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場浴血之戰,是一場“孤城落日鬥兵稀”的悲壯……
屋内,電報聲、報告聲和槍炮聲糾織在一起,合成一種緊張的戰争交響樂……
對岸,清軍轟過江來的炮火,不時在岸邊炸響。
濺起的水浪海潮般轟鳴着,水花和着泥沙迸向半空,震得作戰指揮所牆面上的灰沙簌簌地往下掉落。
雖說依舊不時炮火挑釁,然而不知為何,北洋軍依舊沒有強渡過江的兵事迹象……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兩軍對峙久久。
戰事,一直僵持在那裡。
就在兩軍箭發弩張之際,突然從軍政府傳來北岸消息:清軍方面已經接到上司電令:暫且按兵待命,盤馬彎弓而不發。
兩軍雖說依舊隔岸對峙,耽耽相向。
然而,震天的炮火卻一下子停了下來,長江兩岸頓時萬馬齊喑。
時光,仿佛溯回到了遠古的荒洪年代。
江滔之聲驟複響起,江月也顯得格外寂靜而落寞。
逸之伫立于月下的江畔,舉起軍事望遠鏡:隻見月下的對岸,黑黢黢的一片黑暗中,有數點燈火明滅。
江風揚起,軍旗獵獵…… 南京電傳,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職: “是用黾勉從國民之後,能盡掃專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達革命之宗旨,完國民之志願…… “……臨時政府當盡文明國應盡之義務,以期享文明國應享之權利。
滿清時代辱國之舉措,及排外之心理,務一洗而去之……使中國見重于國際社會,且将使世界漸趨于大同……” 喜電傳來,武昌城内高搭彩棚,軍民高聲歡呼中華民國萬歲如雷聲陣陣,壓過了洶湧的江滔…… 正當各地頻傳勝利捷報之際,孰料,一個令人萬分震驚的消息突然傳來——南北有議和之意,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竟要自動遜位,讓大總統之位于滿清大臣、北洋首領——袁世凱! 逸之和衆将士聞聽此訊後,個個義憤填膺,立即聯名新軍将士上書軍政府:堅決反對南北議和、反對孫中山讓出臨時大總統之職! 一切都無法挽回了——滿清北洋大臣袁大人,已經在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之職了! 逸之仿如被人當頭夯打了一悶棍…… 革命,竟然是這樣一種結果? 十三歲的宗岩,看上去,體态分明已經虎虎勢勢的了。
無論是長相舉止,還是五官神态,竟一天天地越發仿逸之了!而且,和逸之一樣,平時除了念書用功之外,更喜愛的竟也是騎射武功! 眼見日子一天天過去,如茵想,逸之隻怕也該回來了!而那把深藏了整整十三年的梁家祖傳寶劍,是否該傳給兒子了?逸之曾說過,他的伯叔和父親四人,個個不喜尚武,且為人溫和。
因而,祖父在逸之十六歲那年,通過家族打擂比武的形式,令衆位子孫心服口服地把傳家寶劍傳給了逸之。
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好睛天。
如茵支走丫頭,小心翼翼地把那把在自己的箱籠中整整珍藏了十三年的梁家祖傳禦賜寶劍取了出來。
如茵雙手握劍,把自己的臉緊緊地貼在劍柄上,深深地感受着來自逸之和梁家的英武氣息,淚水沖眶而出…… 宗岩詫異地望着娘和娘手中的寶劍。
如茵撫着劍鞘說:“岩兒!這把寶劍,是娘當年從京城帶回來的——它原是雍正皇帝賜給一位平西武将的兵器。
如今,你已經長大了,娘想把它送給你。
望我兒從今往後,能拿它習武演藝,早日成為于家、于國、于民衆有用的梁棟之材! 宗岩不知道,娘還珍藏着這般一件好兵器!他驚奇地接過寶劍,細細地打量了一番劍鞘上那龍蟠雲繞的雕飾,爾後緩緩抽劍出鞘。
随着一陣金屬擦擊聲——天哪!這是怎樣的一件寶物啊!對兵器天生有着敏感和愛好的少年宗岩,立即就感覺到了這把寶劍有一種逼人的氣息撲面而來! 他的眼光驟然放亮起來:劍出鞘時,隻見一道耀眼的寒光頓時和斜灑過來的陽光碰撞在了一起!劍光與日光刹那間糾纏交扯,一下子迸射出了灼目的光芒來! 沉甸甸的寶劍在宗岩手中很輕松地揮了兩揮,他便喜不自禁地稱道:“啊!這可真是一把寶劍!娘!你真的要把它送給我嗎?”宗岩從七八歲上開始練功,心下早就豔羨大伯書房裡挂的那把吳家傳家寶劍。
可是,大伯很少讓他們堂兄弟幾個碰一碰! 如茵也不答言,隻是微微地一笑。
喜滋滋的宗岩把劍持在手中,又細細地欣賞了好一番後,興緻勃勃地就要帶劍出門,到外面人前誇耀一番去! 如茵攔住:在屋内好叮囑交待了一番後,才放他出門。
宗岩帶着那把劍,連蹦帶跳地一路跑出門去。
他喜匆匆地來到前庭,找到自己的堂兄宗岙、宗岱和宗巒三人,急不可待地炫耀起娘送他的這份令人驚喜的禮物來! 正熱熱鬧鬧間,吳子霈從外面回到家來。
他一見幾個孩子手裡拿的寶劍,不禁大吃一驚!趕忙要了過去,拿在手中細細地打量起來。
心下猜測:此物絕非出自民間!果然,就聽宗岩喜咧咧地說,是他娘從京城帶回來的! 吳子霈暗暗驚歎着,心内清知,這個弟妹的舅舅是朝廷一品大員,送她這樣的寶貝也算不得稀罕事兒。
自己沒見到的,還不知有多少呢! 吳子霈揮起寶劍,朝身邊花壇的磚角輕輕那麼一掠——幾乎連一絲兒的聲息都沒有聽到,就見茶盅大小的一塊磚角便迎刃而飛了! 他心下猛然一驚駭! 還劍入鞘時,語重心長地拍着宗岩的肩膀囑托道:“岩兒,你可是看見了?這般好的寶劍,一定要小心愛護才是啊!千萬不敢在外人跟前炫耀,以免招來意外之禍!平素,也不要拿它當成一件玩意兒!這劍刃,隻要一挨着肉,那可是連骨頭都會跟着掉下來的!” 嘴裡這般說着,心下抱怨弟媳:平素那般穩重有心的一個人,怎麼做事這般粗忽起來?竟敢把這般昂貴鋒利的兵器,随随便便就交給一個孩子?失落了、被人盜去了倒也事小;稍不留心,碰了人時,可就了不得了! 一面思量着:如何才能說服弟妹,早晚哄着依舊先把寶劍收了回去!等孩子再大幾歲交他也不遲呵!
濺起的水浪海潮般轟鳴着,水花和着泥沙迸向半空,震得作戰指揮所牆面上的灰沙簌簌地往下掉落。
雖說依舊不時炮火挑釁,然而不知為何,北洋軍依舊沒有強渡過江的兵事迹象……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兩軍對峙久久。
戰事,一直僵持在那裡。
就在兩軍箭發弩張之際,突然從軍政府傳來北岸消息:清軍方面已經接到上司電令:暫且按兵待命,盤馬彎弓而不發。
兩軍雖說依舊隔岸對峙,耽耽相向。
然而,震天的炮火卻一下子停了下來,長江兩岸頓時萬馬齊喑。
時光,仿佛溯回到了遠古的荒洪年代。
江滔之聲驟複響起,江月也顯得格外寂靜而落寞。
逸之伫立于月下的江畔,舉起軍事望遠鏡:隻見月下的對岸,黑黢黢的一片黑暗中,有數點燈火明滅。
江風揚起,軍旗獵獵…… 南京電傳,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職: “是用黾勉從國民之後,能盡掃專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達革命之宗旨,完國民之志願…… “……臨時政府當盡文明國應盡之義務,以期享文明國應享之權利。
滿清時代辱國之舉措,及排外之心理,務一洗而去之……使中國見重于國際社會,且将使世界漸趨于大同……” 喜電傳來,武昌城内高搭彩棚,軍民高聲歡呼中華民國萬歲如雷聲陣陣,壓過了洶湧的江滔…… 正當各地頻傳勝利捷報之際,孰料,一個令人萬分震驚的消息突然傳來——南北有議和之意,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竟要自動遜位,讓大總統之位于滿清大臣、北洋首領——袁世凱! 逸之和衆将士聞聽此訊後,個個義憤填膺,立即聯名新軍将士上書軍政府:堅決反對南北議和、反對孫中山讓出臨時大總統之職! 一切都無法挽回了——滿清北洋大臣袁大人,已經在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之職了! 逸之仿如被人當頭夯打了一悶棍…… 革命,竟然是這樣一種結果? 十三歲的宗岩,看上去,體态分明已經虎虎勢勢的了。
無論是長相舉止,還是五官神态,竟一天天地越發仿逸之了!而且,和逸之一樣,平時除了念書用功之外,更喜愛的竟也是騎射武功! 眼見日子一天天過去,如茵想,逸之隻怕也該回來了!而那把深藏了整整十三年的梁家祖傳寶劍,是否該傳給兒子了?逸之曾說過,他的伯叔和父親四人,個個不喜尚武,且為人溫和。
因而,祖父在逸之十六歲那年,通過家族打擂比武的形式,令衆位子孫心服口服地把傳家寶劍傳給了逸之。
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好睛天。
如茵支走丫頭,小心翼翼地把那把在自己的箱籠中整整珍藏了十三年的梁家祖傳禦賜寶劍取了出來。
如茵雙手握劍,把自己的臉緊緊地貼在劍柄上,深深地感受着來自逸之和梁家的英武氣息,淚水沖眶而出…… 宗岩詫異地望着娘和娘手中的寶劍。
如茵撫着劍鞘說:“岩兒!這把寶劍,是娘當年從京城帶回來的——它原是雍正皇帝賜給一位平西武将的兵器。
如今,你已經長大了,娘想把它送給你。
望我兒從今往後,能拿它習武演藝,早日成為于家、于國、于民衆有用的梁棟之材! 宗岩不知道,娘還珍藏着這般一件好兵器!他驚奇地接過寶劍,細細地打量了一番劍鞘上那龍蟠雲繞的雕飾,爾後緩緩抽劍出鞘。
随着一陣金屬擦擊聲——天哪!這是怎樣的一件寶物啊!對兵器天生有着敏感和愛好的少年宗岩,立即就感覺到了這把寶劍有一種逼人的氣息撲面而來! 他的眼光驟然放亮起來:劍出鞘時,隻見一道耀眼的寒光頓時和斜灑過來的陽光碰撞在了一起!劍光與日光刹那間糾纏交扯,一下子迸射出了灼目的光芒來! 沉甸甸的寶劍在宗岩手中很輕松地揮了兩揮,他便喜不自禁地稱道:“啊!這可真是一把寶劍!娘!你真的要把它送給我嗎?”宗岩從七八歲上開始練功,心下早就豔羨大伯書房裡挂的那把吳家傳家寶劍。
可是,大伯很少讓他們堂兄弟幾個碰一碰! 如茵也不答言,隻是微微地一笑。
喜滋滋的宗岩把劍持在手中,又細細地欣賞了好一番後,興緻勃勃地就要帶劍出門,到外面人前誇耀一番去! 如茵攔住:在屋内好叮囑交待了一番後,才放他出門。
宗岩帶着那把劍,連蹦帶跳地一路跑出門去。
他喜匆匆地來到前庭,找到自己的堂兄宗岙、宗岱和宗巒三人,急不可待地炫耀起娘送他的這份令人驚喜的禮物來! 正熱熱鬧鬧間,吳子霈從外面回到家來。
他一見幾個孩子手裡拿的寶劍,不禁大吃一驚!趕忙要了過去,拿在手中細細地打量起來。
心下猜測:此物絕非出自民間!果然,就聽宗岩喜咧咧地說,是他娘從京城帶回來的! 吳子霈暗暗驚歎着,心内清知,這個弟妹的舅舅是朝廷一品大員,送她這樣的寶貝也算不得稀罕事兒。
自己沒見到的,還不知有多少呢! 吳子霈揮起寶劍,朝身邊花壇的磚角輕輕那麼一掠——幾乎連一絲兒的聲息都沒有聽到,就見茶盅大小的一塊磚角便迎刃而飛了! 他心下猛然一驚駭! 還劍入鞘時,語重心長地拍着宗岩的肩膀囑托道:“岩兒,你可是看見了?這般好的寶劍,一定要小心愛護才是啊!千萬不敢在外人跟前炫耀,以免招來意外之禍!平素,也不要拿它當成一件玩意兒!這劍刃,隻要一挨着肉,那可是連骨頭都會跟着掉下來的!” 嘴裡這般說着,心下抱怨弟媳:平素那般穩重有心的一個人,怎麼做事這般粗忽起來?竟敢把這般昂貴鋒利的兵器,随随便便就交給一個孩子?失落了、被人盜去了倒也事小;稍不留心,碰了人時,可就了不得了! 一面思量着:如何才能說服弟妹,早晚哄着依舊先把寶劍收了回去!等孩子再大幾歲交他也不遲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