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靈柩鬼泣
關燈
小
中
大
山西雲中山“落霞山莊”内,住着一位名滿天下的大俠,這位大俠姓華名天虹,武林人士送了這位華天虹大俠一個外号,名為“天子劍”。
二十年前,江湖上邪魔猖獗,暗無天日,華天虹獨挽狂瀾,力張正義,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浴血苦戰,終于掃蕩妖氣,澄清宇内,為武林開創出一片新的局面。
最近二十年來,江湖上這太平局面,可以說完全是拜華天虹之賜。
眼前的華天虹,人在盛年,武功蓋世,聲譽之隆,宛如日在中天,武林中的正派人士,視之為泰山北鬥,便是販夫走卒、市井小民,也鮮有不知華天虹者。
這日午後,一輛長行馬車,馳入了雲中山内。
炎陽下,那趕車的滿頭大汗,長鞭揮動,喝叱連聲,不住地策馬前進。
片刻之後,馬車馳入谷内。
“落霞山莊”已然在望,那趕車的兀自揮鞭不歇,催馬疾行。
蹄聲雷鳴,驚動了莊中之人,老仆宗遼趕出莊院,見那馬車已快沖到面前,急忙抱拳叫道:“何方貴客……” 但聞那趕車大漢揚聲道:“南陽府司馬小姐。
” 老管家微微一怔,馬車已經猛然沖到,隻得身形一側,閃向一旁。
車聲隆隆,那馬車長驅直入,闖進莊内。
這時,門前台階上出現了幾個人,當先一位身形魁梧、氣派雍容的青袍男子,正是山莊的主人華天虹,長子華熙随侍在側,幾名家仆跟随在後。
眨眼間,馬車沖到階前,眼看那趕車大漢刹車不住,一名健仆閃身上前,雙掌一分,陡托住雙馬頸下,逼得兩匹健馬連聲長嘶,兀立而起。
老管家宗遼由後趕到,手挽車轅,硬将馬車定住。
隻見車簾掀動,躍下了兩名孝服女子,随即挽扶一位雙眼紅腫、全身重孝的少女。
華天虹凜然一驚,步下階台,道:“世妹,發生了什麼事故?” 原來這位全身重孝的少女名叫司馬瓊,乃是武林名宿司馬長青的獨生愛女。
司馬長青與華天虹的父親是八拜之交,所以司馬瓊年紀雖輕,卻與華天虹同輩,兩家系屬世交,彼此早就見過。
司馬瓊一見華天虹,頓時淚珠泉湧,俯身下拜,哭喊道:“大哥……” 言猶未了,突然暈倒在地。
那兩名孝服女子急忙上前,挽扶起昏厥中的司馬瓊。
華天虹身形一轉,舉手一招,道:“随我來!” 甫至内堂,廊下轉出一名青衣美婢,道:“啟禀大爺,老太君有話,請司馬小姐精舍待茶。
” 這時,司馬瓊業已悠悠醒來,華天虹領着衆人,繞過回廊,通過一條長長的幽篁小徑,步入一座蒼松環繞、靜谧異常的精舍。
精舍乃是華天虹之母文太君的居處。
這時,兩位夫人都在門前迎候,司馬瓊一見,心頭大為激動,眼望二位夫人,叫了一聲“大嫂”,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
二位夫人齊齊一驚,忙将司馬瓊扶入靜室。
文太君白發皤然,盤膝坐在一張檀木椅上,未及開口,司馬瓊已經拜仆下去,淚落似雨,嚎啕大哭。
文太君戚容滿面,鎮靜地道:“瓊兒,你身着重孝,莫非……” 司馬瓊仰面哭嚎道:“伯母啊!爹爹……”突又昏厥過去。
大夫人秦氏睹狀,扶起司馬瓊,安置椅上,屈指輕彈,連點司馬瓊胸前三處大穴,司馬瓊呼出一口長氣,悠悠醒來,那美婢奔到後房,取來一顆甯神順氣的藥丸,秦氏夫人親手喂與司馬瓊服下。
這時,衆人已知司馬家一定發生了奇慘變故,人人忐忑不安。
但聽文太君道:“瓊兒,事情究竟發生在何人身上?你要節哀順變,定下心來,先将此中經過告知老身。
” 司馬瓊飲泣道:“爹爹和娘……兩人都……都慘死了!” 文太君瞿然一驚,道:“什麼?” 司馬瓊口齒啟動,但卻泣不成聲,不禁捶胸頓足,又嚎啕大哭起來。
衆人雖是早已感覺司馬家必有不幸,這時聽司馬瓊親口說出噩耗,仍有不勝震驚之感。
霎時間,人人垂首,靜室之中,但聞一片唏噓飲泣之聲。
司馬瓊倏然掙紮下地,跪在文太君的面前,哭道:“瓊兒父母同遭慘死,萬祈伯母顧念兩家情誼,替侄女做主。
” 文太君老淚縱橫,沉聲歎息,道:“仇,勢在必報,老身定然為你做主,隻是你悲恸過分,卻非所宜。
” 司馬瓊哭道:“侄女痛不欲生……” 華天虹雙目之内,淚光轉動,道:“世妹節哀,先将經過情形,詳細述說一遍,咱們共議報仇的大計。
” 司馬瓊想起父母的死狀,心如刀割,泣聲道:“娘睡在内室,爹爹睡在外間,兩人同時遇害,一夜之間啊!” 文太君暗暗忖道:這孩子悲傷過甚,已是語無倫次了。
當下喟聲一歎,道:“那是什麼時候的事?” 司馬瓊舉袖拭面,哽咽道:“四日之前。
” 華天虹戚然道:“叔父母遺體之上,可有傷痕?” 司馬瓊恨聲切齒道:“傷痕同在咽喉之上,那……那傷處齒痕曆曆,好似……好似被一種獸類咬傷。
” 文太君白眉緊蹙,沉吟道:“九命劍客何等身手,區區獸類,焉能傷他的性命?” 司馬瓊聽文太君語氣之内,頗有懷疑之意,放聲哭道:“爹娘的靈柩尚未落葬……” 突然記起一事,話聲微頓,接道:“哦!兇手有一樣表記留下……” 文太君瞿然道:“什麼表記?” 司馬瓊垂淚道:“是一個小小的碧玉鼎。
” 說話中探手入懷,取出一個直徑寸許、高約兩寸、碧綠晶瑩的袖珍玉鼎。
刹那間,文太君、華天虹以及華天虹的兩位夫人,不覺聳然色變,神情之間,激動不已。
這片刻間,靜室中沉寂如死,落針可聞,文太君等四人面面相觑,八道目光,不時朝司馬瓊手中的玉鼎瞥視一眼,神色中流露着憂慮、迷惘、焦急、駭異,似是這一瞬間,四人的心情矛盾萬分,複雜之極。
一片神秘而沉悶的氣氛,籠罩在這靜室之内,小輩們不明真相,又不敢出言動問,不禁惴惴難安,大為緊張起來。
突然間,司馬瓊放聲哭道:“什麼道理啊!難道武林之中,還有華家畏懼的人麼?” 說罷之後,無助的悲哀頓襲心頭,越發哀哀痛哭不已。
文太君柔聲說道:“孩子,老身曾經答應過你,為你的爹娘報仇雪恨……” 司馬瓊哭着嘶聲道:“伯母告訴瓊兒是誰?這玉鼎代表什麼人啊?” 文太君神色凝重,緩緩說道:“江湖中事,波谲雲詭,險詐重重,單隻根據這小小一件信物,實不足認定兇手是誰。
” 大夫人秦氏藹然道:“她老人家一言既出,縱然毀家赴難,也要替司馬叔父昭雪冤屈,報仇雪恨。
” 二夫人白氏突然一顧夫婿,道:“你能确定這玉鼎是否赝品麼?” 華天虹微微一怔,道:“世妹,将那玉鼎借給愚兄瞧瞧。
” 司馬瓊忙将“玉鼎”遞了過去,華天虹接過,仔細看了一看,将那“玉鼎”放置幾上,突然咬破右手中指,一股鮮血泉湧而下,注入了“玉鼎”之内。
那“玉鼎”直徑不過寸許,容量有限,頃刻間,鮮血注滿了鼎内,華天虹目不轉睛,凝視“玉鼎”。
在座之人,隻有華天虹深明這“玉鼎”特異之處,文太君也不知其詳,這時見他将鮮血注入鼎内,俱都不勝訝異,一個個目凝神光,緊緊盯在那小小“玉鼎”之上。
良久,那“玉鼎”的外表仍然碧綠晶瑩,毫無異狀,可是,華天虹的臉色卻越來越蒼白,身子竟然微微顫抖起來。
原來那玉鼎外面,逐漸顯露出幾行細細的紅絲,華天虹将那紅絲的一面朝向自己,其餘的人俱未看出真相。
逐漸地,那紅絲愈來愈為顯著,終于變成四行殷紅刺目、每行五字的詩文。
那“玉鼎”小如玩物,鼎上的字體比米粒還小,但華天虹内功深厚,目力異于常人,一眼之下,已看清了那首詩文之意—— “情根是仇恨,寶劍慰芳魂; “一掬傷心淚,寄與薄幸人。
” 華天虹看清詩文,雙目之内迸出兩行熱淚,喃喃吟道:“一掬傷心淚,寄與薄幸人。
” 突然一拳擂在幾上,那“玉鼎”震得跳起來,鼎中所盛的鮮血,濺灑得華天虹滿身皆是。
衆人嘩然大驚,兩位夫人齊齊走了過來,低聲勸慰。
華天虹将手一擺,止住兩位夫人講話,目光一轉,向母親望去,神色之間,無限惶恐愧然。
文太君深深望了兒子一眼,搖一搖頭,緩緩說道:“你稍安勿躁,我自有道理。
” 華天虹黯然垂首,沉沉歎息一聲,那青衣美婢早已奔出室外,取來一件長袍,侍候主人換下了血污的袍服。
這時靜室中鴉雀無聲,文太君閉目而坐,陷于沉思之中,其餘的人也都是思潮起伏,隻是各有所思,誰也不開口講話。
突然間,司馬瓊芳心一沉,一種幻滅的感覺,倏然襲向心頭。
以往,她将華天虹母子二人看作神明一般,在她想象之中,華天虹母子是至高無上、無所不能的,因此當她父母雙雙遇害之後,未及下葬,就兼程趕來“落霞山莊”。
在她想來,隻要見到華氏母子,為父母報仇之事,定然迎刃而解。
可是,如今她猶豫了,她開始覺得,事情并非如她想像的那麼簡單,雖然一時之間還猜不透其中的道理,但卻隐約感到,報仇之事一定甚為渺茫,絕非一舉便能成功。
忽見文太君雙目一睜,兩道寒電般的精光照射過來,緩緩說道:“瓊兒,我華家與你司馬家的交情,你知道得詳細麼?” 司馬瓊微微一愣,嗫嚅道:“侄女知道爹爹與華伯父是八拜之交。
” 文太君沉聲道:“那是說刎頸之交了。
” 語聲微微一頓,接道:“三十餘年前,正邪兩派有‘北沖會’一場決戰,結果正派俠士傷亡殆盡,你華伯父也在那一戰中不幸喪命。
” 提起了往事,華家人追念祖先,人人淚下如珠,婦女們更是嘤嘤低泣起來。
但聽文太君緩緩說道:“當日,老身含悲忍痛,負傷突圍,此後十年中,老身與你華大哥隐伏湖山,卧薪嘗膽,母子二人,苦練絕藝,十餘年後複出,再與群邪周旋,直到‘子午谷’一戰,我白道人士始才重見天日。
” 司馬瓊凄然道:“伯母與華大哥的俠行義舉,侄女早已聽爹爹說過,爹爹在世之日,是極為敬佩的。
” 文太君淡淡一笑,道:“敬佩二字,那也休提。
老身隻望你能明白,我華家孝義傳家,義之所在,殺身不顧,老身與你華大哥,絕非是貪生惜命之人。
” 司馬瓊點頭道:“這一點侄女早就知道了。
” 文太君肅然道:“那就好了,老身問你,你是願意咱們替你報仇,抑或是願
二十年前,江湖上邪魔猖獗,暗無天日,華天虹獨挽狂瀾,力張正義,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浴血苦戰,終于掃蕩妖氣,澄清宇内,為武林開創出一片新的局面。
最近二十年來,江湖上這太平局面,可以說完全是拜華天虹之賜。
眼前的華天虹,人在盛年,武功蓋世,聲譽之隆,宛如日在中天,武林中的正派人士,視之為泰山北鬥,便是販夫走卒、市井小民,也鮮有不知華天虹者。
這日午後,一輛長行馬車,馳入了雲中山内。
炎陽下,那趕車的滿頭大汗,長鞭揮動,喝叱連聲,不住地策馬前進。
片刻之後,馬車馳入谷内。
“落霞山莊”已然在望,那趕車的兀自揮鞭不歇,催馬疾行。
蹄聲雷鳴,驚動了莊中之人,老仆宗遼趕出莊院,見那馬車已快沖到面前,急忙抱拳叫道:“何方貴客……” 但聞那趕車大漢揚聲道:“南陽府司馬小姐。
” 老管家微微一怔,馬車已經猛然沖到,隻得身形一側,閃向一旁。
車聲隆隆,那馬車長驅直入,闖進莊内。
這時,門前台階上出現了幾個人,當先一位身形魁梧、氣派雍容的青袍男子,正是山莊的主人華天虹,長子華熙随侍在側,幾名家仆跟随在後。
眨眼間,馬車沖到階前,眼看那趕車大漢刹車不住,一名健仆閃身上前,雙掌一分,陡托住雙馬頸下,逼得兩匹健馬連聲長嘶,兀立而起。
老管家宗遼由後趕到,手挽車轅,硬将馬車定住。
隻見車簾掀動,躍下了兩名孝服女子,随即挽扶一位雙眼紅腫、全身重孝的少女。
華天虹凜然一驚,步下階台,道:“世妹,發生了什麼事故?” 原來這位全身重孝的少女名叫司馬瓊,乃是武林名宿司馬長青的獨生愛女。
司馬長青與華天虹的父親是八拜之交,所以司馬瓊年紀雖輕,卻與華天虹同輩,兩家系屬世交,彼此早就見過。
司馬瓊一見華天虹,頓時淚珠泉湧,俯身下拜,哭喊道:“大哥……” 言猶未了,突然暈倒在地。
那兩名孝服女子急忙上前,挽扶起昏厥中的司馬瓊。
華天虹身形一轉,舉手一招,道:“随我來!” 甫至内堂,廊下轉出一名青衣美婢,道:“啟禀大爺,老太君有話,請司馬小姐精舍待茶。
” 這時,司馬瓊業已悠悠醒來,華天虹領着衆人,繞過回廊,通過一條長長的幽篁小徑,步入一座蒼松環繞、靜谧異常的精舍。
精舍乃是華天虹之母文太君的居處。
這時,兩位夫人都在門前迎候,司馬瓊一見,心頭大為激動,眼望二位夫人,叫了一聲“大嫂”,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
二位夫人齊齊一驚,忙将司馬瓊扶入靜室。
文太君白發皤然,盤膝坐在一張檀木椅上,未及開口,司馬瓊已經拜仆下去,淚落似雨,嚎啕大哭。
文太君戚容滿面,鎮靜地道:“瓊兒,你身着重孝,莫非……” 司馬瓊仰面哭嚎道:“伯母啊!爹爹……”突又昏厥過去。
大夫人秦氏睹狀,扶起司馬瓊,安置椅上,屈指輕彈,連點司馬瓊胸前三處大穴,司馬瓊呼出一口長氣,悠悠醒來,那美婢奔到後房,取來一顆甯神順氣的藥丸,秦氏夫人親手喂與司馬瓊服下。
這時,衆人已知司馬家一定發生了奇慘變故,人人忐忑不安。
但聽文太君道:“瓊兒,事情究竟發生在何人身上?你要節哀順變,定下心來,先将此中經過告知老身。
” 司馬瓊飲泣道:“爹爹和娘……兩人都……都慘死了!” 文太君瞿然一驚,道:“什麼?” 司馬瓊口齒啟動,但卻泣不成聲,不禁捶胸頓足,又嚎啕大哭起來。
衆人雖是早已感覺司馬家必有不幸,這時聽司馬瓊親口說出噩耗,仍有不勝震驚之感。
霎時間,人人垂首,靜室之中,但聞一片唏噓飲泣之聲。
司馬瓊倏然掙紮下地,跪在文太君的面前,哭道:“瓊兒父母同遭慘死,萬祈伯母顧念兩家情誼,替侄女做主。
” 文太君老淚縱橫,沉聲歎息,道:“仇,勢在必報,老身定然為你做主,隻是你悲恸過分,卻非所宜。
” 司馬瓊哭道:“侄女痛不欲生……” 華天虹雙目之内,淚光轉動,道:“世妹節哀,先将經過情形,詳細述說一遍,咱們共議報仇的大計。
” 司馬瓊想起父母的死狀,心如刀割,泣聲道:“娘睡在内室,爹爹睡在外間,兩人同時遇害,一夜之間啊!” 文太君暗暗忖道:這孩子悲傷過甚,已是語無倫次了。
當下喟聲一歎,道:“那是什麼時候的事?” 司馬瓊舉袖拭面,哽咽道:“四日之前。
” 華天虹戚然道:“叔父母遺體之上,可有傷痕?” 司馬瓊恨聲切齒道:“傷痕同在咽喉之上,那……那傷處齒痕曆曆,好似……好似被一種獸類咬傷。
” 文太君白眉緊蹙,沉吟道:“九命劍客何等身手,區區獸類,焉能傷他的性命?” 司馬瓊聽文太君語氣之内,頗有懷疑之意,放聲哭道:“爹娘的靈柩尚未落葬……” 突然記起一事,話聲微頓,接道:“哦!兇手有一樣表記留下……” 文太君瞿然道:“什麼表記?” 司馬瓊垂淚道:“是一個小小的碧玉鼎。
” 說話中探手入懷,取出一個直徑寸許、高約兩寸、碧綠晶瑩的袖珍玉鼎。
刹那間,文太君、華天虹以及華天虹的兩位夫人,不覺聳然色變,神情之間,激動不已。
這片刻間,靜室中沉寂如死,落針可聞,文太君等四人面面相觑,八道目光,不時朝司馬瓊手中的玉鼎瞥視一眼,神色中流露着憂慮、迷惘、焦急、駭異,似是這一瞬間,四人的心情矛盾萬分,複雜之極。
一片神秘而沉悶的氣氛,籠罩在這靜室之内,小輩們不明真相,又不敢出言動問,不禁惴惴難安,大為緊張起來。
突然間,司馬瓊放聲哭道:“什麼道理啊!難道武林之中,還有華家畏懼的人麼?” 說罷之後,無助的悲哀頓襲心頭,越發哀哀痛哭不已。
文太君柔聲說道:“孩子,老身曾經答應過你,為你的爹娘報仇雪恨……” 司馬瓊哭着嘶聲道:“伯母告訴瓊兒是誰?這玉鼎代表什麼人啊?” 文太君神色凝重,緩緩說道:“江湖中事,波谲雲詭,險詐重重,單隻根據這小小一件信物,實不足認定兇手是誰。
” 大夫人秦氏藹然道:“她老人家一言既出,縱然毀家赴難,也要替司馬叔父昭雪冤屈,報仇雪恨。
” 二夫人白氏突然一顧夫婿,道:“你能确定這玉鼎是否赝品麼?” 華天虹微微一怔,道:“世妹,将那玉鼎借給愚兄瞧瞧。
” 司馬瓊忙将“玉鼎”遞了過去,華天虹接過,仔細看了一看,将那“玉鼎”放置幾上,突然咬破右手中指,一股鮮血泉湧而下,注入了“玉鼎”之内。
那“玉鼎”直徑不過寸許,容量有限,頃刻間,鮮血注滿了鼎内,華天虹目不轉睛,凝視“玉鼎”。
在座之人,隻有華天虹深明這“玉鼎”特異之處,文太君也不知其詳,這時見他将鮮血注入鼎内,俱都不勝訝異,一個個目凝神光,緊緊盯在那小小“玉鼎”之上。
良久,那“玉鼎”的外表仍然碧綠晶瑩,毫無異狀,可是,華天虹的臉色卻越來越蒼白,身子竟然微微顫抖起來。
原來那玉鼎外面,逐漸顯露出幾行細細的紅絲,華天虹将那紅絲的一面朝向自己,其餘的人俱未看出真相。
逐漸地,那紅絲愈來愈為顯著,終于變成四行殷紅刺目、每行五字的詩文。
那“玉鼎”小如玩物,鼎上的字體比米粒還小,但華天虹内功深厚,目力異于常人,一眼之下,已看清了那首詩文之意—— “情根是仇恨,寶劍慰芳魂; “一掬傷心淚,寄與薄幸人。
” 華天虹看清詩文,雙目之内迸出兩行熱淚,喃喃吟道:“一掬傷心淚,寄與薄幸人。
” 突然一拳擂在幾上,那“玉鼎”震得跳起來,鼎中所盛的鮮血,濺灑得華天虹滿身皆是。
衆人嘩然大驚,兩位夫人齊齊走了過來,低聲勸慰。
華天虹将手一擺,止住兩位夫人講話,目光一轉,向母親望去,神色之間,無限惶恐愧然。
文太君深深望了兒子一眼,搖一搖頭,緩緩說道:“你稍安勿躁,我自有道理。
” 華天虹黯然垂首,沉沉歎息一聲,那青衣美婢早已奔出室外,取來一件長袍,侍候主人換下了血污的袍服。
這時靜室中鴉雀無聲,文太君閉目而坐,陷于沉思之中,其餘的人也都是思潮起伏,隻是各有所思,誰也不開口講話。
突然間,司馬瓊芳心一沉,一種幻滅的感覺,倏然襲向心頭。
以往,她将華天虹母子二人看作神明一般,在她想象之中,華天虹母子是至高無上、無所不能的,因此當她父母雙雙遇害之後,未及下葬,就兼程趕來“落霞山莊”。
在她想來,隻要見到華氏母子,為父母報仇之事,定然迎刃而解。
可是,如今她猶豫了,她開始覺得,事情并非如她想像的那麼簡單,雖然一時之間還猜不透其中的道理,但卻隐約感到,報仇之事一定甚為渺茫,絕非一舉便能成功。
忽見文太君雙目一睜,兩道寒電般的精光照射過來,緩緩說道:“瓊兒,我華家與你司馬家的交情,你知道得詳細麼?” 司馬瓊微微一愣,嗫嚅道:“侄女知道爹爹與華伯父是八拜之交。
” 文太君沉聲道:“那是說刎頸之交了。
” 語聲微微一頓,接道:“三十餘年前,正邪兩派有‘北沖會’一場決戰,結果正派俠士傷亡殆盡,你華伯父也在那一戰中不幸喪命。
” 提起了往事,華家人追念祖先,人人淚下如珠,婦女們更是嘤嘤低泣起來。
但聽文太君緩緩說道:“當日,老身含悲忍痛,負傷突圍,此後十年中,老身與你華大哥隐伏湖山,卧薪嘗膽,母子二人,苦練絕藝,十餘年後複出,再與群邪周旋,直到‘子午谷’一戰,我白道人士始才重見天日。
” 司馬瓊凄然道:“伯母與華大哥的俠行義舉,侄女早已聽爹爹說過,爹爹在世之日,是極為敬佩的。
” 文太君淡淡一笑,道:“敬佩二字,那也休提。
老身隻望你能明白,我華家孝義傳家,義之所在,殺身不顧,老身與你華大哥,絕非是貪生惜命之人。
” 司馬瓊點頭道:“這一點侄女早就知道了。
” 文太君肅然道:“那就好了,老身問你,你是願意咱們替你報仇,抑或是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