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靈柩鬼泣
關燈
小
中
大
意親自為父母報仇雪恨?要事先拿定主張。
” 司馬瓊道:“侄女……” 文太君接道:“你聽老身将話講完。
你若願意咱們代你報仇,一年之内,老身負責将兇手的首級交付與你;若是你想親手為父母報仇,則你跟随老身三年。
兩年之内,老身将畢生所學,傾囊傳授于你,然後你随華大哥練劍一年,三年藝成,老身擔保你的武功在那兇手之上,報仇之事,不過舉手之勞。
” 司馬瓊不加考慮,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為子女者,誰不願親自去報,侄女情願随侍伯母學藝三年。
” 文太君笑容微綻,道:“好孩子,有志氣!從今以後,你得抑制悲憤,專心習武,凡事聽老身的吩咐。
” 司馬瓊連連稱是,盈盈拜倒,謝了收錄傳藝之恩。
但聽文太君道:“你連日悲恸,神傷過甚,加以車馬之勞,再不歇息,恐有大病臨身。
” 轉面一望孫兒、孫女,接道:“爾等一起退下,陪同瓊姑姑安置居處去吧!” 司馬瓊聞言,隻得行禮退出,華熙也領着弟妹們退出精舍,陪同司馬瓊而去。
靜室之中,隻剩下文太君母子、婆媳與那青衣美婢。
文太君沉默了片刻,突然長長一聲歎息,自語道:“這萬斤重擔,隻好落在老二肩上了。
” 秦氏夫人似是大吃一驚,道:“娘……” 文太君戚然說道:“除此之外,别無良策,這是無可奈何之事。
” 秦夫人愁容滿面,目光一轉,望向夫婿,華天虹亦是滿臉沉痛之色,目光再轉,怔怔地望着二夫人白氏。
此際,二夫人白氏如遭雷擊,呆呆坐在椅上,眼淚如斷線珠子,簌簌不絕,順頰而下。
隻聽文太君沉聲喝道:“傳二公子。
” 那青衣美婢低喏一聲,轉身走出室外。
二夫人白氏陡然飲泣道:“娘!龍兒頑劣成性,讓他一人獨闖江湖,那……那是太危險了!” 文太君深深浩歎一聲,道:“天虹初入江湖時,年紀不過十六七歲,龍兒雖是頑劣成性,但他身兼數家之長,以他的年歲,也該闖蕩天下、有所作為了。
” 白氏垂泣道:“此事不能讓媳婦去解決麼?” 文太君戚然道:“唉!你能解決得了,我作婆婆的也能解決了。
” 白氏眼淚汪汪,移目望向夫婿,露出哀哀求助之色。
華天虹口齒啟動,欲言又止,随即垂下頭去,神情之間,大有愛莫能助、無所适從之勢。
忽見那青衣美婢匆匆走了進來,道:“啟禀老太君,二公子不在莊内,婢子已經打發人趕出莊外,分頭找尋去了。
” 文太君眉頭微蹙,道:“姑娘們都在莊内麼?” 那青衣美婢道:“家裡的姑娘全在。
” 文太君想了一想,道:“南山山坳有一家獵戶,那家有個女兒,叫做……” 那青衣美婢接道:“二公子已經不和那位姑娘玩了,不過,婢子也打發得有人前去。
” 秦氏大夫人問道:“山外也有他熟識的姑娘麼?” 那青衣美婢應道:“有是有,不過二公子很少去找她們,都是那些姑娘來惹二公子。
” 忽聽砰然一聲巨響,華天虹猛地一掌拍在身邊茶幾上,恨聲道:“這小畜生,氣煞我也!” 衆人對這突然的舉動吃了一驚,文太君冷冷望了兒子一眼,目光之内,隐含責怪之意。
華天虹大感汗顔,垂首告罪道:“孩兒一時糊塗,娘别生氣。
” 文太君輕輕哼了一聲,目光一轉,朝秦氏道:“我打算讓龍兒立刻動身,你去将那副軟甲取來。
” 秦氏微微一怔,随即起立道:“兒媳遵命。
”轉身出門而去。
二夫人白氏道:“娘!媳婦去替龍兒打點行裝,少時回來侍候。
” 文太君将手一擺,道:“快去快來,闖蕩江湖,并非出門作客,一柄鋒利的寶劍也就夠了。
” 白氏颔首稱是,轉身出房而去。
華天虹深思半晌,忽向母親道:“娘!龍兒風流成性,冥頑不靈……”突然發覺母親神色不悅,連忙住口。
“世事如棋,每出常人意料,想你一生行止嚴謹,事到臨頭,也有身不由己之時,龍兒的造化,誰又能先期預料。
” 華天虹喟然一歎,道:“孩兒始終覺得,那孽障聰明有餘,端凝不足,非是大器之材,眼前這萬斤重擔,他肩負不起。
” 文太君臉上閃過一絲憂戚之色,沉聲道:“肩負不起也得肩負!” 華天虹微微一怔,期期艾艾道:“孩兒覺得,此事不如讓孩兒親自解……” “解”字未曾出口,文太君臉色倏寒,冷冰冰地哼了一聲。
華天虹頓生惶恐,急急垂下頭去。
文太君見到兒子惶恐之狀,長長一聲歎息,轉面朝那青衣美婢道:“将我那紫檀木匣取來。
” 那青衣美婢聞言應“是”,當即奔入後房,捧來一個烏光閃亮、暗中透紫的檀木小匣,置于文太君面前幾上。
須臾,大夫人秦氏步入室内,呈上一件護身軟甲,過了片刻,白氏夫人拿着一柄色澤斑駁、長達四尺的龜甲古劍,也進入了室内。
文太君向那青衣美婢道:“你另外派幾個人出去,日落之前,務必将二公子召回。
” 那青衣美婢低喏一聲,急步走出室外。
靜室之内,重歸寂靜,四個人默然對坐,隻等二公子華炀到來。
沉悶的空氣,好似一根緊緊繃着的弓弦,迫得人有點透不過氣來,突然間,華天虹大聲說道:“我總覺得,這小畜牲聰明外露,難當大任。
” 秦氏夫人一望婆婆,低聲說道:“何不讓熙兒出去?娘!熙兒是長子,年紀也大些,應該出去磨練了。
” 文太君肅然道:“你們但知其一,不知其二,這件事内情複雜,詭谲難測,熙兒端凝有餘,機變不足,叫他肩負此任,那是更加危險了。
” 一陣步履之聲,傳入了室内。
隻聽一個清朗歡暢的聲音,高聲叫道:“奶奶召喚我麼?龍兒回來了。
” 語聲甫盡,一位輕袍緩帶、俊美無俦的少年手搖折扇,笑吟吟走了進來。
這一位俊美少年,正是華天虹次子華炀,他表字雲龍,奶名龍兒,眼前不過十八九歲,較之大哥華熙,整整小了兩歲。
華天虹共有三子二女,長子、幼子以及兩個女兒,都是大夫人秦氏所出,次子雲龍則是二夫人白氏的骨肉。
那二夫人閨名白君儀,少女時代,美豔如仙,傾國傾城,有武林第一美人之稱,華雲龍兼承了母親的長處,生長得貌似潘安,俊美至極。
另一方面,文太君治家嚴謹,家規極嚴,華天虹天性敦厚,事母至孝。
長子華熙端莊穩重,饒有父風,幼子華炜年方十四,雖得全家鐘愛,卻也循規蹈矩,至于夫人小姐,乃至家中的仆婦,無不是長幼有序,行止有節,誰也不敢稍有逾越。
唯獨這華雲龍,自幼便飛揚佻達,不受羁勒,長大之後,更是風流倜傥,放蕩不羁。
他那拈花惹草、随處留情的性格,大違祖母和雙親的心意,隻是任憑文太君和華天虹夫婦想盡辦法,始終不能改變他這風流的天性,所幸他的舉動雖是放蕩,實際上尚不下流,故在無可奈何之下,也隻得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
這時,華雲龍興高采烈地走入室内,忽然發覺情勢不對,母親臉上尚有淚痕,不禁暗暗心驚,連忙移步上前,雙膝一屈,跪了下去,道:“龍兒拜見奶奶。
” 文太君漠然說道:“罷了。
” 華雲龍暗自心慌,轉身向華天虹叩拜道:“龍兒參見父親。
” 華天虹将手一擺,也不言語,華雲龍轉臉望着秦氏夫人,叫了聲:“娘!” 秦氏夫人雙目之内,淚光浮動,柔聲道:“累了吧?先坐下歇息。
” 華雲龍應喏一聲,移步走到母親身邊站定,目光轉動,朝幾上的軟甲、寶劍及那碧綠晶瑩尚餘大半鮮血的鼎來回掃視幾眼,低聲問道:“媽!什麼事令您傷心,又是孩兒闖了禍麼?” 二夫人螓首一搖,哽咽道:“你先别吵,奶奶有話吩咐你。
” 說話中,兩行熱淚不覺順頰而下。
隻聽文太君道:“龍兒,南陽府你司馬叔爺家中,發生了重大變故,你尚不知麼?” 華炀微微一驚,搖首道:“不知道,孩兒與一位朋友在後面山峰玩耍,聽到宗遼……” 華天虹怒聲喝道:“老管家!” 華雲龍低聲道:“是!老管家。
孩兒聽到老管家的呼喚,立即從峰上滑下來,路上沒有遇見誰,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故。
” 說到此處,那青衣美婢悄然走了進來,華雲龍将兩道詢問的目光投了過去,似是問她到底發生了什麼大事,那青衣美婢不敢答理,匆匆垂下頭去。
忽聽華天虹沉聲說道:“你先跪下,奶奶有話對你講。
” 華雲龍臉色一變,惶然走了過去,一撩衣襟,直挺挺跪了下去。
文太君似有無窮感慨,吹噓良久,始才喟然一歎,緩緩說道:“龍兒記住,你那司馬叔爺與叔祖母,兩人在睡夢中遇害,傷痕同在咽喉,齒痕曆曆,似是被一種獸類咬死。
” 華雲龍劍眉聳動,駭然存疑道:“有這等事?司馬叔爺成名數十年,以他的身手,武林之中,已是難有敵手……” 文太君不待他将話講完,冷然截口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難有敵手這句話,講得過于武斷。
” 二夫人白氏連忙接口道:“龍兒!天下之大,奇人輩出,在江湖上活動的人物,不過是一小部分,并非整個武林,你日後在外走動,千萬要将這一點謹記在心。
” 華雲龍點一點頭,應道:“孩兒記下了。
” 接着眉頭輕蹙,又道:“司馬叔爺不是等閑之人,何等獸類,能夠害他的性命呢?” 文太君道:“事實如此,不由人不信,這是你瓊姑姑親口所講。
” 華雲龍滿臉迷惘,問道:“瓊姑姑今在何處?” 文太君道:“現在莊内,她悲恸過甚,我命她下去歇息了。
” 華雲龍劍眉軒動,眼珠一轉,朝木幾上那“玉鼎”望去。
文太君緩緩說道:“那鼎是兇手留下的表記,這也是追查兇手的一條線索。
” 華天虹将那“玉鼎”拿在手中,道:“這是一座碧玉雕成的小鼎,你記在心裡就是了,不必帶着此物。
” 華雲龍眉頭一皺,暗暗忖道:“這一件兇殺案,若是命我華炀去偵辦,就該将此‘玉鼎’交付于我,最低限度,也該讓我仔細瞧瞧。
” 那“玉鼎”刻有四句詩文,華天虹不願讓兒子看到,話一講完,立刻取出一塊絹帕,将那小鼎包将起來。
華雲龍聰明絕頂,睹狀之下,已知事有蹊跷,但亦不加追問,轉臉一望祖母,道:“奶奶召來龍兒,不知有何差遣?” 文太君沉沉歎息一聲,道:“司馬家遭此慘變,依你之見,咱們華家之人
” 司馬瓊道:“侄女……” 文太君接道:“你聽老身将話講完。
你若願意咱們代你報仇,一年之内,老身負責将兇手的首級交付與你;若是你想親手為父母報仇,則你跟随老身三年。
兩年之内,老身将畢生所學,傾囊傳授于你,然後你随華大哥練劍一年,三年藝成,老身擔保你的武功在那兇手之上,報仇之事,不過舉手之勞。
” 司馬瓊不加考慮,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為子女者,誰不願親自去報,侄女情願随侍伯母學藝三年。
” 文太君笑容微綻,道:“好孩子,有志氣!從今以後,你得抑制悲憤,專心習武,凡事聽老身的吩咐。
” 司馬瓊連連稱是,盈盈拜倒,謝了收錄傳藝之恩。
但聽文太君道:“你連日悲恸,神傷過甚,加以車馬之勞,再不歇息,恐有大病臨身。
” 轉面一望孫兒、孫女,接道:“爾等一起退下,陪同瓊姑姑安置居處去吧!” 司馬瓊聞言,隻得行禮退出,華熙也領着弟妹們退出精舍,陪同司馬瓊而去。
靜室之中,隻剩下文太君母子、婆媳與那青衣美婢。
文太君沉默了片刻,突然長長一聲歎息,自語道:“這萬斤重擔,隻好落在老二肩上了。
” 秦氏夫人似是大吃一驚,道:“娘……” 文太君戚然說道:“除此之外,别無良策,這是無可奈何之事。
” 秦夫人愁容滿面,目光一轉,望向夫婿,華天虹亦是滿臉沉痛之色,目光再轉,怔怔地望着二夫人白氏。
此際,二夫人白氏如遭雷擊,呆呆坐在椅上,眼淚如斷線珠子,簌簌不絕,順頰而下。
隻聽文太君沉聲喝道:“傳二公子。
” 那青衣美婢低喏一聲,轉身走出室外。
二夫人白氏陡然飲泣道:“娘!龍兒頑劣成性,讓他一人獨闖江湖,那……那是太危險了!” 文太君深深浩歎一聲,道:“天虹初入江湖時,年紀不過十六七歲,龍兒雖是頑劣成性,但他身兼數家之長,以他的年歲,也該闖蕩天下、有所作為了。
” 白氏垂泣道:“此事不能讓媳婦去解決麼?” 文太君戚然道:“唉!你能解決得了,我作婆婆的也能解決了。
” 白氏眼淚汪汪,移目望向夫婿,露出哀哀求助之色。
華天虹口齒啟動,欲言又止,随即垂下頭去,神情之間,大有愛莫能助、無所适從之勢。
忽見那青衣美婢匆匆走了進來,道:“啟禀老太君,二公子不在莊内,婢子已經打發人趕出莊外,分頭找尋去了。
” 文太君眉頭微蹙,道:“姑娘們都在莊内麼?” 那青衣美婢道:“家裡的姑娘全在。
” 文太君想了一想,道:“南山山坳有一家獵戶,那家有個女兒,叫做……” 那青衣美婢接道:“二公子已經不和那位姑娘玩了,不過,婢子也打發得有人前去。
” 秦氏大夫人問道:“山外也有他熟識的姑娘麼?” 那青衣美婢應道:“有是有,不過二公子很少去找她們,都是那些姑娘來惹二公子。
” 忽聽砰然一聲巨響,華天虹猛地一掌拍在身邊茶幾上,恨聲道:“這小畜生,氣煞我也!” 衆人對這突然的舉動吃了一驚,文太君冷冷望了兒子一眼,目光之内,隐含責怪之意。
華天虹大感汗顔,垂首告罪道:“孩兒一時糊塗,娘别生氣。
” 文太君輕輕哼了一聲,目光一轉,朝秦氏道:“我打算讓龍兒立刻動身,你去将那副軟甲取來。
” 秦氏微微一怔,随即起立道:“兒媳遵命。
”轉身出門而去。
二夫人白氏道:“娘!媳婦去替龍兒打點行裝,少時回來侍候。
” 文太君将手一擺,道:“快去快來,闖蕩江湖,并非出門作客,一柄鋒利的寶劍也就夠了。
” 白氏颔首稱是,轉身出房而去。
華天虹深思半晌,忽向母親道:“娘!龍兒風流成性,冥頑不靈……”突然發覺母親神色不悅,連忙住口。
“世事如棋,每出常人意料,想你一生行止嚴謹,事到臨頭,也有身不由己之時,龍兒的造化,誰又能先期預料。
” 華天虹喟然一歎,道:“孩兒始終覺得,那孽障聰明有餘,端凝不足,非是大器之材,眼前這萬斤重擔,他肩負不起。
” 文太君臉上閃過一絲憂戚之色,沉聲道:“肩負不起也得肩負!” 華天虹微微一怔,期期艾艾道:“孩兒覺得,此事不如讓孩兒親自解……” “解”字未曾出口,文太君臉色倏寒,冷冰冰地哼了一聲。
華天虹頓生惶恐,急急垂下頭去。
文太君見到兒子惶恐之狀,長長一聲歎息,轉面朝那青衣美婢道:“将我那紫檀木匣取來。
” 那青衣美婢聞言應“是”,當即奔入後房,捧來一個烏光閃亮、暗中透紫的檀木小匣,置于文太君面前幾上。
須臾,大夫人秦氏步入室内,呈上一件護身軟甲,過了片刻,白氏夫人拿着一柄色澤斑駁、長達四尺的龜甲古劍,也進入了室内。
文太君向那青衣美婢道:“你另外派幾個人出去,日落之前,務必将二公子召回。
” 那青衣美婢低喏一聲,急步走出室外。
靜室之内,重歸寂靜,四個人默然對坐,隻等二公子華炀到來。
沉悶的空氣,好似一根緊緊繃着的弓弦,迫得人有點透不過氣來,突然間,華天虹大聲說道:“我總覺得,這小畜牲聰明外露,難當大任。
” 秦氏夫人一望婆婆,低聲說道:“何不讓熙兒出去?娘!熙兒是長子,年紀也大些,應該出去磨練了。
” 文太君肅然道:“你們但知其一,不知其二,這件事内情複雜,詭谲難測,熙兒端凝有餘,機變不足,叫他肩負此任,那是更加危險了。
” 一陣步履之聲,傳入了室内。
隻聽一個清朗歡暢的聲音,高聲叫道:“奶奶召喚我麼?龍兒回來了。
” 語聲甫盡,一位輕袍緩帶、俊美無俦的少年手搖折扇,笑吟吟走了進來。
這一位俊美少年,正是華天虹次子華炀,他表字雲龍,奶名龍兒,眼前不過十八九歲,較之大哥華熙,整整小了兩歲。
華天虹共有三子二女,長子、幼子以及兩個女兒,都是大夫人秦氏所出,次子雲龍則是二夫人白氏的骨肉。
那二夫人閨名白君儀,少女時代,美豔如仙,傾國傾城,有武林第一美人之稱,華雲龍兼承了母親的長處,生長得貌似潘安,俊美至極。
另一方面,文太君治家嚴謹,家規極嚴,華天虹天性敦厚,事母至孝。
長子華熙端莊穩重,饒有父風,幼子華炜年方十四,雖得全家鐘愛,卻也循規蹈矩,至于夫人小姐,乃至家中的仆婦,無不是長幼有序,行止有節,誰也不敢稍有逾越。
唯獨這華雲龍,自幼便飛揚佻達,不受羁勒,長大之後,更是風流倜傥,放蕩不羁。
他那拈花惹草、随處留情的性格,大違祖母和雙親的心意,隻是任憑文太君和華天虹夫婦想盡辦法,始終不能改變他這風流的天性,所幸他的舉動雖是放蕩,實際上尚不下流,故在無可奈何之下,也隻得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
這時,華雲龍興高采烈地走入室内,忽然發覺情勢不對,母親臉上尚有淚痕,不禁暗暗心驚,連忙移步上前,雙膝一屈,跪了下去,道:“龍兒拜見奶奶。
” 文太君漠然說道:“罷了。
” 華雲龍暗自心慌,轉身向華天虹叩拜道:“龍兒參見父親。
” 華天虹将手一擺,也不言語,華雲龍轉臉望着秦氏夫人,叫了聲:“娘!” 秦氏夫人雙目之内,淚光浮動,柔聲道:“累了吧?先坐下歇息。
” 華雲龍應喏一聲,移步走到母親身邊站定,目光轉動,朝幾上的軟甲、寶劍及那碧綠晶瑩尚餘大半鮮血的鼎來回掃視幾眼,低聲問道:“媽!什麼事令您傷心,又是孩兒闖了禍麼?” 二夫人螓首一搖,哽咽道:“你先别吵,奶奶有話吩咐你。
” 說話中,兩行熱淚不覺順頰而下。
隻聽文太君道:“龍兒,南陽府你司馬叔爺家中,發生了重大變故,你尚不知麼?” 華炀微微一驚,搖首道:“不知道,孩兒與一位朋友在後面山峰玩耍,聽到宗遼……” 華天虹怒聲喝道:“老管家!” 華雲龍低聲道:“是!老管家。
孩兒聽到老管家的呼喚,立即從峰上滑下來,路上沒有遇見誰,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故。
” 說到此處,那青衣美婢悄然走了進來,華雲龍将兩道詢問的目光投了過去,似是問她到底發生了什麼大事,那青衣美婢不敢答理,匆匆垂下頭去。
忽聽華天虹沉聲說道:“你先跪下,奶奶有話對你講。
” 華雲龍臉色一變,惶然走了過去,一撩衣襟,直挺挺跪了下去。
文太君似有無窮感慨,吹噓良久,始才喟然一歎,緩緩說道:“龍兒記住,你那司馬叔爺與叔祖母,兩人在睡夢中遇害,傷痕同在咽喉,齒痕曆曆,似是被一種獸類咬死。
” 華雲龍劍眉聳動,駭然存疑道:“有這等事?司馬叔爺成名數十年,以他的身手,武林之中,已是難有敵手……” 文太君不待他将話講完,冷然截口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難有敵手這句話,講得過于武斷。
” 二夫人白氏連忙接口道:“龍兒!天下之大,奇人輩出,在江湖上活動的人物,不過是一小部分,并非整個武林,你日後在外走動,千萬要将這一點謹記在心。
” 華雲龍點一點頭,應道:“孩兒記下了。
” 接着眉頭輕蹙,又道:“司馬叔爺不是等閑之人,何等獸類,能夠害他的性命呢?” 文太君道:“事實如此,不由人不信,這是你瓊姑姑親口所講。
” 華雲龍滿臉迷惘,問道:“瓊姑姑今在何處?” 文太君道:“現在莊内,她悲恸過甚,我命她下去歇息了。
” 華雲龍劍眉軒動,眼珠一轉,朝木幾上那“玉鼎”望去。
文太君緩緩說道:“那鼎是兇手留下的表記,這也是追查兇手的一條線索。
” 華天虹将那“玉鼎”拿在手中,道:“這是一座碧玉雕成的小鼎,你記在心裡就是了,不必帶着此物。
” 華雲龍眉頭一皺,暗暗忖道:“這一件兇殺案,若是命我華炀去偵辦,就該将此‘玉鼎’交付于我,最低限度,也該讓我仔細瞧瞧。
” 那“玉鼎”刻有四句詩文,華天虹不願讓兒子看到,話一講完,立刻取出一塊絹帕,将那小鼎包将起來。
華雲龍聰明絕頂,睹狀之下,已知事有蹊跷,但亦不加追問,轉臉一望祖母,道:“奶奶召來龍兒,不知有何差遣?” 文太君沉沉歎息一聲,道:“司馬家遭此慘變,依你之見,咱們華家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