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赴苗疆異族風情
關燈
小
中
大
佛”活動。
“堆沙”活動很别緻. 天一亮,青年男女要上山采山花和樹枝,回來制成“花房”,裡面擺上供品,擡到當地寺院之中,并攤擺上事先堆成一米多高的五座寶塔形的沙堆上,塔堆尖上還插幾.枝有彩色線條的竹枝.人們圍沙堆花房而坐,聽佛講經說法,預況風調雨順,五谷豐收.“浴佛”活動是件很嚴肅的事,屆時善男信女齊集寺院,将佛像放在院中,用清水為佛洗塵.當中的一兩天,傣語稱為“腕腦”. 這是兩年之間的空白日子,人們已給佛洗了澡,大概覺得可以心安理得了的玩了,所以幾個民族都大膽盡興而為了。
他們不分男女老少,全穿着民族節目盛裝,舉行賽龍舟、丢包、放高升(沖天炮)、點孔明燈以及各種娛樂活動。
而最有趣的是節日見面,互相先往對方身上“潑水”。
嶄新的衣裳非潑得濕漉漉的,才感到滿意。
因為這是去舊迎新,洗去去年一切的舊汗,換來新的一年吉祥.年節最後一天,傣語叫“宛叭宛瑪”,意思是迎接“日子王到來之日”,為元旦的正日,這天的活動,達到高潮的頂點。
但還離不開“潑水”,成了名副其實的“潑水節日”了。
這天一大早,吃過“磨米幹”和“香茅烤魚”以及“竹筒燒飯。
”再喝飽老酒之後,就跑出家門,聚在一起。
先是男女青年先動手,拼命往對方身上潑水,繼之不分男女老少一擁而上,沒頭沒腦的,往對方身上猛潑。
等潑到高潮的時候,可就亂了套,見了誰就潑誰,喧笑歡鬧,聲如潮湧,整個村寨,灑浴在幸福歡樂之中。
就在這時候,村寨來了位不速之客,手中還牽着一匹駿馬。
大夥一見,來了位漢客,全轉移了目标,找上了他,一桶子的清水當頭潑水,不但把他澆成了“落湯雞”,而那匹馬也成了落水馬啦! 這位漢客-見勢頭不好,拉着馬就逃入了大廟。
這時廟中有位五十上下的老喇嘛,一見他這狼狽樣子,笑道:“漢家朋友,遇上潑水節,大喜呀!” 唷!他說得好一口漢語嘛! 漢客道:“大喇嘛會說話?” “哈哈哈哈!老衲年輕時,到過中原,漢客,從哪兒來呀?” “在下從揚州來.” “閣下專門遊曆呢?還是另有公幹?” “在下石中玉,乃是前來苗疆找尋伯父的.” “你伯父是苗疆人士?” “不,他是漢人.” “漢人?他是做什麼的?” “他在中原是要飯的!” “要飯的?他姓什麼?” “童!” “童?莫非是中原丐幫幫主童猛,童老化子?” “大師認識在下伯父?” “老衲在中原的時候,多承他老人家關照,前兩年老衲在泸湖又碰過面,可算是老朋友啦!” 石中玉一聽,忙一抱拳,道:“晚輩見過前輩.” “不用客氣啦!他在泸沽湖,不在這西雙版納.” “請問大師,那去泸沽湖該怎麼個走法?” “由這兒往北,大約有兩千二三百裡吧!不過這一路上全是少數民族,你又言語不通,而且各族風俗各異,很難走呢!” “為了見我伯父一面,再困難我也得去呀!” “好!老衲看在你一番誠意,加上我跟老化子又是朋友,你在我這兒住兩天,等過完“比邁’之後,老衲陪你走一趟.” “那敢情好,晚輩真多謝前輩了!”他說完,一抱拳。
老喇嘛道:“你大老遠的到這兒來,還沒吃飯吧?” “晚輩帶的有幹糧.” “幹糧你先留着吧!我廟裡有他們送的磨米幹,香茅烤魚和竹筒燒飯,你先吃點吧.” 他把飯菜端了出來。
石中玉一嘗,味道還真鮮美,于是大快朵頤,吃了個盆底朝天。
老喇嘛一看,樂啦!笑道:“你先歇會吧!他們知道我這兒來了漢客,晚上跳火一定會來拉你參加,要鬧一晚上呢!” 石中玉隻好在薄團上打坐調息。
天一黑,廟外的象腳鼓和芒鑼就咚當,咚當的響起來了.老喇嘛一拉他道:“走!咱們出去參加新年舞。
” 石中玉随老喇嘛一出廟門,就見人山人海歡聲雷動。
再看人們早已點起了‘篝火’,持着燈籠火把,圍着火堆,縱情的跳起了歌舞。
老喇嘛向他介紹道:“傣族的跳的是孔雀舞。
” 他随老喇嘛手指的地方看過去,他們的舞蹈,果然優美。
老喇嘛一指另一個方向,石中玉所看的是男人的刀舞和女人的圓圈舞,老喇嘛道:“這是布朗族人!” 然後他再指一群打象腳鼓、敲芒鑼、吹葫蘆笙、笛子、拉小三琴的一族道:“那是德昂族人。
” 石中玉問道:“老前輩,那一群打彈竹琴、吹洞蕭、拉三弦的不用問,該是阿昌族人了?” “對!他們跳的是‘象腳鼓舞’和“猴舞’”。
“那這麼說,他們四個族群是不分的人了?” 不!他們慶典會在一塊兒舉行,但并不通婚。
” “大師,這西雙版納,到底有多少少數民族?” “哈哈哈哈!全國有五十五種少數民族,可是光這西雙版納,就占了十三種,各個風俗不同。
” 石中玉聽了,一伸舌頭,來了句“乖乖隆的冬!” 他在揚州住久了,揚州人的口頭禅,不自覺的就叫了出來。
老喇嘛問道:“你會跳舞麼?” 他從小在新疆長大的,還有不會跳的麼? 他道:“我隻會跳新疆維吾爾族的舞蹈。
” “行!你隻要會蹦就行,-會兒就會有人拉你去跳。
” 老喇嘛的話還沒說完,就來了幾個傣族少女,把石中玉死拖拉的,拖下了場子,石中玉隻好跟她們-起跳啦! 沒多久,别的族群看見了,過來搶人,他又到另一族群中去跳! 這一夜下來,四個族群拉來拉去的,他整整跳了一夜沒休息,好在他内力深厚,硬撐了下來。
休息了一天之後,他對老喇嘛道:“大師,咱們可以走了吧!” 老喇嘛道:“好哇!不過你難得來苗疆一趟,不知以後你還會不會再來,何不在這西雙版納多待幾天,把這些少數民族生活習慣都看看不好麼?更何況老化子壯得跟老牛一樣,三年五年還死不了呢!” “既然大師這麼說,一切由大師作主就是。
” 老喇嘛帶他去了一個寨子,對石中玉道:“這個寨子住的是克木族的人,這是苗疆一個很了不起的族群,他們沒有不良的社會風氣,更懂得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深知施比受更有福,他們不但對自己的族人樂于相助,尤對外來人,更是全力相助,管吃,管喝、熱誠招待.” 進寨子之後,正趕上熱鬧,大家全集在一起,有幾個上了年紀的人,坐在一張矮桌子的四周,每人手裡還拿着個雞頭,口中不住的對着雞頭在罵,其他的人,全圍在四周,瞪大了眼在看,但卻鴉雀無聲。
石中玉問道:“前輩,他們在幹什麼?” 老喇嘛道:“結婚!” “結婚?誰結婚,怎麼沒看見新郎、新娘啊?” “你沒看見在外圍坐着的那一對麼?女的手裡還抱着剛滿月的娃娃?那對就是新郎、新娘!”。
“啊!新娘子都生了娃娃啦!還結什麼婚?” “你不懂,這是地方上的風俗,這叫‘滿月婚’”。
“滿月婚?沒聽說過.” “現在你不但聽說了,不還看見了麼?” “那幾個老家夥手中拿個雞頭在幹什麼?” “蔔卦呀!” “蔔卦,用雞頭蔔什麼卦?” “這是克木的風俗,女人必須在娘家生了孩子,在滿月這天才能嫁人,由巫師長老們用雞砂蔔卦,如果是大吉大利的卦,這對夫妻就成了,要是蔔出了雞卦來,那這婚事就吹了。
” “那吹了該怎麼辦?” “女的回家再生啊!等孩子滿月那天再嫁呀!” “那以前生的孩子呢?” “跟過來呀,新郎是不管女的在家生過多少,會是誰的種,全不在乎,最要緊的,蔔的卦要大吉大利.” “真是奇聞.” 這時候卦蔔出來了,大吉大利.最高興的莫過于新娘子啦!終于有了老公,婚禮接着馬上進行.他們的婚禮簡單極啦!不但沒主婚人、證婚人、結婚證書、交換飾物等羅裡八嗦的,全免啦! 隻是大家在一起抽抽煙,然後由長老用繩子把男的、女的各一隻手,綁好後,再給這兩口子喝了交飲酒,就成啦! 石中玉笑道;“這婚結的可簡單哪!” 這時族人中,有人發現了他們。
尤其是老喇嘛,在苗疆地區,非常受人尊重,大夥全圍了上來,向他施禮。
老喇嘛也對這對新人加以祝福。
石中玉識趣,立刻取出一斤上等關東煙葉,送給大家,這群克木族人立即歡聲雷動。
他又取出一錠二兩重的銀塊,送給了新人,這對新人嘴都樂得合不攏了。
這天他們到了瀾滄江畔的傣族地區。
傣族可分旱傣和水傣,住山上的叫旱傣,而住在水邊的叫水傣。
水傣,是經常泡在水中,一天最少也要泡上三五回,每回至少也要泡上個把鐘點.尤其是水傣少女們,大多穿着紗籠入水,而到水中之後,又脫了個精光.傣族青年男人有句口頭禅,是“見女人不追是笨蛋,追了不上是罪過.”所以傣族的青年男女是很開放的.在傣族從來沒聽過因女人争風吃醋這一說,風俗習慣嘛! 石中玉随老喇嘛在水傣區内走了一遭,一者他是漢人,再者人又年輕英俊,被一群傣妹圍着,幾乎脫不了身.老喇嘛笑問道:“小夥子,對傣族大妞們,有興趣麼?” 石中玉忙打躬作揖道:“敬謝不敏,敬謝不敏.” 可圍着他的傣族姑娘硬是拉扯不放,最後沒法子,從馬背的袋子中,取了一把珠子,每人一粒,大妞們忙着看珠子,他乘隙同老喇嘛溜啦! 在路上,老喇嘛笑道:“小夥子啊!這兒還算好的呢!在苗區,有的地方去了,想跑都跑不了呢!” 石中玉倒大方,道:“跑不掉那怕啥?反正我也吃不了虧,沒要緊啦!” “真的?” “當然真的,有什麼好怕的,不過别有後遺症就行了,萬一事後走不脫,那才麻煩呢!” “放心吧!老衲還會把你往火坑推麼?你别看我老,很多女孩子想還想不到呢!” “嘿嘿!你們喇嘛也吃葷哪?” “我們信的是小乘佛法,不但葷酒不忌,而且男女關系更随便,大多數苗疆少女還特别喜歡我們呢!” “真是奇聞,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 “嗯!這就是風俗嘛!少見多怪!” “大師,咱們再去哪兒啊?” “去看看旱傣!” “大師!旱傣也跟水傣一樣麼?” “噢!大不相同,大不相同,你可不能亂來唷!” 他們上了山,到了旱傣集居地新平縣。
借住在一個民家之後,,石中玉發現有間單人房間之内,-個大姑娘躺在床上,似乎是生病了,他懷中還有幾粒上次袁明珠沒用完的“解毒萬應丹”,就要替這位姑娘診治。
老喇嘛看他的動作,問道:“你要幹啥?” “大師,這位姑娘看樣子是有病、晚輩想給她看看。
” “哈哈哈哈!孩子,有句俗話說‘入國問禁’,入境問俗’
“堆沙”活動很别緻. 天一亮,青年男女要上山采山花和樹枝,回來制成“花房”,裡面擺上供品,擡到當地寺院之中,并攤擺上事先堆成一米多高的五座寶塔形的沙堆上,塔堆尖上還插幾.枝有彩色線條的竹枝.人們圍沙堆花房而坐,聽佛講經說法,預況風調雨順,五谷豐收.“浴佛”活動是件很嚴肅的事,屆時善男信女齊集寺院,将佛像放在院中,用清水為佛洗塵.當中的一兩天,傣語稱為“腕腦”. 這是兩年之間的空白日子,人們已給佛洗了澡,大概覺得可以心安理得了的玩了,所以幾個民族都大膽盡興而為了。
他們不分男女老少,全穿着民族節目盛裝,舉行賽龍舟、丢包、放高升(沖天炮)、點孔明燈以及各種娛樂活動。
而最有趣的是節日見面,互相先往對方身上“潑水”。
嶄新的衣裳非潑得濕漉漉的,才感到滿意。
因為這是去舊迎新,洗去去年一切的舊汗,換來新的一年吉祥.年節最後一天,傣語叫“宛叭宛瑪”,意思是迎接“日子王到來之日”,為元旦的正日,這天的活動,達到高潮的頂點。
但還離不開“潑水”,成了名副其實的“潑水節日”了。
這天一大早,吃過“磨米幹”和“香茅烤魚”以及“竹筒燒飯。
”再喝飽老酒之後,就跑出家門,聚在一起。
先是男女青年先動手,拼命往對方身上潑水,繼之不分男女老少一擁而上,沒頭沒腦的,往對方身上猛潑。
等潑到高潮的時候,可就亂了套,見了誰就潑誰,喧笑歡鬧,聲如潮湧,整個村寨,灑浴在幸福歡樂之中。
就在這時候,村寨來了位不速之客,手中還牽着一匹駿馬。
大夥一見,來了位漢客,全轉移了目标,找上了他,一桶子的清水當頭潑水,不但把他澆成了“落湯雞”,而那匹馬也成了落水馬啦! 這位漢客-見勢頭不好,拉着馬就逃入了大廟。
這時廟中有位五十上下的老喇嘛,一見他這狼狽樣子,笑道:“漢家朋友,遇上潑水節,大喜呀!” 唷!他說得好一口漢語嘛! 漢客道:“大喇嘛會說話?” “哈哈哈哈!老衲年輕時,到過中原,漢客,從哪兒來呀?” “在下從揚州來.” “閣下專門遊曆呢?還是另有公幹?” “在下石中玉,乃是前來苗疆找尋伯父的.” “你伯父是苗疆人士?” “不,他是漢人.” “漢人?他是做什麼的?” “他在中原是要飯的!” “要飯的?他姓什麼?” “童!” “童?莫非是中原丐幫幫主童猛,童老化子?” “大師認識在下伯父?” “老衲在中原的時候,多承他老人家關照,前兩年老衲在泸湖又碰過面,可算是老朋友啦!” 石中玉一聽,忙一抱拳,道:“晚輩見過前輩.” “不用客氣啦!他在泸沽湖,不在這西雙版納.” “請問大師,那去泸沽湖該怎麼個走法?” “由這兒往北,大約有兩千二三百裡吧!不過這一路上全是少數民族,你又言語不通,而且各族風俗各異,很難走呢!” “為了見我伯父一面,再困難我也得去呀!” “好!老衲看在你一番誠意,加上我跟老化子又是朋友,你在我這兒住兩天,等過完“比邁’之後,老衲陪你走一趟.” “那敢情好,晚輩真多謝前輩了!”他說完,一抱拳。
老喇嘛道:“你大老遠的到這兒來,還沒吃飯吧?” “晚輩帶的有幹糧.” “幹糧你先留着吧!我廟裡有他們送的磨米幹,香茅烤魚和竹筒燒飯,你先吃點吧.” 他把飯菜端了出來。
石中玉一嘗,味道還真鮮美,于是大快朵頤,吃了個盆底朝天。
老喇嘛一看,樂啦!笑道:“你先歇會吧!他們知道我這兒來了漢客,晚上跳火一定會來拉你參加,要鬧一晚上呢!” 石中玉隻好在薄團上打坐調息。
天一黑,廟外的象腳鼓和芒鑼就咚當,咚當的響起來了.老喇嘛一拉他道:“走!咱們出去參加新年舞。
” 石中玉随老喇嘛一出廟門,就見人山人海歡聲雷動。
再看人們早已點起了‘篝火’,持着燈籠火把,圍着火堆,縱情的跳起了歌舞。
老喇嘛向他介紹道:“傣族的跳的是孔雀舞。
” 他随老喇嘛手指的地方看過去,他們的舞蹈,果然優美。
老喇嘛一指另一個方向,石中玉所看的是男人的刀舞和女人的圓圈舞,老喇嘛道:“這是布朗族人!” 然後他再指一群打象腳鼓、敲芒鑼、吹葫蘆笙、笛子、拉小三琴的一族道:“那是德昂族人。
” 石中玉問道:“老前輩,那一群打彈竹琴、吹洞蕭、拉三弦的不用問,該是阿昌族人了?” “對!他們跳的是‘象腳鼓舞’和“猴舞’”。
“那這麼說,他們四個族群是不分的人了?” 不!他們慶典會在一塊兒舉行,但并不通婚。
” “大師,這西雙版納,到底有多少少數民族?” “哈哈哈哈!全國有五十五種少數民族,可是光這西雙版納,就占了十三種,各個風俗不同。
” 石中玉聽了,一伸舌頭,來了句“乖乖隆的冬!” 他在揚州住久了,揚州人的口頭禅,不自覺的就叫了出來。
老喇嘛問道:“你會跳舞麼?” 他從小在新疆長大的,還有不會跳的麼? 他道:“我隻會跳新疆維吾爾族的舞蹈。
” “行!你隻要會蹦就行,-會兒就會有人拉你去跳。
” 老喇嘛的話還沒說完,就來了幾個傣族少女,把石中玉死拖拉的,拖下了場子,石中玉隻好跟她們-起跳啦! 沒多久,别的族群看見了,過來搶人,他又到另一族群中去跳! 這一夜下來,四個族群拉來拉去的,他整整跳了一夜沒休息,好在他内力深厚,硬撐了下來。
休息了一天之後,他對老喇嘛道:“大師,咱們可以走了吧!” 老喇嘛道:“好哇!不過你難得來苗疆一趟,不知以後你還會不會再來,何不在這西雙版納多待幾天,把這些少數民族生活習慣都看看不好麼?更何況老化子壯得跟老牛一樣,三年五年還死不了呢!” “既然大師這麼說,一切由大師作主就是。
” 老喇嘛帶他去了一個寨子,對石中玉道:“這個寨子住的是克木族的人,這是苗疆一個很了不起的族群,他們沒有不良的社會風氣,更懂得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深知施比受更有福,他們不但對自己的族人樂于相助,尤對外來人,更是全力相助,管吃,管喝、熱誠招待.” 進寨子之後,正趕上熱鬧,大家全集在一起,有幾個上了年紀的人,坐在一張矮桌子的四周,每人手裡還拿着個雞頭,口中不住的對着雞頭在罵,其他的人,全圍在四周,瞪大了眼在看,但卻鴉雀無聲。
石中玉問道:“前輩,他們在幹什麼?” 老喇嘛道:“結婚!” “結婚?誰結婚,怎麼沒看見新郎、新娘啊?” “你沒看見在外圍坐着的那一對麼?女的手裡還抱着剛滿月的娃娃?那對就是新郎、新娘!”。
“啊!新娘子都生了娃娃啦!還結什麼婚?” “你不懂,這是地方上的風俗,這叫‘滿月婚’”。
“滿月婚?沒聽說過.” “現在你不但聽說了,不還看見了麼?” “那幾個老家夥手中拿個雞頭在幹什麼?” “蔔卦呀!” “蔔卦,用雞頭蔔什麼卦?” “這是克木的風俗,女人必須在娘家生了孩子,在滿月這天才能嫁人,由巫師長老們用雞砂蔔卦,如果是大吉大利的卦,這對夫妻就成了,要是蔔出了雞卦來,那這婚事就吹了。
” “那吹了該怎麼辦?” “女的回家再生啊!等孩子滿月那天再嫁呀!” “那以前生的孩子呢?” “跟過來呀,新郎是不管女的在家生過多少,會是誰的種,全不在乎,最要緊的,蔔的卦要大吉大利.” “真是奇聞.” 這時候卦蔔出來了,大吉大利.最高興的莫過于新娘子啦!終于有了老公,婚禮接着馬上進行.他們的婚禮簡單極啦!不但沒主婚人、證婚人、結婚證書、交換飾物等羅裡八嗦的,全免啦! 隻是大家在一起抽抽煙,然後由長老用繩子把男的、女的各一隻手,綁好後,再給這兩口子喝了交飲酒,就成啦! 石中玉笑道;“這婚結的可簡單哪!” 這時族人中,有人發現了他們。
尤其是老喇嘛,在苗疆地區,非常受人尊重,大夥全圍了上來,向他施禮。
老喇嘛也對這對新人加以祝福。
石中玉識趣,立刻取出一斤上等關東煙葉,送給大家,這群克木族人立即歡聲雷動。
他又取出一錠二兩重的銀塊,送給了新人,這對新人嘴都樂得合不攏了。
這天他們到了瀾滄江畔的傣族地區。
傣族可分旱傣和水傣,住山上的叫旱傣,而住在水邊的叫水傣。
水傣,是經常泡在水中,一天最少也要泡上三五回,每回至少也要泡上個把鐘點.尤其是水傣少女們,大多穿着紗籠入水,而到水中之後,又脫了個精光.傣族青年男人有句口頭禅,是“見女人不追是笨蛋,追了不上是罪過.”所以傣族的青年男女是很開放的.在傣族從來沒聽過因女人争風吃醋這一說,風俗習慣嘛! 石中玉随老喇嘛在水傣區内走了一遭,一者他是漢人,再者人又年輕英俊,被一群傣妹圍着,幾乎脫不了身.老喇嘛笑問道:“小夥子,對傣族大妞們,有興趣麼?” 石中玉忙打躬作揖道:“敬謝不敏,敬謝不敏.” 可圍着他的傣族姑娘硬是拉扯不放,最後沒法子,從馬背的袋子中,取了一把珠子,每人一粒,大妞們忙着看珠子,他乘隙同老喇嘛溜啦! 在路上,老喇嘛笑道:“小夥子啊!這兒還算好的呢!在苗區,有的地方去了,想跑都跑不了呢!” 石中玉倒大方,道:“跑不掉那怕啥?反正我也吃不了虧,沒要緊啦!” “真的?” “當然真的,有什麼好怕的,不過别有後遺症就行了,萬一事後走不脫,那才麻煩呢!” “放心吧!老衲還會把你往火坑推麼?你别看我老,很多女孩子想還想不到呢!” “嘿嘿!你們喇嘛也吃葷哪?” “我們信的是小乘佛法,不但葷酒不忌,而且男女關系更随便,大多數苗疆少女還特别喜歡我們呢!” “真是奇聞,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 “嗯!這就是風俗嘛!少見多怪!” “大師,咱們再去哪兒啊?” “去看看旱傣!” “大師!旱傣也跟水傣一樣麼?” “噢!大不相同,大不相同,你可不能亂來唷!” 他們上了山,到了旱傣集居地新平縣。
借住在一個民家之後,,石中玉發現有間單人房間之内,-個大姑娘躺在床上,似乎是生病了,他懷中還有幾粒上次袁明珠沒用完的“解毒萬應丹”,就要替這位姑娘診治。
老喇嘛看他的動作,問道:“你要幹啥?” “大師,這位姑娘看樣子是有病、晚輩想給她看看。
” “哈哈哈哈!孩子,有句俗話說‘入國問禁’,入境問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