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歸洛陽尋覓親

關燈
俗跟關外不一樣,這兒吃飯是用筷子夾,不用手抓!” “爹!什麼是筷子?” “就是你面前的兩個小竹子棍啊!” “這兩支小竹棍,怎麼吃法?” “等下你看我怎麼使用,跟着學。

    ” 老闆先把兩個蹄膀端上來了,還帶了-大壺酒。

     匡老爺子從小包袱中,取出了兩隻白玉杯,倒滿了紅紅的葡萄酒。

     老闆一見他這兩隻玉杯,眼就一亮,心說.等他們吃完,我就跟他換這玉杯,這下子可逮着了,每隻玉杯,最少也值一百兩白銀。

     匡老爺子道:“小子,喝酒!” 石中玉端起玉杯,一口就幹了,可是喝下去直皺眉。

     匡老爺子問道:“怎麼?不好喝?” “您嘗嘗就知道啊!這哪叫酒,酸不拉叽的!” 都沒有,吐魯番是葡萄故鄉,那兒的葡萄酒,當然比别處強多啦!你不喜歡喝,我一個人喝,你吃肉吧!” 石中玉眼睜睜地看着兩大盤蹄膀發愣。

     “你怎麼不吃啊?” “爹!怎麼吃?” “用筷子啊!” “你還沒教我呢!” “噢!哈哈哈哈!看仔細!”他拿起筷子,夾了一大塊瘦肉.送入口中,一面嚼,一面連呼過瘾。

     石中玉見老爹用兩個竹棍,捏在手中運用自如,一夾就是一大塊瘦犍子,他也照着做,可是那兩根小竹棍,就是不聽指揮,在蹄膀上戳來戳去,就是沒辦法。

     匡老爺子看他實在沒法用筷子,才叫掌櫃的打了盆水,讓石中玉淨了手,抓着吃。

     石中玉肘子一入口,就-愣,三嚼兩嚼,咽下去道:“爹!這是什麼肉?這麼好吃!” “好吃麼!” “好吃!” “你好好練練使用筷子吧!漢人不會用筷子,那可是天大的笑話啦!”最後是大米飯,石中玉還是老辦法,把菜、飯混到一起,吃他的抓飯。

     飯罷!該算帳了,連酒帶飯,一共四兩八錢。

     匡老爺子拿出-隻綠玉镯子問道:“掌櫃的.它值多少銀子?” 掌櫃的拿過去-看.真正和阗上等翠玉,論價值,最少也值三五百兩,可是他早想留他們那兩隻玉酒杯啦!于是笑道:“老客,這隻镯子,比那兩個酒杯貴,小号沒錢收,您好不好用那兩隻杯子換?” “嗯!镯子是比較好,不過哪酒杯是位朋友送的紀念品,不便交換,你還是看看這镯子值多少吧?” 老闆心眼一轉道:“玉,現在這地方也沒行市,我隻能算它二十兩銀子!”好,不信你把他的心扒出來看看,準是黑的。

     匡老爺子二話沒說.道:“蚝!就算二十兩吧!扣除我們吃的,還有多少,找給我們吧!” 老闆這下子樂啦!嘴要沒有耳朵擋着,能咧到脖子後頭去,他忙着去找錢。

     石中玉道:“爹!這麼好的玉镯子,隻值四頓飯錢?” “咳!孩子!錢财乃身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又何必不兒科.斤斤計較呢!何況他在兒開店,也難得碰上一回.所謂十年難遇個閏臘月,大方點啦!” 妤!就因爹這番話.改變他-生的理财觀念,出手大方,交遍了天下朋友,成了江湖大哥大中的大哥大。

     老闆把多餘的錢找來了,這爺倆開始大逛特逛地逛開了“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敦煌東南,三危山與鳴沙山之間的峭壁上.南北長一千六百一十公尺。

     據文獻記載,前秦建元二年,古僧人樂尊,行止此山,忽見金光照耀,狀有千佛.于懸崖壁鑿了第一個窟籠.而使其成佛教聖地。

     此窟曆經十六國、南北朝、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的不斷開鑿,形成了一座内容豐富,規模宏偉的石窟群。

     洞窟至今保有四百九十二個.壁畫有四萬五千平方公尺,彩塑兩萬兩千多身.如果把這些藝術品排列起來,可以布置成一個長達十三公裡的畫廓。

     莫高窟的彩塑,有高達幾十公尺,雄偉渾厚的高大塑像,也有的隻有十至十幾公分,精巧玲珑,其藝術造詣之深,想像力之豐富,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這爺倆鑽入洞窟之後,匡老爺子取出夜明珠之後,洞内大放光明,他指着洞内壁畫道:“中玉呀!你仔細看看,這是哪個朝代的作品哪?” “爹!您隻教過我古文跟詩、詞、歌、賦.又沒教過我繪圖畫畫,我哪知道哇!” “以前沒東西可教.我叫你仔細看看.現在教也不遲啊!” “爹!我看什麼嘛!” “你看這筆法,粗犷豪邁,應是北魏的作品。

    ” 石中玉又看了一幅,繪的是宮中仕女圖.每個人都有些個暴露的部分,人也肥嘟嘟、胖乎乎的,問道:“爹!您看,這是哪朝的?” “由裝束上看,應該是唐朝的仕女圖,你仔細找找,看上面有沒有年号?” 石中玉仔細一看.果然左下角有貞觀四年仲夏字樣。

     他們接着往别的洞窟去看.彩塑都是佛像.而壁畫則應有盡有,有古代的狩獵、耕作、音樂舞蹈、婚喪嫁娶等生活的描繪,也有古代城垣、廣場、宮殿、寺廟、塔台、亭閣、街市、店鋪,民居、園林、橋梁等的描述。

     反映了當時的平面配置、結構特征、處理手法、作風格調和建造方法,尤其是“五台山圖”最為精采。

     這爺倆看完了所有洞窟.天色已晚.又去到了主敦煌上午吃飯的那家飯店。

     老闆一看,冤大頭又來了,忙道:“老客官,您二位怎麼還沒走哇!吃飯了沒有?” 匡老爺子道:“肚子還在唱空城計呢?有吃的快點搬來吧!” 老闆很快弄來了飯菜,他們一面吃,匡老爺子跟老闆道:“掌櫃的,咱們商量點事。

    ” “老客官,什麼事?” “我們想在你這兒借住一晚,多少錢.我們照付。

    ” 老闆雖然黑心,但白天那隻镯子,是賺了人家幾百兩,再也不好意思拿他們當呆子,亂敲竹杠子.笑道:“老客官隻管住下,反正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免錢啦!” 這爺倆住下了.晚上同老闆聊天,匡老爺子問道:“掌櫃的,你們敦煌,除莫高窟以外,還有哪些風景與名勝古迹呀?” “您問名勝古迹呀?那可多喽!就在莫高窟外就有個‘透明牌’,您們看了什麼?” “沒有,在哪兒啊?” “就在洞窟外面.碑亭裡呀!它還有個故事呢?” “啥故事?說來聽聽!” “是這樣的,相傳大業十九年,于阗王到千佛洞敬香,敬完香之後,對主持和尚.海天法師道:‘我要獻-玉碑。

    ’說着就叫随員擡上玉碑,海天和尚一看,足有高五尺,寬一尺的極好淺綠墨玉,于是海天和尚就建了一個玉碑亭,供了起來。

     “不知過了多少年,進香的人,摸來摸去,就把這玉碑摸亮了,跟鏡子一樣,大夥就全來照一照,誰知,照出來的不是人像,而是動物的影子,後來有人說了,這是人的本像,于是來照的人就更多了.全想照一照.自己是什麼變的。

     “後來敦煌來了一位州官,聽了很好奇.就叫衙裡的人去照,照過之後,大夥說有的是狗、有的是貓、有的是豬、羊、雞、什麼都有,他自己也想去照-照,可是又怕照出來不是東西.被人恥笑。

     “于是他叫跟人全退到五丈之外,隻留妻子作陪,結果一照,哇!原來他是頭叫驢(公驢),他氣得不得了,可是他老婆卻笑了.道:‘你可不就是一頭叫驢’! “州官不解的問道:‘我怎麼像叫驢呢?’” “州官太太用手指戳了他一下子,道:‘你那活兒,可不跟叫驢一樣麼!’這爺倆聽了他這個葷笑話,被逗得哈哈大笑.笑夠了,匡老爺子問道:“還有麼?” “有!多得很呢!我們敦煌有八景,最有名的像‘沙嶺睛鳴’、‘月泉曉澈’和‘危峰東峙’!” “有典故麼?” “有哇!每處全有典故呢!” “好!哪你先說說沙嶺睛鳴有啥典故,讓我們聽聽!” “是這樣的.相傳以前這兒是一望無際的大沙漠,火辣辣的太陽,把流沙曬得滾燙。

    行人苦不堪言,有一天,碧波仙子去瑤池赴會,經過這裡,看到這一切,同情心油然而生,于是大發慈悲,從身上取下-顆明珠,抛了下去,立即化為-股清泉,水又清又甜,救了許多行人,人民感念不已,就修了一座娘娘廟.四時香火不絕。

    ” “這一來,可惹惱了沙神離多,立即施法調來幾十座巍峨的大沙山,立即把小泉包圍起來,這一帶行人,又陷入苦難之中。

    ” “碧波仙子,瑤池會後.又經過這裡,一見這情景,知是沙神離多和她作對,隻好去至月宮找嫦娥姐姐幫忙。

    ” “嫦娥問道:‘這忙我怎麼幫呢?’” “碧波道:‘隻要姐姐把月亮代來一用,化一月形湖泊,水一多就再不怕離多的沙山’。

    ” “現在正好是上弦月,月亮沒圓,隻是彎彎的-個月牙兒,于是月亮化的小湖泊,就成了月泉啦!” “沙神離多一看,怕他的沙山被泉水沖毀,隻好跑到雷神那兒借雷,雷神借給他十萬雷霆,但有限制,隻準壓住沙山不被泉水沖跑,不準作孽,于是月牙泉和雷壓住的沙山,就成了名揚天下的名勝,當人們從沙山上滑下來的時候,就可以聽到隆隆的雷聲,所以叫‘鳴沙山’。

    ” 匡老爺子問道:“那‘月泉曉澈’呢?” “是這樣的,因為月牙泉外面有鳴沙山壓着,水位老是不穩定.有時高,有時低,相傳水位高時是吉兆,水位低時,是惡兆,有-年,水位快降到底啦!大夥全慌了,于是供禮向娘娘廟焚香祈禱。

    ” “這時附近的瓜田,瓜身都枯了,隻剩了一株,種瓜老漢沒法子,隻好每天到月牙泉弄點澆這唯一的秧苗。

    ” “這天來了一個和尚,要買瓜,種瓜老漢說:‘瓜秧全枯死了,哪兒還有瓜呀!’” “和尚問道:‘難道一株沒剩?’” “‘剩倒是剩了-棵!’” “‘結瓜了沒有?’” “‘結是結了,但還沒熟!’” “‘好!我就買這個瓜,我出二十兩銀子.但我有言在先,每天你要澆三次水,更重要的,是任何人不準碰一碰!’接着,和尚先付了十兩銀子定金之後走了! “老漢天天挑水澆灌,眼看這瓜天天長。

    就快熟了.非常高興,誰知,這天他有事要進城,特别叫小孫子來看,交待任何人不許走進碰瓜。

    誰知,小孩天性.你越不叫動的東西,他非想法子動一動不可,結果,他在瓜上輕輕地摸了一指。

    ” “瓜熟了,和尚來取瓜,誰知.他一看就顔色大變。

    歎口氣道:‘老漢,你壞了回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