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瑪格麗特海灣
關燈
小
中
大
自起風後,布卡爾船長不無道理地想到“聖—埃諾克”号不必再擔心北回歸線
附近無風無浪了。
海船會在季末趕到聖瑪格麗特海灣,不再耽擱。
事實也确為如此。
在這片海灣出沒的鲸魚一般會在小鲸出生時來到這裡,然後再回遊到北太平洋海域。
“聖—埃諾克”号已有半艙的存油,并且可能還會有機會添上幾百桶的。
可是,如果正如我們猜測,路遇的英船尚未開始獵鲸;如果同樣不出我們所料, 它打算到瑪格麗特海灣再動手的話,那麼鑒于漁季将近尾聲,它恐怕無法在那裡裝 滿貨艙了。
5月13日,在回歸線處觀測,美洲海岸在望。
起初,先是看見了加利福尼亞 半島頂端的聖盧卡斯海角,這座半島環抱着與之同名的海灣,海灣對面正是墨西哥 薩諾阿海岸。
“聖—埃諾克”号沿岸而上,路經幾座小島,島上栖息着小山羊、海豹和數不 勝數的鳥群。
靠岸的小船由優秀的獵手厄爾托率領,從不空船而歸。
海豹,剝肉取皮留用;小山羊,切成塊,取肉而食,可謂上等美味。
海風從西南方向徐徐吹來,“聖—埃諾克”号繼續沿岸而行,左舷行過龜灣。
在海灣裡,停泊着一些海船,大概是準備獵捕海象的吧。
5月7日,晚上七點時分,布卡爾船長來到了瑪格麗特灣入口處,他打算在此 抛錨停船。
天色已晚,出于謹慎,船長下令朝外海小帆逆風換搶行船,以便第二天 早晨日出以後回到海道入口處。
這時,洋流逆風流動,發出汩汩的響聲,仿佛海船行至淺灘處一般。
行船者不 免會擔心水深不夠。
于是,布卡爾先生派出兩條獨木船,帶上測深纜繩,以便精确 地測出水深。
測量結果平均為十五到二十尋,船長如釋重負。
海船于是進入航道,很快就來到了瑪格麗特灣。
了望船員沒再發現那艘英國三桅船。
也許那船另找鲸魚更多的海域去了。
沒人 為不能再與它同行而感到遺憾。
由于海灣四面環繞着片片沙灘,“聖—埃諾克”号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向前行駛。
布卡爾先生也許來過這片海灣;可是,由于沙性流動,所以認清航道就猶為重要。
因此,海船來到一個十分避風的小海灣,抛了錨。
系帆抛錨停畢,左舷三條獨木舟離船登陸,去岩石和沙灘之上撿拾綴錦蛤和上 好貝殼。
另外,這片海域裡有各類海魚穿梭流動,鲻魚、鲑魚、隆頭魚等等,海豹、 海龜也不少,鲨魚不見其多。
在海邊茂密的森林裡還能撿到木材。
瑪格麗特海灣有三十到三十五海裡,即十餘古裡長。
為保證行船安然無恙,必 須順整條航道航行,因為航道兩邊常有沙灘或岩石,寬度不過四五十米。
為确保船行無阻,布卡爾船長讓人撿來一些巨石,上面系上纜繩,纜繩的另一 端固定在一隻封閉的木桶上。
這是水手們在航道兩側放置的浮标,可以标示出水道 的蜿蜒曲折。
由于退潮的緣故,海船被迫每二十四小時停船兩次,所以要到達至少兩古裡之 外的滌瀉湖區需要不下近四天的時間。
停船期間,厄爾托先生帶着兩名二副離舟登岸,到附近去打獵。
他們打到了許 多小山羊和豺,這類動物,附近的樹林裡有很多。
在此期間,水手們則忙着捉牡蛎、 釣魚。
5月11日下午,“聖—埃諾克”号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抛錨停船。
錨地選在一片小灣三鍊遠處。
小灣北部坐落着一片綠樹茵然的山崗。
别處海岸 平坦,沙灘遍布,中間有兩片渾圓狹長的半島突出來,島上到處是紋路筆直的黑石。
小灣位于瀉湖的西岸,雖然位處淺海,水量卻總是很足,海船因而不必擔心在此擱 淺。
此外,在太平洋的這片海域,海潮一般不很兇猛,不管是朔日還是望日時節, 漲潮的最高水位與退潮的最低水位之間相差都超不過兩尋半。
真是選中了一塊寶地。
船員們無須遠行就能打到柴禾。
山崗間蜿蜒奔流的小溪 正是一處方便的淡水取用地。
不言而喻,“聖—埃諾克”号并非定于一點寸步不動。
獨木舟出動,馳騁瀉湖 内外捕鲸時,如若風向合适,“聖—埃諾克”号就會迅速開航援手。
“聖—埃諾克”号抵達四十八小時後,一艘三桅帆船出現在海上四海裡處。
船 員們很快就認出了這隻英國船。
據後來了解得知,原來是貝爾法斯特的“瑞普頓” 号,——船長凱甯,大副斯脫克——來到瑪格麗特海灣開始動手捕鲸。
隻見那船并不到“聖—埃諾克”号所在的小灣找尋錨地。
相反,卻徑向瀉湖盡 頭駛去,在湖邊抛了錨。
因僅距兩海裡半之遙,所以依然望得
海船會在季末趕到聖瑪格麗特海灣,不再耽擱。
事實也确為如此。
在這片海灣出沒的鲸魚一般會在小鲸出生時來到這裡,然後再回遊到北太平洋海域。
“聖—埃諾克”号已有半艙的存油,并且可能還會有機會添上幾百桶的。
可是,如果正如我們猜測,路遇的英船尚未開始獵鲸;如果同樣不出我們所料, 它打算到瑪格麗特海灣再動手的話,那麼鑒于漁季将近尾聲,它恐怕無法在那裡裝 滿貨艙了。
5月13日,在回歸線處觀測,美洲海岸在望。
起初,先是看見了加利福尼亞 半島頂端的聖盧卡斯海角,這座半島環抱着與之同名的海灣,海灣對面正是墨西哥 薩諾阿海岸。
“聖—埃諾克”号沿岸而上,路經幾座小島,島上栖息着小山羊、海豹和數不 勝數的鳥群。
靠岸的小船由優秀的獵手厄爾托率領,從不空船而歸。
海豹,剝肉取皮留用;小山羊,切成塊,取肉而食,可謂上等美味。
海風從西南方向徐徐吹來,“聖—埃諾克”号繼續沿岸而行,左舷行過龜灣。
在海灣裡,停泊着一些海船,大概是準備獵捕海象的吧。
5月7日,晚上七點時分,布卡爾船長來到了瑪格麗特灣入口處,他打算在此 抛錨停船。
天色已晚,出于謹慎,船長下令朝外海小帆逆風換搶行船,以便第二天 早晨日出以後回到海道入口處。
這時,洋流逆風流動,發出汩汩的響聲,仿佛海船行至淺灘處一般。
行船者不 免會擔心水深不夠。
于是,布卡爾先生派出兩條獨木船,帶上測深纜繩,以便精确 地測出水深。
測量結果平均為十五到二十尋,船長如釋重負。
海船于是進入航道,很快就來到了瑪格麗特灣。
了望船員沒再發現那艘英國三桅船。
也許那船另找鲸魚更多的海域去了。
沒人 為不能再與它同行而感到遺憾。
由于海灣四面環繞着片片沙灘,“聖—埃諾克”号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向前行駛。
布卡爾先生也許來過這片海灣;可是,由于沙性流動,所以認清航道就猶為重要。
因此,海船來到一個十分避風的小海灣,抛了錨。
系帆抛錨停畢,左舷三條獨木舟離船登陸,去岩石和沙灘之上撿拾綴錦蛤和上 好貝殼。
另外,這片海域裡有各類海魚穿梭流動,鲻魚、鲑魚、隆頭魚等等,海豹、 海龜也不少,鲨魚不見其多。
在海邊茂密的森林裡還能撿到木材。
瑪格麗特海灣有三十到三十五海裡,即十餘古裡長。
為保證行船安然無恙,必 須順整條航道航行,因為航道兩邊常有沙灘或岩石,寬度不過四五十米。
為确保船行無阻,布卡爾船長讓人撿來一些巨石,上面系上纜繩,纜繩的另一 端固定在一隻封閉的木桶上。
這是水手們在航道兩側放置的浮标,可以标示出水道 的蜿蜒曲折。
由于退潮的緣故,海船被迫每二十四小時停船兩次,所以要到達至少兩古裡之 外的滌瀉湖區需要不下近四天的時間。
停船期間,厄爾托先生帶着兩名二副離舟登岸,到附近去打獵。
他們打到了許 多小山羊和豺,這類動物,附近的樹林裡有很多。
在此期間,水手們則忙着捉牡蛎、 釣魚。
5月11日下午,“聖—埃諾克”号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抛錨停船。
錨地選在一片小灣三鍊遠處。
小灣北部坐落着一片綠樹茵然的山崗。
别處海岸 平坦,沙灘遍布,中間有兩片渾圓狹長的半島突出來,島上到處是紋路筆直的黑石。
小灣位于瀉湖的西岸,雖然位處淺海,水量卻總是很足,海船因而不必擔心在此擱 淺。
此外,在太平洋的這片海域,海潮一般不很兇猛,不管是朔日還是望日時節, 漲潮的最高水位與退潮的最低水位之間相差都超不過兩尋半。
真是選中了一塊寶地。
船員們無須遠行就能打到柴禾。
山崗間蜿蜒奔流的小溪 正是一處方便的淡水取用地。
不言而喻,“聖—埃諾克”号并非定于一點寸步不動。
獨木舟出動,馳騁瀉湖 内外捕鲸時,如若風向合适,“聖—埃諾克”号就會迅速開航援手。
“聖—埃諾克”号抵達四十八小時後,一艘三桅帆船出現在海上四海裡處。
船 員們很快就認出了這隻英國船。
據後來了解得知,原來是貝爾法斯特的“瑞普頓” 号,——船長凱甯,大副斯脫克——來到瑪格麗特海灣開始動手捕鲸。
隻見那船并不到“聖—埃諾克”号所在的小灣找尋錨地。
相反,卻徑向瀉湖盡 頭駛去,在湖邊抛了錨。
因僅距兩海裡半之遙,所以依然望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