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風雨飄搖天涯路
關燈
小
中
大
這次走在外面是奉飛花掌之命,抑或出于個人行動?甚至她根本就沒有拜在飛花門下?
第三天,船到白河鎮,又有一件意外之事接着發生。
黑水雙冠不學書生司徒營和四全秀士閩文亮竟也于白河鎮搭上這條江船。
西施姑娘自然不識黑水雙冠為何許人,但文柬王卻因而為之惴惴不安起來。
他曾聽夏紅雲說過,黑水雙冠中不學書生除了心黑手辣,不學無術之外,其他方面,尚無不良惡習;但是,另外這位四全秀士可就不一樣了,所謂“四全”,實即“酒色财氣,四大皆全”之義。
現在的西施姑娘雖經過易容手術,不過,一個麗質天生的女孩子,縱因環境需要,也絕不肯把原有之美豔全部掩盡的。
所以,那位西施姑娘如今雖經改易,仍然不失其動人之處,文束玉真擔心她會因而引起四全秀士之垂涎。
這條名為順風号的江船容量極大,前後艙載貨,中艙為分隔之客房,計有三等房艙共七間之多。
文束玉為了節省用度,僅在前艙賃了一角鋪位,西施姑娘住的是中艙二等三号房,黑水雙冠上船則将一直空着一等一号房聯合租下。
現在,文束玉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他必須設法讓西施姑娘清楚黑水雙冠之為人,萬一發生意外,他今天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必須防患于未然。
船離白河,繼續航行。
第一天相安無事,第二天傍晚時分,西施姑娘到前艙船面眺望景色,文束玉靈機一動,忙暗中在衣擺上挽起二隻法結,冒起丐幫一名副分舵主的身份,然後過去老起臉皮道:“這位姑娘,看來面熟得很,咱們莫非在那裡見過吧?” 西施姑娘先是一驚,等看到文束玉衣擺上那二隻法結,這才安下心來,微微一笑道: “在什麼地方見過?” 文束玉故意想了一下道:“好像是在金陽堡……” 西施輕輕一哦道:“那次金陽堡之會,原來貴幫也參加了?” 文束玉搖搖頭道:“敝幫哪有資格參加那種場合,要飯的隻是偶爾路過,一時好奇心起,趕去看看熱鬧而已。
” 西施似對丐幫弟子甚具好感,當下又問道:“那麼,少師父這次去嶽陽,也是為了趕去九全後人那裡看熱鬧的了?” 九全後人那邊有熱鬧可看?文束玉不暇思索,隻有順着對方語氣,點點頭笑道:“是的,要飯的有個壞毛病,就是閑不得嗅,對了,那天跟姑娘一起離去的那位上官女俠怎麼沒有看見在船上?” 西施皺了皺眉頭道:“您是說我那位上官師姊麼?唉,說起來真是一言難盡,我這次出來,正是為了找她,上次,她回去之後,隻在家師身邊待了三天,便又出來了,家師猜想,這次她可能也會趕去嶽陽,所以才吩咐我趕去看看,真不知道會不會碰上頭。
” 聽了這口氣,文束玉乃為之稍稍安心,很顯然的,這位西施姑娘已經正式拜在飛花掌門下了。
文束五前後望了一眼,見左近無人,忽然走上一步,悄聲道:“昨天在白河上船的那兩個家夥姑娘認識不認識?他們便是武林中有名的‘黑水雙冠’!這兩個家夥都不是什麼好人,尤其那個穿青衣,戴秀士巾的四全秀士閩文亮,更較另外穿藍衣的不學書生司徒營為可惡,姑娘最好對這二人提高警覺,留神一二,這兩個家夥據說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 西施又是一哦,接着,頗為感激地點點頭道:“是的,我也一直懷疑這二人不是什麼好來路,沒有想到原來竟是惡名昭彰的黑水雙冠,早在五六年前,我似乎就聽家叔提過這兩人,既是這樣,我小心一點就是,謝謝少師父了。
” 文束玉見傳話目的已達,立即告退轉身。
西施忽自身後趕上來道:“少師父且慢走一步!” 文柬王止步返身道:“姑娘有何事吩咐?” 西施遲疑了一下,方才微紅着臉孔道:“我想向少師父打聽一個人,不知道少師父最近有沒有見過,或聽别人提起過此人的下落……” 文束玉問道:“誰?” 西施羞澀地道:“就是那位文……斷腸蕭之子……文束玉,文少俠……少師父是不是認識……” 文束玉心頭撲通一跳,強自鎮定着道:“姑娘想找他?” 西施紅着臉,連忙搖頭道:“不” 但接着又點了一下頭,紅臉低聲道:“是的,因為……敝師姊據說跟這位文少俠的感情很不錯……所以……我想如果見到這位少俠,他或許知道敝師姊去了哪裡亦未可知。
” 文束玉故意沉吟了一下道:“這位文少俠,要飯的僅有過一面之緣,那還是在好幾年之前,之後,就一直沒有再見到過,實在抱歉得很,以後假如遇上,要飯的一定将姑娘想要找他原因代為轉達于他也就是了。
” 西施點點頭,低聲說道:“尚望少師父多多費心。
” 這一夜,文柬王沒有能睡好。
第二天,心痛病再告發作,他蒙被錯曲着,裝作熟睡未醒,一天未進飲食,汗水濕透全身,那位西施姑娘也整天未出艙房一步。
除了一位西施姑娘,在這條船上,是沒有第二個人會來注意他這個形同叫化的流浪漢的。
文束五唯一能做的,便是摒思靜慮,自己為自己一再化解:你已是不久于人世的人了,一切的一切,均如夢幻泡影,你還有什麼值得牽挂的?知道嗎?靜下來!像剛離長安時一樣,善于自處,好好地享用你這僅有的短暫人生! 第三天,船到襄陽,文束玉心痛終告逐漸好轉。
現在,距嶽陽已隻剩下五六天水程了。
這天午後,黑水雙冠也到船面上散步,雙冠最後停身之處,離文束玉鋪位僅三四步光景,因為文束五已将身上那二個法結拆去,所以雙冠對他都沒有留意。
雙冠低聲談着話,談着,談着,忽然引起一陣争執。
文束玉傾耳細聽之下,最後聽出二人所争的竟是為了西施姑娘,果然不出文束五所料,四全秀士閩文亮對西施姑娘起了色心。
但是,這事卻為不學書生所堅決反對。
不學書生反對的理由是:目前已近雲夢地面,這次趕來雲夢一帶找九全後人的同道必然不在少數,其中當然少不了會有十三奇之門人,甚至十三奇本人在内,找到金谷修成無敵武功,财寶、女人、酒,天下到處有的是,三号房那女人固然美極,但是,一個單身女子會單身走出外面麼?萬一碰上的是個燙手山芋,豈非自找麻煩? 所以不學書生最後力勸四全秀土不可輕舉妄動,無論如何也得等先解決九全後人方面的問題再說! 四全秀士好半天不作一聲,心中顯然甚為不快,不過,他似乎也覺得不學書生這番話也并非全無道理,所以,他想強硬一時也強硬不起來,雙冠便在這種不愉快的氣氛中默然返艙。
經此一來,文束玉又為之安心不少,雙冠中既有一人阻撓好事,西施姑娘受擾的可能也就更小了。
船到漢陽,威脅全部解除,因為船在漢陽又搭上一位乘客一名年約五旬左右的中年道人。
這話怎麼說呢? 原來這名中年道人,雖然席卻一柄雲拂,一身之外無長物,但是,很顯明的,這名道人一定也是武林中人! 起初,文束五隻覺得這名道人須清神明,飄飄有絕塵之姿,可是卻無法想象其為何許人;其後,他一見黑水雙冠之反應,遂斷然認為:此人或許即為五行十三奇中“天機鬥七巧”一語所括之無機道長! 因為天機道長姑作如是稱一上船,當時閑立艙面上的黑水雙冠,登時雙雙色變,雙冠以目示意,相将選巡人艙,人艙後即未再見現身。
試問,當今之道士,有幾人能令雙冠忌憚如此?就拿八大門派之一的武當來說,包括武當本代掌門在内,雙冠會在乎嗎? 假如文束玉沒有料錯,雙冠自顧尚且不暇,還有膽量和心情再生其他非非之念麼? 船由漢陽人江,續航嶽陽,文束玉找着一個機會,又向西施姑娘問道:“要飯的聽說九全後人不是住在雲夢一帶嗎?怎麼現在一下子又變成了嶽陽呢?” 西施微笑道:“說在雲夢,隻是天龍幫放的煙幕而已,其實,該幫也是幼稚得可憐,這等重大消息還想瞞得了誰?” 文束玉又道:“在嶽陽什麼地方?” 西施皺了一下眉頭道:“隻知就在嶽陽樓附近,詳細地點隻有到了嶽陽才能打聽出來,總之也不會離得太遠就是。
” 三天後,船人洞庭,嶽陽到達。
可是,文束玉留心之下,竟沒有看到黑水雙冠登岸,顯然已于半路離船溜之大吉,這一來,文束玉更相信這名中年道人就是天機道長而無疑了。
西施在上岸時間文束玉道:“少師父是不是一路去打聽一下?” 文束玉婉謝道:“不,要飯的尚得依幫規先向本地分舵辦理過境登記,姑娘請自使,咱們來日相見便了。
” 天機道長沒有直接登岸,他由大船換上一條小船,不知乘去何處。
文束玉信步來到嶽陽樓下,偶爾一擡頭,竟意外發現黑水雙冠已在樓上,隻見四全秀士指着湖心大聲說道:“噗!小弟沒有猜錯吧?牛鼻子不是住在君山那裡嗎?” 身旁的不學書生從湖心收回視線,噓了口氣點頭道:“這樣最好,來,咱們安心吃喝吧,時間無多,今夜開始行事了。
” 接着,兩條身形相繼于窗口消失。
文束玉猶豫了一下,終于排了掩衣角,也向樓梯口走去。
在樓上,文柬王選了副離雙冠不遠的座頭坐下。
他想從雙冠口中多知道一些有關九全後人的情形,可是,雙冠三杯芙酒下肚,竟然雅興勃發,大談其詩文起來。
但見不學書生手朝壁間一指,大聲道:“閩兄看吧!所謂唐詩,也不見得每一首都是好的,說開來不過是後人一時的盲目附和罷了,别的不談,單這一首李義山的題嶽陽樓,小弟就認為十分不通,而大有可改之處!” 文束玉在聽了前兩句:“所謂唐詩,也不見得全是好”,心中方想:“這話倒是不錯”。
及至聽得李義山的詩意會“十分不通,而大有可改之處”,文束玉不禁大吃一驚,心想:“李義山乃唐代詩家中之校校者,什麼時候寫過環到這種程度的待,怎麼一直沒有聽人提及?” 文束玉疑訝着循聲望去,那是寫在挂軸上的一首詩,顯系年代久遠,原迹已消,由後人謄錄者,詩為: 欲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嶽陽樓。
可憐萬裡堪趁興,枉是蚊龍解覆舟! 文束玉看清後,不勝詫異地暗忖道:“這首詩系中平之作,雖無勝境可言,但也不緻差到十分不通呀!” 四全秀士這時接口道:“司徒預備更動其中那幾個字?” 不學書生似乎有意要讓全樓都聽到他的警論辟解,當下清了清喉嚨,提高嗓門兒說道: “哪幾個字麼?‘可憐’兩個字!” 文束玉方自一愣,那位不學書生已然接下去道:“你閡兄想想看,既然‘萬裡堪趁興’,又怎麼會‘可憐’?這不是不通之至麼?所以,小弟以為應改作‘極目萬裡堪趁興’,而下句也可随之改為‘隻是歧龍常覆舟’!” 文束玉嗤的一聲,幾乎将一口酒打鼻孔中給噴将出來! 他現在才體味到對方這位不學生的綽号,不知當初是何人起的,起的實在太絕了! 古今習俗不同,語言文字亦因不斷演變而在意義方面有着甚大之差異。
今人之讀“可憐”,僅有一解,即可們使人動心同情也。
殊不知古人用在詩詞中卻有“可惜”、“可怪” 之别解。
“可惜”與“可憐”,相去甚近,姑不論。
而“可怪”,說起來還真有點“可” “怪”呢。
陸遊平水詩有句雲:“可憐陌生離離草,一種逢春各短長”。
詩意即謂:奇怪得很,同樣的青草,經過同樣的春天,卻有的生得很短,有的卻生得很長。
又蘇武荔枝歎亦有句:“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義複相同。
意說:忠孝如錢相君,怎麼也将牡丹花貢于皇上,導皇上于遊樂華侈,豈非可怪? 難道陸遊和蘇武也同樣不通到連選詞擇句都欠當? 這還不算,尚有“可憐”作“可喜”解者,那大概更不是這位“不學”的“書生”司徒營所能想象的了! 例如:杜甫獨步尋花詩:“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徐彥伯拟古詩:“春江可憐事,最在美人家,鹦鹉能言鳥,芙蓉巧笑花”。
白居易長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
“列土”即“裂土”,“裂土封候”也。
上述諸“可憐”,細加品味那一個“可憐”不是“可喜”之意? 文束玉的一聲嗤笑,顯已為雙冠聽得,四全秀土四下一掃,道:“是哪位朋友活夠了? 站出來!” 本來,樓上此刻的酒客将近五六十名之多,文束五隻須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雙冠找不出正主兒,咆哮一陣子,也會過去的。
但是,文束至深知雙冠為殺人不眨眼的魔王,他一方面怕因而連累别人。
一方面則覺得好漢一人做事一人當,如果龜縮着不敢出面承擔,終非大丈夫行徑。
因此,他待四全秀士罵完,平靜地
黑水雙冠不學書生司徒營和四全秀士閩文亮竟也于白河鎮搭上這條江船。
西施姑娘自然不識黑水雙冠為何許人,但文柬王卻因而為之惴惴不安起來。
他曾聽夏紅雲說過,黑水雙冠中不學書生除了心黑手辣,不學無術之外,其他方面,尚無不良惡習;但是,另外這位四全秀士可就不一樣了,所謂“四全”,實即“酒色财氣,四大皆全”之義。
現在的西施姑娘雖經過易容手術,不過,一個麗質天生的女孩子,縱因環境需要,也絕不肯把原有之美豔全部掩盡的。
所以,那位西施姑娘如今雖經改易,仍然不失其動人之處,文束玉真擔心她會因而引起四全秀士之垂涎。
這條名為順風号的江船容量極大,前後艙載貨,中艙為分隔之客房,計有三等房艙共七間之多。
文束玉為了節省用度,僅在前艙賃了一角鋪位,西施姑娘住的是中艙二等三号房,黑水雙冠上船則将一直空着一等一号房聯合租下。
現在,文束玉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他必須設法讓西施姑娘清楚黑水雙冠之為人,萬一發生意外,他今天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必須防患于未然。
船離白河,繼續航行。
第一天相安無事,第二天傍晚時分,西施姑娘到前艙船面眺望景色,文束玉靈機一動,忙暗中在衣擺上挽起二隻法結,冒起丐幫一名副分舵主的身份,然後過去老起臉皮道:“這位姑娘,看來面熟得很,咱們莫非在那裡見過吧?” 西施姑娘先是一驚,等看到文束玉衣擺上那二隻法結,這才安下心來,微微一笑道: “在什麼地方見過?” 文束玉故意想了一下道:“好像是在金陽堡……” 西施輕輕一哦道:“那次金陽堡之會,原來貴幫也參加了?” 文束玉搖搖頭道:“敝幫哪有資格參加那種場合,要飯的隻是偶爾路過,一時好奇心起,趕去看看熱鬧而已。
” 西施似對丐幫弟子甚具好感,當下又問道:“那麼,少師父這次去嶽陽,也是為了趕去九全後人那裡看熱鬧的了?” 九全後人那邊有熱鬧可看?文束玉不暇思索,隻有順着對方語氣,點點頭笑道:“是的,要飯的有個壞毛病,就是閑不得嗅,對了,那天跟姑娘一起離去的那位上官女俠怎麼沒有看見在船上?” 西施皺了皺眉頭道:“您是說我那位上官師姊麼?唉,說起來真是一言難盡,我這次出來,正是為了找她,上次,她回去之後,隻在家師身邊待了三天,便又出來了,家師猜想,這次她可能也會趕去嶽陽,所以才吩咐我趕去看看,真不知道會不會碰上頭。
” 聽了這口氣,文束玉乃為之稍稍安心,很顯然的,這位西施姑娘已經正式拜在飛花掌門下了。
文束五前後望了一眼,見左近無人,忽然走上一步,悄聲道:“昨天在白河上船的那兩個家夥姑娘認識不認識?他們便是武林中有名的‘黑水雙冠’!這兩個家夥都不是什麼好人,尤其那個穿青衣,戴秀士巾的四全秀士閩文亮,更較另外穿藍衣的不學書生司徒營為可惡,姑娘最好對這二人提高警覺,留神一二,這兩個家夥據說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 西施又是一哦,接着,頗為感激地點點頭道:“是的,我也一直懷疑這二人不是什麼好來路,沒有想到原來竟是惡名昭彰的黑水雙冠,早在五六年前,我似乎就聽家叔提過這兩人,既是這樣,我小心一點就是,謝謝少師父了。
” 文束玉見傳話目的已達,立即告退轉身。
西施忽自身後趕上來道:“少師父且慢走一步!” 文柬王止步返身道:“姑娘有何事吩咐?” 西施遲疑了一下,方才微紅着臉孔道:“我想向少師父打聽一個人,不知道少師父最近有沒有見過,或聽别人提起過此人的下落……” 文束玉問道:“誰?” 西施羞澀地道:“就是那位文……斷腸蕭之子……文束玉,文少俠……少師父是不是認識……” 文束玉心頭撲通一跳,強自鎮定着道:“姑娘想找他?” 西施紅着臉,連忙搖頭道:“不” 但接着又點了一下頭,紅臉低聲道:“是的,因為……敝師姊據說跟這位文少俠的感情很不錯……所以……我想如果見到這位少俠,他或許知道敝師姊去了哪裡亦未可知。
” 文束玉故意沉吟了一下道:“這位文少俠,要飯的僅有過一面之緣,那還是在好幾年之前,之後,就一直沒有再見到過,實在抱歉得很,以後假如遇上,要飯的一定将姑娘想要找他原因代為轉達于他也就是了。
” 西施點點頭,低聲說道:“尚望少師父多多費心。
” 這一夜,文柬王沒有能睡好。
第二天,心痛病再告發作,他蒙被錯曲着,裝作熟睡未醒,一天未進飲食,汗水濕透全身,那位西施姑娘也整天未出艙房一步。
除了一位西施姑娘,在這條船上,是沒有第二個人會來注意他這個形同叫化的流浪漢的。
文束五唯一能做的,便是摒思靜慮,自己為自己一再化解:你已是不久于人世的人了,一切的一切,均如夢幻泡影,你還有什麼值得牽挂的?知道嗎?靜下來!像剛離長安時一樣,善于自處,好好地享用你這僅有的短暫人生! 第三天,船到襄陽,文束玉心痛終告逐漸好轉。
現在,距嶽陽已隻剩下五六天水程了。
這天午後,黑水雙冠也到船面上散步,雙冠最後停身之處,離文束玉鋪位僅三四步光景,因為文束五已将身上那二個法結拆去,所以雙冠對他都沒有留意。
雙冠低聲談着話,談着,談着,忽然引起一陣争執。
文束玉傾耳細聽之下,最後聽出二人所争的竟是為了西施姑娘,果然不出文束五所料,四全秀士閩文亮對西施姑娘起了色心。
但是,這事卻為不學書生所堅決反對。
不學書生反對的理由是:目前已近雲夢地面,這次趕來雲夢一帶找九全後人的同道必然不在少數,其中當然少不了會有十三奇之門人,甚至十三奇本人在内,找到金谷修成無敵武功,财寶、女人、酒,天下到處有的是,三号房那女人固然美極,但是,一個單身女子會單身走出外面麼?萬一碰上的是個燙手山芋,豈非自找麻煩? 所以不學書生最後力勸四全秀土不可輕舉妄動,無論如何也得等先解決九全後人方面的問題再說! 四全秀士好半天不作一聲,心中顯然甚為不快,不過,他似乎也覺得不學書生這番話也并非全無道理,所以,他想強硬一時也強硬不起來,雙冠便在這種不愉快的氣氛中默然返艙。
經此一來,文束玉又為之安心不少,雙冠中既有一人阻撓好事,西施姑娘受擾的可能也就更小了。
船到漢陽,威脅全部解除,因為船在漢陽又搭上一位乘客一名年約五旬左右的中年道人。
這話怎麼說呢? 原來這名中年道人,雖然席卻一柄雲拂,一身之外無長物,但是,很顯明的,這名道人一定也是武林中人! 起初,文束五隻覺得這名道人須清神明,飄飄有絕塵之姿,可是卻無法想象其為何許人;其後,他一見黑水雙冠之反應,遂斷然認為:此人或許即為五行十三奇中“天機鬥七巧”一語所括之無機道長! 因為天機道長姑作如是稱一上船,當時閑立艙面上的黑水雙冠,登時雙雙色變,雙冠以目示意,相将選巡人艙,人艙後即未再見現身。
試問,當今之道士,有幾人能令雙冠忌憚如此?就拿八大門派之一的武當來說,包括武當本代掌門在内,雙冠會在乎嗎? 假如文束玉沒有料錯,雙冠自顧尚且不暇,還有膽量和心情再生其他非非之念麼? 船由漢陽人江,續航嶽陽,文束玉找着一個機會,又向西施姑娘問道:“要飯的聽說九全後人不是住在雲夢一帶嗎?怎麼現在一下子又變成了嶽陽呢?” 西施微笑道:“說在雲夢,隻是天龍幫放的煙幕而已,其實,該幫也是幼稚得可憐,這等重大消息還想瞞得了誰?” 文束玉又道:“在嶽陽什麼地方?” 西施皺了一下眉頭道:“隻知就在嶽陽樓附近,詳細地點隻有到了嶽陽才能打聽出來,總之也不會離得太遠就是。
” 三天後,船人洞庭,嶽陽到達。
可是,文束玉留心之下,竟沒有看到黑水雙冠登岸,顯然已于半路離船溜之大吉,這一來,文束玉更相信這名中年道人就是天機道長而無疑了。
西施在上岸時間文束玉道:“少師父是不是一路去打聽一下?” 文束玉婉謝道:“不,要飯的尚得依幫規先向本地分舵辦理過境登記,姑娘請自使,咱們來日相見便了。
” 天機道長沒有直接登岸,他由大船換上一條小船,不知乘去何處。
文束玉信步來到嶽陽樓下,偶爾一擡頭,竟意外發現黑水雙冠已在樓上,隻見四全秀士指着湖心大聲說道:“噗!小弟沒有猜錯吧?牛鼻子不是住在君山那裡嗎?” 身旁的不學書生從湖心收回視線,噓了口氣點頭道:“這樣最好,來,咱們安心吃喝吧,時間無多,今夜開始行事了。
” 接着,兩條身形相繼于窗口消失。
文束玉猶豫了一下,終于排了掩衣角,也向樓梯口走去。
在樓上,文柬王選了副離雙冠不遠的座頭坐下。
他想從雙冠口中多知道一些有關九全後人的情形,可是,雙冠三杯芙酒下肚,竟然雅興勃發,大談其詩文起來。
但見不學書生手朝壁間一指,大聲道:“閩兄看吧!所謂唐詩,也不見得每一首都是好的,說開來不過是後人一時的盲目附和罷了,别的不談,單這一首李義山的題嶽陽樓,小弟就認為十分不通,而大有可改之處!” 文束玉在聽了前兩句:“所謂唐詩,也不見得全是好”,心中方想:“這話倒是不錯”。
及至聽得李義山的詩意會“十分不通,而大有可改之處”,文束玉不禁大吃一驚,心想:“李義山乃唐代詩家中之校校者,什麼時候寫過環到這種程度的待,怎麼一直沒有聽人提及?” 文束玉疑訝着循聲望去,那是寫在挂軸上的一首詩,顯系年代久遠,原迹已消,由後人謄錄者,詩為: 欲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嶽陽樓。
可憐萬裡堪趁興,枉是蚊龍解覆舟! 文束玉看清後,不勝詫異地暗忖道:“這首詩系中平之作,雖無勝境可言,但也不緻差到十分不通呀!” 四全秀士這時接口道:“司徒預備更動其中那幾個字?” 不學書生似乎有意要讓全樓都聽到他的警論辟解,當下清了清喉嚨,提高嗓門兒說道: “哪幾個字麼?‘可憐’兩個字!” 文束玉方自一愣,那位不學書生已然接下去道:“你閡兄想想看,既然‘萬裡堪趁興’,又怎麼會‘可憐’?這不是不通之至麼?所以,小弟以為應改作‘極目萬裡堪趁興’,而下句也可随之改為‘隻是歧龍常覆舟’!” 文束玉嗤的一聲,幾乎将一口酒打鼻孔中給噴将出來! 他現在才體味到對方這位不學生的綽号,不知當初是何人起的,起的實在太絕了! 古今習俗不同,語言文字亦因不斷演變而在意義方面有着甚大之差異。
今人之讀“可憐”,僅有一解,即可們使人動心同情也。
殊不知古人用在詩詞中卻有“可惜”、“可怪” 之别解。
“可惜”與“可憐”,相去甚近,姑不論。
而“可怪”,說起來還真有點“可” “怪”呢。
陸遊平水詩有句雲:“可憐陌生離離草,一種逢春各短長”。
詩意即謂:奇怪得很,同樣的青草,經過同樣的春天,卻有的生得很短,有的卻生得很長。
又蘇武荔枝歎亦有句:“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義複相同。
意說:忠孝如錢相君,怎麼也将牡丹花貢于皇上,導皇上于遊樂華侈,豈非可怪? 難道陸遊和蘇武也同樣不通到連選詞擇句都欠當? 這還不算,尚有“可憐”作“可喜”解者,那大概更不是這位“不學”的“書生”司徒營所能想象的了! 例如:杜甫獨步尋花詩:“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徐彥伯拟古詩:“春江可憐事,最在美人家,鹦鹉能言鳥,芙蓉巧笑花”。
白居易長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
“列土”即“裂土”,“裂土封候”也。
上述諸“可憐”,細加品味那一個“可憐”不是“可喜”之意? 文束玉的一聲嗤笑,顯已為雙冠聽得,四全秀土四下一掃,道:“是哪位朋友活夠了? 站出來!” 本來,樓上此刻的酒客将近五六十名之多,文束五隻須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雙冠找不出正主兒,咆哮一陣子,也會過去的。
但是,文束至深知雙冠為殺人不眨眼的魔王,他一方面怕因而連累别人。
一方面則覺得好漢一人做事一人當,如果龜縮着不敢出面承擔,終非大丈夫行徑。
因此,他待四全秀士罵完,平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