過這是以後的事,要看在聖費爾南多能收集到多少凱爾默上校的消息。

     兩艘“法爾卡”的名字都很有特色,米蓋爾、費裡佩和瓦裡納斯乘的那條叫“馬裡帕雷”,取自奧裡諾科河上一個島的名字。

    馬夏爾和讓乘的那條叫“加裡内塔”,取自另一個島的名字。

    兩條船水線以上都是白色,而船殼則是黑色的。

     不用說,兩條船要結伴而行,誰也不會刻意甩下對方。

    奧裡諾科不是密西西比,法爾卡也不同于汽船,它們不會去競争,去創造什麼速度紀錄。

    再說在奧裡諾科河上行船時刻要提防沿岸草原上印第安人的襲擊,人多一點兒的話可以起些威懾作用。

     馬裡帕雷和加裡内塔若不是要置辦一些物品的話,當天晚上就可以出發。

    航行到聖費爾南多需要好幾個星期,這期間必需的物品在凱卡臘的商人那兒都可以買到。

    等到了聖費爾南多,可以在當地購置返程所需的東西。

    商人們的貨品應有盡有,罐頭、衣服、彈藥、釣具、打獵用品等等,隻要用皮阿斯特付帳,成交是很容易的。

     奧裡諾科河兩岸獵物遍地,水中魚類豐富,旅客們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

    米蓋爾是個出色的獵手,馬夏爾的卡賓槍也使得出神入化。

    就連讓手中那杆輕巧的步槍也不時派上用場。

    但不能一天到晚隻吃魚和肉,還要帶上些茶葉、糖、肉幹、蔬菜罐頭、木薯粉(用來代替玉米面或小麥粉)、小桶裝的塔菲亞酒和燒酒。

    燃料就不用帶了,兩岸森林那麼繁茂,木頭是不愁找不到的。

    為了禦寒,更确切地說是為了防潮而需要的羊毛毯在委内瑞拉也是大路貨,哪個鎮上都買得到。

     不過置辦這些物品還是用了好幾天時間。

    但用不着為這段耽擱而感到遺憾,因為連着兩天天氣都非常糟糕。

    凱卡臘遭到狂風的襲擊,印第安人把這種風叫做“秋巴斯科”。

    風從西南呼嘯而來,挾帶着傾盆大雨,奧裡諾科河的水漲了一大截。

     馬夏爾和讓已經提前體驗到了在奧裡諾科河上航行的不易。

    一旦漲水或刮風的話,法爾卡就無法繼續航行了,它會被水淹沒,被風掀翻。

    到時候隻能返回凱卡臘,說不定損失還會相當慘重。

     對天氣的意外惡化,米蓋爾、費裡佩和瓦裡納斯是以坦然認命的态度接受的。

    他們并不着急,行程拖上幾個星期也無所謂。

    馬夏爾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他氣急敗壞,嘟嘟噜噜,用法語和西班牙語裡所有的髒字眼兒咒罵着漲水和狂風,讓不得不盡力安慰他。

     “光有勇氣是不夠的,我的好馬夏爾,”讓一遍遍地說,“還要培養耐心,因為我們要做的事情是非常需要耐心的……” “耐心我會有的,讓,可是這該死的奧裡諾科河,它為什麼一上來就表現得那麼不友好呢?” “好好想想吧,叔叔!……它以後再好好表現豈不是對我們更有利?……說不定到時候我們得一直上到源頭呢……” “是的,說不定……”馬夏爾喃喃道,“誰知道等待我們的是什麼呢!……” 到了20日,“秋巴斯科”明顯減弱了,風向也轉向北面。

    如果能穩定住的話,對船隻的航行是有利的。

    同時,水位也降低了,恢複到了先前的狀态。

    馬爾圖斯和瓦爾戴斯說船第二天上午就可啟航。

     出發的時候風和日麗。

    10點來鐘,鎮上的居民就聚集到了岸邊。

    每隻船的桅杆上都有一面委内瑞拉國旗迎風招展。

    米蓋爾、費裡佩和瓦裡納斯站在“馬裡帕雷”船頭,向朝他們歡呼的當地居民緻意。

     米蓋爾轉身沖着“加裡内塔”喊道: “一路順風,中士先生!”他的語調充滿了歡樂。

     “一路順風,先生,”老兵答道,“因為如果你們順利的話……” “那大家就都會順利,”米蓋爾說,“因為咱們是在共同行動嘛!” 篙抵住河岸,帆升到了頂,在一片歡呼聲中,兩條船乘着一股清風來到河流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