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歸洛陽尋覓親
關燈
小
中
大
這爺倆得了得阗玉之後,又原路回了高昌古洞。
石中玉道:“爹!咱們馬也有了,玉也有了,什麼時候進關哪?” “怎麼?你急啦?哪好,咱們明天就走!” “爹!明天?” “怎麼?你不是急麼?你既然急,明天走不更好麼?” “爹……” “你這兒還有牽腸挂肚的事兒事!” “爹!咱們明天就走,難道您連徒弟都不交待一聲嗎?” “用不着,有道是,緣到則聚,緣盡則散,我不見她.省得她哭天抹淚的,讓我難受,反正我這回能生入玉門關,說什麼也不再回來啦!哈哈哈哈!” “爹……” “爹逗你玩的.我在新疆還得辦件大事呢!少說也得個把月,明天你去會阿花吧!辦這事我一個人就行啦!” “爹!您還要辦什麼大事?” “小子!你知道新疆除了産玉之外,還有什麼特産?” “爹!除了和阗玉之外,還有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呀!” “你小兔崽子就想着吃,回王府還出香妃呢!從不往正路想,小渾蛋!” “往正路想?新疆還有啥特産?” “你真混蛋哪!在天山住了十八年啦!連這兒的特産都不知道!” “噢!爹!我想起來啦!” “想起啥來了?” “天山特産‘雪蓮子’!” “你這渾子小,不罵就是不會用腦筋,不錯,天山雪蓮子,是極其珍貴的藥材,以後我又不打算再出關,要不采些雪蓮子留着救人.以後就沒機會啦!” “爹!我跟您一起去采。
” “你不要去會阿花嗎?” “爹!等采了雪蓮子再會她也不遲,您真要不再出關,我知那雪蓮子産在啥地方。
有必要時,我好再來采。
” “好吧!明天跟我上巴裡坤湖。
” 吐魯番的熱,巴裡坤湖的冷,在新疆是有名的,巴裡坤湖附近,因為終年氣溫極低.所以在陰山背後懸崖絕壁上,才産雪蓮。
這爺倆到了巴裡坤湖附近了,因為他們爺倆全有一身精湛的内功,對這兒的冷,還能撐得住,要是普通人,早凍成冰棍啦! 他們在巴裡坤湖的陰山背後,絕險之地,足足找了十多天,才在一個罅隙中,發現了一株雪蓮.長了兩個蓮蓬。
石中玉道:“乖乖!找了這麼久,才隻發現了一株啊!” “你小免崽子知道什麼?這是咱爺倆天大的福緣,才十多天就發現了,而且是雙蓮蓬,運氣不好的,找上一年,也不用想碰上一棵蓮蓬子,這兩支蓮蓬,足有三十棵雪蓮子,你看它長的那個地方,怎麼采吧!” 石中玉再仔細看雪蓮生的位置,還真絕,這罅隙寬不足一尺,可是黑呼呼地深不見底,而它又生在距山頂一丈有餘之處,用壁虎功也下不去,還真難采,可是他最後還是想出個辦法!他道:“爹!您在上面,抓住我的兩隻腳,我倒灌臘腸,頭下腳上,雙手前伸去采。
” 匡老爺子想了半天,除此實無他法,隻好抓着他的兩隻腳,讓他沿罅隙而下。
可是他整個身子全下去了,雙手還離雪蓮蓬還有五尺多呢! 這可怎麼辦?總不能功虧一篑呀!于是匡老爺子一咬牙.用兩隻腳背,釣住罅隙的兩邊,也是倒灌臘,把身子放了下去,石中玉雙手這才抓住了雪蓮蓬,采了下來。
怎麼上來呀?匡老爺子作了難啦! 石中玉在下邊倒吊着,不好受哇!大聲道:“爹!我采到啦!” 匡老爺子一狠心道:“小子,把蓮蓬叼在嘴裡。
” 石中玉照做啦!匡老爺問:“叼好了沒有?” 石中玉嘴中叼着東西,沒法回答,隻能哼哼兩聲。
“小子聽着!雙手抵住罅壁,抵住了麼?” “哼,哼,哼!” “雙手向上倒!”匡老爺子的雙手則由他的小腿、大腿往上拔,直到抓住了他的腰帶才道:“小子,雙腳分開.往上倒。
” 匡爺子抓住他的腰帶,他則手腳并用往上倒,直到他的雙腳已出罅隙,匡老爺子才雙手一用力道:“上去!”把他給甩了上來。
石中玉一看,匡老爺子還雙腳倒吊,挂着呢!他又把匡老爺子拉了上來。
乖乖!他倒不怎麼樣,匡老爺子衣服全濕透了,跟從水裡撈上來的一樣。
石中玉叫了聲“爹”,送上雪蓮。
匡老爺道:“你帶着吧!” 這爺倆才喚來紅鬃馬,踏上歸途。
他們爺倆又回到了高昌古洞。
翌日一大早,石中玉就騎着紅鬃馬,去了吐魯番找阿花。
阿花一聽師父、師兄要回關裡去,哭的跟淚人兒似的。
阿花她爹,阿哈買提江,一聽他們父子要回中原,感念匡老爺子這麼多年對女兒授藝之德,立刻備了全羊席.宴請他父子倆,并邀了很多親友作伴。
匡老爺子一到阿哈買提江的家,見徒弟阿花兩個眼都哭腫了,而且腫得跟核桃大,不禁笑彎了腰,阿花忍着淚,叫了聲“師父”,可是還在抽噎。
匡老爺子笑道:“阿花呀!你真舍不得師父進關麼?” “不對吧!我看你不是怕我進關,是怕我。
”說着-指石中玉道:“跟我一起去吧!” 阿花一面抽噎,一面點頭。
他這話一說完,滿屋子的人全哈哈大笑,隻笑得小阿花的臉,跟紅布一樣。
匡老爺子道:“阿花過來,師父這次進關,這輩子不會再回來了,你讓我好好看看!” 阿花一聽師父說這輩子不再回來了,哇的一下子,又哭了。
匡老爺子道:“别哭,别哭!我老頭子不回來了,可是小兔崽子還要回來呢!” 阿花一聽,馬上不哭了.問道:“師父,您說師兄還會回來?他來幹啥?” “回來娶媳婦啊!” “娶誰?”阿花不自覺的問了一句。
“你說呢?” 這一來,阿花躁得恨不得有個地縫鑽進去。
匡老爺子鄭重向阿花買提江道:“老弟台,我問你,你們族可有一個男人可以娶四個媳婦的規矩?” “不錯,我們族是有這個風俗。
”阿哈買提江答道。
“老弟台,我先說下,在伊犁我已經給小渾球訂下了一房,你的阿花可願意也嫁給小渾球?” “老爺子,我早把中玉當成過門的女婿啦!” “那就好。
” 他們說到這兒,阿花反倒-捂臉,溜了。
石中玉這小夥子呢?也跟着溜了出去。
兩個人全溜出去,講了些什麼?咱們局外人,可就不得而知啦! 大夥大一塊兒,又熱鬧了幾天。
匡老爺子道:“中玉有不共戴天之仇待報,我打算明天就帶他進關,至于他的婚事,我打算等他的仇家有了眉目,就叫他出關成親,好在我們有匹良駒,他随時可以兩邊跑啦!” 大夥又隆重地為他們爺倆餞行。
翌日,爺倆上路了。
按說他們住在高昌古洞.地近吐魯番,進關應該走北絲路,經七角井、哈密、星星峽到安西,可是到哈密之後,匡老爺子說了:“想當年,我背着你逃出來的時候.因為怕有人追入玉門關,咱們得繞敦煌一行。
” “爹說怎麼走,咱們就怎麼走,不過孩兒不明白,莫高窟有啥好看的?” “一般人看是沒什麼啦!不過老爹我是不第書生,那可就不同了,它不但是文化寶庫,而且還是藝術之宮呢?” “噢!原來如此,那爹,咱們該怎麼走啊?” “往南,一直往南,沿庫魯河一直往南,到南絲路。
” 他們到了南絲路的巴什格拉克,向土人-打聽,原業往東不遠就是玉門關啦! 昔人王之渙有出塞詩曰: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他們爺倆到了玉門關,石中玉忽然叫道:“爹!這兒為什麼叫玉門關?” “為啥叫玉門關?問你呀!” “問我?我哪知道哇!我要知道也不問啦!” “咱們身上全帶的是啥呀?” “啊!玉!噢!孩兒明白了,原來這個關是專門進玉的呀!” “不錯,當年因為内地的玉,全是來自西域,又全經這進入,所以它就叫玉門啦!” “爹!古人說的不錯,行萬裡路如讀萬卷書,如不經過這兒,我一輩子也不知道它為啥叫玉門關呢!” 他們過了玉門關,就到敦煌啦! 敦煌! 是絲綢路上一度輝煌的古城.曾被稱為瓜州、沙州。
建郡已有兩幹多年的曆史了。
敦煌以“雪山為城,青海為池,鳴沙為環.黨河為帶,前陽關而後玉門,控伊西而制漠北,是全陝之咽喉,極邊之鎖龠。
” 至于“敦煌”二字的含義,據漢應劭和解釋是敦,大也;煌,盛也。
多少年來,敦煌是絲綢路上的軍事重鎮,也是政治、商業、文化和藝術的中心。
他們一進敦煌,匡老爺子就說了:“這下子可好了,在新疆這麼多年,天天‘馍餅、羊肉、酸奶酷’,整天胃裡冒酸水,這回可得好好的祭祭五髒廟啦!” 他們找了一座飯館,館子不大,老闆兼跑堂夥計,老闆娘下廚,文君當竈。
老闆見有客上門,忙上前招呼,當二人就坐之後,老闆笑道:“老客官,您這麼大歲數,還往關外跑啊!” “咳!掌櫃的,老朽當年有不得已的苦衷,才往關外跑,沒想到,-晃就是二十年,今個總算不錯,活着回來了,不過這些年可苦了我的胃了,你們這兒有什麼内地好菜麼?有什麼盡管端來,我也好慰勞慰勞我的胃啦!” “老客官說笑了,您即使吃膩了關外菜,我們這兒還有兩個現成的蹄膀,爛得很,給您來一個。
” “幹脆,兩個全端來吧!有什麼下酒菜麼?” “有炒肝尖,炒腰花.涼拌肚絲。
” “好,好,-樣來-個,再來幾斤好酒!” “老客官放心吧!我們這兒賣的可全是酒泉來的上好葡萄釀。
” “不過掌櫃的,我先說下,我們可沒帶銀子.在新疆全是以貨易貨.銀子根本不用,我們隻帶點貨。
” “新疆來的老客,都是這樣,他們大多都帶得有玉石,您二位大概帶的也是玉吧?” “不錯,我們帶的也是玉器,這兒能換麼?” “行!二位隻管先吃,吃完了咱們再換!” “好!快上菜吧!” 老闆在他二人面前,先放了碟子、筷子。
石中玉從小在新疆,跟新疆人一樣,吃抓飯,飯前一定要先洗手,可是從來沒見過筷子,如今見老闆不給倒水淨手,在桌子上放了碟子和兩根小竹棍,奇怪問道:“爹!他這是幹什麼?不淨手怎麼吃?” 匡老爺子笑道:“這裡風
石中玉道:“爹!咱們馬也有了,玉也有了,什麼時候進關哪?” “怎麼?你急啦?哪好,咱們明天就走!” “爹!明天?” “怎麼?你不是急麼?你既然急,明天走不更好麼?” “爹……” “你這兒還有牽腸挂肚的事兒事!” “爹!咱們明天就走,難道您連徒弟都不交待一聲嗎?” “用不着,有道是,緣到則聚,緣盡則散,我不見她.省得她哭天抹淚的,讓我難受,反正我這回能生入玉門關,說什麼也不再回來啦!哈哈哈哈!” “爹……” “爹逗你玩的.我在新疆還得辦件大事呢!少說也得個把月,明天你去會阿花吧!辦這事我一個人就行啦!” “爹!您還要辦什麼大事?” “小子!你知道新疆除了産玉之外,還有什麼特産?” “爹!除了和阗玉之外,還有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呀!” “你小兔崽子就想着吃,回王府還出香妃呢!從不往正路想,小渾蛋!” “往正路想?新疆還有啥特産?” “你真混蛋哪!在天山住了十八年啦!連這兒的特産都不知道!” “噢!爹!我想起來啦!” “想起啥來了?” “天山特産‘雪蓮子’!” “你這渾子小,不罵就是不會用腦筋,不錯,天山雪蓮子,是極其珍貴的藥材,以後我又不打算再出關,要不采些雪蓮子留着救人.以後就沒機會啦!” “爹!我跟您一起去采。
” “你不要去會阿花嗎?” “爹!等采了雪蓮子再會她也不遲,您真要不再出關,我知那雪蓮子産在啥地方。
有必要時,我好再來采。
” “好吧!明天跟我上巴裡坤湖。
” 吐魯番的熱,巴裡坤湖的冷,在新疆是有名的,巴裡坤湖附近,因為終年氣溫極低.所以在陰山背後懸崖絕壁上,才産雪蓮。
這爺倆到了巴裡坤湖附近了,因為他們爺倆全有一身精湛的内功,對這兒的冷,還能撐得住,要是普通人,早凍成冰棍啦! 他們在巴裡坤湖的陰山背後,絕險之地,足足找了十多天,才在一個罅隙中,發現了一株雪蓮.長了兩個蓮蓬。
石中玉道:“乖乖!找了這麼久,才隻發現了一株啊!” “你小免崽子知道什麼?這是咱爺倆天大的福緣,才十多天就發現了,而且是雙蓮蓬,運氣不好的,找上一年,也不用想碰上一棵蓮蓬子,這兩支蓮蓬,足有三十棵雪蓮子,你看它長的那個地方,怎麼采吧!” 石中玉再仔細看雪蓮生的位置,還真絕,這罅隙寬不足一尺,可是黑呼呼地深不見底,而它又生在距山頂一丈有餘之處,用壁虎功也下不去,還真難采,可是他最後還是想出個辦法!他道:“爹!您在上面,抓住我的兩隻腳,我倒灌臘腸,頭下腳上,雙手前伸去采。
” 匡老爺子想了半天,除此實無他法,隻好抓着他的兩隻腳,讓他沿罅隙而下。
可是他整個身子全下去了,雙手還離雪蓮蓬還有五尺多呢! 這可怎麼辦?總不能功虧一篑呀!于是匡老爺子一咬牙.用兩隻腳背,釣住罅隙的兩邊,也是倒灌臘,把身子放了下去,石中玉雙手這才抓住了雪蓮蓬,采了下來。
怎麼上來呀?匡老爺子作了難啦! 石中玉在下邊倒吊着,不好受哇!大聲道:“爹!我采到啦!” 匡老爺子一狠心道:“小子,把蓮蓬叼在嘴裡。
” 石中玉照做啦!匡老爺問:“叼好了沒有?” 石中玉嘴中叼着東西,沒法回答,隻能哼哼兩聲。
“小子聽着!雙手抵住罅壁,抵住了麼?” “哼,哼,哼!” “雙手向上倒!”匡老爺子的雙手則由他的小腿、大腿往上拔,直到抓住了他的腰帶才道:“小子,雙腳分開.往上倒。
” 匡爺子抓住他的腰帶,他則手腳并用往上倒,直到他的雙腳已出罅隙,匡老爺子才雙手一用力道:“上去!”把他給甩了上來。
石中玉一看,匡老爺子還雙腳倒吊,挂着呢!他又把匡老爺子拉了上來。
乖乖!他倒不怎麼樣,匡老爺子衣服全濕透了,跟從水裡撈上來的一樣。
石中玉叫了聲“爹”,送上雪蓮。
匡老爺道:“你帶着吧!” 這爺倆才喚來紅鬃馬,踏上歸途。
他們爺倆又回到了高昌古洞。
翌日一大早,石中玉就騎着紅鬃馬,去了吐魯番找阿花。
阿花一聽師父、師兄要回關裡去,哭的跟淚人兒似的。
阿花她爹,阿哈買提江,一聽他們父子要回中原,感念匡老爺子這麼多年對女兒授藝之德,立刻備了全羊席.宴請他父子倆,并邀了很多親友作伴。
匡老爺子一到阿哈買提江的家,見徒弟阿花兩個眼都哭腫了,而且腫得跟核桃大,不禁笑彎了腰,阿花忍着淚,叫了聲“師父”,可是還在抽噎。
匡老爺子笑道:“阿花呀!你真舍不得師父進關麼?” “不對吧!我看你不是怕我進關,是怕我。
”說着-指石中玉道:“跟我一起去吧!” 阿花一面抽噎,一面點頭。
他這話一說完,滿屋子的人全哈哈大笑,隻笑得小阿花的臉,跟紅布一樣。
匡老爺子道:“阿花過來,師父這次進關,這輩子不會再回來了,你讓我好好看看!” 阿花一聽師父說這輩子不再回來了,哇的一下子,又哭了。
匡老爺子道:“别哭,别哭!我老頭子不回來了,可是小兔崽子還要回來呢!” 阿花一聽,馬上不哭了.問道:“師父,您說師兄還會回來?他來幹啥?” “回來娶媳婦啊!” “娶誰?”阿花不自覺的問了一句。
“你說呢?” 這一來,阿花躁得恨不得有個地縫鑽進去。
匡老爺子鄭重向阿花買提江道:“老弟台,我問你,你們族可有一個男人可以娶四個媳婦的規矩?” “不錯,我們族是有這個風俗。
”阿哈買提江答道。
“老弟台,我先說下,在伊犁我已經給小渾球訂下了一房,你的阿花可願意也嫁給小渾球?” “老爺子,我早把中玉當成過門的女婿啦!” “那就好。
” 他們說到這兒,阿花反倒-捂臉,溜了。
石中玉這小夥子呢?也跟着溜了出去。
兩個人全溜出去,講了些什麼?咱們局外人,可就不得而知啦! 大夥大一塊兒,又熱鬧了幾天。
匡老爺子道:“中玉有不共戴天之仇待報,我打算明天就帶他進關,至于他的婚事,我打算等他的仇家有了眉目,就叫他出關成親,好在我們有匹良駒,他随時可以兩邊跑啦!” 大夥又隆重地為他們爺倆餞行。
翌日,爺倆上路了。
按說他們住在高昌古洞.地近吐魯番,進關應該走北絲路,經七角井、哈密、星星峽到安西,可是到哈密之後,匡老爺子說了:“想當年,我背着你逃出來的時候.因為怕有人追入玉門關,咱們得繞敦煌一行。
” “爹說怎麼走,咱們就怎麼走,不過孩兒不明白,莫高窟有啥好看的?” “一般人看是沒什麼啦!不過老爹我是不第書生,那可就不同了,它不但是文化寶庫,而且還是藝術之宮呢?” “噢!原來如此,那爹,咱們該怎麼走啊?” “往南,一直往南,沿庫魯河一直往南,到南絲路。
” 他們到了南絲路的巴什格拉克,向土人-打聽,原業往東不遠就是玉門關啦! 昔人王之渙有出塞詩曰: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他們爺倆到了玉門關,石中玉忽然叫道:“爹!這兒為什麼叫玉門關?” “為啥叫玉門關?問你呀!” “問我?我哪知道哇!我要知道也不問啦!” “咱們身上全帶的是啥呀?” “啊!玉!噢!孩兒明白了,原來這個關是專門進玉的呀!” “不錯,當年因為内地的玉,全是來自西域,又全經這進入,所以它就叫玉門啦!” “爹!古人說的不錯,行萬裡路如讀萬卷書,如不經過這兒,我一輩子也不知道它為啥叫玉門關呢!” 他們過了玉門關,就到敦煌啦! 敦煌! 是絲綢路上一度輝煌的古城.曾被稱為瓜州、沙州。
建郡已有兩幹多年的曆史了。
敦煌以“雪山為城,青海為池,鳴沙為環.黨河為帶,前陽關而後玉門,控伊西而制漠北,是全陝之咽喉,極邊之鎖龠。
” 至于“敦煌”二字的含義,據漢應劭和解釋是敦,大也;煌,盛也。
多少年來,敦煌是絲綢路上的軍事重鎮,也是政治、商業、文化和藝術的中心。
他們一進敦煌,匡老爺子就說了:“這下子可好了,在新疆這麼多年,天天‘馍餅、羊肉、酸奶酷’,整天胃裡冒酸水,這回可得好好的祭祭五髒廟啦!” 他們找了一座飯館,館子不大,老闆兼跑堂夥計,老闆娘下廚,文君當竈。
老闆見有客上門,忙上前招呼,當二人就坐之後,老闆笑道:“老客官,您這麼大歲數,還往關外跑啊!” “咳!掌櫃的,老朽當年有不得已的苦衷,才往關外跑,沒想到,-晃就是二十年,今個總算不錯,活着回來了,不過這些年可苦了我的胃了,你們這兒有什麼内地好菜麼?有什麼盡管端來,我也好慰勞慰勞我的胃啦!” “老客官說笑了,您即使吃膩了關外菜,我們這兒還有兩個現成的蹄膀,爛得很,給您來一個。
” “幹脆,兩個全端來吧!有什麼下酒菜麼?” “有炒肝尖,炒腰花.涼拌肚絲。
” “好,好,-樣來-個,再來幾斤好酒!” “老客官放心吧!我們這兒賣的可全是酒泉來的上好葡萄釀。
” “不過掌櫃的,我先說下,我們可沒帶銀子.在新疆全是以貨易貨.銀子根本不用,我們隻帶點貨。
” “新疆來的老客,都是這樣,他們大多都帶得有玉石,您二位大概帶的也是玉吧?” “不錯,我們帶的也是玉器,這兒能換麼?” “行!二位隻管先吃,吃完了咱們再換!” “好!快上菜吧!” 老闆在他二人面前,先放了碟子、筷子。
石中玉從小在新疆,跟新疆人一樣,吃抓飯,飯前一定要先洗手,可是從來沒見過筷子,如今見老闆不給倒水淨手,在桌子上放了碟子和兩根小竹棍,奇怪問道:“爹!他這是幹什麼?不淨手怎麼吃?” 匡老爺子笑道:“這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