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戊戌之夏的京城正籠于一片熱熱烈烈的變法之中。
然而,稍稍敏感一點兒的人都能感覺到:在這七月流火般暑熱的背後,已經潛伏着一股子森森逼人的冷氣了—— 幾個月來,變法的聲勢看上去轟轟烈烈頗是驚人。
然而,隻因幾位變法首領抱着一腔熱血,性情梗直了些,不知迂回之策。
故而,一些除舊布新的新政令頗是令一些守舊派和後黨勢力有了某種危機感。
一幫子人跑到太後那裡紛紛禀報說幾個變法書生,做事太過火。
皇上也不顧大清家法,濫用漢臣,眼下已經被人家鼓動得沒了主見!一會兒改官制,一會兒立學堂,短短的兩三個月,竟然發下去二百多份诏書,弄得百官無所适從,人人自危。
結果,竟無一樁落到實處。
末了,竟弄得下面看起朝廷的熱鬧來!長此下去,君将不君,國亦不國,如何是好? 太後起初倒也不大在意。
可是一來二去的,竟也被鼓叨得心煩起來:這麼多年,她一個女人家,家親生兒子到如今過繼的這個兒子,打小兒起就是一天天地撫養、教導長大的,孤兒寡母地,支撐着祖宗留下的這麼大個亂攤子,容易麼?所以,打從皇上親政以來,她倒也真想好好地歇上一歇,從此聽聽戲、逛逛園子、享享清福,真想好好地歇上一歇了! 可她再沒有想到,自己一手料理大、又跟了自己這麼多年的光緒,在治國理政上還是這麼讓人不能放心!專寵了個早早地就學會了弄權攬事的珍妃。
那賤人,不僅把皇後不放在眼裡,竟然嫌棄起自己這個老佛爺礙事了!她人雖不在紫禁城裡,可宮裡的什麼事也休想瞞過她的耳目!再就是被一幫子新黨擺布得不知天高地厚了!堂堂一國之君,竟這般不思後果地一份又一份地天天下旨布诏!末了一份份都成了空文!長此以往,朝廷還有什麼權威和嚴肅?如何不惹得百官恥笑? 太後恨恨地想:這小子在拿天下開玩笑!老婦早晚會死無葬身之地的!若再任由着他的性子胡鬧下去,非得捅出大亂子不可! 氣惱之下,心下便盤算着:是先教導他一番、看看他知不知道懂得收斂一些呢?還是先尋個什麼理由,仍舊把朝政大權先收回來,等他再長幾歲、知道該怎麼理政、做皇帝時,再還政于他? 如此,雖說太後一時也沒有拿定該如何了斷,畢竟在幾位近臣面前露出了這個心思! 孰知,太後身邊也安插有皇上的人,那邊兒很快就得知了這邊兒的風吹草動!說是太後聽信了小人蠱惑,隻怕有了收回朝政的心。
有關太後欲重新聽政的風聲傳開以後,最惶亂不安的不是皇上自己,倒是一群極力倡言變法的改良人士和皇上身邊的人。
若太後訓政,必将會尋出個什麼發事的端由不可。
如此一來,恐怕首先會拿他們這幾個維新志士開刀的。
他們的變法圖強、救國救民的雄圖大志,以及他們已經擁有的輔理國家朝政的大權并及前程生命,隻怕全會毀于一旦的! 他們惶恐萬分,緊急商議應對之策:時下,最緊要的就是要保住皇上!隻要保住了皇上,就能保住變法的權力。
然而,究竟如何才能保住皇上呢? 看眼下這形勢,真得想個什麼釜底抽薪的法子,除去政敵,掃清障礙,才能最終保住變法和既得的輔政之權…… 這些日子,為迎接皇上和太後的秋季閱操巡幸,雖正值三伏炎夏,小站新軍倒比往日更是加緊了各項演兵和操練。
每天五時,士兵們會準時被催操的洋号聲喚醒。
從星星滿天一直到日正當午,方圓幾十裡的新軍營裡,到處都是震天動地的号令聲、軍樂聲、練操聲、馬蹄聲、跑步聲和隆隆的槍炮聲。
逸之和如松、如桦三人,除了正常的公事之外,或是和普通兵勇們一樣地操練各種步法兵技,或是陪督辦大人巡閱各營隊的練操情況。
各營校場上,在伏天太陽的毒烈蒸烤下,随着士兵隊列的每一個動作,都會撲出一股子又一股子令人作嘔的汗臭氣。
他們身上的軍服,每次出操都會被汗水全部浸透,爾後被太陽曬幹,爾後再溻透……皂色的軍裝變成了土色,橫七豎八地布滿了深深淺淺的汗堿。
豎立在各處的旗幟和四周的樹梢一動也不動。
天上沒有一絲風,也沒有一絲的雲彩。
知了的叫聲,被遠遠近近的号令聲、喊殺聲和槍炮腳步聲給淹沒了。
校場的地面,早就被士兵的腳們踩得像洋灰凝的一般,在太陽光下反射着耀眼的亮光。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在這樣的毒太陽下,逸之和如松簡直要吃不消了!可是,已經年過不惑的舅舅,一身皂色呢料的戎裝,腰佩長劍,腳登齊膝深的馬靴,和他們這些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們一樣,直挺挺地站在閱兵台上,頂着曬得頭臉生疼的太陽,一臉的威儀,一動不動地一站就是好幾個時辰! 每天,每一個士兵,都要靠咬幾番的牙齒,才能夠堅持下來。
這是一種意志的訓練,毅力的訓練,更是一種服從的訓練。
校場上不時有中暑的士兵直挺挺地倒下,但立即就被醫護官擡走了。
舅舅的眼珠斜都不斜一下。
汗水順着他的額頭流到臉上,再順着下巴往下滴。
他那雙濃密的眉毛上,挂着晶亮閃光的汗珠。
可是,他的眼皮卻眨都不眨。
偶爾,他也站到閱兵台前,親自喊上一串号令。
那底韻、那氣勢,直震得站在他身邊的逸之那耳膜子嗡嗡作響。
在這樣的号令下,士兵竟是格外地猛一振勁! 夏天,老天的臉說變就變—— 大風驟然揚起,風沙挾着海的鹹腥濕氣撲面而來。
兵營四處的各色旗幟蓦地飄揚起來,忽忽獵獵地翻揚在風中。
所有的樹都随之劇烈地搖動起來。
天空刹時一如夜暮降臨時分。
逸之和舅舅等衆位校閱官員,站在閱兵台上一動不動地繼續觀看閱操。
操練官依舊口令如山。
風聲打着尖利的哨音,從東南海邊席卷而來。
烏雲在空中交錯,刹時電閃雷鳴。
衆士兵的隊列和腳步依舊整齊劃一,槍炮聲也隆隆如舊。
大雨鋪天蓋地壓下來,整個隊列依舊方方整整。
進,退,轉身,匍匐,仿如一座黑鴉鴉的山岩在地上"轟、轟"地移動。
立定,聽訓,仿如整整齊齊地碼在野地裡的一摞摞青黑色磚垛…… 雨水沖淹了逸之汪然而下的淚水:這就是新軍!是中國有史以來從冷兵器到熱兵器、從形式到内容、從編制到操練全部都是最新式的正規軍隊。
若我中國的所有軍隊都能按這樣來治軍和裝備,禦敵殺賊、保家衛國,必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定然能夠禦列強于國門之外,抑洋夷瓜分之野心! 下操時,逸之随舅舅趕到醫療室,看望中暑的士兵。
令逸之感到驚異的是,那中暑的十來個士兵,舅舅竟然多數都能叫出他們的名字。
而且,哪個士兵是哪裡人氏,平時的性格是愛說笑,還是喜歡跟人掰手腕子,是喜歡吃面條還是大米……竟記得清清楚楚!還交待跟随的人:記着給這位兵做碗蘭州拉面! 士兵們回答着舅舅的問話時,個個都激動地嘴角打顫,淚水噗嗒、噗嗒地直往下掉。
逸之深深地感悟到:大人帶兵,有一種罕有的天賦! 正當新軍大營緊張練兵的關口,皇上一紙诏書突然發到小站——意外緊急召見小站新軍督辦! 皇上越過直隸總督直接召見一位新軍督辦,這可是從未有過的事!若放在平時,這是天大的殊恩。
然而,值此太後與皇上關系微妙之際,這次
然而,稍稍敏感一點兒的人都能感覺到:在這七月流火般暑熱的背後,已經潛伏着一股子森森逼人的冷氣了—— 幾個月來,變法的聲勢看上去轟轟烈烈頗是驚人。
然而,隻因幾位變法首領抱着一腔熱血,性情梗直了些,不知迂回之策。
故而,一些除舊布新的新政令頗是令一些守舊派和後黨勢力有了某種危機感。
一幫子人跑到太後那裡紛紛禀報說幾個變法書生,做事太過火。
皇上也不顧大清家法,濫用漢臣,眼下已經被人家鼓動得沒了主見!一會兒改官制,一會兒立學堂,短短的兩三個月,竟然發下去二百多份诏書,弄得百官無所适從,人人自危。
結果,竟無一樁落到實處。
末了,竟弄得下面看起朝廷的熱鬧來!長此下去,君将不君,國亦不國,如何是好? 太後起初倒也不大在意。
可是一來二去的,竟也被鼓叨得心煩起來:這麼多年,她一個女人家,家親生兒子到如今過繼的這個兒子,打小兒起就是一天天地撫養、教導長大的,孤兒寡母地,支撐着祖宗留下的這麼大個亂攤子,容易麼?所以,打從皇上親政以來,她倒也真想好好地歇上一歇,從此聽聽戲、逛逛園子、享享清福,真想好好地歇上一歇了! 可她再沒有想到,自己一手料理大、又跟了自己這麼多年的光緒,在治國理政上還是這麼讓人不能放心!專寵了個早早地就學會了弄權攬事的珍妃。
那賤人,不僅把皇後不放在眼裡,竟然嫌棄起自己這個老佛爺礙事了!她人雖不在紫禁城裡,可宮裡的什麼事也休想瞞過她的耳目!再就是被一幫子新黨擺布得不知天高地厚了!堂堂一國之君,竟這般不思後果地一份又一份地天天下旨布诏!末了一份份都成了空文!長此以往,朝廷還有什麼權威和嚴肅?如何不惹得百官恥笑? 太後恨恨地想:這小子在拿天下開玩笑!老婦早晚會死無葬身之地的!若再任由着他的性子胡鬧下去,非得捅出大亂子不可! 氣惱之下,心下便盤算着:是先教導他一番、看看他知不知道懂得收斂一些呢?還是先尋個什麼理由,仍舊把朝政大權先收回來,等他再長幾歲、知道該怎麼理政、做皇帝時,再還政于他? 如此,雖說太後一時也沒有拿定該如何了斷,畢竟在幾位近臣面前露出了這個心思! 孰知,太後身邊也安插有皇上的人,那邊兒很快就得知了這邊兒的風吹草動!說是太後聽信了小人蠱惑,隻怕有了收回朝政的心。
有關太後欲重新聽政的風聲傳開以後,最惶亂不安的不是皇上自己,倒是一群極力倡言變法的改良人士和皇上身邊的人。
若太後訓政,必将會尋出個什麼發事的端由不可。
如此一來,恐怕首先會拿他們這幾個維新志士開刀的。
他們的變法圖強、救國救民的雄圖大志,以及他們已經擁有的輔理國家朝政的大權并及前程生命,隻怕全會毀于一旦的! 他們惶恐萬分,緊急商議應對之策:時下,最緊要的就是要保住皇上!隻要保住了皇上,就能保住變法的權力。
然而,究竟如何才能保住皇上呢? 看眼下這形勢,真得想個什麼釜底抽薪的法子,除去政敵,掃清障礙,才能最終保住變法和既得的輔政之權…… 這些日子,為迎接皇上和太後的秋季閱操巡幸,雖正值三伏炎夏,小站新軍倒比往日更是加緊了各項演兵和操練。
每天五時,士兵們會準時被催操的洋号聲喚醒。
從星星滿天一直到日正當午,方圓幾十裡的新軍營裡,到處都是震天動地的号令聲、軍樂聲、練操聲、馬蹄聲、跑步聲和隆隆的槍炮聲。
逸之和如松、如桦三人,除了正常的公事之外,或是和普通兵勇們一樣地操練各種步法兵技,或是陪督辦大人巡閱各營隊的練操情況。
各營校場上,在伏天太陽的毒烈蒸烤下,随着士兵隊列的每一個動作,都會撲出一股子又一股子令人作嘔的汗臭氣。
他們身上的軍服,每次出操都會被汗水全部浸透,爾後被太陽曬幹,爾後再溻透……皂色的軍裝變成了土色,橫七豎八地布滿了深深淺淺的汗堿。
豎立在各處的旗幟和四周的樹梢一動也不動。
天上沒有一絲風,也沒有一絲的雲彩。
知了的叫聲,被遠遠近近的号令聲、喊殺聲和槍炮腳步聲給淹沒了。
校場的地面,早就被士兵的腳們踩得像洋灰凝的一般,在太陽光下反射着耀眼的亮光。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在這樣的毒太陽下,逸之和如松簡直要吃不消了!可是,已經年過不惑的舅舅,一身皂色呢料的戎裝,腰佩長劍,腳登齊膝深的馬靴,和他們這些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們一樣,直挺挺地站在閱兵台上,頂着曬得頭臉生疼的太陽,一臉的威儀,一動不動地一站就是好幾個時辰! 每天,每一個士兵,都要靠咬幾番的牙齒,才能夠堅持下來。
這是一種意志的訓練,毅力的訓練,更是一種服從的訓練。
校場上不時有中暑的士兵直挺挺地倒下,但立即就被醫護官擡走了。
舅舅的眼珠斜都不斜一下。
汗水順着他的額頭流到臉上,再順着下巴往下滴。
他那雙濃密的眉毛上,挂着晶亮閃光的汗珠。
可是,他的眼皮卻眨都不眨。
偶爾,他也站到閱兵台前,親自喊上一串号令。
那底韻、那氣勢,直震得站在他身邊的逸之那耳膜子嗡嗡作響。
在這樣的号令下,士兵竟是格外地猛一振勁! 夏天,老天的臉說變就變—— 大風驟然揚起,風沙挾着海的鹹腥濕氣撲面而來。
兵營四處的各色旗幟蓦地飄揚起來,忽忽獵獵地翻揚在風中。
所有的樹都随之劇烈地搖動起來。
天空刹時一如夜暮降臨時分。
逸之和舅舅等衆位校閱官員,站在閱兵台上一動不動地繼續觀看閱操。
操練官依舊口令如山。
風聲打着尖利的哨音,從東南海邊席卷而來。
烏雲在空中交錯,刹時電閃雷鳴。
衆士兵的隊列和腳步依舊整齊劃一,槍炮聲也隆隆如舊。
大雨鋪天蓋地壓下來,整個隊列依舊方方整整。
進,退,轉身,匍匐,仿如一座黑鴉鴉的山岩在地上"轟、轟"地移動。
立定,聽訓,仿如整整齊齊地碼在野地裡的一摞摞青黑色磚垛…… 雨水沖淹了逸之汪然而下的淚水:這就是新軍!是中國有史以來從冷兵器到熱兵器、從形式到内容、從編制到操練全部都是最新式的正規軍隊。
若我中國的所有軍隊都能按這樣來治軍和裝備,禦敵殺賊、保家衛國,必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定然能夠禦列強于國門之外,抑洋夷瓜分之野心! 下操時,逸之随舅舅趕到醫療室,看望中暑的士兵。
令逸之感到驚異的是,那中暑的十來個士兵,舅舅竟然多數都能叫出他們的名字。
而且,哪個士兵是哪裡人氏,平時的性格是愛說笑,還是喜歡跟人掰手腕子,是喜歡吃面條還是大米……竟記得清清楚楚!還交待跟随的人:記着給這位兵做碗蘭州拉面! 士兵們回答着舅舅的問話時,個個都激動地嘴角打顫,淚水噗嗒、噗嗒地直往下掉。
逸之深深地感悟到:大人帶兵,有一種罕有的天賦! 正當新軍大營緊張練兵的關口,皇上一紙诏書突然發到小站——意外緊急召見小站新軍督辦! 皇上越過直隸總督直接召見一位新軍督辦,這可是從未有過的事!若放在平時,這是天大的殊恩。
然而,值此太後與皇上關系微妙之際,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