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胸中鱗甲
關燈
小
中
大
,官軍無奈他何,使自己進退有路,立于不敗之地!
這個想法,是從監察禦史經文亮、布政使林儒賢等幾個不識相的省官向京中密奏他在閩的行為後産生的,他怕皇帝老兒萬一翻臉不認人,那可是滅九族的災厄。
真要有這麼一天,他就憑手中的人馬對抗,若是勝了便将勢力擴大到兩粵、江浙,要是敗了就擄掠财富飄洋過海,島上稱孤道寡,依然享他的榮華富貴。
兩年來,他已斂集了不少财富,朝廷中的要員他都上了貢,照理是萬無一失,地方官員誰也奈何不了他。
可是,他在提攜張元為本省巡撫、孫育才為布政使時欲罷黜林儒賢、盛彤、項長林,不知為何卻沒有得逞。
這還不算,最惱人的是前日他在常春園當着官紳的面把這幾個人吊了起來,雖然不久被逍遙生救下,但已辱沒了他們的身份,讓他們丢盡了面子。
哪知就在昨天下午,京中聖旨到,張元奉調河南,林儒賢擢升本省巡撫,左布政使的空缺由林儒賢的親信參政胡敏升任,這不是存心和他過不去麼? 他又惱又恨,就像吃着美餐時吞下了一隻蒼蠅那樣,心頭窩火,如鲠在喉。
皇上把他的對頭都升了官,這是不是對他起了疑心?當然,這事也許是都察院那班人幹的,也可能是翰林院那班書呆子的作為,他們對太監從無一句好話,是太監的死對頭,皇上隻要一糊塗,就會聽信他們的話,使那班元老重臣有可乘之機。
但是,他已派人上京打點了啊,送去的古玩珍寶難道還少麼?為何适得其反,該罷官的反倒升了官? 這口氣實在難以咽下。
有這些人在,他就不能把八閩大地一口吞下。
林儒賢等人會緊相勾結,把此地的種種情形,連篇累牍地往京師裡報,要是有一天讓皇上老兒知道了,麻煩不就大了麼?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他在宮裡當差這滋味是嘗夠了的。
他可不想丢了稅監這頂烏紗帽,這是最肥不過的差使,哪個當官的不眼紅,不想任這個差使?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魏天星、林書榮從京裡回來了,他得聽個準信兒。
不一會,魏、林、王、何四人來了,齊齊站在床前躬身問安。
程瑞彩手一揮,侍女們急急退下。
他從床上坐了起來:“坐下說話,快把京裡的情形說說,有沒有書信帶來?” 魏天星道:“回禀公公,司禮監的公公們并未有書信,王公公隻轉告了口訊。
” 程瑞彩一皺眉,心裡不太高興。
他遣魏天星上京,帶禮物帶書信給禦馬監找他的心腹王公公王三泰,要他去找司禮監的太監打探消息,他的奏章皇上有沒有恩準。
司禮監為宮内十二監之首,權傾朝野,炙手可熱,朝中大臣的奏章,都要經過司禮監才能到皇上手裡,所以朝中大事都瞞不了他們。
他要王公公找司禮監的頭兒,務必要把林儒賢等人罷官,再由他薦升心腹。
哪知适得其反,林儒賢反而升了官,這麼重大的事?為何也不給個親筆信? 他按下心頭的不快,道:“快說快說!” “王公公說,司禮監的公公,沒能壓住都察院那般老渾蛋的奏章,兩位都禦史是上早朝時把奏章遞上去的,奏章列了公公十大罪狀……” 程瑞彩勃然大怒,一拍床鋪吼道:“反了反了,區區兩個二品官兒,竟敢對本官說三道四,橫加誣陷,真氣死了咱家!” 林書榮忙道:“公公息怒,皇上草草看了奏章,就……” “什麼?你說皇上看了奏章?你親眼見的?” “公公,屬下哪能上朝,是王公公傳司禮監幾位公公的話。
” “對,對,咱一時氣糊塗啦,接着說……” “皇上隻是随便看了看,把奏章遞給随侍太監,說将奏折帶回宮讓司禮監的提督太監處置。
這事本來是好辦的,但……” “皇上交給司禮監,這事就算完啦,兩個老渾蛋白白操了這份心!” “可是兩個老東西又當堂奏明聖上,要擢升林儒賢為福建巡撫,參政胡敏升左布政使。
皇上說,福建不是新升了一個巡撫嗎?怎麼又要升一個?兩個老東西說,張元不稱職,和程稅監一鼻孔出氣,不能相互監督,可以調開。
皇上說,不必如此費周折,暫不升林儒賢。
哪知吏部尚書也出班啟奏,說兩位都禦史所奏是實,任由程稅監在閩省一手遮天,隻怕引起大亂雲雲。
接着兵部尚書、刑部尚書都贊同此議,再三請皇上準奏,皇上聽這麼多重臣都這麼說,便準了此奏,說千萬不要出亂子才好。
” 程瑞彩咬牙切齒,大罵這班朝臣,說總有一天要将他們剝皮挖心,碎屍萬段。
等他罵歇了,魏天星接着道:“司禮監的公公們說了,一是要程公公放心,有他們在,沒人能動得了公公一根毫發;二是請公公行事要加小心,切忌激起民變,皇上最忌最怕的就是民變,萬一有這種事發生,他們在皇上面前也交不了差。
其他的,也沒再說什麼。
” 程瑞彩冷笑道:“怎麼會激起民變呢?司禮監的人也太膽小了,他們敢嗎?誰要敢造反,咱家就滅他九族!” 林書榮道:“草民不值一提,誰敢造反?倒是那個林儒賢,如今當了巡撫,對咱們可是不利,得想個法除掉他才好!” 魏天星道:“這事不能莽撞,巡撫死了,朝廷追究下來不好交代。
” 程瑞彩笑道:“有什麼不好交代的?林老兒不會病死麼?” 王德奎道:“公公高見,若要他暴病而亡,最好的辦法是下毒,常春園中那麼多好漢,總有使毒的大行家。
” 程瑞彩道:“黑道上的人,下個毒什麼的,是他們的拿手好戲,等咱家傳令差人去辦。
” 何儀道:“啟禀公公,年來挖礦為名取财,大見收益,福州府地面的士紳,全部交了銀兩,共計五千四百七十八萬兩,已無油可榨,許多富商元氣未複,以屬下之見,讓其有個喘氣機會,等他們肥了時再來榨油……” 程瑞彩道:“你說的五千多萬兩銀子,不連珠寶玉器在内吧?” “是的,不連珠寶,隻折算了黃金。
隻是珠寶大都送往京師宮内十二監去了。
” “有進有出,珠寶送完,可找那些富商再要就是了。
宮中十二監的禮什麼時候都不能少了,這叫買護身符!對啦,你剛才說什麼來着?讓那些富商喘口氣兒是不是?那你就錯啦! 這些王八羔子世代經商,底子可厚着哪,哪會這麼不經刮,刮幾次就刮幹淨了?别手軟,隻是數目上可以減少些,常春園開張,咱才要他們幾千兩銀子,夠便宜他們的了。
要不,咱養着這許多鷹犬,花銷大着啦,找誰要去?” “是是,不過挖墳開礦已到了頭,得另想新招,依屬下之見……” “聽着,從今年起,把閩省的稅捐再
真要有這麼一天,他就憑手中的人馬對抗,若是勝了便将勢力擴大到兩粵、江浙,要是敗了就擄掠财富飄洋過海,島上稱孤道寡,依然享他的榮華富貴。
兩年來,他已斂集了不少财富,朝廷中的要員他都上了貢,照理是萬無一失,地方官員誰也奈何不了他。
可是,他在提攜張元為本省巡撫、孫育才為布政使時欲罷黜林儒賢、盛彤、項長林,不知為何卻沒有得逞。
這還不算,最惱人的是前日他在常春園當着官紳的面把這幾個人吊了起來,雖然不久被逍遙生救下,但已辱沒了他們的身份,讓他們丢盡了面子。
哪知就在昨天下午,京中聖旨到,張元奉調河南,林儒賢擢升本省巡撫,左布政使的空缺由林儒賢的親信參政胡敏升任,這不是存心和他過不去麼? 他又惱又恨,就像吃着美餐時吞下了一隻蒼蠅那樣,心頭窩火,如鲠在喉。
皇上把他的對頭都升了官,這是不是對他起了疑心?當然,這事也許是都察院那班人幹的,也可能是翰林院那班書呆子的作為,他們對太監從無一句好話,是太監的死對頭,皇上隻要一糊塗,就會聽信他們的話,使那班元老重臣有可乘之機。
但是,他已派人上京打點了啊,送去的古玩珍寶難道還少麼?為何适得其反,該罷官的反倒升了官? 這口氣實在難以咽下。
有這些人在,他就不能把八閩大地一口吞下。
林儒賢等人會緊相勾結,把此地的種種情形,連篇累牍地往京師裡報,要是有一天讓皇上老兒知道了,麻煩不就大了麼?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他在宮裡當差這滋味是嘗夠了的。
他可不想丢了稅監這頂烏紗帽,這是最肥不過的差使,哪個當官的不眼紅,不想任這個差使?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魏天星、林書榮從京裡回來了,他得聽個準信兒。
不一會,魏、林、王、何四人來了,齊齊站在床前躬身問安。
程瑞彩手一揮,侍女們急急退下。
他從床上坐了起來:“坐下說話,快把京裡的情形說說,有沒有書信帶來?” 魏天星道:“回禀公公,司禮監的公公們并未有書信,王公公隻轉告了口訊。
” 程瑞彩一皺眉,心裡不太高興。
他遣魏天星上京,帶禮物帶書信給禦馬監找他的心腹王公公王三泰,要他去找司禮監的太監打探消息,他的奏章皇上有沒有恩準。
司禮監為宮内十二監之首,權傾朝野,炙手可熱,朝中大臣的奏章,都要經過司禮監才能到皇上手裡,所以朝中大事都瞞不了他們。
他要王公公找司禮監的頭兒,務必要把林儒賢等人罷官,再由他薦升心腹。
哪知适得其反,林儒賢反而升了官,這麼重大的事?為何也不給個親筆信? 他按下心頭的不快,道:“快說快說!” “王公公說,司禮監的公公,沒能壓住都察院那般老渾蛋的奏章,兩位都禦史是上早朝時把奏章遞上去的,奏章列了公公十大罪狀……” 程瑞彩勃然大怒,一拍床鋪吼道:“反了反了,區區兩個二品官兒,竟敢對本官說三道四,橫加誣陷,真氣死了咱家!” 林書榮忙道:“公公息怒,皇上草草看了奏章,就……” “什麼?你說皇上看了奏章?你親眼見的?” “公公,屬下哪能上朝,是王公公傳司禮監幾位公公的話。
” “對,對,咱一時氣糊塗啦,接着說……” “皇上隻是随便看了看,把奏章遞給随侍太監,說将奏折帶回宮讓司禮監的提督太監處置。
這事本來是好辦的,但……” “皇上交給司禮監,這事就算完啦,兩個老渾蛋白白操了這份心!” “可是兩個老東西又當堂奏明聖上,要擢升林儒賢為福建巡撫,參政胡敏升左布政使。
皇上說,福建不是新升了一個巡撫嗎?怎麼又要升一個?兩個老東西說,張元不稱職,和程稅監一鼻孔出氣,不能相互監督,可以調開。
皇上說,不必如此費周折,暫不升林儒賢。
哪知吏部尚書也出班啟奏,說兩位都禦史所奏是實,任由程稅監在閩省一手遮天,隻怕引起大亂雲雲。
接着兵部尚書、刑部尚書都贊同此議,再三請皇上準奏,皇上聽這麼多重臣都這麼說,便準了此奏,說千萬不要出亂子才好。
” 程瑞彩咬牙切齒,大罵這班朝臣,說總有一天要将他們剝皮挖心,碎屍萬段。
等他罵歇了,魏天星接着道:“司禮監的公公們說了,一是要程公公放心,有他們在,沒人能動得了公公一根毫發;二是請公公行事要加小心,切忌激起民變,皇上最忌最怕的就是民變,萬一有這種事發生,他們在皇上面前也交不了差。
其他的,也沒再說什麼。
” 程瑞彩冷笑道:“怎麼會激起民變呢?司禮監的人也太膽小了,他們敢嗎?誰要敢造反,咱家就滅他九族!” 林書榮道:“草民不值一提,誰敢造反?倒是那個林儒賢,如今當了巡撫,對咱們可是不利,得想個法除掉他才好!” 魏天星道:“這事不能莽撞,巡撫死了,朝廷追究下來不好交代。
” 程瑞彩笑道:“有什麼不好交代的?林老兒不會病死麼?” 王德奎道:“公公高見,若要他暴病而亡,最好的辦法是下毒,常春園中那麼多好漢,總有使毒的大行家。
” 程瑞彩道:“黑道上的人,下個毒什麼的,是他們的拿手好戲,等咱家傳令差人去辦。
” 何儀道:“啟禀公公,年來挖礦為名取财,大見收益,福州府地面的士紳,全部交了銀兩,共計五千四百七十八萬兩,已無油可榨,許多富商元氣未複,以屬下之見,讓其有個喘氣機會,等他們肥了時再來榨油……” 程瑞彩道:“你說的五千多萬兩銀子,不連珠寶玉器在内吧?” “是的,不連珠寶,隻折算了黃金。
隻是珠寶大都送往京師宮内十二監去了。
” “有進有出,珠寶送完,可找那些富商再要就是了。
宮中十二監的禮什麼時候都不能少了,這叫買護身符!對啦,你剛才說什麼來着?讓那些富商喘口氣兒是不是?那你就錯啦! 這些王八羔子世代經商,底子可厚着哪,哪會這麼不經刮,刮幾次就刮幹淨了?别手軟,隻是數目上可以減少些,常春園開張,咱才要他們幾千兩銀子,夠便宜他們的了。
要不,咱養着這許多鷹犬,花銷大着啦,找誰要去?” “是是,不過挖墳開礦已到了頭,得另想新招,依屬下之見……” “聽着,從今年起,把閩省的稅捐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