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風雨飄搖天涯路
關燈
小
中
大
說,店夥口中的長安三大名醫,當以馬四太爺最好商量,因為他是自己送上門去看病,并不需要對方勞駕出診。
找到馬府,文束玉先到耳房挂号,耳房中那名家人在他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眼,搖頭道: “四太爺今天不在。
” 文束玉尚信以為真,忙問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那名家人悠然閣目道:“不清楚,過上三五天你再來看看好了。
” 文束玉發覺對方語氣似乎有點不對,約略一想,忽然省悟過來,于是,他取出銀包,故意将裡面的金葉和銀塊在對方的面前顯露一遍,然後挑出其中一塊五兩重的銀錠子遞過去賠笑道:“麻煩總管進去看一看如何?也許四太爺他老人家自外面回來時适您老不在亦未可知。
” 那名家人雙目一直,呆了好半晌,方始搭讪着幹咳道:“咳咳,這……倒有可能,适才隔壁王三爺請我過去欣賞一幅古畫,我的确離開了一會兒,現在進去看一下也好,咳,不過,這……這個我可斷斷不能收你的,因為,咳,我還不能擔保四太爺一定在。
” 文束玉忙又将銀子推過去道:“總管見外了,不在又何妨?今天不在有明天,總有在的時候,您說是嗎?” 那名家人至此不再客氣,衣袖一掃,掃起那塊銀錠子,起身向後院走去,不消一會那名家人去而複返,滿臉挂笑道:“恭喜您了,四太爺果然剛剛回來。
” 文束玉信口敷衍了兩句,便跟在那名家人身後,來到一間收拾得極為雅緻的書房。
不知是否這名家人已經遞過話的關系,那位道貌岸然的四太爺顯得很是客氣,不但讓座,且還命小童泡來一碗香茶,接着展腕把脈,看舌苔,問起居,以及以前的健康狀況和得病的時日,文束玉一一回答了,最後反問道:“請教四太爺,晚生這次究竟得的是一種什麼病?” 馬四太爺捋髯道:“在醫經上來說,這種症候叫做‘心賢不交,氣虛血旺’!病症起于勞累過度,飲食失時,服兩帖藥當能慢慢好轉,我現在先開個方子,你回去吃吃看,三天之後,再來複診。
” 最後,方于開好了,文束玉問診金多少,沒想到馬四太爺竟然擺頭,道:“老朽薄具家财,頗堪自足,行醫純屬濟世,診金一向不受!” 文束玉當場怔住了,不知如何是好,那名家人一旁插口道:“這位老弟也許不是長安本城人氏,可能有所不知,我們老爺說的都是實話,咳,不過,你這張方子可要拿去東街老長生藥鋪配藥才好,長安隻有這家鋪子藥材最地道,雖然價格可能貴一點,但是,吃藥是為了治病,藥不好,方子再高明些亦屬枉然,這個道理你老弟應該明白。
” 文束玉連說當然,于是千恩萬謝向主仆兩告辭出來。
找到那家老長生藥鋪,藥抓好,夥計算盤嘩啦啦一陣撥動,然後夾起筆杆,将算盤搭的一闆,擡頭淡淡說道:“二十八兩七錢四!在這裡煎另加三錢三。
” 文束玉聽得一呆道:“多少?” 夥計不耐煩地道:“二十八兩七錢四,這裡代煎則另加三錢三。
你老弟是不是耳朵也有毛病?” 文束玉呆了片刻,終于如數照付,甚至連代煎費都付了,因為他已漸漸地明白過來,那位馬四大爺并不是真的不收診金,隻不過是要了錢還要名而已,煎費三錢三也貴得不合情理,不過,文柬王猜想這裡面可以另有它的“道理”。
凡藥都用“引子”,引子在藥方中的地位相當重要,在這裡面,很可能在引子裡出花樣,他多的都花了,又何必因小失大,再去吝惜這三錢多銀子呢? 文束玉依囑吃完二帖藥,可是,吃與不吃,完全一樣,病症在服藥後一點也沒有減輕之趨勢,保證未能兌現,手段自然可疑,文束玉對馬四太爺失去信心,隻好再去找那位張駝子碰碰運氣了。
文束玉因悉張駝子有着每天隻看三名病人的慣例,是以這一天特别起了個大早,天剛亮便趕去法王寺後張府,可是他早,别人竟比他更早,他趕到時,張府門口三把木椅上已經坐滿了人,三人之後的碰釘者尚不知有幾許,文束玉無奈,隻好掉頭轉身,準備明天重新來過。
不過,文束玉第一天雖然徒勞往返,但卻為此生出不少希望。
因為,他認為什麼都可以假,唯有醫家醫病假不了,設非這位張駝子有兩手,将絕不會有這麼多的病人,這麼一大早就來搶号位的。
當夜,文束玉不敢熟睡,約莫天才不過四更天光景,他便從客棧中摸黑走出,這次還好他總算以一步之優先,硬從另外兩名幾乎是同時趕達的病人手中搶到第三号座椅,坐定之後,在閑聊中,文束玉方才知悉第一号和第二号病人原來都是昨晚就來了,二人都是在這兒過的夜,卧具剛由家人收走。
文束玉趁勢向二人問道:“請問兩位老鄉,小弟是由外地來的,對本城情形不怎熟悉,不知道這裡這位張大夫,與楊柳坊那位馬四太爺,二人之醫術,畢竟哪一位較高明?” 文束玉這樣問,是有深意的,那位馬四太爺的手段,他已經領教過了,現在,隻要這二人說一聲:“差不多”,或者:“唔,這個難說得很”。
那麼,他将毫不遲疑的馬上起身讓位。
不意文柬玉話剛問完,那位第一号病人,便即搶着說道:“這怎麼能比” 文束玉聽得心頭撲通一跳,忙道:“是誰不能跟誰比?” 那人擡了指自己的鼻尖道:“你老弟看我的氣色怎麼樣?” 文束玉經此一問,這才注意到此人臉色紅潤,根本不像有病的樣子,于是惑然點頭道: “不錯!” 那人哼了一聲道:“但在兩個月之前,楊柳坊那個姓馬的老家夥,竟然回我無藥可救,而後換到這裡來,先後不過三帖方子便告完全康複,現在來,是為了病後調理,今天也許是最後一次了,二人誰高明,你老弟自己去比較吧!” 文束玉不住點頭,心中暗罵道:“姓馬的那個老家夥果然不是好東西,真後悔沒有先來這裡,白白丢掉五六十兩銀子,還挨了那個門房一頓鳥氣,真是冤枉之至!” 那位第一号病人說着,歎了一口氣又道:“不過,我們這位張駝爺醫術雖然高明,但診金也委實太貴了一點,若不是手頭有幾文的人,可還真領教不起呢!” 文束玉心頭又是一跳,搭讪着道:“不過,隻要有真本領,其實貴一點也是應該的…… 咳……,對了……小弟以前沒來過,不知道這位張大夫診金一向怎麼算?” 那人豎起一根指點道:“一次一百兩,你說駭不駭人?” 這時天已蒙蒙亮,文束玉轉身四望,發現一個病人因名額已滿正準備離去,于是他向那個人招招手道:“喂,老鄉,你來,敝東人到這會兒還不來,看樣子是不會來的,我自占着這個位置,也是可惜得很,今天就暫且讓了你吧。
” 文束玉繞來法王寺前,傾光荷包一算,果然全部才剩三十兩左右,即使打對折,都不夠付上一次。
到哪兒去籌足這筆銀子呢?文束玉茫然四顧,不勝榜握之至。
找夏紅雲、鬼爪抓魂,或者是雙獅缥局,他相信,這點銀子都該不成問題才對,可是,他能去嗎? 是的,他能,但他不肯! 天大亮了,他也懶得再回客棧。
他見寺中清靜無人,便在走廊一角躺下,夜來沒有睡好,他想先睡一覺補足精神再說。
也不知過去多久,文束玉忽為寺外一陣低聲争吵所驚醒。
“老張,我說呀,你仁兄也該知足一點才好。
” “你這話什麼意思?他媽的!我姓張的有哪一點不知足,倒請你他媽的說說看!” “譬如說,我們駝爺,這半年來,你跟老陳他們,每輸一次,花紅五兩,從來沒有打過折扣,偶爾不方便,你們就是伸手借個三錢五錢的,也都十九照借不誤,今天,你老兄又要借了,一開口便三兩,付你二兩都不滿意,你老張不妨問問良心,看你這種态度該不該?” “為什麼不該?他媽的!張駝子總共才識得幾味藥草?要不是我們一班兄弟為他撐場子,奶奶的,他媽的張駝子會有今天?” “輕點,張兄……” “輕,輕個屁!嗅,他臭駝子房子有了,土地有了,姨太太也有了,我們他媽的多拿個三兩五兩的就不行?” “話不是這麼說……” “不是這麼說該怎麼說?走!我們一起見那個具駝子去!看他具駝于能怎麼樣,哼哼,老子就不信這個邪!” “唉,好,好,三兩就三兩吧!” “三兩?現在可不行!現在呀一個子兒也不要!大家掀開來,老子吃草他吃料,誰也别想再在長安城中混下去!” “那麼……” “一個整數兒。
少一文我姓張的肯收就是你他媽的孫子的孫子!” “唉唉……” “唉唉?哼哼也沒有用!要拿來,還得快,再慢就加倍!” 接着,一聲歎息,腳步聲開始在一陣叽叽咕咕中逐漸遠去,所謂“老張”也者,正是晨間那名第一号病人! 文束五爬起身來,不住搖頭苦笑,心中有着說不盡的感慨,假如他一身武功未失,他此刻不去将那個張駝子揪出來痛揍一頓才怪,如今,三大名醫最後那位曹一帖,他覺得已無再試之必要,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由它去罷! 文束玉掙紮着往起站,一個不小心,竟将衣擺踩住,人摔一跤,農援也給撕破一大幅。
沒有法子,隻好暫且将撕破的地方挽起一個結。
文束玉剛将衣結挽好,忽由寺外走進兩個人,說來真是冤家路狹,來的不意竟是鬼爪抓魂和夏紅雲兩個! 夏紅雲眼中微微一亮,頓下腳步将鬼爪抓魂輕輕拉了一把,低聲道:“醜叔看此人” 鬼爪抓魂壓着嗓門地答道:“别叫人聽着笑話了,此人是正牌丐幫弟子啊!你妮子難道沒有看見那個法結?” 文束玉聽如不聞,匆匆向寺外走去。
出寺走至無人之處,他又忙将那個衣結拆去。
原來他于無意之中,竟采用了丐幫弟子的挽結手法,如非鬼爪抓魂這一提醒,要遇上丐幫弟子,麻煩隻有更大。
文束玉回到小客店,算清房飯錢,離别了長安。
他是在深山長大,久慕洞庭八百裡煙波浩渺之勝,現在決計以有限之生命,以及有限之金錢,完成一趟洞庭之行,以了宿願。
文束玉預計要走的路線是:由長安出發,出南門,經南五台,先到柞水,然後于柞水搭船,循幹河下溝陽,再由泡陽換乘江船,沿江直達嶽陽。
時序入夏,天氣漸轉懊熱,文束五以帶病之軀,隻能早晚趕路,中午太陽如火,必須覓地休息。
.文束玉又一度接觸大自然了,真正的接觸大自然!以前,他雖然是在山野中長大,但是,那時候他必須要讀書,而且思想也未完全成熟,雖然身處大自然中,卻一直未能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妙,而現在就不同了,現在,他心胸間一片甯靜,任何急執與紛擾,都已與他無關。
文束玉意外的發現,一個人如果一旦與世無争,随遇而止,随遇而安,放眼觀看,盡情欣賞,那份快樂,真是筆墨所難形容。
他在離開長安時,除添置了幾件衣物之外,另外還在坊間選購了幾部自己喜愛的書籍。
他每天于日出後開始步行,到了中午,便随便進點飲食,然後躺在樹蔭下翻閱書籍,累了書一丢,呼呼大睡,睡醒,繼續上路。
這段期間中,他在路上也聽到許多有關武林的傳聞,譬如:有人說武林中新興了一個幫派,勢力龐大無比,單副幫主就有三人之多。
正幫主則至今尚不知為何等樣人,其神秘可怖蓋可想見。
文束玉當然知道這個新興幫派就是天龍幫。
不過,他知道天龍幫的副幫主是九疑一絕計生是,而該幫副幫主原來竟有三名之多,他則還是第一次聽到。
又有人說:所謂“金谷”,現在已有人自九全老人的後裔口中獲得端倪,各方面風起雲湧,正在積極的按圖索鹦中。
九全老人自号“九全”,可見遺憾的事隻有一椿,而此一遺憾,顯與子嗣無關,雲夢一帶,據說便有老人的子孫多人,不過,這些子孫據說多不諸武功,放武林中人,在找着他們之後,僅向他們追查九全老人的在世秘密,卻無人對老人這些子孫加以為難。
文束玉聽到這些,均如耳邊春風,聽到就跟沒有聽到一樣。
不是麼?他現在已跟普通人一樣,簡直比一個正常的普通人更不如,那麼他還能怎麼樣? 在河陽,文束玉由内河客船換搭長江江船之際,再度遭遇一件意外中的意外:他在無意中竟然發現那名曾随素在仙女離去的西施姑娘也在這條江船上。
這位西施姑娘現在雖然穿着樸素,面部也似乎經過簡易化妝,但是,文束玉對她的印象很深刻,仍然不難一眼便将她本來面目認出;另一方面,西施姑娘自然想象不到船上現在這名形銷骨立的年輕人就是當日文采風流的文束玉。
文束玉非常怔訝,心想:她不是随素衣仙女上官蘭去投飛花掌重修絕藝了麼?怎麼會跑到這條江船上來的呢?她見過飛花掌沒有?武功有無進境?
找到馬府,文束玉先到耳房挂号,耳房中那名家人在他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眼,搖頭道: “四太爺今天不在。
” 文束玉尚信以為真,忙問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那名家人悠然閣目道:“不清楚,過上三五天你再來看看好了。
” 文束玉發覺對方語氣似乎有點不對,約略一想,忽然省悟過來,于是,他取出銀包,故意将裡面的金葉和銀塊在對方的面前顯露一遍,然後挑出其中一塊五兩重的銀錠子遞過去賠笑道:“麻煩總管進去看一看如何?也許四太爺他老人家自外面回來時适您老不在亦未可知。
” 那名家人雙目一直,呆了好半晌,方始搭讪着幹咳道:“咳咳,這……倒有可能,适才隔壁王三爺請我過去欣賞一幅古畫,我的确離開了一會兒,現在進去看一下也好,咳,不過,這……這個我可斷斷不能收你的,因為,咳,我還不能擔保四太爺一定在。
” 文束玉忙又将銀子推過去道:“總管見外了,不在又何妨?今天不在有明天,總有在的時候,您說是嗎?” 那名家人至此不再客氣,衣袖一掃,掃起那塊銀錠子,起身向後院走去,不消一會那名家人去而複返,滿臉挂笑道:“恭喜您了,四太爺果然剛剛回來。
” 文束玉信口敷衍了兩句,便跟在那名家人身後,來到一間收拾得極為雅緻的書房。
不知是否這名家人已經遞過話的關系,那位道貌岸然的四太爺顯得很是客氣,不但讓座,且還命小童泡來一碗香茶,接着展腕把脈,看舌苔,問起居,以及以前的健康狀況和得病的時日,文束玉一一回答了,最後反問道:“請教四太爺,晚生這次究竟得的是一種什麼病?” 馬四太爺捋髯道:“在醫經上來說,這種症候叫做‘心賢不交,氣虛血旺’!病症起于勞累過度,飲食失時,服兩帖藥當能慢慢好轉,我現在先開個方子,你回去吃吃看,三天之後,再來複診。
” 最後,方于開好了,文束玉問診金多少,沒想到馬四太爺竟然擺頭,道:“老朽薄具家财,頗堪自足,行醫純屬濟世,診金一向不受!” 文束玉當場怔住了,不知如何是好,那名家人一旁插口道:“這位老弟也許不是長安本城人氏,可能有所不知,我們老爺說的都是實話,咳,不過,你這張方子可要拿去東街老長生藥鋪配藥才好,長安隻有這家鋪子藥材最地道,雖然價格可能貴一點,但是,吃藥是為了治病,藥不好,方子再高明些亦屬枉然,這個道理你老弟應該明白。
” 文束玉連說當然,于是千恩萬謝向主仆兩告辭出來。
找到那家老長生藥鋪,藥抓好,夥計算盤嘩啦啦一陣撥動,然後夾起筆杆,将算盤搭的一闆,擡頭淡淡說道:“二十八兩七錢四!在這裡煎另加三錢三。
” 文束玉聽得一呆道:“多少?” 夥計不耐煩地道:“二十八兩七錢四,這裡代煎則另加三錢三。
你老弟是不是耳朵也有毛病?” 文束玉呆了片刻,終于如數照付,甚至連代煎費都付了,因為他已漸漸地明白過來,那位馬四大爺并不是真的不收診金,隻不過是要了錢還要名而已,煎費三錢三也貴得不合情理,不過,文柬王猜想這裡面可以另有它的“道理”。
凡藥都用“引子”,引子在藥方中的地位相當重要,在這裡面,很可能在引子裡出花樣,他多的都花了,又何必因小失大,再去吝惜這三錢多銀子呢? 文束玉依囑吃完二帖藥,可是,吃與不吃,完全一樣,病症在服藥後一點也沒有減輕之趨勢,保證未能兌現,手段自然可疑,文束玉對馬四太爺失去信心,隻好再去找那位張駝子碰碰運氣了。
文束玉因悉張駝子有着每天隻看三名病人的慣例,是以這一天特别起了個大早,天剛亮便趕去法王寺後張府,可是他早,别人竟比他更早,他趕到時,張府門口三把木椅上已經坐滿了人,三人之後的碰釘者尚不知有幾許,文束玉無奈,隻好掉頭轉身,準備明天重新來過。
不過,文束玉第一天雖然徒勞往返,但卻為此生出不少希望。
因為,他認為什麼都可以假,唯有醫家醫病假不了,設非這位張駝子有兩手,将絕不會有這麼多的病人,這麼一大早就來搶号位的。
當夜,文束玉不敢熟睡,約莫天才不過四更天光景,他便從客棧中摸黑走出,這次還好他總算以一步之優先,硬從另外兩名幾乎是同時趕達的病人手中搶到第三号座椅,坐定之後,在閑聊中,文束玉方才知悉第一号和第二号病人原來都是昨晚就來了,二人都是在這兒過的夜,卧具剛由家人收走。
文束玉趁勢向二人問道:“請問兩位老鄉,小弟是由外地來的,對本城情形不怎熟悉,不知道這裡這位張大夫,與楊柳坊那位馬四太爺,二人之醫術,畢竟哪一位較高明?” 文束玉這樣問,是有深意的,那位馬四太爺的手段,他已經領教過了,現在,隻要這二人說一聲:“差不多”,或者:“唔,這個難說得很”。
那麼,他将毫不遲疑的馬上起身讓位。
不意文柬玉話剛問完,那位第一号病人,便即搶着說道:“這怎麼能比” 文束玉聽得心頭撲通一跳,忙道:“是誰不能跟誰比?” 那人擡了指自己的鼻尖道:“你老弟看我的氣色怎麼樣?” 文束玉經此一問,這才注意到此人臉色紅潤,根本不像有病的樣子,于是惑然點頭道: “不錯!” 那人哼了一聲道:“但在兩個月之前,楊柳坊那個姓馬的老家夥,竟然回我無藥可救,而後換到這裡來,先後不過三帖方子便告完全康複,現在來,是為了病後調理,今天也許是最後一次了,二人誰高明,你老弟自己去比較吧!” 文束玉不住點頭,心中暗罵道:“姓馬的那個老家夥果然不是好東西,真後悔沒有先來這裡,白白丢掉五六十兩銀子,還挨了那個門房一頓鳥氣,真是冤枉之至!” 那位第一号病人說着,歎了一口氣又道:“不過,我們這位張駝爺醫術雖然高明,但診金也委實太貴了一點,若不是手頭有幾文的人,可還真領教不起呢!” 文束玉心頭又是一跳,搭讪着道:“不過,隻要有真本領,其實貴一點也是應該的…… 咳……,對了……小弟以前沒來過,不知道這位張大夫診金一向怎麼算?” 那人豎起一根指點道:“一次一百兩,你說駭不駭人?” 這時天已蒙蒙亮,文束玉轉身四望,發現一個病人因名額已滿正準備離去,于是他向那個人招招手道:“喂,老鄉,你來,敝東人到這會兒還不來,看樣子是不會來的,我自占着這個位置,也是可惜得很,今天就暫且讓了你吧。
” 文束玉繞來法王寺前,傾光荷包一算,果然全部才剩三十兩左右,即使打對折,都不夠付上一次。
到哪兒去籌足這筆銀子呢?文束玉茫然四顧,不勝榜握之至。
找夏紅雲、鬼爪抓魂,或者是雙獅缥局,他相信,這點銀子都該不成問題才對,可是,他能去嗎? 是的,他能,但他不肯! 天大亮了,他也懶得再回客棧。
他見寺中清靜無人,便在走廊一角躺下,夜來沒有睡好,他想先睡一覺補足精神再說。
也不知過去多久,文束玉忽為寺外一陣低聲争吵所驚醒。
“老張,我說呀,你仁兄也該知足一點才好。
” “你這話什麼意思?他媽的!我姓張的有哪一點不知足,倒請你他媽的說說看!” “譬如說,我們駝爺,這半年來,你跟老陳他們,每輸一次,花紅五兩,從來沒有打過折扣,偶爾不方便,你們就是伸手借個三錢五錢的,也都十九照借不誤,今天,你老兄又要借了,一開口便三兩,付你二兩都不滿意,你老張不妨問問良心,看你這種态度該不該?” “為什麼不該?他媽的!張駝子總共才識得幾味藥草?要不是我們一班兄弟為他撐場子,奶奶的,他媽的張駝子會有今天?” “輕點,張兄……” “輕,輕個屁!嗅,他臭駝子房子有了,土地有了,姨太太也有了,我們他媽的多拿個三兩五兩的就不行?” “話不是這麼說……” “不是這麼說該怎麼說?走!我們一起見那個具駝子去!看他具駝于能怎麼樣,哼哼,老子就不信這個邪!” “唉,好,好,三兩就三兩吧!” “三兩?現在可不行!現在呀一個子兒也不要!大家掀開來,老子吃草他吃料,誰也别想再在長安城中混下去!” “那麼……” “一個整數兒。
少一文我姓張的肯收就是你他媽的孫子的孫子!” “唉唉……” “唉唉?哼哼也沒有用!要拿來,還得快,再慢就加倍!” 接着,一聲歎息,腳步聲開始在一陣叽叽咕咕中逐漸遠去,所謂“老張”也者,正是晨間那名第一号病人! 文束五爬起身來,不住搖頭苦笑,心中有着說不盡的感慨,假如他一身武功未失,他此刻不去将那個張駝子揪出來痛揍一頓才怪,如今,三大名醫最後那位曹一帖,他覺得已無再試之必要,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由它去罷! 文束玉掙紮着往起站,一個不小心,竟将衣擺踩住,人摔一跤,農援也給撕破一大幅。
沒有法子,隻好暫且将撕破的地方挽起一個結。
文束玉剛将衣結挽好,忽由寺外走進兩個人,說來真是冤家路狹,來的不意竟是鬼爪抓魂和夏紅雲兩個! 夏紅雲眼中微微一亮,頓下腳步将鬼爪抓魂輕輕拉了一把,低聲道:“醜叔看此人” 鬼爪抓魂壓着嗓門地答道:“别叫人聽着笑話了,此人是正牌丐幫弟子啊!你妮子難道沒有看見那個法結?” 文束玉聽如不聞,匆匆向寺外走去。
出寺走至無人之處,他又忙将那個衣結拆去。
原來他于無意之中,竟采用了丐幫弟子的挽結手法,如非鬼爪抓魂這一提醒,要遇上丐幫弟子,麻煩隻有更大。
文束玉回到小客店,算清房飯錢,離别了長安。
他是在深山長大,久慕洞庭八百裡煙波浩渺之勝,現在決計以有限之生命,以及有限之金錢,完成一趟洞庭之行,以了宿願。
文束玉預計要走的路線是:由長安出發,出南門,經南五台,先到柞水,然後于柞水搭船,循幹河下溝陽,再由泡陽換乘江船,沿江直達嶽陽。
時序入夏,天氣漸轉懊熱,文束五以帶病之軀,隻能早晚趕路,中午太陽如火,必須覓地休息。
.文束玉又一度接觸大自然了,真正的接觸大自然!以前,他雖然是在山野中長大,但是,那時候他必須要讀書,而且思想也未完全成熟,雖然身處大自然中,卻一直未能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妙,而現在就不同了,現在,他心胸間一片甯靜,任何急執與紛擾,都已與他無關。
文束玉意外的發現,一個人如果一旦與世無争,随遇而止,随遇而安,放眼觀看,盡情欣賞,那份快樂,真是筆墨所難形容。
他在離開長安時,除添置了幾件衣物之外,另外還在坊間選購了幾部自己喜愛的書籍。
他每天于日出後開始步行,到了中午,便随便進點飲食,然後躺在樹蔭下翻閱書籍,累了書一丢,呼呼大睡,睡醒,繼續上路。
這段期間中,他在路上也聽到許多有關武林的傳聞,譬如:有人說武林中新興了一個幫派,勢力龐大無比,單副幫主就有三人之多。
正幫主則至今尚不知為何等樣人,其神秘可怖蓋可想見。
文束玉當然知道這個新興幫派就是天龍幫。
不過,他知道天龍幫的副幫主是九疑一絕計生是,而該幫副幫主原來竟有三名之多,他則還是第一次聽到。
又有人說:所謂“金谷”,現在已有人自九全老人的後裔口中獲得端倪,各方面風起雲湧,正在積極的按圖索鹦中。
九全老人自号“九全”,可見遺憾的事隻有一椿,而此一遺憾,顯與子嗣無關,雲夢一帶,據說便有老人的子孫多人,不過,這些子孫據說多不諸武功,放武林中人,在找着他們之後,僅向他們追查九全老人的在世秘密,卻無人對老人這些子孫加以為難。
文束玉聽到這些,均如耳邊春風,聽到就跟沒有聽到一樣。
不是麼?他現在已跟普通人一樣,簡直比一個正常的普通人更不如,那麼他還能怎麼樣? 在河陽,文束玉由内河客船換搭長江江船之際,再度遭遇一件意外中的意外:他在無意中竟然發現那名曾随素在仙女離去的西施姑娘也在這條江船上。
這位西施姑娘現在雖然穿着樸素,面部也似乎經過簡易化妝,但是,文束玉對她的印象很深刻,仍然不難一眼便将她本來面目認出;另一方面,西施姑娘自然想象不到船上現在這名形銷骨立的年輕人就是當日文采風流的文束玉。
文束玉非常怔訝,心想:她不是随素衣仙女上官蘭去投飛花掌重修絕藝了麼?怎麼會跑到這條江船上來的呢?她見過飛花掌沒有?武功有無進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