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轉眼就是冰開雪化、新柳乍搖時節了。
這些天裡,劉家上下都在忙和着為兩位出門趕考的爺和三小姐打點行裝和各色拜客的禮物,打點路上用的銀票、幹糧、水酒等物。
年前名額定下後,梁逸之、吳宗嶽和如松、如桦四人,大夥原商定好一同進京的。
結果,初六吳家請客那天,吳宗嶽便告知他們說,因叔父去南面任職,自己要先行一步。
一是先送叔父到任,二是順帶在叔父的衙門裡陪伴幾天,幫助安頓安頓雜務。
爾後直接就從叔父光州的署衙一路進京。
因行期難定,又不大順路,故而衆位同窗也不必等他了,大夥就在京城見面罷。
如松清楚,吳宗嶽這小子,肯定是想先一步趕到京城托人情、跑門路的。
不過,吳家大少爺先行一步,倒也正好免了諸多的尴尬:哪有個未過門的嬸娘和侄子出門同行的道理? 雖說如此,卻還有一個梁逸之,一直也是如松的一樣心病——大家說好一同進京的,如今突然多了個如茵出來。
這一路之上,自然不能再瞞得住三妹的女兒相了。
男女之大防,該如何是好呢?可是,吳宗嶽已經借口先走了,若他們哥兒倆也再尋個什麼借口,也先走一步,哪裡還是做人的行事? 誰知,當如松把這個耽心告知如茵後,如茵竟然冷冷一笑道:"早在書院聽學那天,人家就已經知道我是個女子啦!"說着這話,如茵竟禁不住滿心酸楚起來——其實,自己平素私心夢想的,正是逸之那般文韬武略、行止灑落,才情橫溢又英武俊傑的男子!而絕非子霖那般相貌平平、舉止綿緩之類呵! 如松和如桦聽了不禁一驚!心下暗歎:這個梁逸之,果然一介君子!這樣的事情,若放在一般人身上,平素大家都是遊戲慣的,再不會像他這樣的好德行,竟連半點聲色都不肯露出來! 知道事情如此,如松反倒放下心來:逸之的人品德行好,身上又有武藝,大家一起趕路,雖說有些忌諱之處,然人多勢衆,同時也應多了幾分的安全。
過了春分,天氣明顯轉暖了。
一路之上,正值紫燕初回,新柳乍放。
如松、如桦和逸之三個騎着馬,如茵乘車。
按商定下的取道——先過軒轅關古道,過禹州,再經許州走官道,然後一路北上,直達京城。
官道兩旁的中州平原,果然又是一番景緻。
放眼望去,青青原野遙無際涯。
大片大片返青的麥苗在早春二月的和風裡,微微搖弋着翠碧青綠的嫩葉。
溝畔田陌,偶爾會閃過一兩樹乍開未開的粉杏花或是櫻桃花。
大群的灰喜鵲、黑老鸹和麻雀們,聚在路旁田野,或是覓食兒,或是聒噪。
田裡,不時有農人吆牛春耕。
衆人不緊不慢地一路行走着,雖有颠宕的辛苦,然同學少年談笑風生,相伴相攜地倒也減了旅途的冷寂和無趣。
有時,逢上風暖日和的天光,扮了男裝的如茵,也抖開缰繩縱馬跑上一段。
熟不拘禮。
相處多日,沒了拘謹,如茵和逸之也偶有說笑了。
逸之這時也和如松、如桦一樣,對如茵以"三妹"呼之,一般地情同兄妹起來。
這條道,三人往年應順天鄉試時,已走過兩趟。
一路輕車熟路,倒也平安。
途中,逸之順便問起如松,此番京城拔試若不得意,是否另有打算的話時,如松心事重重地說:"不瞞兄台,我們哥倆此番進京拔試隻是個借口。
" 逸之道:"哦?聽學兄言外之音,此番京城之行,也有捐納之意?" "咳!劉家怎能比得吳家?就算有吳家的銀子,也摸不着門檻孝敬!嗳!說來慚愧!在科舉上,如桦還有希望。
我這個當大哥的,轉眼二十有六!這三年一番的秋闱,生生把個年輕人熬老,把個鐵人磨毀。
其實,兄弟早就心生厭倦了。
隻因老父期望甚深,故而不得不勉強為之!如今,兄弟再不想繼續盤旋于筆硯之間了。
這次舍妹之所以千裡迢迢與我兄弟一同進京,一是為了探親,二呢,兄弟真還另有一樣打算,今天不妨說出來,請逸之兄為我斟酌斟酌妥也不妥?" 逸之問:"學兄如何打算?" "三妹有位舅舅,雖說隻是表舅,可因嬸娘自小在這位表舅家中長大,故而,表兄妹的情分倒也勝過親生兄妹。
這位表兄平素為人輕财重義,朝中頗有幾位朋友。
前年被朝廷命為操練新建陸軍的督辦。
我們哥倆兒清知選貢的把握不大,所以聽從了三妹的主意:若拔貢不成,便投奔到表舅的新軍去,來日再圖别計罷!嗳!雖說事不得已,畢竟也算
這些天裡,劉家上下都在忙和着為兩位出門趕考的爺和三小姐打點行裝和各色拜客的禮物,打點路上用的銀票、幹糧、水酒等物。
年前名額定下後,梁逸之、吳宗嶽和如松、如桦四人,大夥原商定好一同進京的。
結果,初六吳家請客那天,吳宗嶽便告知他們說,因叔父去南面任職,自己要先行一步。
一是先送叔父到任,二是順帶在叔父的衙門裡陪伴幾天,幫助安頓安頓雜務。
爾後直接就從叔父光州的署衙一路進京。
因行期難定,又不大順路,故而衆位同窗也不必等他了,大夥就在京城見面罷。
如松清楚,吳宗嶽這小子,肯定是想先一步趕到京城托人情、跑門路的。
不過,吳家大少爺先行一步,倒也正好免了諸多的尴尬:哪有個未過門的嬸娘和侄子出門同行的道理? 雖說如此,卻還有一個梁逸之,一直也是如松的一樣心病——大家說好一同進京的,如今突然多了個如茵出來。
這一路之上,自然不能再瞞得住三妹的女兒相了。
男女之大防,該如何是好呢?可是,吳宗嶽已經借口先走了,若他們哥兒倆也再尋個什麼借口,也先走一步,哪裡還是做人的行事? 誰知,當如松把這個耽心告知如茵後,如茵竟然冷冷一笑道:"早在書院聽學那天,人家就已經知道我是個女子啦!"說着這話,如茵竟禁不住滿心酸楚起來——其實,自己平素私心夢想的,正是逸之那般文韬武略、行止灑落,才情橫溢又英武俊傑的男子!而絕非子霖那般相貌平平、舉止綿緩之類呵! 如松和如桦聽了不禁一驚!心下暗歎:這個梁逸之,果然一介君子!這樣的事情,若放在一般人身上,平素大家都是遊戲慣的,再不會像他這樣的好德行,竟連半點聲色都不肯露出來! 知道事情如此,如松反倒放下心來:逸之的人品德行好,身上又有武藝,大家一起趕路,雖說有些忌諱之處,然人多勢衆,同時也應多了幾分的安全。
過了春分,天氣明顯轉暖了。
一路之上,正值紫燕初回,新柳乍放。
如松、如桦和逸之三個騎着馬,如茵乘車。
按商定下的取道——先過軒轅關古道,過禹州,再經許州走官道,然後一路北上,直達京城。
官道兩旁的中州平原,果然又是一番景緻。
放眼望去,青青原野遙無際涯。
大片大片返青的麥苗在早春二月的和風裡,微微搖弋着翠碧青綠的嫩葉。
溝畔田陌,偶爾會閃過一兩樹乍開未開的粉杏花或是櫻桃花。
大群的灰喜鵲、黑老鸹和麻雀們,聚在路旁田野,或是覓食兒,或是聒噪。
田裡,不時有農人吆牛春耕。
衆人不緊不慢地一路行走着,雖有颠宕的辛苦,然同學少年談笑風生,相伴相攜地倒也減了旅途的冷寂和無趣。
有時,逢上風暖日和的天光,扮了男裝的如茵,也抖開缰繩縱馬跑上一段。
熟不拘禮。
相處多日,沒了拘謹,如茵和逸之也偶有說笑了。
逸之這時也和如松、如桦一樣,對如茵以"三妹"呼之,一般地情同兄妹起來。
這條道,三人往年應順天鄉試時,已走過兩趟。
一路輕車熟路,倒也平安。
途中,逸之順便問起如松,此番京城拔試若不得意,是否另有打算的話時,如松心事重重地說:"不瞞兄台,我們哥倆此番進京拔試隻是個借口。
" 逸之道:"哦?聽學兄言外之音,此番京城之行,也有捐納之意?" "咳!劉家怎能比得吳家?就算有吳家的銀子,也摸不着門檻孝敬!嗳!說來慚愧!在科舉上,如桦還有希望。
我這個當大哥的,轉眼二十有六!這三年一番的秋闱,生生把個年輕人熬老,把個鐵人磨毀。
其實,兄弟早就心生厭倦了。
隻因老父期望甚深,故而不得不勉強為之!如今,兄弟再不想繼續盤旋于筆硯之間了。
這次舍妹之所以千裡迢迢與我兄弟一同進京,一是為了探親,二呢,兄弟真還另有一樣打算,今天不妨說出來,請逸之兄為我斟酌斟酌妥也不妥?" 逸之問:"學兄如何打算?" "三妹有位舅舅,雖說隻是表舅,可因嬸娘自小在這位表舅家中長大,故而,表兄妹的情分倒也勝過親生兄妹。
這位表兄平素為人輕财重義,朝中頗有幾位朋友。
前年被朝廷命為操練新建陸軍的督辦。
我們哥倆兒清知選貢的把握不大,所以聽從了三妹的主意:若拔貢不成,便投奔到表舅的新軍去,來日再圖别計罷!嗳!雖說事不得已,畢竟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