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新西蘭東海岸

關燈
有的有用部分都掏挖淨盡,剩下的部分就抛入大海。

    剩下來的時間和第二天,船員們就進行煉油。

    因為了望船員一條鲸魚也沒發現,所以獨木舟也沒有機會出動,大家就都忙着幹活。

     卡比杜林師傅讓人在大帆和艏樓之間的甲闆上擺上幾隻大木桶。

    脂肪一塊塊放進木桶後,經機器擠壓形成薄片,然後放進艙面廚房的鐵罐裡面,加熱之後,脂肪會逐漸融化。

    随後剩下來的殘渣,就用來給艙面廚房加火,直到全部脂肪變成油為止。

    操作完畢後,隻要把這些油裝進貨艙的木桶裡就完事大吉。

     脂肪運送起來也不費事兒。

    隻須讓液體鲸油通過末端裝有龍頭的帆布管道,流過小貨艙蓋流入貨桶内。

    收工了,要待獨木舟再捕到鲸魚時,再重新來過。

     夜幕降臨,鲸油入艙以後,布卡爾先生同卡比杜林師傅有沒有估錯鲸魚的出油量。

     “沒有,船長,”箍桶匠朗聲說道,“這鲸出油115桶……”“這麼多!……” 菲約爾醫生叫道,“真是要看見過它才會相信呢!……”“我同意,”厄爾托先生說道,“如果我沒搞錯的話,這隻鲸魚是我們捕到過的最大的一隻……”“二副阿羅特幸運的一叉!”布卡爾船長加上一句,“如果再來上十幾次的話,我們很快就能裝滿艙!”顯然,看起來布卡爾的走運預言要壓倒讓—瑪麗·卡比杜林的倒運預言了。

     ①法尺,法國古長度單位,相當于325毫米。

    ——譯者注 新西蘭的這片海域理所當然地成為捕鲸船競相逐獵之地。

    早在“聖—埃諾克”号到來之前,幾艘英國船和美國船就已經滿載而歸了。

    有一類普通鲸魚比其他鲸類更容易捕獲,因為它的聽覺遲鈍,所以有可能靠近它們而不引起覺察。

    可惜此地暴風雨頻仍而且猛烈,以至每晚都要張小帆在外海航行,以免海船漂至岸邊擱淺。

    布卡爾先生在新西蘭附近渡過了四個星期,捕獲了十一條鲸魚。

    大副厄爾托捕到兩條,二副科爾貝爾三條,二副阿羅特四條,船長兩條。

    不過體型均不及第一條,出油量也差一些。

    而海豚已經開始往高緯海域回遊。

    由于“聖—埃諾克”号一共隻裝了九百桶油,所以還得另找海域捕鲸。

     于是布卡爾船長打算回伊爾海灣,是英國人新西蘭北部島嶼伊卡—納—瑪烏伊的東海岸的殖民地。

    或許海船能在那裡增加一亭的存貨,然後再到美洲西海岸去。

    在這片港灣,“聖—埃諾克”号能搞到一些土豆,比在阿卡豪還要容易些,那裡這一類蔬菜種植不多。

     海船于3月29日晚開航,第二天就來到了伊爾海灣。

    船在近岸十尋水深處抛了錨。

    港口裡泊了幾艘捕鲸船正準備離開新西蘭。

     收帆以後,布卡爾船長打聽到哪裡可以搞到土豆,有人告訴他離海邊十多裡處有一片農場。

    兩位二副立即由一名英國向導帶路動身前往。

     小船在崇山峻嶺之間沿着蜿蜒曲折的小河溯流而上。

    河岸邊矗立着毛利人的房屋,木頭房子四周環繞着長滿菜蔬的菜園,土著人很樂于拿蔬菜換取歐洲制造的服裝。

     小河盡頭是那片長滿土豆的農場,兩人裝了滿滿幾袋子。

    小船回到大船上,還帶回了一些河邊岩石上撿來的鮮活牡蛎,正是供全船上下美餐一頓的美味佳肴。

    第二天,“聖—埃諾克”号的膳食總管從毛利人的園子裡換到了一些洋蔥。

    按照習慣,買洋蔥使用了與買土豆一樣的貨币——褲子、襯衫和布料(海船上帶了一些這樣的貨物)。

     土著人顯得十分樂善好施,至少可爾港的土著是這樣的。

    事實上,群島的其他地方正是侵略頻仍的時期。

    移殖民不得不與新西蘭人鬥争,就在當天,一艘英國護衛艦剛剛離港趕去鎮壓作亂的部落。

     至于“聖—埃諾克”号的高級船員和水手們,在泊船期間是無可抱怨的。

    他們到處都受到熱情的接待。

    一進茅屋,主人就會端來清涼的東西解渴,那可不是什麼汽水或啤酒——土著人沒這習慣——而是甘甜可口的西瓜,滿園遍地長着這樣的瓜,還有同樣甘甜沁人的無花果長滿枝桠,簡直要把樹枝壓斷。

    布卡爾先生在伊爾灣隻停留了三天。

    他知道鲸魚已經開始遊離這片海域,于是準備進行一次行程不下四千海裡的遠程航行。

     确實,“聖—埃諾克”号要在南加利福尼亞海岸聖·瑪格麗特灣結束這次開頭進展順利的遠洋獵鲸。

     當有人這樣對箍桶匠說時: “開頭是開頭……”讓—瑪麗·卡比杜林牙縫裡擠出這樣的話,“走着瞧吧… …”“走着瞧!”水手長奧立維聳聳肩膀,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