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擱淺
關燈
小
中
大
近晚上五點鐘時刮起來的海風(“瑞普頓”号還曾經想憑借風勢行船)
沒能持久。
風勢漸漸變弱,直到完全平息下來,海水的翻騰攪動也退變成海面 的輕波微瀾。
四十八小時前一直籠罩着這片太平洋海域的濃霧重又蔓延開來。
“聖—埃諾克”号想出動小船下海時碰上了礁石。
難道“瑞普頓”号失事也是 出于相同的原因嗎……?是英國船不及“聖—埃諾克”号運氣,觸礁之後沉了船嗎 ……?不過,不管怎樣,“聖—埃諾克”号雖然沒有沉船,卻也還是擱了淺。
由于随時都有淹沒的危險,所以就不可能派小船援助英國船員了。
布卡爾先生及其船員先是茫然錯愕。
觸礁的原因何在……?晚上近五點時刮起的海風對“聖—埃諾克”号的影響并 不大……船尾撞上了這塊礁石,會不會是在一股暗流的作用下,不知不覺地發生的 呢……?這裡面有些情況很難解釋,況且現在也還不是時候。
前面已經說過,震動比較輕微。
可是船尾撞了兩下之後,雖然沒有脫舵,卻有 一股海浪沖上了甲闆。
幸好,桅杆巍然不動,支索和橫桁也還撐得住。
船底沒有撞漏,看來不會像“瑞普頓”号一樣沉沒。
甚至隻差幾寸,水就可能 達到吃水線從而脫身出海了!…… 隻是碰撞卻導緻系鲸纜繩繃斷,海水沖走了鲸魚的殘軀。
已經無暇顧念損失了百十來桶的鲸油。
“聖—埃諾克”号觸礁擱了淺,得擺脫 困境才是。
事出以後,奧立維師傅小心避免和讓—瑪麗·卡比杜林講話。
如若不然,箍桶 匠肯定會不失時機地對他說: “怎麼樣……結局才剛剛開始呢!”布卡爾先生則與大副在艉樓上商談着。
“這麼說,這片太平洋海域有淺灘了……?”厄爾托先生說。
“我隻是想……”布卡爾先生朗聲說,“可以肯定的是,在地圖上千島群島與 阿留申群島之間并沒有标注任何淺灘。
”确實,連最新的地圖上,在120°到160 °子午線與50°緯線相交的洋域上也沒标示有淺灘和暗礁。
事實上,六十個小時以 來,大霧迷漫,布卡爾船長無法測出海船的緯度位置。
不過,根據最後一次觀測, 海船距離阿留申群島大概有兩千海裡。
從測量當天10月19日算起,風或者洋流 都不可能使“聖—埃諾克”号駛出這段距離。
可又隻有在阿留申群島邊緣才可能發生觸礁的。
布卡爾船長下到高級船員休息室,打開地圖攤在桌上,仔細研讀起來,他粗略 估計出三天之内走過的行程,再用羅經測定海船的位置。
看來,甚至即使将航行路 線順勢延長兩千海裡直到阿留申群島,也不會撞到一處暗礁的…… “可是,”菲約爾醫生分析,“難道不可能是這些地圖繪制成以後,這一帶的 地殼又擡升了嗎……?”“海底擡升……?”布卡爾先生說,他似乎并不排除這種 假設。
由于别無其他假設,就姑且接受這一假設,是不是有些欠妥當呢……?可難道 海底就不可能在深成力的作用下突然上升,漸漸隆起,升至海面嗎……?在仍有火 山噴發的地區,尚不乏這類地殼運動現象的例子吧……?實際上,這片海域不是正 處在一座火山島附近嗎……?兩個半月以前路經這裡時,難道沒有望見北面烏尼馬 克島的荞查爾旦瓦的熊熊烈煙嗎……?盡管在某種程度上,這一解釋尚說得過去, 可就像大家很快就會知道的那樣,多數船員會反對這個說法。
不管原因何在,畢竟“聖—埃諾克”号擱淺确屬事實。
奧立維師傅前後檢查了 一番,發現龍骨之下水深才不過四五尺。
布卡爾先生考慮先檢查一下貨艙。
讓—瑪麗·卡比杜林和木匠菲呂确認海水沒 有滲入甲闆,可以肯定,觸礁之後沒有發生漏水現象。
總之,要等到第二天才能确定太平洋這處暗礁的性狀,也許在壞天氣到來之前, 大家還可以把“聖—埃諾克”号拖曳出來呢……?長夜漫漫。
高級船員沒回各自的 船艙,水手們也沒回艙位。
得準備随機應變。
龍骨時而
風勢漸漸變弱,直到完全平息下來,海水的翻騰攪動也退變成海面 的輕波微瀾。
四十八小時前一直籠罩着這片太平洋海域的濃霧重又蔓延開來。
“聖—埃諾克”号想出動小船下海時碰上了礁石。
難道“瑞普頓”号失事也是 出于相同的原因嗎……?是英國船不及“聖—埃諾克”号運氣,觸礁之後沉了船嗎 ……?不過,不管怎樣,“聖—埃諾克”号雖然沒有沉船,卻也還是擱了淺。
由于随時都有淹沒的危險,所以就不可能派小船援助英國船員了。
布卡爾先生及其船員先是茫然錯愕。
觸礁的原因何在……?晚上近五點時刮起的海風對“聖—埃諾克”号的影響并 不大……船尾撞上了這塊礁石,會不會是在一股暗流的作用下,不知不覺地發生的 呢……?這裡面有些情況很難解釋,況且現在也還不是時候。
前面已經說過,震動比較輕微。
可是船尾撞了兩下之後,雖然沒有脫舵,卻有 一股海浪沖上了甲闆。
幸好,桅杆巍然不動,支索和橫桁也還撐得住。
船底沒有撞漏,看來不會像“瑞普頓”号一樣沉沒。
甚至隻差幾寸,水就可能 達到吃水線從而脫身出海了!…… 隻是碰撞卻導緻系鲸纜繩繃斷,海水沖走了鲸魚的殘軀。
已經無暇顧念損失了百十來桶的鲸油。
“聖—埃諾克”号觸礁擱了淺,得擺脫 困境才是。
事出以後,奧立維師傅小心避免和讓—瑪麗·卡比杜林講話。
如若不然,箍桶 匠肯定會不失時機地對他說: “怎麼樣……結局才剛剛開始呢!”布卡爾先生則與大副在艉樓上商談着。
“這麼說,這片太平洋海域有淺灘了……?”厄爾托先生說。
“我隻是想……”布卡爾先生朗聲說,“可以肯定的是,在地圖上千島群島與 阿留申群島之間并沒有标注任何淺灘。
”确實,連最新的地圖上,在120°到160 °子午線與50°緯線相交的洋域上也沒标示有淺灘和暗礁。
事實上,六十個小時以 來,大霧迷漫,布卡爾船長無法測出海船的緯度位置。
不過,根據最後一次觀測, 海船距離阿留申群島大概有兩千海裡。
從測量當天10月19日算起,風或者洋流 都不可能使“聖—埃諾克”号駛出這段距離。
可又隻有在阿留申群島邊緣才可能發生觸礁的。
布卡爾船長下到高級船員休息室,打開地圖攤在桌上,仔細研讀起來,他粗略 估計出三天之内走過的行程,再用羅經測定海船的位置。
看來,甚至即使将航行路 線順勢延長兩千海裡直到阿留申群島,也不會撞到一處暗礁的…… “可是,”菲約爾醫生分析,“難道不可能是這些地圖繪制成以後,這一帶的 地殼又擡升了嗎……?”“海底擡升……?”布卡爾先生說,他似乎并不排除這種 假設。
由于别無其他假設,就姑且接受這一假設,是不是有些欠妥當呢……?可難道 海底就不可能在深成力的作用下突然上升,漸漸隆起,升至海面嗎……?在仍有火 山噴發的地區,尚不乏這類地殼運動現象的例子吧……?實際上,這片海域不是正 處在一座火山島附近嗎……?兩個半月以前路經這裡時,難道沒有望見北面烏尼馬 克島的荞查爾旦瓦的熊熊烈煙嗎……?盡管在某種程度上,這一解釋尚說得過去, 可就像大家很快就會知道的那樣,多數船員會反對這個說法。
不管原因何在,畢竟“聖—埃諾克”号擱淺确屬事實。
奧立維師傅前後檢查了 一番,發現龍骨之下水深才不過四五尺。
布卡爾先生考慮先檢查一下貨艙。
讓—瑪麗·卡比杜林和木匠菲呂确認海水沒 有滲入甲闆,可以肯定,觸礁之後沒有發生漏水現象。
總之,要等到第二天才能确定太平洋這處暗礁的性狀,也許在壞天氣到來之前, 大家還可以把“聖—埃諾克”号拖曳出來呢……?長夜漫漫。
高級船員沒回各自的 船艙,水手們也沒回艙位。
得準備随機應變。
龍骨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