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平天下!
曠世奇才楊度相與謀:靜以觀變,待時而動。
宮保,且養浩然之氣! 徐世昌來電:大丈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所守者道,所待者時。
時之不來也,為霧豹,為冥鴻,寂兮寥兮,奉身而退;時之來也,為雲龍,為風鵬,勃然突然,陳力以出!況大丈夫理當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豈可久耽于山水田園間,磨損英雄志氣耶? 袁大人沉吟許久,主意漸漸笃定。
果如楊度所料:大清廷派重臣三顧洹上,終于答應了袁大人所提出的提前召開國會、組織真正責任内閣、解除黨禁、寬赦武昌起事人員、全權節制調遣前線各軍并長江水師等六項出山的條件。
雄心未泯的他,終于按捺不住自己了! 大風起兮雲飛揚! 被起任為内閣總理大臣,同時署理湖廣總督的欽差大臣袁大人,乘專列率部一路南下,直達孝感前線,親自督師作戰! 如松是這次伴行左右的主要侍衛官之一。
他親眼目睹,複出後的舅舅,有着怎樣一種令人戰栗的震撼力:大人之氣魄,實有潛龍騰風、雲水激蕩之勢啊! 從京城接命之後,如松和幾十個親兵一齊,護衛袁大人,率領援軍從京城乘火車一路趕到孝感前線,親自慰勞并督師北洋将士。
大人一下火車,立即就被無數将弁軍士簇擁起來。
隻見大人翎頂輝煌、蟒袍爍光,軍樂、軍禮和軍士一片歡呼。
在衆軍士烘雲托月的護衛下,大人踏着一條長長的紅呢地毯,四平八穩地上了一頂早已久候那裡的綠呢大轎。
一直緊随大人左右的如松,第一次發現,大人的眼中竟然閃着從不曾見過的盈盈淚光…… 北洋軍大人的舊部,一俟聞聽朝廷重新啟用大人,老将複出,士氣大振!北洋軍從京津發兵南下,一直到大人親臨前線,所到之處,橫掃千軍呈卷席破竹之勢! 而民軍方面,則因供給不足和指揮不當以及後援中斷等諸多原因,竟緻節節敗退,士兵傷亡不計其數…… 北洋軍攻占之處,竟大肆焚掠行劫!漢口重鎮失守!玉帶門一方,多少年的幾十裡繁華街市,登時灰飛煙滅,化作了一地殘垣斷瓦! 長江北畔,桅樯如松,群艦雲集,炮口幾乎拉成平角,直直轟向江南岸民軍防線。
武昌軍政府電告南方各獨立省:武昌告急! 臨近黎明的江面,薄霧缭繞。
逸之所率的這支部隊,奉命日夜踞守在距武昌幾裡遠的江南岸。
江南,沿江全線七十多裡,統有民軍的兵力布設和防守,火炮、戰船和将士們與北岸的清軍隔江對峙。
雖知北洋軍來勢兇猛卻依舊士氣高漲,準備與之決一死戰! 對岸的北洋軍至今尚未接到進攻的命令,每天隻以炮火威協。
炮彈不時向南岸發擊。
對岸民軍毫不示弱,也不時以炮火還擊。
因北洋軍的燒殺搶掠,北岸百姓扶老攜幼,紛紛乘船逃往南岸。
在飛流如梭的炮火下,江心的難民船時有被北洋軍炮火擊中的,隻見煙火炸響處,船沉舢碎。
落水的老人孩子哀号呼救着,漸沉江心。
目睹此情此景,逸之捂着眼睛,熱淚卻順着指縫滾湧而出…… 又一艘快要行至南岸的難船突然被北洋炮火炸沉了!一些難民在江水中号哭求救。
南岸軍艦上,民軍水師士兵因上司沒有發令,故而,也沒有人敢跳水救人。
衆人站在甲闆和岸上,眼睜睜地望着在水中哭喊呼救的落水難民。
一對母子抱着一塊碎船闆拚命地望着岸邊哭救。
這時,船上的官兵隻見一個身影忽地從甲闆上躍入滔滔的江水中。
衆人愣了一下,有人突然大聲叫着:“是梁參議官!這是他的長官服!” 此時,炮火打得更密了,帶着可怕的尖嘯紛紛在四處落下,沖天的水柱一下子把那些飄在水面的人群擊沉江底。
江面上浮着的東一片、西一片的血洇,瞬息便被浪花沖淡。
甲闆上的官兵不禁為他搦了一手汗!隻見他穿過炮彈激起的水柱,奮力向那母子遊去。
這時,逸之終于劃到了落水的母子身邊,他一把抓住五六歲的男孩兒、一手拖着孩子的母親,開始向岸邊劃去。
誰知,那孩子和孩子的母親,一俟在水中抓住了他,竟死命地抱緊了他,直勒得他幾乎出不來氣,胳膊也無法動彈。
逸之掙紮了一通,隻好死命抽出一隻手,在娘兒倆身上連着點了幾處穴位,這才拖着娘兒倆繼續朝岸邊劃着。
有好幾次,差點都被落在水中的炮彈擊中。
他拖着娘兒倆,遊得很艱難。
有時遊了一段,竟被炮彈擊起的水浪重新推回來,甚至被炮彈擊起的漩渦翻到水下…… 江水中的逸之,漸漸地開始覺着眼前發黑起來,又連着喝了好幾口的江水。
人在水中,隻覺得眼前缈缈茫茫的,仿佛江岸離自己是那般遙遠。
而這娘兒倆的身子卻越來越沉,逸之的身子也直往水中沉墜。
然而,在他的意識裡,仿佛自己拖着的根本就是如茵她們母子!是她娘兒倆從江北一路乘船尋找自己來了……這樣,他叫着如茵和宗岩的名字,朝着岸邊一點一點地劃着…… 當落水的娘兒倆被衆位士兵拉上岸時,逸之爬在岸邊的草叢,半晌,一動也不動…… 逸之剛剛緩過來一點神,就被臨時指揮官劈頭蓋腦地訓斥了一通:“梁參議啊梁參議!你怎麼能這樣輕率?怎麼能這般匹夫之勇?你的職責是指揮士兵戰鬥、是守住整個武昌城!每個指揮官都像你這般,為着全小義而忘大義,都去下水救個把兒人,都送了命,誰還來對敵作戰、擔當革命大任?” 逸之清楚自己此舉太貿然了,故而,隻是搖頭一笑也不辨白。
武昌城形勢岌岌可危! 作戰指揮所裡,逸之和幾位軍事參議聚集在地形圖前,研究争議着下一步的防守戰術——漢口失守後,北洋軍居龜山之險,積蓄待發,一旦集兵渡江強攻,後果不堪設想。
武昌是全國第一個宣告獨立的聖地,是革命首義的最前沿。
它的失守與否,無疑将會對全國的革命形勢造成巨大影響。
南岸的全體将士堅陣以待,準備着決一死戰。
他們發誓,要以熱血和性命拚死守衛武昌城!他們清楚:他們面臨的将是
宮保,且養浩然之氣! 徐世昌來電:大丈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所守者道,所待者時。
時之不來也,為霧豹,為冥鴻,寂兮寥兮,奉身而退;時之來也,為雲龍,為風鵬,勃然突然,陳力以出!況大丈夫理當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豈可久耽于山水田園間,磨損英雄志氣耶? 袁大人沉吟許久,主意漸漸笃定。
果如楊度所料:大清廷派重臣三顧洹上,終于答應了袁大人所提出的提前召開國會、組織真正責任内閣、解除黨禁、寬赦武昌起事人員、全權節制調遣前線各軍并長江水師等六項出山的條件。
雄心未泯的他,終于按捺不住自己了! 大風起兮雲飛揚! 被起任為内閣總理大臣,同時署理湖廣總督的欽差大臣袁大人,乘專列率部一路南下,直達孝感前線,親自督師作戰! 如松是這次伴行左右的主要侍衛官之一。
他親眼目睹,複出後的舅舅,有着怎樣一種令人戰栗的震撼力:大人之氣魄,實有潛龍騰風、雲水激蕩之勢啊! 從京城接命之後,如松和幾十個親兵一齊,護衛袁大人,率領援軍從京城乘火車一路趕到孝感前線,親自慰勞并督師北洋将士。
大人一下火車,立即就被無數将弁軍士簇擁起來。
隻見大人翎頂輝煌、蟒袍爍光,軍樂、軍禮和軍士一片歡呼。
在衆軍士烘雲托月的護衛下,大人踏着一條長長的紅呢地毯,四平八穩地上了一頂早已久候那裡的綠呢大轎。
一直緊随大人左右的如松,第一次發現,大人的眼中竟然閃着從不曾見過的盈盈淚光…… 北洋軍大人的舊部,一俟聞聽朝廷重新啟用大人,老将複出,士氣大振!北洋軍從京津發兵南下,一直到大人親臨前線,所到之處,橫掃千軍呈卷席破竹之勢! 而民軍方面,則因供給不足和指揮不當以及後援中斷等諸多原因,竟緻節節敗退,士兵傷亡不計其數…… 北洋軍攻占之處,竟大肆焚掠行劫!漢口重鎮失守!玉帶門一方,多少年的幾十裡繁華街市,登時灰飛煙滅,化作了一地殘垣斷瓦! 長江北畔,桅樯如松,群艦雲集,炮口幾乎拉成平角,直直轟向江南岸民軍防線。
武昌軍政府電告南方各獨立省:武昌告急! 臨近黎明的江面,薄霧缭繞。
逸之所率的這支部隊,奉命日夜踞守在距武昌幾裡遠的江南岸。
江南,沿江全線七十多裡,統有民軍的兵力布設和防守,火炮、戰船和将士們與北岸的清軍隔江對峙。
雖知北洋軍來勢兇猛卻依舊士氣高漲,準備與之決一死戰! 對岸的北洋軍至今尚未接到進攻的命令,每天隻以炮火威協。
炮彈不時向南岸發擊。
對岸民軍毫不示弱,也不時以炮火還擊。
因北洋軍的燒殺搶掠,北岸百姓扶老攜幼,紛紛乘船逃往南岸。
在飛流如梭的炮火下,江心的難民船時有被北洋軍炮火擊中的,隻見煙火炸響處,船沉舢碎。
落水的老人孩子哀号呼救着,漸沉江心。
目睹此情此景,逸之捂着眼睛,熱淚卻順着指縫滾湧而出…… 又一艘快要行至南岸的難船突然被北洋炮火炸沉了!一些難民在江水中号哭求救。
南岸軍艦上,民軍水師士兵因上司沒有發令,故而,也沒有人敢跳水救人。
衆人站在甲闆和岸上,眼睜睜地望着在水中哭喊呼救的落水難民。
一對母子抱着一塊碎船闆拚命地望着岸邊哭救。
這時,船上的官兵隻見一個身影忽地從甲闆上躍入滔滔的江水中。
衆人愣了一下,有人突然大聲叫着:“是梁參議官!這是他的長官服!” 此時,炮火打得更密了,帶着可怕的尖嘯紛紛在四處落下,沖天的水柱一下子把那些飄在水面的人群擊沉江底。
江面上浮着的東一片、西一片的血洇,瞬息便被浪花沖淡。
甲闆上的官兵不禁為他搦了一手汗!隻見他穿過炮彈激起的水柱,奮力向那母子遊去。
這時,逸之終于劃到了落水的母子身邊,他一把抓住五六歲的男孩兒、一手拖着孩子的母親,開始向岸邊劃去。
誰知,那孩子和孩子的母親,一俟在水中抓住了他,竟死命地抱緊了他,直勒得他幾乎出不來氣,胳膊也無法動彈。
逸之掙紮了一通,隻好死命抽出一隻手,在娘兒倆身上連着點了幾處穴位,這才拖着娘兒倆繼續朝岸邊劃着。
有好幾次,差點都被落在水中的炮彈擊中。
他拖着娘兒倆,遊得很艱難。
有時遊了一段,竟被炮彈擊起的水浪重新推回來,甚至被炮彈擊起的漩渦翻到水下…… 江水中的逸之,漸漸地開始覺着眼前發黑起來,又連着喝了好幾口的江水。
人在水中,隻覺得眼前缈缈茫茫的,仿佛江岸離自己是那般遙遠。
而這娘兒倆的身子卻越來越沉,逸之的身子也直往水中沉墜。
然而,在他的意識裡,仿佛自己拖着的根本就是如茵她們母子!是她娘兒倆從江北一路乘船尋找自己來了……這樣,他叫着如茵和宗岩的名字,朝着岸邊一點一點地劃着…… 當落水的娘兒倆被衆位士兵拉上岸時,逸之爬在岸邊的草叢,半晌,一動也不動…… 逸之剛剛緩過來一點神,就被臨時指揮官劈頭蓋腦地訓斥了一通:“梁參議啊梁參議!你怎麼能這樣輕率?怎麼能這般匹夫之勇?你的職責是指揮士兵戰鬥、是守住整個武昌城!每個指揮官都像你這般,為着全小義而忘大義,都去下水救個把兒人,都送了命,誰還來對敵作戰、擔當革命大任?” 逸之清楚自己此舉太貿然了,故而,隻是搖頭一笑也不辨白。
武昌城形勢岌岌可危! 作戰指揮所裡,逸之和幾位軍事參議聚集在地形圖前,研究争議着下一步的防守戰術——漢口失守後,北洋軍居龜山之險,積蓄待發,一旦集兵渡江強攻,後果不堪設想。
武昌是全國第一個宣告獨立的聖地,是革命首義的最前沿。
它的失守與否,無疑将會對全國的革命形勢造成巨大影響。
南岸的全體将士堅陣以待,準備着決一死戰。
他們發誓,要以熱血和性命拚死守衛武昌城!他們清楚:他們面臨的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