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獲良骥萬裡尋仇

關燈
隻羊,家家可分到一頭牛,二十隻羊,莫不興高采烈,年輕人要一興高采烈,那名堂可就多了,滿山遍野的男女,就開始相互追逐啦! 石中玉看了十分奇怪,問道:“阿燕啊!他們追來追去的,在幹什麼?” “哎呀!石大哥呀,你還是老新疆呢!連這個都不懂,他們玩的是‘姑娘追’!” “姑娘追?啥是姑娘追呀?” “這是哈薩克族青年男女最喜歡的一種遊戲。

    ” “有說乎?”好,他追上了。

     “有!”姑娘答得更幹脆。

     石中玉笑了,道:“能詳細的告訴我麼?” “好好聽着!”她說完了,吃吃而笑。

     石中玉用兩隻手拉着耳朵道:“小生洗耳恭聽!”說完了,他也笑了。

     阿燕姑娘道:“相傳古時候這兒是‘阿勒泰草原’,有一位美麗動人的努爾古麗公主,公主年輕貌美,又會騎射箭,引得許多鄰國的王子前來求婚,誰知,努爾古麗公主一個也沒看上,老國土也拿她沒辦法。

     有一天,努爾古麗公主帶人去山生打獵,忽然山草衆中竄出一隻大馬熊,因距離太近,公主義沒防奮,眼看公主要被大馬熊壓倒,正在危難之際,猛聽“吱”地一聲箭響,大馬熊被射倒了。

    努爾古麗公主躲過一劫,擡頭一看,救她的是位雄壯的青年牧民。

     努爾古麗公主高興的問道:“你叫啥?” “公子,我叫沙裡。

    ”青年牧民很有禮貌的回答。

     公主再問道:“剛才那一箭是你的的麼?” “是我,公主!” 公主指着大邊飛來的一隻秃鷹道:“你能不能再射一箭?” 沙裡二話沒說,嗖地一箭,秃鷹就從空中跌了下來。

     沙裡英俊、誠實、勇敢,赢得了公主的愛情,他們以後就常常以找獵為名,在山中幽會,這件事,被老國王知道了。

     原來老國王正為她的婚事在傷腦筋呢!因為鄰國有位新繼位的年輕國王……阿斯哈力,他有成千上萬群的牛羊和廣大水草肥美的牧場,老王想把他為婿,但公主卻不願意。

     有一次老國王為他們約好了栩見時間,誰知公主竟偷偷地溜到山中與沙裡幽會。

     老王知道了,勃然大怒,決定派遣一名武士,化裝成公主模樣,去刺殺沙裡。

     誰知這消息被公主知道了,心急萬分,馬上讓她最親信的婢女,騎快馬去找沙裡。

     誰知,沙裡卻誤以為這婢女是國王派來的武士,騎馬便逃,一口氣跑了三天三夜,而送信的女婢也拚命的追了三天三夜。

     當沙裡弄清真相時,婢女已累死了。

    沙裡忏悔的回來向公主請罪,公主生氣的騎馬跑了,沙裡又苦苦追趕,又追了三天三夜……從此,哈薩克人有了“姑娘追”的愛情遊戲。

     她說到這兒,反問道:“你明白麼?” “你說了半天,還沒說這遊戲怎麼玩法呢?” “是這樣的,玩的時候,先由姑娘提鞭策馬出場挑戰,然後小夥子騎馬追趕,在追的時候小夥子可以向姑娘說俏皮話或求愛,姑娘不得發惱,但到了指定的回頭地點,姑娘反過來追小夥子。

    ” “那追上如何呢?” “姑娘追上小夥子,有權用鞭子抽他,如果姑娘要是愛上了這小夥子,那鞭子自然的會……” “鞭子下會留情了,可對?” “當然啦!” “阿燕妹,你追過沒有?” “哎!不來啦!石哥哥,你好壞!嘻嘻!” “你說我環,好!我就壞給你看!”他起來就要胳肢她。

     她起來就跑,兩個人,一個跑,一個追,直到,兩人都跑得喘不氣來,才又雙雙倒在綠油油的草地上。

     休息了一會之後,阿燕道:“石大哥,說真的,你有女朋友沒有?” “有哇!” “有幾個?” “有幾個?多得很哩!可以拉幾十牛車呢!” “你亂蓋!” “我不是亂蓋,朋友麼,當然越多越好喽!不過知心的女朋友麼……” 阿燕這時把耳朵豎起來聽,聽他說道知心的女朋友就不說了,忙問道:“有幾個?” 石中玉伸了兩個手指頭。

     阿燕問道:“是誰?” “一個就在我身邊躺着,另一個麼……” “是誰?她在哪兒?” “她在吐魯番從小跟我一起長大,同時跟随我這位亦師亦父的爹,一起學文習武。

    ” “她叫什麼?” “她叫阿花。

    ” “那今後你打算……”她不好意思往下問了。

     “我爹前些日子也跟我說過!” “他老人家怎麼說?” “我爹說我,到處留情,将來可怎麼得了。

    ” “那你怎麼說呢?” “你們維族,不是男人可以娶四位正妻麼!我還差一半呢!” “不害臊!” “害臊那兒去找老婆呀!”他說完,一翻身,把小阿燕壓在身底下就啃,啃得小阿燕喘不過氣來。

     停了好半天,阿燕才問道:“那你這回進關,為你父母報仇,我同那位阿花姑娘怎麼辦?” “這還不好辦,我現在有了一匹神駒,我捉它的時候試過,就是從這兒到天子腳下的北京城,也要不了半個月,可以打個來回,兩邊跑嘛!” “這可是你說的。

    ” “當然了,大丈夫一言既出,我這匹紅鬃烈馬,出追不上。

    ” 石中玉爺倆,在老族長的盛情難卻之下,硬是多住了半個月,這天匡老爺又提出東歸之議,老族長不好再留,隻有放人啦! 放人可是放人,最後卻提出了石中玉與阿燕的事。

     因為匡老爺子心中早打了譜:二話沒說,滿口答應啦! 最後,訂婚宴與送行宴,擱在一塊兒辦啦!又足足熱鬧了一天,他們爺倆才登程啟行。

     有人問了,他們隻有一匹良駒,爺倆怎麼騎呀? 這用不着替他們發愁,這區紅鬃馬,别說雙跨,騎上三口保證輕輕松松地呢! 這天,他們爺倆回到了高昌古洞,剛一進洞,石中玉就問了,他問道:“咱們什麼時候進關哪? “孩子,進關的事兒,還得而過一段日子,現在不行!” “爹!為什麼現在不行?” “你小子渾哪!你以為關内和咱們這兒一樣,光着屁股過日子啦!自耕自食,以物易物,日子這麼好過啊!” “爹!關内的日子要怎樣過呢?” “錢!在關内過生活,處處都要錢,沒錢不行,我不常跟你說過,一文錢憋死英雄漢,那邊的人全都向錢看!” “爹!那咱們沒錢該怎麼辦?” “沒錢好辦,新疆這地方,遍地是黃金,去找啊!” “爹!我怎麼不知道哪兒有黃金呢?” “你小兔崽子混蛋哪?我教你的那些書,都讀到哪兒去啦!” “書?” “是啊!書内自有千鐘粟,書内自有顔如玉,書内自有黃金屋啊!” “你不但是渾蛋,而且是糊塗蛋!我問你,金生麗水的下一句是什麼?” “玉出昆崗!” “這昆崗在哪兒?” “昆崗就是昆侖山哪!” “昆侖山在什麼地方啊?” “昆侖山就在新疆啊!” “這不了結麼!美玉就在你腳下,難道你就不會撿麼?上等美玉,那比金子可貴的多呢!” “爹!您的意思,是咱們上昆侖山上去采玉?” “那倒不必,你可知道,昆山玉,大部分都被山上融化的雪水沖了下來,沖成了黑玉河與白河!咱們到玉河裡去撈吧!” “爹!玉河在哪兒?” “和阗啊!” 他們爺倆又騎上了紅鬃馬,往和阗而去。

     去和阗,怎麼走啊?他們住的高昌古洞,乃在北絲路上,而和阗,又正在南絲上,中間沒路啊!他們爺倆也豁出去啦!管他呢!反正有紅鬃寶馬,提酒瓶逛窯子,喝着幹啦! 不走大路,從高昌故國,穿沙漠經樓蘭故國,直奔若羌一古之鄯國。

    西進,到了于阗縣,也就是古代于阗國國都。

     他們現在,不折不扣地在南絲路上,而今天又正是于阗的趕“巴紮”!各地方的人,全都趕來交易,于是這爺倆就在“巴紮,上,大逛特逛! 于阗的“巴紮”也跟伊犁的“巴紮”差不多,不過多了幾樣特别的東西。

     啥東西與伊犁不同?這兒多了絲綢、地毯和玉石。

     石中玉奇怪問道:“爹!這兒怎麼有這麼多人賣絲綢哇?” 匡老爺子道:“哇呀唔宰羊啊!”(不知道) “你去問吧!” 石中玉找了一位比較年長的土人問道:“老大爺,我請問您,這于阗怎麼有這麼多人賣絲綢哇?” 這位老者道:“小夥子!你是外地來的漢客吧?” “是!我們是從吐魯番來的。

    ” “這就怪不得你啦!想當年,咱們這兒還是‘于阗國’的時候,于阗國王向天朝求親,漢武帝就把曆城王劉和的女兒許配了于阗王。

    哪年頭漢朝的蠶蟲和桑苗是不準出關的,可是公主怕斷了絲綢的來源,就把蠶子和桑子,放在頭上的帽子裡,蒙過了關,以後我們于阗國就有了絲綢啦!”他說完,哈哈大笑着。

     石中玉聽了之後,問道:“爹!聽他這麼說來,漢朝和番的不止王昭君一個啦?” 匡老爺子道:“當然不止王啬一個啦!在伊犁我不是說過,過去烏孫國王娶過細君同解憂兩位公主麼?這于阗王又娶了漢曆城王的女兒,咳!不過外嫁的公主,沒有一個是皇上的女兒!” “爹!漢朝的和親政策,也可以說是柔性外交,這種女人外交,倒真還安定了不少年呢!” “咳!用女人換安定,像什麼話!所以後人說:‘漢代籌無策,計拙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哪!” 這爺倆在于阗逛完了巴紮,就去了和阗。

    和阗不隻産美玉,而且盛産地毯。

     他們到和阗之後,發現,不但家家有人琢玉,而且家家也全有人在織地毯。

    他們向人家一打聽,才知道,這兒不們是地毯的故鄉,而且還有個很美麗的故事呢! 啥故事? 相傳,古時候這裡有一家窮苦的牧人,一家三口住一頂破氈房裡,地上沒有羊皮和毯子,而老頭兒又有腿疾,因為地潮,痛得日夜呻吟,他兒子克西萬,隻好我些幹草鋪在地上,他那時多麼想有一床毛毯哪! 又過了一年,克西萬省吃儉用的存了點錢,買了一個紗線,然後替富人家牧羊,由早到晚,全在牧地上,雖然辛苦,但他有了收獲,在地上撿到了不少的羊毛,如今羊毛有了,紗也有了,目已就摸索着織地毯,誰知,織來織去,總織不到一塊兒去。

     但是他毫不灰心,織了拆,拆了又織,有一天,羊群中忽然走出一位美麗的少女,對他說:“哪有像你哪樣織法的,克西萬,不如讓我來教你吧!” “你是誰?你來教我,你會織嗎?” “不會我怎麼教你?你看看我的手,看怎麼織法!” 克西萬極端聰明,看了一遍,立刻記在心中了,于是照少女的手法,試着織,果然得心應手。

    當他擡頭看那少女時,少女已經不見了,就見一隻白天鵝,向天空飛去,他想來是天鵝姑娘特來指點我的!于是他不停的織啊織啊!終于把地毯織成了。

     由于有了這床地毯,他老爹的病腿也好了。

     當年和阗,窮人多,患腿病的也多,克西萬于是一家家傳授織地毯的技術,等大家全會織了的時候,克西萬卻失蹤了。

    可是有人說,他跟天鵝公主成了親,又到其他地方傳授織地毯的技術了,所以和阗成了地毯的故鄉啦! 到了産玉的和阗啦!石中玉問道:“爹!咱們根本不懂玉,可怎麼辦?” “笨小子!鼻子底下長着一張嘴,咱們不會請教行家麼?真笨!” 石中玉雖然被罵了,可是他卻嘻嘻一笑,反問道:“爹!您知道誰是行家麼?” “當然知道!” “誰?” “老玉匠!” “老玉匠?到哪去找?” “笨小子!打聽啊!” 好!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 他向人一打聽老玉匠在哪裡,還真有人把他們領上門去呢! 老玉匠的家,是住深宅大院,從外表上着并不起眼,可是一進屋,卻富麗堂皇,全是硬木家具,上面擺滿了琢好了的玉成品。

    老玉匠一見有人來訪,忙迎了出來,雙方雖然誰也不認得誰,可是邊疆民族好客,忙向屋裡讓。

     這爺倆随老玉匠進屋,分賓主落坐。

    家人立即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