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龍駒鳳雛
關燈
小
中
大
此時氣盡力乏,怎麼也刹不住身子,隻好兩手護住頭部,索興任身子翻滾下去,直到被一棵大樹擋住,才算停了下來。
“嘿,下坡用滾的辦法麼?好聰明的孩子,這倒是又快又省力。
” 樹背後傳來老和尚的聲音,原來師傅坐在這裡等他,他立即放下心來。
“不是的,徒兒、摔、摔了跟頭……”他渾身摔得疼痛,咧着嘴,喘着氣回答。
“什麼?那麼大個人,又是練了武功的,走路居然會摔跤?唉!看來你比你師兄差了一大截,所以趙老兒藏私,嘴裡說任我和尚擇一個徒弟,但我口還未開,你們兩人一個就說不願,一個說願,分明是師徒三人串通好演這麼一出戲,好把你這不成器的小子推給我和尚!” “啊喲,師傅冤枉,弟子事先并不知道,跟随師傅确是徒兒自願的。
再說徒兒比起秦師兄來,又有哪一點差了?徒兒并不妄自菲薄。
” “啊喲,虧你說得出這般大話來!你和師兄比武,被你師兄把件衣褂劃得不成樣,當着我和尚的面,臉都丢光了!” “師傅,弟子未學風火刀法,所以……” “你的内功呢?比得上師兄麼?” “比不上,所以師傅未教風火刀法。
” “對呀,師兄什麼都比你高明,你還不服輸?趙老兒舍不得你師兄給和尚,就拿你小子來敷衍搪塞,粗布充綢料。
” “師傅,先賢墨子雲:‘行者必先近而後遠’,弟子以此自勉,學功夫由淺而深,隻要勤奮努力,後來者也可居上。
” “可你就沒有居上,而是居下,阿彌陀佛,多說無益,走吧走吧!” 東野焜答應着站起來去攙師傅,老和尚道:“要背麼?也好,人老腿腳不靈走得慢,你背着走快些,權當老和尚騎頭驢子。
” 東野焜一愣,又要背?隻好把身子蹲下,把師傅背起來,這回感到師傅身子如紙糊的人兒,一口氣走到山腳下也未感到半分吃力。
老和尚道:“放下為師,去找村民化點稀飯來充饑,師傅已餓得前胸貼着後背了。
” 東野焜去了一會空手回來,道:“師傅,村民不信徒兒的話,說哪見過俗人化齋給和尚吃,分明是乞讨又放不下面子,編謊哄人,不給。
” “不對吧,莫不是你半路上吃了,編些話來哄師傅,叫師傅餓肚子?” “啊喲,師傅,弟子怎敢欺師?隻有背了師傅去,人家才肯化齋。
” 老和尚往他背上一趴,到了村子裡,村民見真有和尚,這才布施了齋飯。
飯罷,天已黑,借宿在農家。
第二天,師徒繼續上路。
老和尚一整天都心安理得趴在他背上,一步也不肯走。
每到岔路或集鎮,東野焜便問怎麼走,師傅說東走東,說西走西,也不問最終要到哪裡去。
一路上,他還要化齋,有時多有時少,多的時候好辦,少的時候他隻好不吃。
“你為何不吃?”師傅問。
“弟子在化緣人家吃過了。
” “這麼說來,你先喂飽了肚子,再把這一點點剩的來給師傅,你未免……” “哎呀,師傅,弟子不敢,齋飯太少,徒兒一口也未吃,都拿來與師傅了。
” “你剛才明明說吃過了,這會又說沒吃,你要師傅信你哪一句話?” “這……” “算啦算啦,師傅信你前一句話吧,這點齋飯是你吃過後帶來孝敬師傅的,師傅也就不推辭啦!”說着便津津有味吃起來,咂嘴有聲。
東野焜趕緊背過身去,竭力忍住饑火,把口水一口口往肚裡咽。
老和尚把飯吃得一點不剩,道;“唉,還差這麼個三口兩口的,可又有什麼法?” 就這樣風餐露宿,半饑半飽,十幾天下來,東野焜的形貌和師傅差不多了,又黑又瘦,皮包骨頭,與在雁湖比起來,宛若兩人。
這天晚上,師徒倆在一間破廟裡栖身。
老和尚突然道:“徒兒,明日你回雁湖找趙老兒去吧,你我就此分手。
” 東野焜大驚:“師傅何出此言?莫非弟子侍候不周,令師傅着惱,驅趕弟子回雁湖?” “這倒不是,為師不忍拖累了你,這十多天來你吃了不少苦,長年累月這般下去又怎生受得了?這于你又有什麼好處?聽師傅的話,明日還是回雁湖找趙老兒。
” “弟子理應侍候師傅,決無半句怨言。
” “你何苦跟着我這個廢人,誤了大好前程?” “為報師恩,弟子甘願追随師傅。
” “你這不成了代人受過,何苦來哉?” “當年師傅仗義,為救趙師傅廢了功力……” “好了好了,往事不必重提,你代師報恩,我已心領,放你回雁湖,趙老兒許下的諾言,送個徒弟給我,就由我解除諾言,這與你與趙老兒都不相幹,你該沒有話說了吧。
” “弟子既已拜師,怎能……” “我和尚也不想要你這個徒弟了,你回雁湖重拜趙老兒為師,這就去吧!” “古人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弟子既已拜師,自是跟定了師傅,豈能再改換門庭?再說師傅功力已失,弟子理應侍候師傅。
” “你當真不回雁湖?” “是的。
” “那你以後要是怨老和尚誤你前程……” “弟子決不怨悔。
” “哼!天生賤骨頭,沒出息!” 東野焜不作聲,老和尚則閉上跟,不再理他。
他隻覺困乏已極,倒頭便睡。
第二天一早,老和尚又趕他回去。
“弟子許下諾言跟随師傅,豈能言而無信?” “你是頭倔驢,看你跟着老和尚有何好處!” 他不聲不響,背起師傅就走。
又是十多天過去,已走到浙皖邊境。
此時,正當盛夏,天氣酷熱,東野焜背着老和尚,走得汗流浃背,氣喘籲籲,脊背上的師傅不知為何和前不久一樣,又重了起來。
這些天來,師傅身子都很輕,就像背着個稻草人,今日怎麼又重起來了呢?大概是自身體能消耗太多的緣故吧。
他咬牙硬撐,竟是越來越重。
他不斷提起真力,費勁地,挪動兩隻腳,頓飯功夫,已是力竭氣衰,再也舉不起腳,不得不站下喘氣。
老和尚惱了:“走啊,站着幹什麼?” “弟子、沒氣兒、了,歇、歇口、氣……” “咦,哪裡會這樣?今日路走得不多,你咬緊牙再走個十裡八裡歇氣不遲。
” “啊喲,師傅……弟子、一步也、也……” “咳,真沒用,早知如此,我和尚不如騎頭真驢去,那一定比你強得多了,可現在又到哪兒找驢子去,連個人影都見不着……這樣吧,師傅教你個脫累的口訣,你隻要照着念,包管你走上幾天幾夜都不累!” 東野焜大喜:“好極好極,師傅有此妙法,怎不早些教給弟子?” “什麼話!師傅高興什麼時候教就什麼時候教,輪得到你說三道四麼?” “是是,弟子不敢。
” “聽好,為師隻念一遍,記得住記不住那是你的事,與師傅無幹,反正師傅已教過了。
” “哎呀,師傅,念五遍吧。
” “咦,做買賣麼?誰和你讨價還價!” “是是,請師傅念慢些兒……” 老和尚不理,自顧叽哩咕噜一下就念完了,然後問:“你一定記住了吧?” 東野焜叫苦道:“師傅念得太快,弟子隻怕沒能記住多少,求師傅再念一遍。
” “少噜嗦,背來聽聽!” 東野焜邊想邊念,勉強背了一遍。
“真笨!居然錯了十多個字,好好好,替你糾正,算我老和尚倒黴!” 東野焜認真記下,又背了一遍,一字不差。
老和尚道:“你總算記住了,趙老兒說你聰明伶俐,誇你資質上乘,是練武的上上之材,這分明是誇大其辭,哄我老和尚,好把你塞給我濫竽充數,你敢說不是?” 東野焜道:“師傅,聖人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弟子雖說愚魯,隻要百倍千倍用功,也趕得上聰明人的。
” “咦,你還敢回嘴?搬出聖人話遮羞,說你笨你就笨! 閑話少說,脫累的法兒你學會了,那就上路吧,邊走邊默念,懂了麼?” “是,弟子懂了。
”東野焜答應着開始走路,然後默誦口訣,對這脫累法兒抱着很大希望。
适才背口訣時,背上的師傅似乎一點不重,待一邁開步子,師傅仿佛又變成了一座銅澆菩薩,壓得他彎下了腰。
他咬緊牙關,默誦口訣,使出全身勁力挪動腳步。
可是,那脫累的口訣并不管用,背上的師傅非但沒減輕一丁點兒,竟是越來越重。
他再也邁不開步,隻能站着喘氣。
“啪!”
“嘿,下坡用滾的辦法麼?好聰明的孩子,這倒是又快又省力。
” 樹背後傳來老和尚的聲音,原來師傅坐在這裡等他,他立即放下心來。
“不是的,徒兒、摔、摔了跟頭……”他渾身摔得疼痛,咧着嘴,喘着氣回答。
“什麼?那麼大個人,又是練了武功的,走路居然會摔跤?唉!看來你比你師兄差了一大截,所以趙老兒藏私,嘴裡說任我和尚擇一個徒弟,但我口還未開,你們兩人一個就說不願,一個說願,分明是師徒三人串通好演這麼一出戲,好把你這不成器的小子推給我和尚!” “啊喲,師傅冤枉,弟子事先并不知道,跟随師傅确是徒兒自願的。
再說徒兒比起秦師兄來,又有哪一點差了?徒兒并不妄自菲薄。
” “啊喲,虧你說得出這般大話來!你和師兄比武,被你師兄把件衣褂劃得不成樣,當着我和尚的面,臉都丢光了!” “師傅,弟子未學風火刀法,所以……” “你的内功呢?比得上師兄麼?” “比不上,所以師傅未教風火刀法。
” “對呀,師兄什麼都比你高明,你還不服輸?趙老兒舍不得你師兄給和尚,就拿你小子來敷衍搪塞,粗布充綢料。
” “師傅,先賢墨子雲:‘行者必先近而後遠’,弟子以此自勉,學功夫由淺而深,隻要勤奮努力,後來者也可居上。
” “可你就沒有居上,而是居下,阿彌陀佛,多說無益,走吧走吧!” 東野焜答應着站起來去攙師傅,老和尚道:“要背麼?也好,人老腿腳不靈走得慢,你背着走快些,權當老和尚騎頭驢子。
” 東野焜一愣,又要背?隻好把身子蹲下,把師傅背起來,這回感到師傅身子如紙糊的人兒,一口氣走到山腳下也未感到半分吃力。
老和尚道:“放下為師,去找村民化點稀飯來充饑,師傅已餓得前胸貼着後背了。
” 東野焜去了一會空手回來,道:“師傅,村民不信徒兒的話,說哪見過俗人化齋給和尚吃,分明是乞讨又放不下面子,編謊哄人,不給。
” “不對吧,莫不是你半路上吃了,編些話來哄師傅,叫師傅餓肚子?” “啊喲,師傅,弟子怎敢欺師?隻有背了師傅去,人家才肯化齋。
” 老和尚往他背上一趴,到了村子裡,村民見真有和尚,這才布施了齋飯。
飯罷,天已黑,借宿在農家。
第二天,師徒繼續上路。
老和尚一整天都心安理得趴在他背上,一步也不肯走。
每到岔路或集鎮,東野焜便問怎麼走,師傅說東走東,說西走西,也不問最終要到哪裡去。
一路上,他還要化齋,有時多有時少,多的時候好辦,少的時候他隻好不吃。
“你為何不吃?”師傅問。
“弟子在化緣人家吃過了。
” “這麼說來,你先喂飽了肚子,再把這一點點剩的來給師傅,你未免……” “哎呀,師傅,弟子不敢,齋飯太少,徒兒一口也未吃,都拿來與師傅了。
” “你剛才明明說吃過了,這會又說沒吃,你要師傅信你哪一句話?” “這……” “算啦算啦,師傅信你前一句話吧,這點齋飯是你吃過後帶來孝敬師傅的,師傅也就不推辭啦!”說着便津津有味吃起來,咂嘴有聲。
東野焜趕緊背過身去,竭力忍住饑火,把口水一口口往肚裡咽。
老和尚把飯吃得一點不剩,道;“唉,還差這麼個三口兩口的,可又有什麼法?” 就這樣風餐露宿,半饑半飽,十幾天下來,東野焜的形貌和師傅差不多了,又黑又瘦,皮包骨頭,與在雁湖比起來,宛若兩人。
這天晚上,師徒倆在一間破廟裡栖身。
老和尚突然道:“徒兒,明日你回雁湖找趙老兒去吧,你我就此分手。
” 東野焜大驚:“師傅何出此言?莫非弟子侍候不周,令師傅着惱,驅趕弟子回雁湖?” “這倒不是,為師不忍拖累了你,這十多天來你吃了不少苦,長年累月這般下去又怎生受得了?這于你又有什麼好處?聽師傅的話,明日還是回雁湖找趙老兒。
” “弟子理應侍候師傅,決無半句怨言。
” “你何苦跟着我這個廢人,誤了大好前程?” “為報師恩,弟子甘願追随師傅。
” “你這不成了代人受過,何苦來哉?” “當年師傅仗義,為救趙師傅廢了功力……” “好了好了,往事不必重提,你代師報恩,我已心領,放你回雁湖,趙老兒許下的諾言,送個徒弟給我,就由我解除諾言,這與你與趙老兒都不相幹,你該沒有話說了吧。
” “弟子既已拜師,怎能……” “我和尚也不想要你這個徒弟了,你回雁湖重拜趙老兒為師,這就去吧!” “古人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弟子既已拜師,自是跟定了師傅,豈能再改換門庭?再說師傅功力已失,弟子理應侍候師傅。
” “你當真不回雁湖?” “是的。
” “那你以後要是怨老和尚誤你前程……” “弟子決不怨悔。
” “哼!天生賤骨頭,沒出息!” 東野焜不作聲,老和尚則閉上跟,不再理他。
他隻覺困乏已極,倒頭便睡。
第二天一早,老和尚又趕他回去。
“弟子許下諾言跟随師傅,豈能言而無信?” “你是頭倔驢,看你跟着老和尚有何好處!” 他不聲不響,背起師傅就走。
又是十多天過去,已走到浙皖邊境。
此時,正當盛夏,天氣酷熱,東野焜背着老和尚,走得汗流浃背,氣喘籲籲,脊背上的師傅不知為何和前不久一樣,又重了起來。
這些天來,師傅身子都很輕,就像背着個稻草人,今日怎麼又重起來了呢?大概是自身體能消耗太多的緣故吧。
他咬牙硬撐,竟是越來越重。
他不斷提起真力,費勁地,挪動兩隻腳,頓飯功夫,已是力竭氣衰,再也舉不起腳,不得不站下喘氣。
老和尚惱了:“走啊,站着幹什麼?” “弟子、沒氣兒、了,歇、歇口、氣……” “咦,哪裡會這樣?今日路走得不多,你咬緊牙再走個十裡八裡歇氣不遲。
” “啊喲,師傅……弟子、一步也、也……” “咳,真沒用,早知如此,我和尚不如騎頭真驢去,那一定比你強得多了,可現在又到哪兒找驢子去,連個人影都見不着……這樣吧,師傅教你個脫累的口訣,你隻要照着念,包管你走上幾天幾夜都不累!” 東野焜大喜:“好極好極,師傅有此妙法,怎不早些教給弟子?” “什麼話!師傅高興什麼時候教就什麼時候教,輪得到你說三道四麼?” “是是,弟子不敢。
” “聽好,為師隻念一遍,記得住記不住那是你的事,與師傅無幹,反正師傅已教過了。
” “哎呀,師傅,念五遍吧。
” “咦,做買賣麼?誰和你讨價還價!” “是是,請師傅念慢些兒……” 老和尚不理,自顧叽哩咕噜一下就念完了,然後問:“你一定記住了吧?” 東野焜叫苦道:“師傅念得太快,弟子隻怕沒能記住多少,求師傅再念一遍。
” “少噜嗦,背來聽聽!” 東野焜邊想邊念,勉強背了一遍。
“真笨!居然錯了十多個字,好好好,替你糾正,算我老和尚倒黴!” 東野焜認真記下,又背了一遍,一字不差。
老和尚道:“你總算記住了,趙老兒說你聰明伶俐,誇你資質上乘,是練武的上上之材,這分明是誇大其辭,哄我老和尚,好把你塞給我濫竽充數,你敢說不是?” 東野焜道:“師傅,聖人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弟子雖說愚魯,隻要百倍千倍用功,也趕得上聰明人的。
” “咦,你還敢回嘴?搬出聖人話遮羞,說你笨你就笨! 閑話少說,脫累的法兒你學會了,那就上路吧,邊走邊默念,懂了麼?” “是,弟子懂了。
”東野焜答應着開始走路,然後默誦口訣,對這脫累法兒抱着很大希望。
适才背口訣時,背上的師傅似乎一點不重,待一邁開步子,師傅仿佛又變成了一座銅澆菩薩,壓得他彎下了腰。
他咬緊牙關,默誦口訣,使出全身勁力挪動腳步。
可是,那脫累的口訣并不管用,背上的師傅非但沒減輕一丁點兒,竟是越來越重。
他再也邁不開步,隻能站着喘氣。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