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赴苗疆異族風情
關燈
小
中
大
索仇門除在開山四周慶典上,出了點小問題之外,一直到過年,全都風平浪靜,平安度過。
揚州因有錢人,每逢年節,特别熱鬧,尤其過年,有錢人家,特别争奇鬥勝.就拿四大鹽商來說吧!家家懸燈結彩不算,江家是在家門外空地上高搭戲台,一連唱半個月的戲。
而汪家呢?居然把戲台搭在水中,用幾條大船連起來,上面搭戲台,在水上唱,人們全在河堤上觀賞.馬家更不後人,請來的居然是河北吳橋的雜技,藝員們表演起來,可真是驚險萬分,扣人心弦哪! 黃家更了不起,請來的竟是少數民族的民俗歌舞,計有: 敦煌的索仇門. 壯族的壯歌抛繡球. 苗族的蘆笙會. 白族的回娘家舞. 拉祜族的蕩秋千。
布依族的跳花會。
黎族的黎舞。
各個全精采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石中玉他們看過之後,在廳中閑聊。
忽然舅老爺說話了,他道:“中玉呀,今天看了黃家的少數民族的民俗歌舞,使我想起了一件事兒。
” “舅舅,你想起了啥呀?” “你爹生前唯-的知交,童老化子,被你說了句氣話,把他老人家氣去了苗疆,好幾年了,你也該去看看他老人家啦!” 匡老爹也道:“對!你是該去看看老化子啦!如今他已逾古稀進耄耋啦!風燭殘年,說不定哪天閻老五一下貼子,他就奉主寵召,駕鶴西歸,涅磐寂滅啦!到那時候,你可是終身遺憾哪!” “爹,舅舅,不是我不想去,我是怕索仇門有事,放心不下呀!” 冷老爺子道:“你隻管放心去,你們過四周年的時候,我看明珠丫頭處事明快、果斷,足堪擔當大任,再有我和你爹,以及内外八堂堂主照料,諒也不會出什麼大事,何況還有扯旗門你那位丈人可資外援呢!” 匡老爹道:“對!早去早回,見了老化子替我們問好。
” 三日後,石中玉跨上紅鬃寶馬,去了苗疆。
他不知去苗疆走哪條路近,隻好沿長江岸走。
頭一站他到了嶽陽。
他從小跟匡老爹讀了很多書,也讀過讀史與紀要,從書中得知嶽陽地當湘省水路要沖,南館三湘,北控制漢,為曆代兵家所必争。
城瀕洞庭湖口,湖水三面繞城垣,風景佳勝,尤以城西之嶽陽樓為最,如今親臨此地,怎能不上樓一觀? 他來到嶽陽樓,見此樓為三層式城樓建築,高約三十七八尺,下臨湖濱,有石磴百餘級,他拾級而上.在中途見一牌坊,上題“南極潇湘”四字,字極蒼勁有力,不知出自何人手筆。
他到樓上後,見廣場有一數百斤大鼎及一大銅缸,聽其逛樓的人說,鼎缸均為宋代古物.二樓内,供的是呂洞賓的神象,二樓則懸“嶽陽樓”之匾額。
八扇丹紅大門上,則刻了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全文,把洞庭湖千變萬幻的氣象,描寫得淋漓盡緻.嶽陽樓之擅名,不僅因其史迹多,實由于環湖特具形勝,登樓遠眺,洞庭湖景緻之美,盡入眼中。
樓閣入門處,镌有名詩人大作。
東有孟浩然的: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西有杜甫的: 若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拆,乾坤日月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李白的則是: 樓觀嶽陽盡,川回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想當年,建樓之初,呂洞濱曾三至此樓,并留詩一首,詩曰: 朝遊北海暮蒼悟,袖裡青蛇膽氣粗。
三醉嶽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
他留首詩還不算,還留了幅對聯呢! 聯曰: 憑欄五月六月涼,咱在冰壺中飲酒, 放眼千山萬山曉,客從圖畫裡題詩。
就是因為他們這些文士、神仙留下的詩文,後來有位名士窦君序,把他們前人的詩文、史話全包涵進去,寫了一幅長聯,聯曰: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心,滕子京百廣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
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伧然淚下。
請君試看,洞庭湖南極潇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嚴疆。
潴者,流者,崎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可是後來不知何人也寫了幅長聯,最為出色,但也可說是谑啦!聯曰;呂道人真無聊,八百裡洞庭,飛過來,飛過去,一個神仙誰在眼? 範秀才更多事,五千年鄉國,什麼先,什麼後,萬古憂樂太關心! 由嶽陽樓西望,巨浸中有一座孤山,形如十二螺髻,下則祟平秘阜,此乃道家第一十福地君山。
君山,一名湘山或洞庭山,在湖中可望而不可及,所謂: 君山一頭望中青,湘女梳頭對照鏡. 李白曾有寫君山詩: 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 可見君山美了。
君山特産名茶“毛尖”,可惜是貢品,隻有皇帝老官才能享受.君山另有二妃裙與二妃墓,相傳乃堯之兩女娥皇、女英,一同嫁給舜為妃,死後封湘水之神,因此建廟奉祀.石中玉看過了嶽陽樓之後,再往下走. 人強、馬快,不到半天.就到了長沙了. 長沙! 為曆史名城,西濱湘江,東倚丘陵,城垣依山面水而建,且拊武漢之背。
交通便捷,地勢險要,遠在三國時,即為兵家必争之地。
長沙境内,有衡山七十二峰中,最後一峰嶽麓峰。
嶽麓山不僅是風景區,而且也是文化區,我國古代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應天書院、嵩陽書院、嶽麓書院、就設在這裡。
漢朝青年才俊賈誼被谪長沙,領導文壇,從此長沙風鼎盛,而宋代理學大家朱熹,又曾在此講學,并曾親書“忠孝,節謙”四字,至今猶存.書院有幅對聯曰: 楚有才,于斯為盛。
可見一斑了! 長沙古迹很多,可惜石中玉心急赴苗疆,也就無心欣賞了,他打過尖之後又策馬前行,往貴陽而去。
貴陽! 位貴州省中部,為貴州省會。
東靠龍黑,南臨惠水,西接清鎮,北倚修文。
貴陽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故有“第二春城”之稱。
石中玉到貴陽,隻是路過,并未留下來浏覽風光,而是繼續往雲南而去。
這天他到了雲南首府昆明。
他一到昆明,就向人打聽“泸沽湖”的去處,可是打聽了很多人,得到的答案,全是“不知道”! 這一來他可成了無頭的蒼蠅喽! 怎麼辦? 好不容易來到了雲南,結果找不到地方,急不急? 可是急也沒用啊!總不能天天蹲在旅社發愁吧! 幹脆,各處走走散散心吧。
昆明,乃雲南省會,地處雲南中部,三面環山,南臨滇池,是個氣候溫和,萬花争豔的‘春之城。
’這裡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全年平均氣溫在攝氏十五度左右,真所謂“萬紫千紅不謝,冬暖夏涼四時春。
” 昆明好玩的地方可多了,城内有“圓通寺”,始建于唐朝南诏時代。
圓通寺的建築布局,是非常特異的,布置在-個倒坡地帶,利用坡低窪處築大方池,占去整個庭院。
正殿台基凸入池中,池中心建兩層大八角亭,池兩側用曲廊把對廳的圍廊和正殿的柱廊串連起來。
采用這種圓林處理手法,巧妙的構成了可以稱之為“水榭式神殿”的“池塘院落。
” 正殿後有個“咒蛟台”,上有簡陋小屋,據說乃是當年孫髯翁賣蔔時的居處。
石中玉看過圓通寺後,又去了“大觀樓。
” 以開潤明麗的風光,和孫髯翁所作,譽滿神州的長聯而著稱的“大觀樓”,就是昆明西郊之滇池北岸。
大觀樓的地址,為一近似卵形半島,島外築有長堤,堤内形成環洲池沼。
島北端有“近華浦”樓亭,以迎遊客,大觀樓則建于島南盡端,可外收湖山之勝,内攬園林風光。
大觀樓的建築為正方形三層亭閣式,登樓遠眺,但見西山雲蒸霞蔚,翠黛迷蒙,晨現在五百裡滇池的波光雲水之間。
孫髯翁的長聯,就懸挂在底層,迎滇池的一面,聯曰: 五百裡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骧神駿,西翥靈儀,北走婉蜒,南翔缟素,騷人韻士,何妨先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裡就風鬟霧髻,更頻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奠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臨風,歎滾滾英雄安在,想漢習桉般,唐标鐵柱,甯輝玉斧,元跨革囊,偉績豐功,費盡移山力氣,盡珠簾畫棟,卷不盡幕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隻赢得幾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源雁,一片滄桑.石中玉看罷,自言自語道:“真不愧是大手筆,足可稱長聯之絕哩,但不知這孫髯是什麼時候的大文豪?” 這時就聽一位白胡子老學究道:“小夥子,這孫髯翁乃康熙時候的一位賣蔔為生的布衣,所作詩文雖多,可是全已散失啦!” 石中玉趕緊抱拳為禮,道:“多謝老前輩指點。
” 老學究一愣道:“看你這動作、談吐,像個江湖漢子,不像文生嘛!” “在下實乃江湖末學,但跟養父也學過兩天詩書.” “哦!這麼說你小夥子文武雙全喽?” “不敢,不敢,略識之無罷了!” “聽你口音不像雲南人,專來遊曆的麼?” “前輩,老丈.”他不知如何稱呼好啦! 老者笑道;“叫我老頭就可以啦!” “老丈,在下是到雲南來訪人的。
” “你要訪的人在昆明麼?” “不是,他在‘泸沽湖’。
” “泸沽湖?我活這麼大,沒聽說過,那裡可能是苗疆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八成在‘景洪西雙版納’一帶.” “老丈,您可知走法?” “從昆明往西南,沿大路走,大約一千六七百裡吧!” “多謝老丈指點,在下這就去景洪。
” 石中玉進了雲南少數民族的地區。
他以前聽老化子講過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所以他這次來,帶了很多的小禮物,如關東煙葉,好茶葉和謙價珠寶與小銀綻子.這天他來到了景洪區的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乃泰族、布朗族、德昂族與阿昌族的分布地區,他們共同使用傣曆,以傣曆的年節為年節.而傣曆的新年叫作“比邁”. 按照傣曆,每年分冷、熱、雨三個季節,他們還分“平年”和“潤年”.平年十二個月,三百五十四天,潤年十三個月,三百八十四天,十九年至七潤,固定潤九月。
傣曆的年節不固定,一般在傣曆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間,約為農曆清明節之後。
這四個族群對年節非常重視,但也和漢族一樣,過春節。
傣年的中心活動是互相潑水,意味着洗舊換新,所以傣年也叫“潑水節”。
傣年一般要過三四天,大部分活動圍繞着“潑水。
” 頭一天傣語叫“宛多尚罕。
”意思就是“除夕”,由于這四個民族都信奉佛教,所以一切活動都從佛開始。
這天他們要隆重舉行“堆沙”、“浴
揚州因有錢人,每逢年節,特别熱鬧,尤其過年,有錢人家,特别争奇鬥勝.就拿四大鹽商來說吧!家家懸燈結彩不算,江家是在家門外空地上高搭戲台,一連唱半個月的戲。
而汪家呢?居然把戲台搭在水中,用幾條大船連起來,上面搭戲台,在水上唱,人們全在河堤上觀賞.馬家更不後人,請來的居然是河北吳橋的雜技,藝員們表演起來,可真是驚險萬分,扣人心弦哪! 黃家更了不起,請來的竟是少數民族的民俗歌舞,計有: 敦煌的索仇門. 壯族的壯歌抛繡球. 苗族的蘆笙會. 白族的回娘家舞. 拉祜族的蕩秋千。
布依族的跳花會。
黎族的黎舞。
各個全精采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石中玉他們看過之後,在廳中閑聊。
忽然舅老爺說話了,他道:“中玉呀,今天看了黃家的少數民族的民俗歌舞,使我想起了一件事兒。
” “舅舅,你想起了啥呀?” “你爹生前唯-的知交,童老化子,被你說了句氣話,把他老人家氣去了苗疆,好幾年了,你也該去看看他老人家啦!” 匡老爹也道:“對!你是該去看看老化子啦!如今他已逾古稀進耄耋啦!風燭殘年,說不定哪天閻老五一下貼子,他就奉主寵召,駕鶴西歸,涅磐寂滅啦!到那時候,你可是終身遺憾哪!” “爹,舅舅,不是我不想去,我是怕索仇門有事,放心不下呀!” 冷老爺子道:“你隻管放心去,你們過四周年的時候,我看明珠丫頭處事明快、果斷,足堪擔當大任,再有我和你爹,以及内外八堂堂主照料,諒也不會出什麼大事,何況還有扯旗門你那位丈人可資外援呢!” 匡老爹道:“對!早去早回,見了老化子替我們問好。
” 三日後,石中玉跨上紅鬃寶馬,去了苗疆。
他不知去苗疆走哪條路近,隻好沿長江岸走。
頭一站他到了嶽陽。
他從小跟匡老爹讀了很多書,也讀過讀史與紀要,從書中得知嶽陽地當湘省水路要沖,南館三湘,北控制漢,為曆代兵家所必争。
城瀕洞庭湖口,湖水三面繞城垣,風景佳勝,尤以城西之嶽陽樓為最,如今親臨此地,怎能不上樓一觀? 他來到嶽陽樓,見此樓為三層式城樓建築,高約三十七八尺,下臨湖濱,有石磴百餘級,他拾級而上.在中途見一牌坊,上題“南極潇湘”四字,字極蒼勁有力,不知出自何人手筆。
他到樓上後,見廣場有一數百斤大鼎及一大銅缸,聽其逛樓的人說,鼎缸均為宋代古物.二樓内,供的是呂洞賓的神象,二樓則懸“嶽陽樓”之匾額。
八扇丹紅大門上,則刻了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全文,把洞庭湖千變萬幻的氣象,描寫得淋漓盡緻.嶽陽樓之擅名,不僅因其史迹多,實由于環湖特具形勝,登樓遠眺,洞庭湖景緻之美,盡入眼中。
樓閣入門處,镌有名詩人大作。
東有孟浩然的: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西有杜甫的: 若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拆,乾坤日月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李白的則是: 樓觀嶽陽盡,川回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想當年,建樓之初,呂洞濱曾三至此樓,并留詩一首,詩曰: 朝遊北海暮蒼悟,袖裡青蛇膽氣粗。
三醉嶽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
他留首詩還不算,還留了幅對聯呢! 聯曰: 憑欄五月六月涼,咱在冰壺中飲酒, 放眼千山萬山曉,客從圖畫裡題詩。
就是因為他們這些文士、神仙留下的詩文,後來有位名士窦君序,把他們前人的詩文、史話全包涵進去,寫了一幅長聯,聯曰: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心,滕子京百廣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
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伧然淚下。
請君試看,洞庭湖南極潇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嚴疆。
潴者,流者,崎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可是後來不知何人也寫了幅長聯,最為出色,但也可說是谑啦!聯曰;呂道人真無聊,八百裡洞庭,飛過來,飛過去,一個神仙誰在眼? 範秀才更多事,五千年鄉國,什麼先,什麼後,萬古憂樂太關心! 由嶽陽樓西望,巨浸中有一座孤山,形如十二螺髻,下則祟平秘阜,此乃道家第一十福地君山。
君山,一名湘山或洞庭山,在湖中可望而不可及,所謂: 君山一頭望中青,湘女梳頭對照鏡. 李白曾有寫君山詩: 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 可見君山美了。
君山特産名茶“毛尖”,可惜是貢品,隻有皇帝老官才能享受.君山另有二妃裙與二妃墓,相傳乃堯之兩女娥皇、女英,一同嫁給舜為妃,死後封湘水之神,因此建廟奉祀.石中玉看過了嶽陽樓之後,再往下走. 人強、馬快,不到半天.就到了長沙了. 長沙! 為曆史名城,西濱湘江,東倚丘陵,城垣依山面水而建,且拊武漢之背。
交通便捷,地勢險要,遠在三國時,即為兵家必争之地。
長沙境内,有衡山七十二峰中,最後一峰嶽麓峰。
嶽麓山不僅是風景區,而且也是文化區,我國古代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應天書院、嵩陽書院、嶽麓書院、就設在這裡。
漢朝青年才俊賈誼被谪長沙,領導文壇,從此長沙風鼎盛,而宋代理學大家朱熹,又曾在此講學,并曾親書“忠孝,節謙”四字,至今猶存.書院有幅對聯曰: 楚有才,于斯為盛。
可見一斑了! 長沙古迹很多,可惜石中玉心急赴苗疆,也就無心欣賞了,他打過尖之後又策馬前行,往貴陽而去。
貴陽! 位貴州省中部,為貴州省會。
東靠龍黑,南臨惠水,西接清鎮,北倚修文。
貴陽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故有“第二春城”之稱。
石中玉到貴陽,隻是路過,并未留下來浏覽風光,而是繼續往雲南而去。
這天他到了雲南首府昆明。
他一到昆明,就向人打聽“泸沽湖”的去處,可是打聽了很多人,得到的答案,全是“不知道”! 這一來他可成了無頭的蒼蠅喽! 怎麼辦? 好不容易來到了雲南,結果找不到地方,急不急? 可是急也沒用啊!總不能天天蹲在旅社發愁吧! 幹脆,各處走走散散心吧。
昆明,乃雲南省會,地處雲南中部,三面環山,南臨滇池,是個氣候溫和,萬花争豔的‘春之城。
’這裡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全年平均氣溫在攝氏十五度左右,真所謂“萬紫千紅不謝,冬暖夏涼四時春。
” 昆明好玩的地方可多了,城内有“圓通寺”,始建于唐朝南诏時代。
圓通寺的建築布局,是非常特異的,布置在-個倒坡地帶,利用坡低窪處築大方池,占去整個庭院。
正殿台基凸入池中,池中心建兩層大八角亭,池兩側用曲廊把對廳的圍廊和正殿的柱廊串連起來。
采用這種圓林處理手法,巧妙的構成了可以稱之為“水榭式神殿”的“池塘院落。
” 正殿後有個“咒蛟台”,上有簡陋小屋,據說乃是當年孫髯翁賣蔔時的居處。
石中玉看過圓通寺後,又去了“大觀樓。
” 以開潤明麗的風光,和孫髯翁所作,譽滿神州的長聯而著稱的“大觀樓”,就是昆明西郊之滇池北岸。
大觀樓的地址,為一近似卵形半島,島外築有長堤,堤内形成環洲池沼。
島北端有“近華浦”樓亭,以迎遊客,大觀樓則建于島南盡端,可外收湖山之勝,内攬園林風光。
大觀樓的建築為正方形三層亭閣式,登樓遠眺,但見西山雲蒸霞蔚,翠黛迷蒙,晨現在五百裡滇池的波光雲水之間。
孫髯翁的長聯,就懸挂在底層,迎滇池的一面,聯曰: 五百裡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骧神駿,西翥靈儀,北走婉蜒,南翔缟素,騷人韻士,何妨先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裡就風鬟霧髻,更頻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奠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臨風,歎滾滾英雄安在,想漢習桉般,唐标鐵柱,甯輝玉斧,元跨革囊,偉績豐功,費盡移山力氣,盡珠簾畫棟,卷不盡幕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隻赢得幾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源雁,一片滄桑.石中玉看罷,自言自語道:“真不愧是大手筆,足可稱長聯之絕哩,但不知這孫髯是什麼時候的大文豪?” 這時就聽一位白胡子老學究道:“小夥子,這孫髯翁乃康熙時候的一位賣蔔為生的布衣,所作詩文雖多,可是全已散失啦!” 石中玉趕緊抱拳為禮,道:“多謝老前輩指點。
” 老學究一愣道:“看你這動作、談吐,像個江湖漢子,不像文生嘛!” “在下實乃江湖末學,但跟養父也學過兩天詩書.” “哦!這麼說你小夥子文武雙全喽?” “不敢,不敢,略識之無罷了!” “聽你口音不像雲南人,專來遊曆的麼?” “前輩,老丈.”他不知如何稱呼好啦! 老者笑道;“叫我老頭就可以啦!” “老丈,在下是到雲南來訪人的。
” “你要訪的人在昆明麼?” “不是,他在‘泸沽湖’。
” “泸沽湖?我活這麼大,沒聽說過,那裡可能是苗疆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八成在‘景洪西雙版納’一帶.” “老丈,您可知走法?” “從昆明往西南,沿大路走,大約一千六七百裡吧!” “多謝老丈指點,在下這就去景洪。
” 石中玉進了雲南少數民族的地區。
他以前聽老化子講過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所以他這次來,帶了很多的小禮物,如關東煙葉,好茶葉和謙價珠寶與小銀綻子.這天他來到了景洪區的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乃泰族、布朗族、德昂族與阿昌族的分布地區,他們共同使用傣曆,以傣曆的年節為年節.而傣曆的新年叫作“比邁”. 按照傣曆,每年分冷、熱、雨三個季節,他們還分“平年”和“潤年”.平年十二個月,三百五十四天,潤年十三個月,三百八十四天,十九年至七潤,固定潤九月。
傣曆的年節不固定,一般在傣曆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間,約為農曆清明節之後。
這四個族群對年節非常重視,但也和漢族一樣,過春節。
傣年的中心活動是互相潑水,意味着洗舊換新,所以傣年也叫“潑水節”。
傣年一般要過三四天,大部分活動圍繞着“潑水。
” 頭一天傣語叫“宛多尚罕。
”意思就是“除夕”,由于這四個民族都信奉佛教,所以一切活動都從佛開始。
這天他們要隆重舉行“堆沙”、“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