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西蒙·玻利瓦爾号”上
關燈
小
中
大
眼裡。
“真夠鹵的,這個法國人,”米蓋爾對身邊的瓦裡納斯說。
“一個當兵的,不用多講了!”對方回答。
看來,老士官的着裝的确像軍人,讓人一下子就認出了他的身分。
午飯前,馬夏爾喝了幾口“阿尼紮多”,一種甘蔗和茴香混釀的燒酒,據他自己說,空腹喝酒可以“殺腸蟲”。
讓則對烈性飲料不感興趣,用不着在飯前喝開胃酒,他挨着叔叔坐在飯廳的盡頭,中士的臉色如此吓人,誰也不敢坐到他旁邊去。
三位地理學家坐在飯桌的中部,一切話題都圍繞着他們展開。
他們此行的目的使得乘客們不能不對他們的話感到極大的興趣,讓津津有味地聽着他們所說的,而馬夏爾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
菜肴很豐富,卻不甚可口,不過在奧裡諾科河上也隻能将就了:“比斯特卡”粘粘乎乎,仿佛從橡膠樹上摘下來的一般,葷雜燴泡在橘黃色的調味汁中,用鐵扡插着吃的煮雞蛋,炖很長時間才能嚼得爛的家禽。
可若是到了河流的上遊,那可連這樣的東西也吃不上了。
水果則以香蕉為最多,或者直接吃,或者和糖蜜攪在一起做成香蕉醬。
面包?味道相當好——其實就是玉米窩窩。
酒?味道又差,價錢又貴。
這頓午餐的具體情形就是如此。
最後要說的是,它很快就被吃了個精光。
下午,西蒙-玻利瓦爾号經過貝爾納維耶島。
衆多的島嶼使得奧裡諾科河再次變窄,汽船的主動輪要加倍猛烈地打水才能逆流前進。
好在船長技術娴熟,乘客們不用擔心有擱淺的危險。
左岸出現了大量的小河灣,兩邊長着茂密的林木,尤其是在隻有30幾個居民的小村阿爾馬森那邊。
8年前夏方榮看到的也是這樣一番景象。
兩條小河巴裡和利瑪流入奧裡諾科,在它們的河口處是大叢大叢的苦配巴香膠樹,在樹幹上割個口子樹汁就流出來,運出去能賣好價錢,棕榈樹也多得數不清。
兩岸到處跳動着一群群的猴子,它們的肉,比起乘客們中午沒嚼動晚上還會被端上餐桌的“比斯特卡”,恐怕也好吃不到哪兒去。
使奧裡諾科河的航行變得艱難的不僅僅是河中小島,還有河道中間不時突然冒出的礁石。
但西蒙-玻利瓦爾号還是安全地繞過了每一塊礁石,在行進了25至30法裡之後,于晚上在莫依塔科村停了下來。
天空中濃雲密布,又沒有月亮,夜裡會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如果繼續向前走的話太冒險了,因此船将一直等到第二天早晨。
晚上9點,馬夏爾覺得休息時間到了,讓也不願違抗叔叔的命令。
兩人回到各自的房間,在船的第二層,靠近船尾方向。
室内隻有一張簡陋的木闆床、一條薄被和一張當地人叫做“埃斯特拉”的席子——在熱帶地區,這些卧具也足夠了。
少年脫衣躺下,馬夏爾則用“托爾多”,一種平紋細布給少年把床遮了一遮,權作蚊帳,這樣做完全有必要,奧裡諾科河上的蚊子毒得很。
馬夏爾可不願讓侄子受到哪怕是一隻該死的蚊子的叮咬。
他自己則不用做什麼防範工作,因為他的皮硬得幾乎啃不動,蚊子碰上他可得費一番勁兒,再說蚊子叮上來他不會打嘛。
在這些措施的保護下,讓一覺安穩地睡到了天亮,帳外無數的蚊子嗡嗡了一夜也未能得逞。
第二天一大早西蒙-玻利瓦爾号就又出發了。
船一直沒有熄火,一層甲闆上堆放着船員們夜裡從岸邊樹林裡砍來的木材。
莫依塔科村左右各有一個小港灣,汽船就是在其中的一個裡面停泊了一夜。
村子原來曾是西班牙傳教團的一個基地,一座座小屋甚為精巧美觀。
夏方榮曾在村裡尋找克雷沃博士①的一個同伴弗朗索瓦-比爾邦的墳墓,可惜他轉遍了村子的墓地也沒有找到。
西蒙-玻利瓦爾号出了小港灣,河馬上轉了一個彎,莫依塔科村一眨眼就不見了。
①于勒-克雷沃(1847-1882年),法國探險家,考察過亞馬遜和奧裡諾科河域,在探險中被印第安人所殺——譯者注 這一天經過的地方有聖塔克魯茲,左岸一個20多間茅屋組成的小樹,然後是瓜那萊斯島,從前傳教士們居住的地方,河流在島附近又有一個小灣,先向南,又折向西。
再就是經過了“死人島”。
汽船一路上越過了好幾個“拉烏達爾”,即由于河床變窄而形成的急流。
若是換了劃槳小舟或帆船,過這樣的急流會把船夫累得筋疲力盡,但對西蒙-玻利瓦爾号來說,隻不過多燒一些燃料而已。
閥門哧哧地響着,明輪轉動着它巨大的槳闆更加猛烈地撥動着水流。
就這樣汽船順利地從急流上駛了過去,其中包括“地獄之門”,上遊馬塔帕羅島方向的一個急流,讓從書上也找到了。
“看來,”馬夏爾中士對少年說,“這個法國
“真夠鹵的,這個法國人,”米蓋爾對身邊的瓦裡納斯說。
“一個當兵的,不用多講了!”對方回答。
看來,老士官的着裝的确像軍人,讓人一下子就認出了他的身分。
午飯前,馬夏爾喝了幾口“阿尼紮多”,一種甘蔗和茴香混釀的燒酒,據他自己說,空腹喝酒可以“殺腸蟲”。
讓則對烈性飲料不感興趣,用不着在飯前喝開胃酒,他挨着叔叔坐在飯廳的盡頭,中士的臉色如此吓人,誰也不敢坐到他旁邊去。
三位地理學家坐在飯桌的中部,一切話題都圍繞着他們展開。
他們此行的目的使得乘客們不能不對他們的話感到極大的興趣,讓津津有味地聽着他們所說的,而馬夏爾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
菜肴很豐富,卻不甚可口,不過在奧裡諾科河上也隻能将就了:“比斯特卡”粘粘乎乎,仿佛從橡膠樹上摘下來的一般,葷雜燴泡在橘黃色的調味汁中,用鐵扡插着吃的煮雞蛋,炖很長時間才能嚼得爛的家禽。
可若是到了河流的上遊,那可連這樣的東西也吃不上了。
水果則以香蕉為最多,或者直接吃,或者和糖蜜攪在一起做成香蕉醬。
面包?味道相當好——其實就是玉米窩窩。
酒?味道又差,價錢又貴。
這頓午餐的具體情形就是如此。
最後要說的是,它很快就被吃了個精光。
下午,西蒙-玻利瓦爾号經過貝爾納維耶島。
衆多的島嶼使得奧裡諾科河再次變窄,汽船的主動輪要加倍猛烈地打水才能逆流前進。
好在船長技術娴熟,乘客們不用擔心有擱淺的危險。
左岸出現了大量的小河灣,兩邊長着茂密的林木,尤其是在隻有30幾個居民的小村阿爾馬森那邊。
8年前夏方榮看到的也是這樣一番景象。
兩條小河巴裡和利瑪流入奧裡諾科,在它們的河口處是大叢大叢的苦配巴香膠樹,在樹幹上割個口子樹汁就流出來,運出去能賣好價錢,棕榈樹也多得數不清。
兩岸到處跳動着一群群的猴子,它們的肉,比起乘客們中午沒嚼動晚上還會被端上餐桌的“比斯特卡”,恐怕也好吃不到哪兒去。
使奧裡諾科河的航行變得艱難的不僅僅是河中小島,還有河道中間不時突然冒出的礁石。
但西蒙-玻利瓦爾号還是安全地繞過了每一塊礁石,在行進了25至30法裡之後,于晚上在莫依塔科村停了下來。
天空中濃雲密布,又沒有月亮,夜裡會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如果繼續向前走的話太冒險了,因此船将一直等到第二天早晨。
晚上9點,馬夏爾覺得休息時間到了,讓也不願違抗叔叔的命令。
兩人回到各自的房間,在船的第二層,靠近船尾方向。
室内隻有一張簡陋的木闆床、一條薄被和一張當地人叫做“埃斯特拉”的席子——在熱帶地區,這些卧具也足夠了。
少年脫衣躺下,馬夏爾則用“托爾多”,一種平紋細布給少年把床遮了一遮,權作蚊帳,這樣做完全有必要,奧裡諾科河上的蚊子毒得很。
馬夏爾可不願讓侄子受到哪怕是一隻該死的蚊子的叮咬。
他自己則不用做什麼防範工作,因為他的皮硬得幾乎啃不動,蚊子碰上他可得費一番勁兒,再說蚊子叮上來他不會打嘛。
在這些措施的保護下,讓一覺安穩地睡到了天亮,帳外無數的蚊子嗡嗡了一夜也未能得逞。
第二天一大早西蒙-玻利瓦爾号就又出發了。
船一直沒有熄火,一層甲闆上堆放着船員們夜裡從岸邊樹林裡砍來的木材。
莫依塔科村左右各有一個小港灣,汽船就是在其中的一個裡面停泊了一夜。
村子原來曾是西班牙傳教團的一個基地,一座座小屋甚為精巧美觀。
夏方榮曾在村裡尋找克雷沃博士①的一個同伴弗朗索瓦-比爾邦的墳墓,可惜他轉遍了村子的墓地也沒有找到。
西蒙-玻利瓦爾号出了小港灣,河馬上轉了一個彎,莫依塔科村一眨眼就不見了。
①于勒-克雷沃(1847-1882年),法國探險家,考察過亞馬遜和奧裡諾科河域,在探險中被印第安人所殺——譯者注 這一天經過的地方有聖塔克魯茲,左岸一個20多間茅屋組成的小樹,然後是瓜那萊斯島,從前傳教士們居住的地方,河流在島附近又有一個小灣,先向南,又折向西。
再就是經過了“死人島”。
汽船一路上越過了好幾個“拉烏達爾”,即由于河床變窄而形成的急流。
若是換了劃槳小舟或帆船,過這樣的急流會把船夫累得筋疲力盡,但對西蒙-玻利瓦爾号來說,隻不過多燒一些燃料而已。
閥門哧哧地響着,明輪轉動着它巨大的槳闆更加猛烈地撥動着水流。
就這樣汽船順利地從急流上駛了過去,其中包括“地獄之門”,上遊馬塔帕羅島方向的一個急流,讓從書上也找到了。
“看來,”馬夏爾中士對少年說,“這個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