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空中村落

關燈
,卡米低聲說了一句: “那邊有動靜……” “是一隻動物還是一個人?……”約翰·科特那邊問道。

     “可能是個孩子,”卡米說,“因為他的身材很小……” “肯定是隻猴子!”馬克斯·于貝爾。

     他們3個原地不動,屏住呼息,唯恐驚吓到這隻4手動物。

    要是能把它抓住就好了——雖然馬克斯·于貝爾和約翰·科特很惡心猴子的毛皮……是啊,他們沒有火,可怎麼将它烤着吃啊?…… 它向這邊走近,一點兒也沒表現出驚訝的樣子。

    它用兩條後腿路,然後停在了幾步以外。

    當約翰·科特和馬克斯·于貝爾認出它竟然是朗加救起的那個奇怪的小家夥時,他們是多麼驚訝啊!…… 他們交談起來! “它……是它……” “沒錯……” “可是,既然這個小家夥在這兒,為什麼沒看見朗加?……”“你們确信沒有搞錯嗎?……”卡米問。

     “絕對沒錯,”約翰·科特肯定地說,“不過,我們還要好好看看!” 約翰·科特從兜裡拿出那枚曾經挂在小家夥脖子上的徽章。

    他提着飾帶搖動徽章,就好像為了吸引小孩的人通常做的那樣。

     小家夥一看到這枚徽章便一下子跳了起來。

    它現在病好了!3天不見,它恢複了健康,同時也重新變得靈活了。

    它撲向約翰·科特,顯然,它是想要回自己的東西。

     卡米抓住了它,這一回小家夥可沒說“恩高拉”,它清晰地說出了下面這幾個詞: “裡—瑪依!……恩加拉!……恩加拉!……” 這是幾個對于卡米而言也很陌生的詞彙。

    卡米和他的同伴們還沒來得及讨論它們的意思,在他們眼前就突然出現了幾個其他相同種類的家夥,他們的身材與這個小家夥一樣,從頭到腳還不到5.5法尺。

     卡米、約翰·科特和馬克斯·于貝爾也搞不清他們到底是在與人還是在與動物打交道。

    同這10來個生長在森林的家夥抵抗是沒用的。

    他們的胳膊揮舞着,卡米、馬克斯·于貝爾和約翰·科特吓得在大樹之間奪路而逃,他們被這些家夥圍追着,一直跑了五、六百米才停下來。

     這裡的大樹間距很近,可以在樹木之間像梯級那樣橫着搭起一些樹枝。

    即使這不是樓梯,那也比梯子強些。

    五、六個家夥爬了上去,其他幾個并沒有毆打卡米他們3個人,卻反而迫使這幾個俘虜走同樣的道路。

     随着卡米他們往上爬,他們看到了透過枝葉照進來的陽光。

     卡米和他的同伴們自從離開莊森河以就再也沒見過陽光。

     如果這次馬克斯·于貝爾再不相信這是件非同尋常的事,那麼他可就大錯特錯了。

     當他們爬到頂端,也就是離地面大約100法尺的高度時,他們驚詫得瞠目結舌!他們看到了眼前一個有充足陽光照射的平台。

     平台上面是大樹的綠色樹頂。

    一排排黃土牆、綠葉頂的小茅屋按照某種順序排列在平台上。

    建在這個高度上的村落面積很大,一望無際。

     村落裡來來往往的都是一些與朗加救起的那個小家夥一樣的土著。

    他們的站姿與人一樣,這表明他們也習慣站着走路。

    因此,他們也應有權享有歐仁·杜布瓦醫生①用在爪哇島的森林中發現的直立猿人身上的那個形容詞“直立的”——杜布瓦醫生認為,“直立”這個特點是由猴子進化到人類的一個重要過渡特點之一,這一點是符合達爾文的觀點的。

    ② 人類學家可以告訴人們:在猿亞目動物中,最高級的4手動物雖然與人類在外形上很相象,但二者之間的區别在于:4手動物在逃跑時是用4肢着地的。

    而這一特點看來卻并不适用于空中村落的居民。

     ①歐仁·杜布瓦:荷蘭醫生和古生物學家(1858—1940),他參加了在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進行的古生物研究(1889—1895)并發現了一塊天長類動物的化石,此化石兼具猴子與人類的特點,他将其命名為“直立猿人”。

    ——譯者注 ②駐在巴塔維亞的荷蘭醫生歐仁·杜布瓦曾在蘇門答臘島發現了新生代第4紀的一塊顱骨、一根股骨和一顆牙齒,這3樣化石保存完好。

    顱骨的面積比最大的大猩猩的顱骨還要大很多,但其面積小于人的顱骨。

    這應該是類人猿與人類之間的過渡物種的顱骨。

    于是,為了繼續這項研究,年輕的美國學者沃特博士在億萬富翁旺德·比爾特的資助之下來到爪哇島繼續研究。

     然而,卡米、馬克斯·于貝爾和約翰·科特隻得以後再觀察這個現象了,不管這些家夥是否應該被劃歸到動物與人之間的過渡物種一類中去,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