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直向西南方向前進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天,3月11日,約翰·科特、馬克斯·于貝爾、卡米和朗加完全從前一天的疲勞中恢複了過來。
他們做好準備打算迎接第二日行程的困難。
離開棉樹時,他們圍繞空地轉了一圈。
充斥在林間的無數隻鳥兒鳴着顫音,拖着長音,和成一首震聾發聩的樂曲向他們緻意。
鳥兒的歌唱甚至能讓帕蒂①等意大利技藝精湛的歌唱家自吹弗如。
①帕蒂:意大利女歌唱家(1843—1919),她在巴黎歌劇院演唱莫紮特·羅西尼、威爾第的歌劇時大獲成功。
——譯者注 在上路之前,明智的做法是吃點早餐。
早餐隻有幾塊冷羚羊肉和卡米用葫蘆從左邊那條蜿蜒流淌的小溪中打來的溪水。
開始,他們一直向右走在有幾道初升的陽光透進的樹冠下。
這個方向是經過仔細辨認才選定的。
顯然,森林的這片地區常有強壯的4足動物出沒,各個方向都有它們的足迹。
事實的确如此,他們在上午發現了幾隻水牛,甚至還看見了兩隻站在遠處的犀牛。
由于這些家夥毫無攻擊他們的意願,因此他們4個人并沒有必要浪費子彈去擊退這些動物的進攻。
他們一行4人走了足足有12公裡,直到将近中午時分才停歇下來。
約翰·科特打到了一對生活在森林中的大鸨,這種飛禽腹部的羽毛呈黑色,如煤玉一般。
當地土著對這種鳥肉推崇備至。
在這一天的午餐中,美國人約翰·科特和法國人馬克斯·于貝爾對此也深有同感。
“我提議,”馬克斯·于貝爾開口了,“咱們今後用烤飛禽代替烤羚羊……” “這可再簡單不過了,”卡米趕忙應道。
幾個人将其中一隻大鸨拔去羽毛、掏空内髒,然後将它穿在一根小棍上,在噼啪作響的烈焰上烤得香嫩可口,随後4個人狼吞虎咽地大嚼起來。
卡米和同伴們重新上路了,這時的道路要比前一天難走得多。
向西南方向前進的過程中,動物留下的足迹少多了。
他們得在茂密的荊棘叢中和藤蘿中開辟道路。
藤蘿枝枝蔓蔓,盤繞成結,須用砍刀砍斷方可。
碰巧,他們又趕上了一場連續下了幾個小時的大雨。
然而,由于枝葉非常濃密,地面上僅僅落下了若幹雨滴。
不過,在一塊空地處,卡米就能用他那個空葫蘆接滿雨水了。
為此,大家都感到非常高興。
卡米曾經在草叢中尋找一條小溪,但沒能找到。
草叢中鮮有動物出沒,也少有可行走的道路。
“沒有一點迹象表明這附近有一股水流,”當大家在晚間停下來休息時,約翰·科特宣布說。
于是,大家不得不做出這樣一個結論:那條在小山丘附近流淌的水流肯定是沿着森林外圍的邊緣流走了。
然而,現在走的方向卻是不容修改的,我們有充足的理由證明:沿這個方向,肯定能抵達烏班吉流域。
“雖然,”卡米觀察後說道,“我們前天在宿營地看到的那股水流沒有流經這裡,但也許我們沿這個方向還有可能發現另外一條河流呢!” 3月11日到3月12日的這一夜可不是在一棵棉樹根下度的。
這是一棵高大的“邦巴克斯”樹,它那高達百餘法尺的勻稱樹幹聳立在鋪有厚厚的植物地毯的地面上。
他們像前一夜那樣輪流值夜。
他們的睡眠最多也隻會被幾聲水牛和犀牛的哞哞叫聲所打擾。
大家根本不用擔心在這夜間的合唱聲中會夾雜獅子的低吼聲,因為這種可怕的野獸是不會出沒于中非這片森林裡的。
它們生活在緯度更高的地區,其活動範圍在剛果以北和蘇丹以南這片瀕于撒哈拉沙漠的地帶。
而這裡厚厚的荊棘叢則不适宜這些唯我獨尊、喜愛自由的百獸之王——之王而非君主立憲制度下的國王生活。
它需要更廣闊的空間和日照充足的平原,隻有在這些地方,它們才能自由自在地馳騁。
這一夜,他們既沒有聽到水牛的哞哞叫聲,也沒有聽到河馬的呼噜聲——這是很遺憾的。
為什麼呢?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如果能夠碰到這種水陸兩栖動物,那麼,這将意味着水流就在附近不遠處了。
第二天一早天還蒙蒙亮時,他們便出發了。
馬克斯·于貝爾放槍打死了一隻個頭像驢、确切地是像斑馬那麼大的羚羊。
斑馬的個頭介于驢和馬之間。
這是一隻“奧裡克斯”羚羊①,它全身那紅葡萄酒色的毛皮上規律地點綴着道道黑色斑紋,斑紋從頸部一直延伸至後臀部。
這隻羚羊腿部的毛色偏白,上面點綴着黑色斑點,黑色的尾巴還不時掃着地面。
在它的頸下喉部也有一簇黑毛。
這隻漂亮的羚羊頭上長着一對一米長的犄角,根部有30多個小環圈。
這對犄角優雅地向外側稍微彎曲,呈現出一種大自然中少見的對稱性。
“奧裡克斯”羚羊的這對犄角可以用作防禦武器,使它們甚至能夠抵禦非洲北部或中部地區獅子的進攻。
可是這一天,這頭被獵手瞄準的羚羊卻沒能逃過向它打來的這漂亮的一槍。
子彈穿過它的心髒,羚羊一下子便被擊中了。
這樣一來,
他們做好準備打算迎接第二日行程的困難。
離開棉樹時,他們圍繞空地轉了一圈。
充斥在林間的無數隻鳥兒鳴着顫音,拖着長音,和成一首震聾發聩的樂曲向他們緻意。
鳥兒的歌唱甚至能讓帕蒂①等意大利技藝精湛的歌唱家自吹弗如。
①帕蒂:意大利女歌唱家(1843—1919),她在巴黎歌劇院演唱莫紮特·羅西尼、威爾第的歌劇時大獲成功。
——譯者注 在上路之前,明智的做法是吃點早餐。
早餐隻有幾塊冷羚羊肉和卡米用葫蘆從左邊那條蜿蜒流淌的小溪中打來的溪水。
開始,他們一直向右走在有幾道初升的陽光透進的樹冠下。
這個方向是經過仔細辨認才選定的。
顯然,森林的這片地區常有強壯的4足動物出沒,各個方向都有它們的足迹。
事實的确如此,他們在上午發現了幾隻水牛,甚至還看見了兩隻站在遠處的犀牛。
由于這些家夥毫無攻擊他們的意願,因此他們4個人并沒有必要浪費子彈去擊退這些動物的進攻。
他們一行4人走了足足有12公裡,直到将近中午時分才停歇下來。
約翰·科特打到了一對生活在森林中的大鸨,這種飛禽腹部的羽毛呈黑色,如煤玉一般。
當地土著對這種鳥肉推崇備至。
在這一天的午餐中,美國人約翰·科特和法國人馬克斯·于貝爾對此也深有同感。
“我提議,”馬克斯·于貝爾開口了,“咱們今後用烤飛禽代替烤羚羊……” “這可再簡單不過了,”卡米趕忙應道。
幾個人将其中一隻大鸨拔去羽毛、掏空内髒,然後将它穿在一根小棍上,在噼啪作響的烈焰上烤得香嫩可口,随後4個人狼吞虎咽地大嚼起來。
卡米和同伴們重新上路了,這時的道路要比前一天難走得多。
向西南方向前進的過程中,動物留下的足迹少多了。
他們得在茂密的荊棘叢中和藤蘿中開辟道路。
藤蘿枝枝蔓蔓,盤繞成結,須用砍刀砍斷方可。
碰巧,他們又趕上了一場連續下了幾個小時的大雨。
然而,由于枝葉非常濃密,地面上僅僅落下了若幹雨滴。
不過,在一塊空地處,卡米就能用他那個空葫蘆接滿雨水了。
為此,大家都感到非常高興。
卡米曾經在草叢中尋找一條小溪,但沒能找到。
草叢中鮮有動物出沒,也少有可行走的道路。
“沒有一點迹象表明這附近有一股水流,”當大家在晚間停下來休息時,約翰·科特宣布說。
于是,大家不得不做出這樣一個結論:那條在小山丘附近流淌的水流肯定是沿着森林外圍的邊緣流走了。
然而,現在走的方向卻是不容修改的,我們有充足的理由證明:沿這個方向,肯定能抵達烏班吉流域。
“雖然,”卡米觀察後說道,“我們前天在宿營地看到的那股水流沒有流經這裡,但也許我們沿這個方向還有可能發現另外一條河流呢!” 3月11日到3月12日的這一夜可不是在一棵棉樹根下度的。
這是一棵高大的“邦巴克斯”樹,它那高達百餘法尺的勻稱樹幹聳立在鋪有厚厚的植物地毯的地面上。
他們像前一夜那樣輪流值夜。
他們的睡眠最多也隻會被幾聲水牛和犀牛的哞哞叫聲所打擾。
大家根本不用擔心在這夜間的合唱聲中會夾雜獅子的低吼聲,因為這種可怕的野獸是不會出沒于中非這片森林裡的。
它們生活在緯度更高的地區,其活動範圍在剛果以北和蘇丹以南這片瀕于撒哈拉沙漠的地帶。
而這裡厚厚的荊棘叢則不适宜這些唯我獨尊、喜愛自由的百獸之王——之王而非君主立憲制度下的國王生活。
它需要更廣闊的空間和日照充足的平原,隻有在這些地方,它們才能自由自在地馳騁。
這一夜,他們既沒有聽到水牛的哞哞叫聲,也沒有聽到河馬的呼噜聲——這是很遺憾的。
為什麼呢?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如果能夠碰到這種水陸兩栖動物,那麼,這将意味着水流就在附近不遠處了。
第二天一早天還蒙蒙亮時,他們便出發了。
馬克斯·于貝爾放槍打死了一隻個頭像驢、确切地是像斑馬那麼大的羚羊。
斑馬的個頭介于驢和馬之間。
這是一隻“奧裡克斯”羚羊①,它全身那紅葡萄酒色的毛皮上規律地點綴着道道黑色斑紋,斑紋從頸部一直延伸至後臀部。
這隻羚羊腿部的毛色偏白,上面點綴着黑色斑點,黑色的尾巴還不時掃着地面。
在它的頸下喉部也有一簇黑毛。
這隻漂亮的羚羊頭上長着一對一米長的犄角,根部有30多個小環圈。
這對犄角優雅地向外側稍微彎曲,呈現出一種大自然中少見的對稱性。
“奧裡克斯”羚羊的這對犄角可以用作防禦武器,使它們甚至能夠抵禦非洲北部或中部地區獅子的進攻。
可是這一天,這頭被獵手瞄準的羚羊卻沒能逃過向它打來的這漂亮的一槍。
子彈穿過它的心髒,羚羊一下子便被擊中了。
這樣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