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過的人,都說生得杏子眼櫻桃嘴兒,長得跟七仙女樣。
還有李秀才的妹妹,不僅人生得好看,還頗識得幾個字呢!而且心靈手巧,描花繡果兒地,針線活兒人見人誇。
這兩家中,我看,哪一家都算得上是極好的婚姻。
" 吳子霖沉吟了一會兒:"大哥,倒是劉家那頭兒,為何至今還沒有動靜啊?" 吳子霈歎了口氣:"若說這個,二弟,我想,再不會有第二個緣故:統不過是-功名-二字罷了!劉家三老爺是正宗的科甲出身,現又在外做着七品府學教谕,平素第一看重的,當然最是這-功名-二字了!" 子霖坐在那裡一動不動,臉色卻更顯煞白了。
他伸手端過桌上的茶盅,一時覺得,兩手微微地有些發顫。
吳子霈擡眼閃了面前這個小弟一眼,分明感覺出了,這個小弟,在劉家這樁親事上,像是鐵了心似的。
看來,恐怕不大好打發呵。
"不過,為兄倒有個主意,想來,最終能叫劉家應下這門親事。
隻是……做起來,怕還要費些周折。
"吳子霈盯着兄弟的臉說。
吳子霖一聽事情還有回旋,神情立馬振作了一些:"哦?大哥請說來一聽。
" 吳子霈端起茶盅,微微品了兩口,擡起頭說:"二弟,這茶泡到這時候,其實才算真正出了味兒。
" 子霖急得心裡起火,哪裡還有心聽大哥論說品茗之道呢?卻也順手端起蓋碗來,輕輕啜了兩口,不僅什麼味兒也沒有品出來,反倒湯了一下嘴! 吳子霈端着茶盅問:"二弟,以為如何?" 子霖故作姿态地點點頭:"嗯!果然清爽沁人!" 吳子霈笑道:"不隻是清爽罷?這後味兒,其實也馥香綿遠得很呢!" 子霖趕忙點頭道:"嗯,果然!果然!" 吳子霈這才放下蓋碗,清了清喉嚨,重新接着剛才的話頭兒:"二弟,我有個主意,不知二弟能否同意?論說嘛,咱吳家這會兒有的是銀子。
而且,這陣子不是也興那什麼-捐納制-麼?雖說不比正經科甲榮耀,若能同時再弄個實缺放下來,我看,也沒有什麼兩樣!我的主意是:咱不妨花上個萬二八千的銀子,也替你捐個六品七品的官缺。
再托托五妹夫和六妹夫的人情,最終署個實缺下來。
這功名之事不就是一蹴而就的事了麼?功名、實缺都有了,劉家還有什麼話可說?" 吳子霈一面說着這話,一面望定面前的二弟,揣度着他的心思。
他思謀着,為二弟捐官之計的得意之處:其一,這成千上萬的銀子,在吳家雖也是血淋淋的一大把家當,可也決不等于白花。
他可以借此全了這個小弟的癡心,徹底收買了二弟和繼母,當然也就等于買住了五妹和六妹兩個人。
其二,将來他的大兒子吳宗嶽,不管功名上是否有望,他們母子、母女也得想法子從中幫忙斡旋,最終也捐個官缺下來。
所以,花這一大筆銀子,他也不是不肉疼,可畢竟是公賬上的錢。
而且,放這個本錢,是一樁十拿九穩隻賺不賠的買賣! 子霖站起身來,抱着雙臂在屋内先是踱了一陣。
爾後,臉色沉郁地注視了一番窗外的雪景。
窗前那株乍放的紅梅,看上去,竟是恁般地冷豔動人!一時,禁不住神思遊弋。
過了一會兒,才轉過臉來,重新在火盆邊的椅子上坐下來,望着大哥的眼睛說:"大哥!你替小弟這般苦心着想,小弟也以實話相告罷:小弟并非執意除那劉家小姐不娶的;我隻是覺得,若是這般說算就算了,小弟心内實在有些不服——劉家比起咱們吳家,門台也算不得太高。
若被人得知,竟被他家推絕了親事,豈不嫌得太窩囊了麼?所以,今兒大哥為小弟的這一番謀劃,小弟以為是再好不過的。
小弟實在承情啦——" 說着,吳子霖竟站起身來,對着大哥,抱着拳工工整整地深深揖了一恭。
吳子霈忙道:"哎呀!二弟!折煞大哥啦!"一面站起來,親自扶着兄弟仍舊坐下了。
子霖坐下後,不無擔心地問:"這靠捐納得來的官職,隻怕……那劉家依舊瞧不上眼罷?" "嗳!這也沒有什麼太大差别。
就算科考得意,有中了舉、得了貢的,不投門路,不花大把的銀子,放不了實缺,照樣不被人瞧得上眼!這點,二弟就别多慮了。
我想好啦:咱不捐就不捐;要捐,咱就弄個人家看得上眼的缺才行!八品、九品的,咱不想!而且,這放官的實缺,一是要肥缺;二是,要放最好外放,還要放在咱老家河南!那時,不怕那劉家不另眼相待咱老吳家!" 子霖點點頭:"如此,小弟就全仰仗大哥玉成了。
" "手足兄弟,理當鼎力相助。
若二弟以為可,我立馬就去着手鋪排。
事不宜遲,我看,得早日籌定才是!若事情順利的話,能趕在年前敲定那是最好不過了!那時,咱再托山城胡知縣胡老爺到劉家做大媒!還怕他劉家不給個準信兒麼?" 子霖頻頻點頭,頗以為然。
兄弟兩人圍着火盆,又喝了一會兒茶,說起京城翰林院文大人和提督學政徐大人來山城講課的情形時,子霖順便說起,這次省學政大人來山城一是講學,二是考察生員成績,三呢,聽說縣學和府學的兩級學官,有意向上推薦幾位品德兼優的生員,應京城明年的貢生考試。
說起此事時,子霖很鄭重地對大哥說:"大哥,這次機會很難得!我想,無論宗嶽侄子的才學、德行還是詩、文、經、策,入選的把握還是有幾分的。
若是到京城也提前投投門路,半捐半選地,中選的可能就更大了些。
雖說朝廷薦選歲、恩、拔、優、副五貢,比不上科甲的道兒正,放下來的也隻是微職,但畢竟也可終生享受朝廷俸祿。
加上這些年來,朝廷有意革新圖治,辦學堂和新式學校的呼聲益高,科舉年年削減,僧多粥少,單單靠正途科舉成就功名的機會,今後隻怕越來越少了。
因大哥素日隻在乎正經科舉,故而小弟也不敢輕易提及此事。
不過,若能借這次拔選貢生的機會,運作得當,借風憑雲,末了不過繞了一個圈,其實一樣能走入正途的。
不知大哥意下以為可否值得一慮?"
還有李秀才的妹妹,不僅人生得好看,還頗識得幾個字呢!而且心靈手巧,描花繡果兒地,針線活兒人見人誇。
這兩家中,我看,哪一家都算得上是極好的婚姻。
" 吳子霖沉吟了一會兒:"大哥,倒是劉家那頭兒,為何至今還沒有動靜啊?" 吳子霈歎了口氣:"若說這個,二弟,我想,再不會有第二個緣故:統不過是-功名-二字罷了!劉家三老爺是正宗的科甲出身,現又在外做着七品府學教谕,平素第一看重的,當然最是這-功名-二字了!" 子霖坐在那裡一動不動,臉色卻更顯煞白了。
他伸手端過桌上的茶盅,一時覺得,兩手微微地有些發顫。
吳子霈擡眼閃了面前這個小弟一眼,分明感覺出了,這個小弟,在劉家這樁親事上,像是鐵了心似的。
看來,恐怕不大好打發呵。
"不過,為兄倒有個主意,想來,最終能叫劉家應下這門親事。
隻是……做起來,怕還要費些周折。
"吳子霈盯着兄弟的臉說。
吳子霖一聽事情還有回旋,神情立馬振作了一些:"哦?大哥請說來一聽。
" 吳子霈端起茶盅,微微品了兩口,擡起頭說:"二弟,這茶泡到這時候,其實才算真正出了味兒。
" 子霖急得心裡起火,哪裡還有心聽大哥論說品茗之道呢?卻也順手端起蓋碗來,輕輕啜了兩口,不僅什麼味兒也沒有品出來,反倒湯了一下嘴! 吳子霈端着茶盅問:"二弟,以為如何?" 子霖故作姿态地點點頭:"嗯!果然清爽沁人!" 吳子霈笑道:"不隻是清爽罷?這後味兒,其實也馥香綿遠得很呢!" 子霖趕忙點頭道:"嗯,果然!果然!" 吳子霈這才放下蓋碗,清了清喉嚨,重新接着剛才的話頭兒:"二弟,我有個主意,不知二弟能否同意?論說嘛,咱吳家這會兒有的是銀子。
而且,這陣子不是也興那什麼-捐納制-麼?雖說不比正經科甲榮耀,若能同時再弄個實缺放下來,我看,也沒有什麼兩樣!我的主意是:咱不妨花上個萬二八千的銀子,也替你捐個六品七品的官缺。
再托托五妹夫和六妹夫的人情,最終署個實缺下來。
這功名之事不就是一蹴而就的事了麼?功名、實缺都有了,劉家還有什麼話可說?" 吳子霈一面說着這話,一面望定面前的二弟,揣度着他的心思。
他思謀着,為二弟捐官之計的得意之處:其一,這成千上萬的銀子,在吳家雖也是血淋淋的一大把家當,可也決不等于白花。
他可以借此全了這個小弟的癡心,徹底收買了二弟和繼母,當然也就等于買住了五妹和六妹兩個人。
其二,将來他的大兒子吳宗嶽,不管功名上是否有望,他們母子、母女也得想法子從中幫忙斡旋,最終也捐個官缺下來。
所以,花這一大筆銀子,他也不是不肉疼,可畢竟是公賬上的錢。
而且,放這個本錢,是一樁十拿九穩隻賺不賠的買賣! 子霖站起身來,抱着雙臂在屋内先是踱了一陣。
爾後,臉色沉郁地注視了一番窗外的雪景。
窗前那株乍放的紅梅,看上去,竟是恁般地冷豔動人!一時,禁不住神思遊弋。
過了一會兒,才轉過臉來,重新在火盆邊的椅子上坐下來,望着大哥的眼睛說:"大哥!你替小弟這般苦心着想,小弟也以實話相告罷:小弟并非執意除那劉家小姐不娶的;我隻是覺得,若是這般說算就算了,小弟心内實在有些不服——劉家比起咱們吳家,門台也算不得太高。
若被人得知,竟被他家推絕了親事,豈不嫌得太窩囊了麼?所以,今兒大哥為小弟的這一番謀劃,小弟以為是再好不過的。
小弟實在承情啦——" 說着,吳子霖竟站起身來,對着大哥,抱着拳工工整整地深深揖了一恭。
吳子霈忙道:"哎呀!二弟!折煞大哥啦!"一面站起來,親自扶着兄弟仍舊坐下了。
子霖坐下後,不無擔心地問:"這靠捐納得來的官職,隻怕……那劉家依舊瞧不上眼罷?" "嗳!這也沒有什麼太大差别。
就算科考得意,有中了舉、得了貢的,不投門路,不花大把的銀子,放不了實缺,照樣不被人瞧得上眼!這點,二弟就别多慮了。
我想好啦:咱不捐就不捐;要捐,咱就弄個人家看得上眼的缺才行!八品、九品的,咱不想!而且,這放官的實缺,一是要肥缺;二是,要放最好外放,還要放在咱老家河南!那時,不怕那劉家不另眼相待咱老吳家!" 子霖點點頭:"如此,小弟就全仰仗大哥玉成了。
" "手足兄弟,理當鼎力相助。
若二弟以為可,我立馬就去着手鋪排。
事不宜遲,我看,得早日籌定才是!若事情順利的話,能趕在年前敲定那是最好不過了!那時,咱再托山城胡知縣胡老爺到劉家做大媒!還怕他劉家不給個準信兒麼?" 子霖頻頻點頭,頗以為然。
兄弟兩人圍着火盆,又喝了一會兒茶,說起京城翰林院文大人和提督學政徐大人來山城講課的情形時,子霖順便說起,這次省學政大人來山城一是講學,二是考察生員成績,三呢,聽說縣學和府學的兩級學官,有意向上推薦幾位品德兼優的生員,應京城明年的貢生考試。
說起此事時,子霖很鄭重地對大哥說:"大哥,這次機會很難得!我想,無論宗嶽侄子的才學、德行還是詩、文、經、策,入選的把握還是有幾分的。
若是到京城也提前投投門路,半捐半選地,中選的可能就更大了些。
雖說朝廷薦選歲、恩、拔、優、副五貢,比不上科甲的道兒正,放下來的也隻是微職,但畢竟也可終生享受朝廷俸祿。
加上這些年來,朝廷有意革新圖治,辦學堂和新式學校的呼聲益高,科舉年年削減,僧多粥少,單單靠正途科舉成就功名的機會,今後隻怕越來越少了。
因大哥素日隻在乎正經科舉,故而小弟也不敢輕易提及此事。
不過,若能借這次拔選貢生的機會,運作得當,借風憑雲,末了不過繞了一個圈,其實一樣能走入正途的。
不知大哥意下以為可否值得一慮?"